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
搜索文档
“吃撑倒地”的羊驼一点也不萌
广州日报· 2025-10-14 19:14
事件概述 - 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多只羊驼因游客过量投喂出现吃撑倒地情况[1] - 有工作人员回应称饲养员在观察动物情况 羊驼吃饱后不会继续进食[1] - 网友发布图片显示羊驼瘫倒在地 眼神呆滞[5] 行业问题 - 动物园存在管理矛盾 一边设立禁止投喂警示牌 一边高价售卖投喂食品[5] - 南通动物园将一袋胡萝卜定价20元 吸引游客争相购买[5] - 当投喂体验被打造为景区创收卖点 动物健康与福利被置于次要位置[5] - 上海动物园红猩猩森泰因长期被投喂患三高离世[5] - 西安秦岭金丝猴因恶意投喂死亡[5] 解决方案 - 教育层面转变思路 上海动物园推行无投喂承诺打卡活动 游客签署电子承诺后获得纪念徽章[6] - 法规层面细化圈养动物保护细则 将动物福利纳入景区评级指标 对违规投喂者实施严厉处罚[6] - 管理层面创新方法 利用AR技术开发动物投喂模拟体验项目 满足游客互动好奇心同时杜绝真实投喂伤害[6]
珍·古道尔点燃的希望,那个无法被“知识化”的自然
第一财经· 2025-10-11 11:10
珍·古道尔的职业生涯与公众形象 - 珍·古道尔于23岁时在肯尼亚内罗毕联系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并成为其助理,尽管她当时没有大学背景[3] - 她的形象被《国家地理》杂志在1963年拍摄并登上封面,其深棕色长腿成为话题,杂志利用"美女与野兽"的反差吸引公众关注[4][5] - 1965年《国家地理》播出电视专题片《古道尔小姐和野黑猩猩》,进一步扩大其公众影响力[5] 研究贡献与著作 - 珍·古道尔与摄影师雨果·冯·哈维克合作撰写了科学冒险类书籍《在人类的阴影下》,该书在领域内具有显著声誉[5] - 她从1970年前后开始出版作品,记录黑猩猩社会的观察,例如黑猩猩社会由雄性主导、雌性在发情期需顺从雄性求偶,以及梳理毛发作为重要社交行为等发现[7] - 她的写作强调个人体验与自然连接,例如在描述独处自然时的美感时提到"对于热爱独处自然的人,我无需多言"[7] 与动物的互动方式 - 珍·古道尔通过持续靠近黑猩猩进行"驯养"式观察,每天逐步建立信任关系,最终被猩猩群体接纳[8] - 她在照片中常呈现与黑猩猩无界线的互动,例如蹲下伸手给幼猩猩"弗林特",动作自然如长辈陪伴孩子[6] - 她强调凝视作为与动物交流的核心方式,能越过语言障碍传递情绪和意图[6] 晚年倡导与公众传播 - 珍·古道尔在后半生成为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公众人物,通过演讲扩大影响力,例如在2021年出版的《希望》一书中呼吁人们从自然韧性中汲取力量[11] - 她反复讲述贡贝丛林大火后新草破土而生的故事,以说明生命的恢复力,并认为亲口叙述比文字更具感染力[11] - 她14岁时通过遗嘱从外祖母处获得一棵山毛榉树,常在树上写作业,体现其与自然对象的深度连接[12] 相关著作出版 - 珍·古道尔的多部作品被翻译出版,包括《点燃希望:古道尔的精神之旅》(2021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大地的窗口》(2017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13] - 其他相关著作包括《和黑猩猩在一起:对面的你,让我们做朋友吧》(2006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及《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2011年1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5]
珍·古道尔去世:她是为梦想而生的人类之光
虎嗅· 2025-10-02 12: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回顾珍·古道尔及其他科学家的生平,颂扬了超越个人利益、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1][2][4] - 核心论点为人类的智识本身并非错误,问题在于其使用方式,混合了贪婪等负面欲望才导致糟糕结果,但应对未来仍应抱有希望 [4][5] - 珍·古道尔的一生诠释了这种理想主义,其科研成就与环保事业体现了对自然世界的爱与责任 [6][7][9] 科学家无私奉献案例 -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拒绝申请专利,认为这是全人类的礼物,促使医学和粒子物理学进入新阶段 [1] - 