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巨化股份(600160):制冷剂行业上行周期已至,氟化工龙头扬帆起航
上海证券· 2025-03-16 21: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10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落地,行业景气上行;高端含氟新材料需求旺盛,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将放量,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7] - 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4.58/268.03/30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0/32.86/41.4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3/1.22/1.5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31x、21.16x、16.80x [7][10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氟化工行业龙头,规模和一体化优势凸显 - 国内领先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是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业务涵盖基本化工原料等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氟制冷剂全球龙头,二代R22生产配额居国内第二、内用配额第一,三代生产配额及主流单品种配额第一,混配小包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国内实现四代氟制冷剂产业化生产企业;氟聚合物国内领先,HFP等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2023年PVDF销量增长并进入锂电头部企业供应链;氯碱业务向氟化工配套及PVDC为主的氯碱新材料转型,VDC、PVDC产能规模全球首位;煤化工产品支撑氟化工产业,是浙江省唯一合成氨、甲醇生产企业;石化业务有多项产能及在建项目,地处萤石富集区域资源优势明显;控股股东为巨化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国资委,股权结构稳定 [14][15][17][18][19][20][21] - 公司营收逐年提升,盈利水平将得到改善:2023年营收206.55亿元,同比降3.88%,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降60.37%;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79.06亿元,同比增11.83%,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68.40%;制冷剂是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营收59.83亿元,占比28.97%,含氟聚合物材料业务增长明显,未来含氟材料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细分业务毛利率波动大,未来产业链一体化推进有望使各业务毛利率波动趋于平缓;主营产品销量较2017年大幅提升,2020 - 2022年制冷剂板块量价齐升,后销售均价回归正常水平 [24][28][30][31] 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时代,行业开启上行周期 - 环保政策驱动,制冷剂面临更新迭代:氟制冷剂按环保程度评估分四类,第三代HFCs对臭氧层无破坏但GWP值高,排放增加会带来全球变暖隐患,欧盟、美国等已出台控制法规和措施 [36][37][38] - 三代制冷剂生产使用进入配额时代:《基加利修正案》将HFCs纳入管控,中国需按要求对HCFCs和HFCs进行削减,欧美等国也颁布法案加速削减HFCs类制冷剂 [39][40][42] - 制冷剂需求稳定,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国内制冷剂下游主要应用于空调、冰箱、汽车,R32主要用于空调,R125用于混配,R134a是汽车用制冷剂;空调、冰箱现存保有量市场大,维修市场将贡献额外需求增量;受益于新能源车产销增长,汽车用制冷剂需求有望持续增长;2025年家用空调内销和出口排产均有增长,国补带动出货空间增长 [44][46][49][51] - 配额时代已至,三代制冷剂价格稳步上行:2018年后制冷剂行业景气下行,2024年实施配额管理后,以R32、R134a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价格中枢显著抬升;二代制冷剂价格涨幅超200%,三代制冷剂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且作为替代品价格上涨节奏会更快 [55][59][60] 含氟新材料应用广泛,下游需求未来可期 - 含氟新材料种类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含氟新材料具有优异特性,在多个产业领域有重要用途;市场上主要含氟高分子材料有多种,国内PTFE市占率最大,其次是PVDF;PTFE应用场景多样,在化工、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5G发展市场规模有望增长;PVDF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特性,应用于多个领域,市场需求广阔 [65][68][70][72] - 含氟冷却液:大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浸没式液冷增量可期: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能耗问题受关注,制冷系统能耗占比高,液冷技术更节能、节地、成本低,浸没式液冷是未来发展方向;液冷数据中心及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快速增长;氟化液是液冷系统理想介质,公司已开发系列电子氟化液产品,在建项目产能释放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74][82][86][89] 制冷剂产销量遥遥领先,氟化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 二、三代制冷剂产能位居行业前列,配额管理下优势尽显: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企业,二、三代制冷剂产能和配额优势明显;2020 - 2022年HFCs产销量提升,在国内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中优势大,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5年公司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和内用配额占比均有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93][94][96] - 公司产品线不断扩容,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尽显:公司由基础化工企业转型为氟化工领先企业,具有多项竞争优势;拥有完整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为公司发展积淀支撑 [99] 盈利预测 - 主要假设:对氟化工原料、制冷剂等多项业务2024 - 2026年营收和销售毛利率进行了预计 [101] - 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4.58/268.03/30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0/32.86/41.4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3/1.22/1.5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31x、21.16x、16.80x;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02]
巨化股份:公司深度:制冷剂行业上行周期已至,氟化工龙头扬帆起航-20250316
