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多城打造微短剧名城,郑州短剧人才需求位列TOP1
第一财经· 2025-10-20 23:52
行业增长势头 - 微短剧被定位为满足碎片化时间需求的“情绪快消品”,是内容消费领域的重要增长极 [3] - 2025年前三季度,短剧相关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6%,显示出强劲的行业发展势头 [3]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达到856.5亿元 [4] 人才需求结构 - 剪辑师是短剧行业最核心的招聘岗位,职位占比达15.9%,因生产节奏紧凑,高效剪辑和特效适配成为重中之重 [3] - 编剧职位占比10.0%,位列第二,凸显“剧情为王”的底层逻辑,优质剧情是3秒内抓住用户注意力的差异化竞争核心 [3] - 演员/模特和主播作为内容演绎载体,职位占比分别为8.6%和5.4%,其表现力直接关系到用户留存与传播效果 [3] - 短视频运营、编导、制片人等岗位保障了短剧从策划到上线的全流程运作 [3] 城市产业布局 - 郑州以13.3%的短剧职位数占比位居城市榜首,2025年三季度人才需求同比增长75.6%,已聚集相关企业820多家,形成“竖店”产业集群 [4][5] - 北京以12.9%的职位数占比排列第二,三季度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6.4%,依托传统影视内容高地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4] - 成都和西安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与流量平台深度融合,形成地域特色短剧生产基地,三季度人才需求分别同比增长44.4%和127.9% [4]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 郑州市发布工作方案,目标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作、发行企业,打造1至2个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基地 [5] - 陕西省提出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西咸新区通过壮大拍摄基地、打造园区等措施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6] - 杭州临平构建“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大视听产业高地 [6]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河南省在郑州及周边构建了从剧本创作到海外发行的完整微短剧产业链,2025年1-5月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0% [6]
长沙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开业 盈新发展携竖店打造中部短剧文旅融合新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4:27
项目开业与定位 - 长沙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于10月15日正式开业 [1] - 项目由盈新发展旗下铜官窑国风乐园与竖店影视集团共同打造 [1] - 目标为构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短剧生态系统 [1] 项目运营与预期影响 - 打造“看短剧、游古建、体验陶瓷文化”的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1] - 基地预计年产短剧超500部,并带动就业数千人 [1] - 将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培养数字技能人才 [1] 公司战略与合作模式 - 盈新发展对竖店影视集团进行了股权投资,重点打造“湖南微短剧产业协同中心” [1] - 合作基于铜官窑国风乐园的“成熟文旅运营经验”和竖店影视基地的“专业影视产业能力” [1] - 公司将继续以短剧业务为铜官窑国风乐园景区的核心生态之一 [2] 资源整合与发展愿景 - 项目将整合3000亩文旅场地及湖南规模最大古建筑群等关键资源 [2] - 推动合作从“资源叠加”升级为“生态共创”,开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2] - 为湖南建设文化强省、长沙打造文旅名城注入新动能 [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微短剧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具有“短、平、快”优势 [1] - 湖南省已出台8条微短剧扶持政策,鼓励精品创作和拍摄基地建设 [1] - 行业带动了从内容创作到拍摄制作的全产业链发展 [1]
微短剧产业版图曝光,这些城市是赢家
36氪· 2025-10-13 10:43
微短剧市场增长与规模 - 微短剧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505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增至670亿元 [2] - 202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含进口电影)为425亿元,同比下降23%,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越传统电影 [2] - 微短剧在海外市场也呈现高歌猛进态势,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出海的急先锋 [2] 主要城市产业格局与竞争 - 北京在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榜中排名第一 [3] - 西安与郑州异军突起,分别位列第二,在传统影视产业版图中存在感不高但于短剧赛道表现突出 [6] - 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西安造梦工厂已拍摄完成450余部影视作品 [6] - 郑州已建成15家微短剧拍摄基地,总面积超16万平方米,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 [6] - 广州与深圳在榜单中位列第四、第五,发展指数与前三名接近 [8]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 陕西省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计划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并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 [6] - 河南省将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列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相关工作实施方案 [6] - 广东省提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鼓励利用横琴、前海、南沙等平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9] - 广州市对影视企业投资建设数字影棚投入超1000万元的给予最高5%成本补贴,超5000万元的最高补贴10% [9] - 黄埔区推出单项目最高可获得省区叠加补贴4000万元的支持条款 [9] - 深圳市对单部微短剧最高资助可达300万元,对在深圳取景并展现城市形象的剧组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10] 成本优势与投资回报 - 郑州市金水区微短剧制作综合成本较一线城市低30%至40% [7] - 单部100集微短剧成本可控制在30万元至8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3个月至6个月 [7] 产业链生态与发展潜力 - 广东省至少拥有1.74万家与微短剧相关企业,包括影视制作公司、传媒机构、MCN机构等,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 [10] - 微短剧新赛道可能带来文化产业重新洗牌,广州、深圳、西安、郑州都有机会成为中国影视产业新势力 [11] - 新经济领域起点相同,微短剧赛道可能重塑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版图,呈现多点开花、去中心化的生态 [11]
两座“最像”的万亿城市,又对上了?