特斯拉发明交流电系统后撕毁专利合同,放弃了相当于今天三千亿美元的专利费,使交流电得以普及 [2] - 弗雷德里克·班廷等人以1美元象征性价格出售胰岛素生产专利,认为胰岛素属于世界,使无数糖尿病患者获救 [2] - 乔纳斯·索尔克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放弃专利,认为医学成果应像太阳一样不受商业壁垒阻碍,惠及所有人 [2] 珍·古道尔的早期生活与教育 - 1934年4月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从小对自然、动物及动物行为有浓厚兴趣 [6] - 一岁生日时获赠绒布大猩猩玩具,在强调勇敢、诚实、仁爱等价值观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母亲支持其去非洲研究野生动物的梦想 [6] - 因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未能入读大学,1952年后从事过秘书等工作,1957年前往肯尼亚并结识人类学家利基,获得灵长类动物研究机会 [7] 珍·古道尔的科研发现与成就 - 1960年在坦噶尼喀湖畔贡贝河自然保护区研究黑猩猩,发现黑猩猩会使用和制造工具,打破了“只有人类才会制造工具”的观点 [7] - 1965年凭此发现获剑桥大学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后建立贡贝研究中心,对黑猩猩进行近50年连续野外观察 [8] - 研究揭示黑猩猩会进行有组织狩猎、群体间战争、使用武器及同类相残等行为,其社会存在森严等级制度 [8] - 其未受系统科学训练的背景使其研究别具特色,通过为黑猩猩取名等深入社群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对黑猩猩保育的关注 [8] 珍·古道尔的环保事业与遗产 - 1977年建立珍·古道尔研究会,推进全球野生动物保育和环境教育 [9] - 1984年主持成立动物庇护所和黑猩猩动物园,收养被走私及非法捕猎的黑猩猩,成为世界最大类人猿研究基地 [9] - 1991年创立“根与芽”环保组织,每年花费300天在全球演讲,宣传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 [9] - 在刚果共和国建立黑猩猩康复中心,收容失去保护的幼年黑猩猩,其与黑猩猩的互动成为动物保护史上的经典镜头 [9]
珍·古道尔博士逝世:当森林的低语停歇
虎嗅· 2025-10-02 11:32
珍·古道尔的生平与成就 - 珍·古道尔博士于当地时间10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1岁 [1] - 她是珍·古道尔研究所的创始人、联合国和平使者,毕生致力于提高对野生动物处境的认识和推动动物保护工作 [1] - 她在坦桑尼亚贡贝进行了长达65年的黑猩猩研究,因其开创性工作而闻名 [1][8] - 她一生创作了超过27本成人和儿童读物,其最新著作《希望之书:艰难时期的生存指南》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1] 珍·古道尔的荣誉与思想遗产 - 2002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2004年在白金汉宫获授大英帝国勋章 [2] - 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京都奖、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章、甘地–金非暴力奖、泰勒环境成就奖、坦桑尼亚勋章等众多国际殊荣 [2] - 在晚年将研究与行动结合,积极倡导动物福利、人权以及环境与物种保护 [2] - 热衷于鼓励年轻人参与自然保护和人道主义项目,并发起了许多针对野生与圈养黑猩猩的教育计划 [2] 珍·古道尔的早期经历与研究起点 - 从小对野生动物充满热情,梦想去非洲旅行并撰写关于动物的书籍 [3][8] - 1957年登上非洲大陆,在肯尼亚与人类学家路易斯·里奇会面,后被雇佣为秘书并最终被建议研究黑猩猩 [8] - 1960年7月起开始对贡贝溪国家公园的黑猩猩进行研究,首次发现黑猩猩会吃肉、制造并使用工具等行为 [8] - 她的发现改变了科学界对黑猩猩和人类的看法,路易斯·里奇称必须重新定义工具和人类 [8] 珍·古道尔的保护工作与社区建设 - 1977年建立了珍·古道尔研究会,在全球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建设工作 [9] - 1991年创立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从坦桑尼亚一所学校中的12人小组发展成10000多个小组 [9][10] - 