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家电行业中期信用观察:“以旧换新”VS“消费降级”,家电行业信用如何?
中诚信国际· 2024-09-14 1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跳过] 报告的核心观点 家电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成为中国家电产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增长点,国内家电市场增长略显疲软 [1] - 空调和厨卫大家电受房地产行业走势影响较大,但空调海外市场爆发弥补了国内需求下滑 [1] - 头部空调厂商凭借突出的供应链优势及经营能力,稳住了当期盈利水平 [1] - 国内冰洗市场处于换新通道中,保持稳中有增,品需类厨电产品亦具有一定增长空间 [1] - 黑电娱乐属性较强,受移动电子设备的冲击,用户开机率及换机欲望较低,整体需求仍偏弱但有企稳迹象 [1] - 清洁电器行业规范程度提高,扫地机和洗地机核心品类延续高增长,国内厂商在国际市场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1][17] 家电行业资本开支及信用风险状况 - 家电产业资本开支增量主要集中于有增长潜力的白电、清洁电器领域,行业总体资本开支保持平稳,投资压力较小,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19] - 需关注部分长期成本倒挂的黑电企业的盈利修复情况,以及需求不振、短债压力较大的厨电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 [19][20] - 下半年,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将对刚需功能性、具有低能耗优势的家电品类产生较大拉动作用 [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家电行业整体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成为中国家电产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增长点,国内家电市场增长略显疲软 [1] - 空调和厨卫大家电受房地产行业走势影响较大,但空调海外市场爆发弥补了国内需求下滑,头部空调厂商凭借优势稳住了盈利水平 [1] - 国内冰洗市场处于换新通道中,保持稳中有增,品需类厨电产品亦具有一定增长空间 [1] - 黑电娱乐属性较强,受移动电子设备冲击,用户开机率及换机欲望较低,整体需求仍偏弱但有企稳迹象 [1] - 清洁电器行业规范程度提高,扫地机和洗地机核心品类延续高增长,国内厂商在国际市场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1][17] 家电行业资本开支及信用风险 - 家电产业资本开支增量主要集中于白电、清洁电器领域,行业总体资本开支保持平稳,投资压力较小,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19] - 需关注部分长期成本倒挂的黑电企业的盈利修复情况,以及需求不振、短债压力较大的厨电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 [19][20] - 下半年,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将对刚需功能性、具有低能耗优势的家电品类产生较大拉动作用 [22]
中国煤炭行业中期信用观察—供给宽松延续及价格下行的压力
中诚信国际· 2024-09-14 1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以来煤炭供需格局持续宽松,价格下跌,行业盈利指标下滑,偿债能力弱化,预计未来价格仍有下行压力,企业全年经营业绩及偿债指标或进一步趋弱,信用质量对融资环境变化更敏感,高负债且非煤电联营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供给情况 - 2024年1 - 7月全国原煤生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产煤省份产量增速分化,山西减产11.20%,新疆和内蒙古分别增长14.70%和4.20% [2] - 2024年1 - 7月煤炭进口2.96亿吨,同比增长13.3%,澳大利亚炼焦煤进口大增但蒙古和俄罗斯炼焦煤进口占比仍超75% [3] - 煤炭库存保持高位,2024年以来企业、电厂和港口库存月度合计超3亿吨,暑期水电挤出火电,库存仍处高位 [4] - 预计2024年全国煤炭供应量稳中有升,山西后续产量或高于上年同期,澳煤进口全面释放 [5] 需求情况 - 2024年以来煤炭消费同比下降,电力行业是重要支撑但水电挤出火电,钢材和建材耗煤弱化,化工行业需求增长但规模小 [5][6] - 电力行业:2024年1 - 7月火力发电量仅增长0.5%,5月以来单月同比负增长,后续水电或弱化,电煤需求弱企稳 [6] - 钢铁行业:2024年1 - 7月粗钢产量下降2.20%,政策或降低煤炭需求,出口有支撑但可持续性待察,央企设备更新改造或带来增量 [7] - 建材行业:2024年1 - 7月水泥产量下降10.05%,耗煤量下降8.4%,下半年专项债等或支撑基建,缓解需求下行压力 [7] - 化工行业:2024年1 - 7月耗煤量增长8.5%,是唯一增长行业,但规模小难补其他行业下降,需求有不确定性 [7] 价格情况 - 2024年以来煤炭价格整体下行,短期内供给增长需求弱,价格延续弱走势 [8] - 动力煤:供应宽松价格波动下行,后续需求转淡库存充足,价格将延续弱走势 [8] - 焦煤:各地区价格差异明显但变化趋同,长协定价波动小,2024年以来价格下降,后续仍有下行压力但年内下行空间有限 [9] 企业情况 - 盈利能力:2024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净利润总和下降20.44%,山西煤企降幅高,营业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率上升,预计下半年盈利继续下降 [11] -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下降10.65%,“煤 + 电”型企业逆势增长,资本开支上升,筹资净流出规模收窄 [13] - 财务杠杆与偿债指标:截至2024年6月末总债务小幅增长,平均总资本化比率升至53.68%,短期债务占比降至47.04%,偿债能力下降 [13] - 预计2024年末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增加,债务规模及财务杠杆或攀升 [11]
2024年8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需韧性及抢出口支撑出口小幅回升,进口增速快速回落值得关注
中诚信国际· 2024-09-13 15:34