新浪财经· 2025-10-07 20:23
来源:城市进化论 如何实现"区域共荣" 最近,西安和郑州,争当微短剧"霸总"的话题引发关注。 起因或源自前不久出台的《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一 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着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不过,对短剧行业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关于"短剧之都"的桂冠,西安可以说已是"十拿九稳"。 自2023年以来,各种关于西安为何成了"短剧之都"的讨论,就大量见诸媒体。 这样的背景下,郑州明确要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显然不无"叫板"西安的意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座北方经济大省省会城市,本身就时常被拿来作比较。 这次又都将竞争目标对准了短剧行业的"龙头",是两市在新兴产业赛道上的正面交锋,也不啻为是两者 长期竞合关系的最新注脚。 西安与郑州,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短剧之都"?它们的对决,又折射出城市竞争怎样的新逻辑? 这或正是西安"短剧之都"称号的由来。 当然,郑州也拿出了"后来居上"的架势。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4年底,郑州全市微短剧制作企业已达 820多家,相较于2023年增长29.3%;从业人员规模扩大至3万多人,相较于2023年增长5倍。 同时,也提出了亮眼 ...
“霸道总裁”拯救闲置物业!实探风口上的短剧拍摄基地
第一财经· 2025-09-23 14:37
售楼处里拍短剧 以往看沙盘、看户型的售楼处,摇身一变成为短剧取景地! 从豪门婚恋到复仇逆袭,从古装权谋到现代情感,近两年来,微短剧行业"异军突起",一幕幕极度戏剧化的场景,在手机"竖屏"信息流中轮番上演。 频繁"出圈"的短剧,也带动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领域,比如存量物业的盘活、改造。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多个短剧拍摄基地,发现一些大型取景地,有的曾是老旧家居卖场,有的一度是荒废产业园,还有闲置的地产售楼处。这些曾经人烟稀 少的存量物业,随着短剧拍摄的风刮来,再次变得熙熙攘攘。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主动"登台",鼓励利用古建旧厂、闲置楼宇等场所,培育微短剧拍摄基地,试图用短剧这个"杠杆"翘起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来,多地都传出有售楼处成为短剧取景地的消息。在山东聊城,有一地产项目官微主动发文称,有部短剧到营销中心取景,乍一看还以为"走进了片场"。 传统的售楼处大多装修豪华,视觉效果较好,这正契合部分"霸总"或职场短剧对场景的要求。不过,在一众"地产+短剧"的结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河南 郑州荥阳,当地有"烂尾楼"项目的售楼处,一度成为短剧拍摄取景地。 公开消息显示,位于郑州荥阳的"恒大养生谷"项目,因开发商陷入资金 ...
郑州?西安?深圳?……“短剧之都”引来大城角逐
第一财经· 2025-09-23 14:34
以西安、郑州为代表的城市,正在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短剧热潮。 西安更是实打实的"短剧大户"。《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 60部诞生于西安,一些热门基地如西安造梦工厂,已拍摄完成450余部影视作品。 从省级角度看,目前国内微短剧的承制方,陕西、河南、浙江热力度位列前三。在传统的影视重镇浙 江、北京之外,陕西、河南、重庆等地正以强劲的势头,在短剧市场崭露头角。 短剧何以成为各地新一轮角逐的"风口"?前述《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 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去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电影票 房规模,微短剧用户数量更是高达6.62亿人。 东吴证券分析称,短剧并非长视频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算法、冲动付费逻辑的全新内容物 种。它能够适应移动端的使用场景,并结合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分发和商业模式,形成了新的内容生态, 内容主题也并非局限于"下沉"的霸总或战神题材。 对地方政府来说,规模不小的市场空间、短视频天然的流量效应,都促使其加入这场"争夺"。目前,诸 多城市都相继出台了短视频产业发展方案,并提供相 ...