意识到保护黑猩猩需先改善当地人生活,通过帮助周边村庄改善农业、教育、卫生条件来取得当地人的善意 [19][20] - 项目帮助对象从最初12个村子扩展到55个村子,贡贝周边山丘重新长满树木,黑猩猩数量有所好转 [20][21] 珍·古道尔对动物研究与保护的见解 - 主张在研究灵长类动物时给它们取名字,将其视作不同个体而非研究物件 [12] - 表示如果不研究黑猩猩,会选择研究鬣狗,认为它们是令人着迷的社会动物 [7][13] - 认为现在是年轻人投身动物研究最令人兴奋的时代,章鱼、乌鸦等动物的智力研究取得新进展 [17] -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先保护人,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条件是环境保护的前提 [19][22]
珍·古道尔去世:她开始了下一场伟大冒险
第一财经· 2025-10-02 10:34
生平与成就 - 珍·古道尔博士于10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1岁 [1] - 她是珍·古道尔研究所的创始人,联合国和平使者,毕生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 - 她是首位在坦桑尼亚观察到黑猩猩行为与人类相似的科学家,长期致力于黑猩猩野外研究 [3] - 她创作了超过27本成人和儿童读物,并出现在众多纪录片和电影中 [5] - 她发起的"根与芽"环保项目已在中国落地三十余年,积极鼓励年轻人参与自然保护 [3] 工作与活动 - 在91年的人生旅程中,她一直与时间赛跑,与自然环境恶化速度赛跑 [3] - 每年有300多天时间奔走在世界各地,直到去世前仍在为美国巡回演讲奔波 [1][3] - 2023年11月,她第17次踏上中国大陆,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希望之旅" [3] - 2024年4月,其宣传团队曾发布为她庆祝90岁生日的短视频,显示她依然活跃 [3] 思想与观点 - 她认为死亡可能是"下一次大冒险",并分享了自己对死亡的独特视角 [7] - 她相信人生可能是一场考验,并幽默地设想圣彼得会在天堂门口评判人们在地球上的表现 [10] - 她分享了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案例,认为这些故事表明生命可能以某种形式在坟墓之外继续 [13] - 她通过分享严峻现实和希望的理由来给予人们希望,认为共同及时的行动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 [16] 遗产与影响 - 她激励人类、动物和自然世界之间建立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关系 [1] - 她的著作《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于2022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5] - 她被视为希望的象征,因为她不畏惧说出严峻现实,同时列出关于希望的理由 [16] - 她通过视频会议软件继续向世界传递承载希望的讯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18]
于清凉峰晨雾中听呦呦鹿鸣
杭州日报· 2025-09-18 11:25
清凉峰有一个我们都认识的"鹿爸爸",他叫章叔岩。为了使我们不受猎人的追捕,让我们冬天也有 食物吃,"鹿爸爸"和他的同事在山上给我们安了一个家(扩繁基地),并一直在山上陪着我们。 清凉峰的日出很美!天池的上空经常笼罩着轻纱一样的薄雾。"鹿爸爸"和他的同事每天都会为我们 准备食物,记录我们每一天的变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这二十多年里,扩繁基地内的伙伴由刚开始的几头,增加到了140多头。这个"家"太小了,我们都 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是一只来自清凉峰的梅花鹿。许多年前,我的族群曾在这片青山间自由奔跑,而后却渐渐消失在 山野之中,直到清凉峰成为保护区。 去年,我们的"家"变大了,清凉峰和天目山两个保护区合并成了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 区,我们"鹿族"成员也越来越多。听说,清凉峰保护区里已经有370多头梅花鹿了。 守护者说 作为一名清凉峰千倾塘保护站巡护员,章叔岩已与梅花鹿相伴36年。 在清凉峰莽莽林海间,章叔岩与晨雾同起、与星月同归,每天带着相机,扛起脚架,用一组组镜头 捕捉梅花鹿的身影。"看到镜头里的梅花鹿越来越多,所有的坚守都有了意义。"他说。 这些年,在清凉峰保护区,幼鹿 ...