出口数据分析 - 外需韧性及"抢出口"支撑出口小幅回升[2][3] - 对欧美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边际下降[3] - 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动能[4] - 新三样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持续回落[4] 进口数据分析 - 内需偏弱拖累进口增速大幅回落[5] - 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相关产品进口[5] - 美国大选后对半导体等产品限制进口担忧影响进口[5] 总体评价 - 出口强、进口弱的特点[5] - 短期内"抢出口"和半导体周期回升仍将支撑出口[5] - 但外需放缓和地缘政治冲击可能对出口构成压力[5] - 内需偏弱短期难以扭转或继续拖累进口[5]
交通运输行业中期信用观察:稳中有进,仍具潜力
中诚信国际· 2024-09-12 19:30
航空运输行业 1. 2024年上半年,我国航空客货运输均延续较好增长态势,其中国内客运在全面复苏后仍保持稳健增长、国际客运约恢复至2019年同期八成,货运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3] 2. 2024年上半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同比大幅增长,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107.51%,其中国内航线继续延续增长态势,旅客周转量已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18.28% [3][4] 3. 2024年上半年,航空货运市场亦延续回暖趋势,货邮周转量同比增长29.88%,其中国际航线货邮周转量同比增长32.5%,主要受益于跨境电商带来的庞大需求和部分海运货量转移到空运 [5][6] 4. 主要航空公司经营业绩进一步改善,财务杠杆得到有效控制且债务期限结构有所优化,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暖有望推动行业信用水平进一步改善 [6][12] 机场行业 1. 2024年上半年,国内出行需求常态化增长、国际航线加速修复带动机场业务量实现较好增长,上半年主要业务指标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14][15] 2. 2024年上半年,机场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财务杠杆虽仍有所攀升,但偿债指标得到改善,行业信用整体表现稳健 [16][17] 3. 国际航线占比较高的机场企业,随着国际航线修复加速,盈利能力恢复更快,而市场化业务占比较高的机场企业净利润规模有所波动,但盈利能力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 收费公路行业 1. 2024年上半年公路客货运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公路货运周转量占交通运输行业比重小幅下降 [19][20] 2. 收费公路运营企业经营业绩整体较为稳健,财务杠杆处于较低水平且延续下降趋势,偿债指标出现阶段性小幅下滑但仍处于良好水平 [21][22][23] 3. 预计未来行业需求将在旅游消费需求释放、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支撑下进一步提升,收费公路行业仍将维持较高的信用水平 [23] 港口行业 1. 2024年上半年,内贸需求稳定和进出口需求显著回升带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较好增速 [24][25][26][27] 2. 2024年上半年,港口企业整体盈利获现能力有所回升,财务杠杆维持上升态势,偿债指标小幅回升且仍处于较强水平,行业信用整体表现稳健 [29][30][31][32] 3. 地缘政治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对进出口贸易虽仍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但内贸和大宗货物进口需求及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将对货物吞吐量提供支撑,预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不及上半年 [28]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期信用观察:AI浪潮下的复苏曙光
中诚信国际· 2024-09-12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2024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紧张及通胀等潜在不利因素未完全消除的大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链整体仍面临挑战,但在AI等创新技术和大众市场需求复苏的推动下,行业正逐步进入"复苏期"。[1][2][2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温和复苏 1) 2024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PC和智能穿戴等代表性产品出货量呈不同幅度增长,PC相关终端品牌厂商经营压力缓解;手机和智能穿戴类终端品牌厂商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优化成本费用支出等方式抵御市场波动,大部分终端企业盈利同比改善。[1][2][5][6] 2) AI等技术创新有望成为消费电子市场新的增长动力。[1][2] 产业链各环节经营情况 1) 随着终端需求温和复苏,产业链内各细分行业整体经营压力有所缓解,终端对ODM模式认可度持续提升,但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9] 2) 头部模组企业压力有所缓解,整体行业仍在低位运行,面临一定经营压力。[9] 3) 电池和PCB领域应用领域较广,行业整体较为稳定,在AI带动下,封装基板产业恢复增长,但面临结构性差异。[9][11] 4) 半导体触底回升,价格上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业绩好转,投资趋于理性,加速行业回暖。[9][12] 财务指标变化 1) 受终端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产业链样本企业收入规模恢复增长,盈利水平有所改善。[13][14] 2) 产业链整体经营获现情况下滑,营运资金需求推动行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财务杠杆小幅上升,偿债指标有所弱化。[16][17][19] 3) 企业资本支出趋于理性,整体偿债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18][19]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中期信用观察:天然气价格重回俄乌冲突前水平,供需两旺叠加上下游定价政策调整支撑城燃企业盈利修复