上海证券· 2025-03-16 18: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10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落地,行业景气上行;高端含氟新材料需求旺盛,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将放量,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7] - 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4.58/268.03/30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0/32.86/41.4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3/1.22/1.5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31x、21.16x、16.80x [7][10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氟化工行业龙头,规模和一体化优势凸显 - 国内领先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是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业务涵盖基本化工原料等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氟制冷剂全球龙头,二代R22生产配额居国内第二、内用配额第一,三代生产配额及主流单品种配额第一,混配小包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国内实现四代氟制冷剂产业化生产企业,有碳氢制冷剂产能3.5万吨;氟聚合物国内领先,HFP等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2023年PVDF销量增长并进入锂电头部企业供应链;氯碱业务向氟化工配套及PVDC为主的氯碱新材料转型,VDC、PVDC产能规模全球首位;煤化工产品为氟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液氨产品区域市场需求稳定;石化业务有多项产能,在建特种聚酯切片新材料项目;地处萤石富集区域,资源优势明显,股权结构稳定 [14][15][17][18][19][20][21] - 公司营收逐年提升,盈利水平将得到改善: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06.55亿元,同比下降3.88%,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下降60.37%;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9.06亿元,同比增长11.83%,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68.40%;制冷剂是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营收59.83亿元,占比28.97%,含氟聚合物材料业务增长明显,未来含氟材料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细分业务毛利率波动大,未来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推进有望使各业务毛利率波动趋于平缓;主营产品销量较2017年有大幅提升,2020 - 2022年制冷剂板块量价齐升,后销售均价回归正常水平 [24][28][30][31] 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时代,行业开启上行周期 - 环保政策驱动,制冷剂面临更新迭代:氟制冷剂按环保程度评估可分为四类,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对臭氧层无破坏但GWP值较高,排放增加会带来全球变暖隐患,国际社会已出台控制法规和措施 [36][37][38] - 三代制冷剂生产使用进入配额时代:《基加利修正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管控范围,中国需按要求对HCFCs和HFCs进行削减,欧美等国家也颁布法案加速削减HFCs类制冷剂 [39][40][43] - 制冷剂需求稳定,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国内制冷剂下游主要应用于空调、冰箱、汽车,R32主要用于空调制冷,R125主要用于混配制冷剂,R134a是主流汽车用制冷剂;空调和冰箱行业现存保有量市场规模大,维修市场将贡献额外需求增量;受益于新能源车产销增长,汽车用制冷剂需求有望持续增长;2025年家用空调内销和出口排产均有增长,国补带动出货空间增长 [44][46][49][51] - 配额时代已至,三代制冷剂价格稳步上行:2018年后制冷剂行业景气度下行,2024年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管理,价格中枢显著抬升;二代制冷剂价格涨幅超200%,三代制冷剂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且作为二代替代品价格上涨节奏会更快 [55][59][60] 含氟新材料应用广泛,下游需求未来可期 - 含氟新材料种类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含氟新材料具有优异特性,在多个产业领域有重要用途;市场上主要含氟高分子材料有PTFE、PVDF等,国内PTFE市占率最大,其次是PVDF;PTFE应用场景多样,在化工和电子领域占比较高,随着5G发展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PVDF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特性,应用领域广泛 [65][68][70][72] - 含氟冷却液:大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浸没式液冷增量可期: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能耗问题成为关键,绿色发展进程加快,制冷系统能耗占比高,改进制冷技术是未来方向;液冷技术相较于风冷更节能、节地、成本低,浸没式液冷优势明显,是未来发展方向;液冷数据中心及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氟化液是液冷系统介质理想选择,公司已开发系列电子氟化液产品,在建项目产能释放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74][78][82][86][89] 制冷剂产销量遥遥领先,氟化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 二、三代制冷剂产能位居行业前列,配额管理下优势尽显: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企业,二、三代制冷剂产能和配额优势明显,2020 - 2022年HFCs产销量提升,2024 - 2025年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及占比均有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93][94][96] - 公司产品线不断扩容,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尽显:公司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转型为氟化工领先企业,具有多项竞争优势,形成完整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转变 [99] 盈利预测 - 主要假设:对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等业务2024 - 2026年营收和销售毛利率进行了预计 [101] - 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4.58/268.03/30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0/32.86/41.4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3/1.22/1.5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31x、21.16x、16.80x [7][102]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临床应用收费有据可依
