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搜索文档
献计献策合力推动基层减负 市政协举行专题通报会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会议基本情况 - 上海市政协举行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专题通报会 [1] - 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出席并讲话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华源通报情况 [1] - 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主持会议 肖贵玉、虞丽娟、吴信宝、邵志清等副主席出席 [3] 减负工作成效与措施 - 上海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1] - 市委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整改力度 重点整治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 延伸拓展为企业减负工作 强化源头治理和完善统筹推进机制 [1] - 努力将减负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1] 政协履职方向 - 将助推为基层减负作为履职重要内容 围绕强化数据赋能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建言 [2] -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识别基层减负难点堵点 聚焦突出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2] - 充分发挥委员专业所长和界别所能 为基层善治出实招、为社区百姓办实事 [2] -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2] 工作协同机制 - 希望政协委员发挥联系广泛优势 积极提供问题线索并为深化减负工作出谋划策 [1] - 要求委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新部署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强化责任担当 [2] -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 [2] - 通过调研查实情、协商促改进、监督助落实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新成效 [2]
整治形式主义,生态环境领域如何减负增效?
人民日报· 2025-08-30 09:03
整治形式主义机制建设 - 生态环境部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一机制两清单管理体系 包括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清单 审核要点清单 [2] - 实行机制化 清单化管理 明确责任分工 细化任务举措 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 督察检查考核优化 -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调阅资料数量较上一轮减少40%以上 实施六个不调原则 [3] - 督察谈话对象减少50%左右 仅与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话 [3] - 推行无感式督察 提出三个不要和三个越少越好要求 简化现场督察和服务保障 [3] -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一级指标数量同比减少31% 不设置过程性 留痕类指标 [3] 执法效能提升 - 推行非现场 智慧型 穿透式执法模式 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排查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线索3840条 发现问题3345个 完成整改2275个 [3] 文件会议与人员管理 - 2025年上半年指标类发文同比减少5.8% 主动压减2个指标类会议 [4] - 全面清退市级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 新一批借调数量减少12人 [4] 数据服务与基层治理 - 推动8个垂直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向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回流 [4] - 协助地方实现14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4] - 39项生态环境领域事项由乡镇街道收回至上级部门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4]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7 09:34
基层减负政策推进 - 中央层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纳入处分范围 [5] - 发布《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机制 [5] - 实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规范基层权责清单和事项准入制度 [5][14] 基层减负实施成效 - 整治滥挂牌问题推动村(社区)办公场所外部挂牌规范化 [6] - 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和指尖形式主义问题 [6] - 推动乡镇(街道)形成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收回事项三张清单 [6] 基层治理问题表现 - 权责不对等问题:基层承担安全生产、环保、维稳等事务但部门通过责任状转嫁职责 [10] - 资源不匹配问题:一个乡镇需对接几十个上级部门但工作人员数量有限 [10] - 能力不适应问题:基层干部受限于人员结构和培训机会导致专业素养不足 [11] 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 少数干部政绩观错位:做决策不遵循客观规律且急于求成 [11] - 对减负长期性认识不足:部门壁垒未打破且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11] - 制度执行缺乏刚性:违规开展示范创建等活动加重基层负担 [12] 监督机制建设 - 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14] - 建立基层减负问题直报点并形成发现问题到评估效果的监督闭环 [16] - 探索问责备案机制并由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核把关 [16][17] 数字化治理赋能 - 推动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重复事项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用 [9] - 督促整合基层系统平台和政务应用程序开发轻量化数字工具 [19] - 借助科技力量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减少基层多头报送负担 [9][19] 长效机制构建 - 区分不同地区层级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 [20] - 构建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实干干部并惩戒躺平式干部 [21] - 加强上下联动实现基层问题及时反馈和上级迅速整改 [21]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冗余材料减下去 服务质量提上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09 09:08
数字化财务流程优化 - 四川省夹江县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村级财务报账数字化,扫描上传资料从16项精简至6项,流程耗时从1周缩短至5分钟 [1] - 线上审批系统优化后,将3个线下签字环节移至线上,形成"扫描上传-村级审核-领导线上审签"全数字化流程 [2] - 支出类报账资料平均缩减60%以上,工程类项目审核资料从上百页减少至平均十来页 [2][3] 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 编制村级财务报账"明白卡",明确收入类和支出类事项的资料清单与审核标准,统一审批尺度 [2] - 对村级财务审核人员和报账员开展专题培训,通过案例拆解和系统实操实现"一把尺子比到底" [2] - 收入类入账资料精简13项,支出类报账资料减少43项,报账平均时长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 [3] 行政效能提升成效 - 支出凭证从上传到在线支付最快仅需1小时,较原流程效率显著提升 [2] - 解决"反复补手续、多头找领导、低效等签字"等痛点,基层干部精力释放效果明显 [3] - 通过常态化监督检查压实主管部门责任,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3] 长效机制建设规划 - 下一步将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和强化科技赋能巩固减负成果 [4] - 目标是为基层干部持续松绑,使其轻装上阵提升工作干劲 [4]
为实干加油 为百姓造福——写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出台一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8-08 11:05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2024年8月中办、国办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包含7方面21条具体规定,聚焦精简考核、规范借调、文件评估等"小切口"设定"硬约束" [1][9] - 政策明确要求"考核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上级机关原则上不得从县以下借调干部"、"地方制发文件需进行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具体措施 [9] - 中央层面建立专项工作机制,2024年通报典型问题示范带动各级整改,广州、上海等地发文开会量同比下降15%以上 [4][10] 地方实践与成效 - **精文简会**:广州市严控文件数量并加强评估审查,市区镇街发文开会量降幅超15%,街道干部每月可增加2次实地调研时间 [10] - **考核改革**:甘肃定西安定区合并多部门督考事项减少20%,农技员进村服务时间显著增加,考核重点从"表格齐整"转向"服务实效" [11] - **数字化减负**:上海推行"四减"行动,市级部门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统限1个,普陀区试点"数字居委会"使经费审批流程从1个月缩短至半小时 [12] - **权责清单**:重庆渝中区编制街道履职清单,区级部门收回67项共性事项和15项个性事项,建立动态监测防负担反弹 [13]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 江西遂川县枚溪村整合空间资源取消形式主义挂牌,增设养老托幼等功能区,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 [14] - 湖北南漳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专窗,表单从7张压减至1张,办事时间压缩30% [15][16] - 江苏建湖县科技局组建"科小二"团队,干部每周超50%时间下沉企业,实现申报指导与问题解决一站式服务 [17] - 北京石景山区建兴街社区通过"小院议事角"解决电动车停放难题,160辆车实现分流管理,治理效率提升 [17]
减负赋能促担当(今日谈)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既强化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又坚持久久为功,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我们定 能以好作风多干有用事,以实绩实效造福人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 的制度规范。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到如今全文向社会公开发布,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 纠"四风"、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卸掉应减之负,方能勇担应担之责。近年来,从确定"基层减负年",到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基层"滥挂牌"问题……为基层减负持续深化,令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 力服务群众,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指数。 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开展靶向治理,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将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 堤坝,引领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 ...