中诚信国际· 2024-09-10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1][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 - 全球天然气市场深度调整后逐渐走向再平衡,2024年上半年供需整体宽松,国际天然气价格已恢复至俄乌冲突爆发前水平 [3] - 2024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延续相对宽松态势,但地缘政治紧张、极端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犹存 [3] 中国天然气供需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仍较高,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进口气恢复式增长,国产气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5][6] - 2024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重回高增长轨道,呈现"供需两旺"局面 [6][7] - 2024年下半年,多气源补充下我国天然气供应预计相对充足,稳增长政策持续释放将支撑下半年天然气消费,供需两端总体平衡 [7] 天然气定价政策调整 - 2024年上半年,中石油供气定价政策对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实施"并轨",同时调整非管制气供气占比与上浮比例 [8] - 调整后预计2024年淡季中石油综合售价同比基本持平,采暖季综合售价同比将小幅下降,且非居民用气量占比较大的城燃公司在采暖季将更为获益 [8] - 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序落地,城燃企业购销价差有所改善 [8][9]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骨架已基本成型,2024年上半年,西气东输等战略通道、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有序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9][10] - 但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仍是短板 [10] 城燃企业经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随着终端用户天然气消费量恢复式增长,叠加购销价差小幅扩大,城燃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修复 [11][12] - 行业整体债务规模较年初持平,杠杆水平保持稳健 [14][15] - 上半年行业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大型燃气企业,且多数企业资本开支有所下降 [15][16] - 较强的经营获现能力对债务偿还形成支撑,行业偿债能力维持稳定 [16][17]
小贷《新规》解读:监管趋严之下,小贷行业将何去何从?
中诚信国际· 2024-09-10 17: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贷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银行信贷系统的重要补充力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管理粗放、信用风险偏高等 [2][3] - 为规范小贷行业,监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早年出台的制度已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求 [6][7] - 本次《新规》在前期制度文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监管规则,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监督管理 [6][9] 业务经营 - 《新规》对小贷公司的经营范围、展业区域、贷款集中度、贷款用途等方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体现了监管趋严的基调 [8][9] - 《新规》禁止小贷公司为无放贷业务资质主体提供放贷"通道",严格限制与无放贷资质主体的合作,有利于防范风险 [10] - 《新规》首次允许小贷公司开展商业汇票贴现业务,为传统小贷公司打开新的业务窗口 [11]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 《新规》要求小贷公司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并明确了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12][13] - 《新规》首次对合作机构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有利于小贷公司加强对合作方的风险管控 [13] 消费者权益保护 - 《新规》全面强化了小贷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要求将消保机制贯穿至业务流程各环节,有利于优化客户体验,改善行业形象 [13] 退出机制 - 《新规》明确了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经营、"失联"或"空壳"、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小贷公司,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可依法取消其资质 [14] 监管体系 - 《新规》确立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总则、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主导、地市级金融监管部门协助实施的三层级监管架构和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小贷公司的全方位监管 [15]
2024年钢铁行业:凛冬已至,孰能星河长明?