3个人去四川成都玩3天要花多少钱?全新攻略及费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01
旅游行程安排 - 三日游行程覆盖武侯祠、锦里古街、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文殊院、都江堰及青城山等核心景点 [3][4][5] - 每日行程安排紧凑且多元化 包含历史文化探索、自然景观观赏及美食体验 [3][4][5] - 导游提供定制化行程服务 根据游客需求灵活调整路线 [1][8] 费用结构 - 人均费用控制在800-1000元人民币 涵盖三日游全程开销 [1][8] - 费用包含交通安排、住宿预订及餐饮推荐等一站式服务 [8] 本地旅游资源 - 成都市区及周边聚集武侯祠、都江堰等历史文化遗址 青城山等自然景观 以及大熊猫基地等特色旅游资源 [3][4][5] - 城市内部交通便利 地铁覆盖主要景点 周边景区可通过包车或直通车抵达 [11] - 住宿选择丰富 涵盖豪华酒店、经济型客栈及特色民宿 宽窄巷子周边住宿可体验本地生活氛围 [11] 消费特征 - 游客倾向品尝本地特色美食 包括火锅、麻婆豆腐、钟水饺、冒菜及蛋烘糕等代表性小吃 [11] - 餐饮消费层次多元 从知名品牌火锅店到街头冒菜店均具吸引力 [11] 运营支持服务 - 导游服务涵盖行程规划、讲解、交通协调及住宿安排等全流程支持 [1][8] - 提供专业讲解服务 深度解读三国历史、水利工程原理及道教文化等专业知识 [3][4][5] 环境适应性要求 - 山区游览需配备运动鞋等户外装备 夏季需防晒防蚊 冬季需防寒衣物 [11] - 天气多变需提前准备雨具 山区与市区温差需针对性着装 [11]
墨西哥的美洲豹数量显著增长 比2010年增加了30%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14:17
墨西哥城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墨西哥一家动物保护组织27日公布全国美洲豹普查结果,称近年来 墨西哥的美洲豹数量显著增长,2024年的美洲豹数量为5326只,比2010年墨西哥将其列为濒危物种时增 加了30%。 ANCJ州级战略协调员翁贝托·佩尼亚说,美洲豹种群仍需15年至30年的持续增长,才能摆脱灭绝的 危险。报告还称,该种群数量需要超过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增加到8000只。 美洲豹又称美洲虎,是西半球最大型和最强健的猫科动物,也是美洲地区唯一的豹属动物,分布范 围从美国南端一直延伸到阿根廷北部,数量下降的原因包括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走私,以及与牧场 主的冲突等。2016年,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墨西哥国家美洲豹保护联盟(ANCJ)在报告中指出,自2018年上一次普查以来,美洲豹数量增长了 11%,这是一个"令人惊讶且鼓舞"的结果。 ...
不愿再流浪,等你牵回家|萌宠寻人启事
36氪· 2025-08-10 10:08
流浪动物现状与救助活动 - 中国每年新增上千万只流浪动物 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 [3] - 36氪发起公益活动"萌宠寻人启事" 每周定期推出待领养流浪动物信息 [4] - 活动自2022年8月上线 已发布148期内容 [28] 合作机构信息 - 合作伙伴为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 中国大陆第一个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 [8] - 它基金旗下运营纯公益性质线上领养平台"宠安家领养平台" [26] 待领养动物详情 - 布偶猫"淑芬"来自108只被遗弃猫群 曾患子宫蓄脓和病毒感染 已康复绝育 [10] - 小黑猫在遛狗途中被发现 性格粘人 已绝育但体型消瘦 [14] - 流浪狗"龙儿"于龙年除夕被救助 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8] - 退役工作犬"奶牛"经历眼部及牙龈肿瘤手术 需要长期观察和定期复查 [21] - 流浪狗"啵啵"曾遭受驱赶殴打 对高嗓门敏感 已学会基础家庭生活习惯 [25] 领养条件标准 - 要求北京本地领养 领养人需年满22周岁且有稳定居所收入 [11][15][18][22][25] - 必须安装室内金刚纱窗 签订领养协议 留身份证照片 [11][15][18][22][25] - 需接受送养家访 承诺科学喂养并按时免疫驱虫 [11][15][18][22][25] - 犬类领养需办理狗证购买定位器 遛狗必须牵绳 [18][22][25] 联系方式与传播渠道 - 统一联系微信号songniyizhigou 添加需备注"宠安家*36氪领养活动" [12][16][19][23][26] - 救助机构可通过邮箱wangxue@36kr.com申请传播支援 [5]
“我们的合作坦诚深入”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11
核心观点 - 中越跨境合作推动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显著增长 中国境内观测种群从3群19只扩大到5群39只 越南种群实现连年稳定增长 双方通过联合巡护和科研监测持续改善栖息环境 [1][2][3][4] 保护机制与合作框架 - 2011年中越签署合作备忘录 开展联合调查和巡护执法 [1] - 2024年成立跨境联合巡护队伍 年内开展3次联合巡护 [2] - 2025年2月签署《联合保护行动计划》和《联合巡护队伍工作方案》 首次明确巡护人员组成并构建"联合组建-联合巡护-联合执法"一体化框架 [2] - 建立"林长+检察长"和"林长+派出所所长+护林员"协作机制 组建全球首支东黑冠长臂猿护卫队 实现巡护全覆盖 [2] 种群保护成效 - 中国境内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从发现之初的3群19只扩大至5群39只 [2] - 越南种群数量实现连年稳定增长 [2] - 通过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发现新出生3只小幼猿 [3] - 双方保护区实现零火灾 零盗猎 零毁林 [4] 科研与监测 - 与中山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 [3] - 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开展常态化科研保护监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