上海证券· 2025-03-16 18: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规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设专门项目,铺设技术临床应用后的相关路径,体现国家政策层面的有利支持,未来随着地方层面跟进落实,有望加快创新发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医保政策 - 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技术铺设临床应用收费路径 [1] 技术特点与市场规模 -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读取大脑意图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是交叉前沿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非侵入式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 [2]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增长率为18.8%,预计2027年将达到55.8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13日,脑机接口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起,金额共计4.3亿元;2024年全年该领域投融资事件金额共计1.61亿元 [2] 政策推动 -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相关文件,从标准及监管层面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为其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3] - 北京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培育3 - 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1 - 2个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产品规模化商用等目标 [3] - 上海发布行动方案,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等目标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三博脑科、爱朋医疗、创新医疗等 [4]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临床应用收费有据可依-2025-03-16
上海证券· 2025-03-16 18: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规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设专门项目,铺设技术临床应用后的相关路径,体现国家政策层面的有利支持,未来随着地方层面跟进落实,有望加快创新发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医保政策利好 - 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技术铺设临床应用收费路径 [1]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读取大脑意图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的交叉前沿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各国科技竞逐重要赛道 [2] - 脑机接口技术分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非侵入式在头皮表面使用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项目 [2]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增长率为18.8%,预计2027年将达55.8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13日,脑机接口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起,金额共计4.3亿元,2024年全年该领域投融资事件金额共计1.61亿元 [2] 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相关文件,从标准及监管层面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为其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3] - 北京提出到2030年培育3 - 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1 - 2个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产品规模化商用等目标 [3] - 上海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产品全面临床应用,打造全球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可控等目标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三博脑科、爱朋医疗、创新医疗等 [4]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23:40
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 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2025.3.3-2025.3.7) [Table_Rating] 增持(维持) [◼Table_Summary] 主要观点 (1)优必选促发群体智能觉醒,在极氪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 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近日,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 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探索建立面向多任 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从 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2)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中国政府网在公众号发 布了视频《机器人群侠传》,视频经过剪辑,将不同场景、种类繁多的 机器人与武林绝技相联系,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成 果。 (3)《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2027年)》发布。3月3日,《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 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深 圳将重点引领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 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聚集,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推动 具 ...
通信行业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引6G投资,RISC-V广受关注-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23:40
[Table_Rating] 增持(维持) ◼[Table_Summary]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Table_Industry] : | 通信 | | --- | --- | | 日期: | shzqdatemark 2025年03月13日 | | [Table_Author] 分析师: | 刘京昭 | | E-mail: | liujingzhao@shzq.com |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 6G 发展,通信产业升 级迎来前行新机遇》 ——2025 年 03 月 11 日 《MaaS 商业模式迎边际改善,AIDC 厂商 或迎分化》 ——2025 年 03 月 04 日 《微信全面拥抱 DeepSeek,AI 逻辑持续 发散》 ——2025 年 02 月 20 日 政府工作报告指引 6G 投资,RISC-V 广受关注 E-mail: liujingzhao@shzq.com SAC 编号: S0870523040005 联系人: 杨昕东 SAC 编号: S0870123090008 [Table_QuotePic] 最近一年行业指数与沪深 300 比较 -13% -7% 0% 6% 13% 19% 25% ...