中诚信国际· 2024-09-10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行业供需两弱 1. 2024年以来,主要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上游主要原燃料价格震荡下跌但降幅仍相对有限,钢铁行业面临供需两弱的格局,导致同期主要钢材产品价格出现进一步下降。[2][3]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2. 在供需两弱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财务表现进一步弱化,样本企业净利润亏损扩大、经营获现水平下降。[4][5][6] 3. 不同企业的利润水平表现出现分化,拥有上游资源或多元化业务的企业抵御周期性波动的能力更强,而产品结构单一、成本管控能力弱的企业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5][6] 偿债压力上升 4. 钢企自身流动性和经营获现水平的弱化使得对外部融资依赖度升高,债务期限结构趋短,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明显下降,整体来看行业内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持续上升。[7][9][10][12] 融资渠道畅通 5. 钢企对外融资力度的加大以及资金面相对宽松使得2024年以来钢铁行业信用债发行数、量齐升,上半年行业主要发行人债券融资较为畅通,流动性尚可。[10][11][12] 6. 但由于未来行业景气度复苏程度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重点关注部分产品结构一般、成本控制能力弱、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的钢企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13]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
中诚信国际· 2024-09-10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1][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 - 全球天然气市场深度调整后逐渐走向再平衡,2024年上半年供需整体宽松,国际天然气价格已恢复至俄乌冲突爆发前水平 [3] - 2024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延续相对宽松态势,但地缘政治紧张、极端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犹存 [3] 中国天然气供需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仍较高,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进口气恢复式增长,国产气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5][6] - 2024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重回高增长轨道,呈现"供需两旺"局面 [6][7] - 2024年下半年,多气源补充下我国天然气供应预计相对充足,稳增长政策持续释放将支撑下半年天然气消费,供需两端总体平衡 [7] 天然气定价政策调整 - 2024年上半年,中石油供气定价政策对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实施"并轨",同时调整非管制气供气占比与上浮比例 [8] - 调整后预计2024年淡季中石油综合售价同比基本持平,采暖季综合售价同比将小幅下降,且非居民用气量占比较大的城燃公司在采暖季将更为获益 [8] - 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序落地,城燃企业购销价差有所改善 [8][9]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骨架已基本成型,2024年上半年,西气东输等战略通道、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有序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9][10] - 但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仍是短板 [10] 城燃企业经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随着终端用户天然气消费量恢复式增长,叠加购销价差小幅扩大,城燃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修复 [11][12] - 行业整体债务规模较年初持平,杠杆水平保持稳健 [14][15] - 上半年行业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大型燃气企业,且多数企业资本开支有所下降 [15][16] - 较强的经营获现能力对债务偿还形成支撑,行业偿债能力维持稳定 [16][17]
中国汽车行业特别评论
中诚信国际· 2024-09-05 14: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是汽车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里程碑。预期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或将有所缩窄。[3] 2. 2024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由于海外国家贸易壁垒不断抬高,新能源车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且已落后于整体增幅。预计2024年出口增速或将放缓。[5][6] 3. 2024年以来,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新能源乘用车中自主品牌占比很高,在产品力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推动下,未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扩大。[7][8] 4. 受益于销量增长以及海外市场放量、高端化、智能化转型,2024年以来较多车企盈利水平有所修复。但在贸易壁垒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属地化生产及研发布局进一步加速,未来资本支出将维持在一定规模,部分盈利及资本实力偏弱的车企仍将面临一定信用风险。[10] 分组1 -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渗透率突破50% [3] - 汽车出口增速放缓,受贸易壁垒影响 [5][6]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7][8] 分组2 - 车企盈利水平有所修复,但资本支出压力加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