全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全部编制完成
人民日报· 2025-07-31 07:55
基层治理体系改革进展 - 全国38000个乡镇街道于2025年6月底全面完成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1] - 清单分为基本履职事项117项 配合履职事项99项 上级部门收回事项124项 平均每地形成340项事项清单[1] - 配合履职事项和上级部门收回事项占比达65.6% 有效精简基层工作负担[3] 清单编制实施方法 - 采取试点探索 先行开展 全面推开三阶段推进 包含拟订初稿 "三上三下"征求意见 审定发布三步骤[2] - 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全覆盖培训 中央与省级调研指导组实施一地一策指导[2] - 中央编办明确965项上级收回事项和53项"保民生 保安全 保底线"事项作为编制标准[2] 政策实施成效 - 梳理20余项党的领导与党建履职事项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与组织功能[3] - 收回特种设备监管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等事项 取消形式主义数据报送与评比考核[3] - 解决消防安全检查 "两违"整治等60多项县乡交叉扯皮的历史难题[3] 后续工作部署 - 中央编办将研究制定清单应用政策 推动清单制度落地见效[3]
减少不必要的“陪会”(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⑯)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30
基层会议形式主义问题 - 汕头市人社局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从地市层级层层扩编至区县、镇街,导致基层干部在三级会场间全程"陪会" [1] - 基层干部反映会议内容高度重复,主要是"再传达、再强调、再加码",挤占了落实工作的时间 [1] - "陪会"痼疾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认为"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陪会'就是不落实" [1] 解决"陪会"问题的措施 - 湖北某乡党委书记因一年开会208次且空话连篇被严肃问责,显示制度性约束的重要性 [2] - 部分地区推行"邻里议事小院"模式,让干部走出会场深入一线,效果显著 [2] - 探索限定会议规模与数量,对内容重复的"套娃式"会议亮红牌,推广"打捆开会""线上快会"等务实举措 [2] 会议统筹优化建议 - 上级部门应强化系统思维,通过一次高效会议直达最需要知晓的层级,避免基层在不同层级重复参会 [3] -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陪会"之风,让基层干部将精力投入服务群众和攻坚克难一线 [3]
我说变化丨“风气正了,人心顺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6 10:14
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 - 基层减负政策显著减少文件、会议和形式主义检查 使村干部从繁重行政工作中解放 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处理村务[1] - 政策落地后村干部会议数量从每周2-3次大幅减少 报表和陪会现象基本消失[1] - 减负措施推动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直接解决村民实际问题 提升治理效率[1] 村庄环境治理成果 - 村民集体行动清除河道陈年淤泥和垃圾 拔除村道杂草 通过投工投劳实现环境美化[2] - 统一购置模具水泥 村民动手浇筑花盆并栽种花草 改造"烦恼河"和"垃圾角"[2] - 建立卫生评比"红白榜"制度 村规民约提倡勤俭节约 红白喜事简化 改善社会风气[2] 基层治理机制创新 - 实施村务公开制度 详细公示资金使用和事务办理情况 增强村民信任度[2] - 成立村民理事会 通过民主议事会形式动员村民参与决策 如环境整治方案[2] - 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群众响应的协作模式有效推动集体行动 如土地让渡拓宽道路[2]
化解纠纷岂能“定量”摊派?(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8
基层调解工作数字化管理 - "随手调"APP在四川推广使用 主要用于基层干部记录纠纷类别、调解过程和当事人信息 实现工作留痕和减少纸质报表 [2] - 上级部门通过APP数据掌握辖区矛盾纠纷形势 便于分析研判和提前化解问题 [2] 任务摊派引发形式主义问题 - 岳池县综治中心2023年起对27个乡镇下达年度录入任务 按月通报完成情况 任务量按建制村数量分配 部分乡镇年任务达700条 [3] - 城区社区干部每月需完成3条录入 虽数量不多但导致工作重心从"走心调解"转向"走量记录" [3] - 农村地区因矛盾较少出现编造案例现象 如杜家桥村需每月虚构2条记录以满足考核指标 [4] 政策制定与执行偏差分析 - 任务量制定参考历史调解数据 但未考虑各村人口结构和民风差异 导致脱离实际 [5] - 县级部门承认存在通过数据考核追求政绩的动机 但未对未完成任务实施扣分 [5] 整改措施与成效 - 2024年4月四川省通报该形式主义问题后 岳池县取消月度录入指标 重点转向规范真实记录 [5] - 整改后录入总量下降但有效案例占比提升 县乡两级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处理复杂矛盾 [6] - 广安市政法系统共发现5类类似问题 建立6项工作机制规范矛盾风险排查流程 [6] 基层工作回归服务本质 - 村干部摆脱报表压力后 精力重新聚焦于实地调解和服务群众 [6] - 县级综治中心工作方式从"面上安排"转为"全程参与" 2025年已介入多起复杂矛盾调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