2025年2月物价数据点评:春节错月影响下,价格实际仍偏稳
上海证券· 2025-03-14 16:03
事件概述 - 2025年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8] CPI数据特征及原因 - 环比2月CPI降0.2%由正转负,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9] - 同比CPI回落至 - 0.7%,受春节错月影响,上年价格变动滞后影响约 - 1.2个百分点,今年新影响约0.5个百分点,扣除影响后同比涨0.1%[10]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降22.6%和9.6%,汽车等商品降价促销也使相关价格下降[10][11] PPI数据特征及原因 - 环比PPI下降0.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持平[17] - 同比PPI下降2.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翘尾影响约 - 1.9个百分点,新影响约 - 0.3个百分点,受翘尾因素影响大[18] - 主要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等价格下降,受工业生产淡季及原油价格波动影响[18] 事件影响 - 春节错月影响下价格实际仍偏稳,扣除影响后2月CPI同比上涨0.1%,工业品价格维持负区间平稳运行[24] 趋势判断 - 春节扰动因素消退后,CPI未来平稳运行是大概率事件,工业品价格呈平稳态势[27]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事件恶化、国际金融形势改变、中美政策超预期变化[4][28]
通信行业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引6G投资,RISC-V广受关注
上海证券· 2025-03-14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通信行业“增持”评级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府工作报告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6G投资价值聚焦终端连接数扩张、功能升级、商业价值属性增强三方面 建议关注传统通信设备供应商及下游应用新方向 [4][18] - RISC - V芯片受关注 “RISC - V + 6G”有商业化协同优势 建议长期跟踪融合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5][19] - 创业公司Monica发布的AI Agent产品Manus或为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 具备基准测试得分卓越、场景应用多元化亮点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体&Manus等投资机会 [6][19][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过去一周行情回顾 板块走势 - 2025.03.03 - 2025.03.09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涨跌幅分别为1.56%、2.19% 中信通信指数涨跌幅为2.51% 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排第12位 通信板块细分板块通信设备、电信运营II、增值服务II、通讯工程服务指数涨幅分别达1.65%、3.45%、3.86%、8.51% [3][13] 涨跌幅top5 - 过去一周通信板块股价涨幅前五名为亿通科技42.30%、东软载波29.95%、*ST信通27.61%、博实结27.10%、国脉科技26.08% 跌幅前五名为ST高鸿 - 14.79%、*ST鹏博 - 12.99%、共进股份 - 7.00%、高斯贝尔 - 5.16%、光迅科技 - 5.00% [3][14] 周专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引6G投资,RISC - V广受关注 - 6G技术被纳入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投资价值聚焦终端连接数扩张、功能升级、商业价值属性增强 建议关注传统通信设备供应商及下游应用新方向 [4][18] - RISC - V指令集开源且可定制 能降低研发成本、满足6G差异化需求 “RISC - V + 6G”有商业化协同优势 建议长期跟踪融合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5][19] - AI Agent产品Manus或为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 基准测试得分卓越、场景应用多元化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体&Manus等投资机会 [6][19][20] 行业重要新闻 运营商 - 中国铁塔2025年自研边缘网关合作伙伴集采中标候选人公布 烽火通信排名第一 集采规模为267904台边缘网关 最高投标限价214323000元 中标人数量4个 中标份额分别为40%、30%、20%、10% [21] 人工智能 - OpenAI于2月28日推出GPT - 4.5 AI模型“研究预览版” 采用全新监督技术减少幻觉 有望5月底前推出GPT - 5 并逐步停用o3模型 [8][21][22] - 微软通过Azure AI Foundry接入DeepSeek - R1 7B和14B蒸馏模型 为Copilot + PC提供本地运行能力 模型将从搭载高通骁龙X处理器的Copilot + PC开始上线 开发者可在Copilot + PC上下载和运行1.5B、7B和14B版本 [22][23] - 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QwQ - 32B推理模型 320亿参数性能媲美6710亿参数的DeepSeek - R1 已在Hugging Face和ModelScope开源 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 [9][23]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上海证券· 2025-03-14 15: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1] - 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全方位展示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成果 [1] -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发布,到2027年深圳要在多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多项产业发展目标 [2]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举办,赛事有人机安全保障措施和评价规则 [3] -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发布,为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指明方向 [3] -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催化密集,入局者增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新阶段,商业化落地可期,建议关注相关零部件厂商及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 [8] 投资建议 T链 - 总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8] - 传感器:东华测试、安培龙、汉威科技等 [8] - 减速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等 [8] - 丝杠:北特科技、贝斯特、恒立液压等 [8] - 电机:鸣志电器等 [8] - 设备:秦川机床、华辰装备、日发精机等 [8]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 - 拓斯达、兆威机电、中坚科技、禾川科技、埃夫特等 [8] 宇树机器人产业链 - 长盛轴承、奥比中光、凌云光等 [8]
宇通客车:出口高增、行稳致远,成长与防守兼具-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15: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宇通客车“买入”评级 [1][6][7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宇通客车大中型客车连续21年国内销量第一,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0.45亿元,24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110.30%、环比+112.80%,销量1.56万辆为近两年来单季度最高,单车利润10.36万元扭转前三季度下滑趋势 [4] - 大中客内需底部趋稳,内销旅游车需求高增、公交车有望企稳,新能源产品攻入欧洲,未来3 - 5年是客车出海重要窗口期 [4] - 单车价利双升,出口和新能源双驱动大中客量价利齐升,折旧摊销迎拐点,成本费用管控优秀 [5]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0.30/46.64/52.87亿元,同比分别+121.79%、+15.74%、+13.35%,对应2025年3月13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4.10X、12.18X、10.75X [6][7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客车龙头企业,引领中国客车走向世界 - 深耕客车数十载,1963年河南省交通厅郑州客车修配厂成立,1997年上市,2024年全球销量4.70辆,全球占有率超10%,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超19.6万辆,实控人为董事长汤玉祥 [13][14] - 2024年销量4.69万辆,同比+28.48%,大中客4.03万辆占比85.98%,出口1.40万辆占比29.84%,行业大中客销量11.62万辆,宇通市场份额34.71%居首,客车出口稳定增长,2024年出口1.40万辆,同比+37.73%,市场份额22.65% [17][19][22] - 归母净利润持续高增,2024年业绩预告中值40.45亿元,同比+122.50%,24Q4销量1.56万辆为近两年来单季度最高,单车利润10.36万元扭转下滑趋势,海外业务营收增速和毛利率均显著高于国内业务 [26][28][32] 大中客内需底部趋稳,出口扬帆远航 - 内销旅游车需求高增、公交车有望企稳,2023年大中客内销5.57万辆,同比-10.88%,座位客车受旅游复苏拉动销量大幅提升,公交客车处于周期复苏启动阶段,24Q3开始内销公交客车销量环比提升,校车市场预计2024年需求略增 [37][38][42] - 新能源产品攻入欧洲,未来3 - 5年是客车出海重要窗口期,2024年10座及以上客车出口8.23万辆,同比+16.30%,新能源出口1.18万辆,同比+16.53%,海外客车市场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中国客车出口增幅高于海外当地市场总需求增幅,客车出海在欠发达地区持续突破、依靠新能源产品进入欧洲高端市场 [43][45][46] 单车价利双升,出口驱动业绩高成长 - 出口和新能源双驱动,大中客量价利齐升,2024年公司大中客销量4.03万辆,同比+26.97%,新能源销量1.38万辆,同比+93.26%,客车出口1.40万辆,同比+37.73%,新能源出口2700辆,同比+84.55%,出口ASP和毛利分别约为内销的2倍、3倍,出口新能源占比有提升空间,出口大单频出 [48][51][61] - 折旧摊销迎拐点,成本费用管控优秀,24H1单车折摊快速下降至1.71万元,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资本开支减少,折摊有望继续降低驱动利润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从2022年高点后持续降低,24H1降至14.45%,单车费用保持稳定 [63][69][7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362.62/414.90/456.96亿元,同比分别+34.10%、+14.42%、+10.14%,毛利率分别为23.20%、23.43%、23.62% [74]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0.30/46.64/52.87亿元,同比分别+121.79%、+15.74%、+13.35%,对应2025年3月13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4.10X、12.18X、10.7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