LP开始布局微短剧
36氪· 2025-08-14 11:00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增长至2023年373.9亿元 2024年突破5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680亿元 2027年有望站上千亿级台阶 [2] - 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特点为"短平快"、强付费和高粘性 精准契合碎片化娱乐需求 [2] 政府引导基金布局 - 鹰潭现代产业引导基金于2025年8月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人 目标规模2亿元 首期认缴3000万元 要求管理人募集至少20%资金 优先考虑具有产业背景的社会资本 [2][4] - 基金以微短剧投资为核心 带动影视科技、AIGC、制作发行等上下游产业 旨在打造余江微短剧产业生态圈和专属品牌 [3] - 余江区已建成江西省首个专业化微短剧影视基地 2024年拍摄微短剧271部(国内211部+出海60部) 累计票房超10亿元 [5] 地方政策支持 - 江西省2025年4月推出"十条实策" 对本地取景或注册企业提供现金奖励和投资补贴 2024年提出"短剧游江西"计划 目标通过微短剧带动城市出圈 [5] - 深圳政策明确按投入30%给予微短剧最高300万元资助 出海项目最高200万元资助 支持产业集聚和新技术应用 [7] - 陕西对获全国奖项微短剧奖励100万元 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按每集10万元奖励 海外播放量超2000万次奖励50万元 [8] - 上海2025年7月发布九条扶持政策 杨浦区推出18条措施 包括设立互联网内容创作投资基金和金融伙伴计划 [9] 产业活动与资本动向 - 南通计划举办2025微短剧周活动 或将发布重磅短剧计划 同时筹备与文娱消费相关的母基金 [10][11] - 私募证券基金已通过二级市场布局短剧概念股 一级市场创投机构于2025年聚焦该领域 [2] - 政府引导基金成为进军短剧市场的先锋队 带动技术赋能内容和AI、数字化等关联产业机遇 [1][11]
“竖店”郑州是怎样崛起的?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30
微短剧行业现状 - 郑州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微短剧制作中心,被业内称为"竖店"[1]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超23亿元,制作企业约820家[5] - 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6] -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15亿元,同比增长35.1%[7] - 预计2025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7] 郑州微短剧产业发展 - 郑州市提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的目标[1] - 郑州具有人口成本优势,从业人员超3万人[4] - 利用古建旧厂、闲置楼宇改造拍摄园区,形成"场景清单"一站式服务[4]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进入全国热力榜[5] - 鼎革·中牟影视基地日均可接待3-8个剧组,半年接待600余个剧组[3] 行业生产特点 - 微短剧拍摄周期极短,通常2-7天完成[2] - 标准竖屏微短剧团队规模约70人[2] - 行业出现"抢导演"现象,头部导演引荐费达8000-10000元[2] - 拍摄基地处于7×24小时运转状态[3] - 基地提供20多个高频使用场景,包括机场安检口、公安审讯室等[3] 企业动态 - 多家影视类公司布局微短剧业务,包括万达电影、芒果超媒等[7] - 欢瑞世纪已完成短剧运营投放平台建设,海外平台已上线[7] - 海看股份计划打造精品微短剧厂牌,实现规模化收益[7] - 星港空间预计2024年出品微短剧达百部左右[2] 行业挑战与对策 - 面临内容同质化、专业人才断层、商业模式单一等挑战[8] - 郑州市提出"微短剧+"创作计划、AI赋能等多项举措[8] - 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打造主题旅游研学线路[9] - 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向"品质优先"[9] 郑州经验总结 - 政府精准施策,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10] - 盘活存量空间,创新改造闲置资源[10] - 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如广告公司进入微短剧领域[10] - 经验具有普适性,可借鉴用于培育新兴产业[10]
郑州缘何成“竖店”
人民日报· 2025-08-12 15:4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超过外卖用户5.92亿人和网约车用户5.39亿人 [1] - 微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 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 [1] - 每天超100部短剧开机 产能约占全国近四成 [1] 地理与基础设施优势 - 形成1小时覆盖省辖市 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 3小时通达长三角 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 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 [2] - 交通便利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 推动产业圈繁荣 [2]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 深厚历史赋予城市文化底蕴 包括古代聚落 都城遗址 特色街区和名人故居 [2] - 传承与发展流变 传统与现代碰撞 文化与经济交融构成取之不竭的影视富矿 [2] 生产模式与运营效率 - 7天可产出10部短剧 相比横店3个月产出1部长剧具有显著效率优势 [3] - 团队已迭代300个爆款套路 采用"早上写剧本 下午拍摄 晚上剪辑 第二天上线"的高效流程 [3] - 优化闲置资源如建材商铺和瓷砖展厅改造为拍摄场景 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定位 - 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 [3] -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3] - 通过产业升级 就业岗位创造和文旅融合放大行业红利 [3]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面临同质化 荒诞化争议 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且企业各自为战 [4] - 产业链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 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4] - 通过"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剧本征集活动打造"少林功夫 天下黄河 黄帝故里 漫步商都 幻乐之城"城市特色 [4] - 推动从"短剧工厂"向"短剧之都"的产业升级 [4]
今年前5月河南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同比增近九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8
河南省上半年经济表现 - 河南省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83 80亿元 同比增长5 7%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7242 27亿元 增长6 0% [1] 服务业及影视节目制作行业 - 1至5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近90% 较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1] - 郑州构建了从剧本创作到海外发行的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 - 截至2024年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23亿元 制作企业820多家 从业人员超3万人 [2]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郑州市2024年10月出台政策 提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1] - 2024年5月发布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微短剧创作之都"目标 [1] - 郑州多地提供最高50万元奖补 提升微短剧产业竞争力 [1] 基础设施与资源利用 - 郑州改造老建筑、旧厂房、闲置楼宇为微短剧拍摄基地 吸引外地专业演员 [1] - 郑州及河南拥有少林功夫、黄河等文化IP资源 为微短剧产业提供支撑 [2] 其他服务业表现 - 1至5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中艺术表演场馆营收增长96 6% 较一季度加快23 2个百分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