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LP开始布局微短剧
36氪· 2025-08-14 11:00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增长至2023年373.9亿元 2024年突破5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680亿元 2027年有望站上千亿级台阶 [2] - 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特点为"短平快"、强付费和高粘性 精准契合碎片化娱乐需求 [2] 政府引导基金布局 - 鹰潭现代产业引导基金于2025年8月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人 目标规模2亿元 首期认缴3000万元 要求管理人募集至少20%资金 优先考虑具有产业背景的社会资本 [2][4] - 基金以微短剧投资为核心 带动影视科技、AIGC、制作发行等上下游产业 旨在打造余江微短剧产业生态圈和专属品牌 [3] - 余江区已建成江西省首个专业化微短剧影视基地 2024年拍摄微短剧271部(国内211部+出海60部) 累计票房超10亿元 [5] 地方政策支持 - 江西省2025年4月推出"十条实策" 对本地取景或注册企业提供现金奖励和投资补贴 2024年提出"短剧游江西"计划 目标通过微短剧带动城市出圈 [5] - 深圳政策明确按投入30%给予微短剧最高300万元资助 出海项目最高200万元资助 支持产业集聚和新技术应用 [7] - 陕西对获全国奖项微短剧奖励100万元 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按每集10万元奖励 海外播放量超2000万次奖励50万元 [8] - 上海2025年7月发布九条扶持政策 杨浦区推出18条措施 包括设立互联网内容创作投资基金和金融伙伴计划 [9] 产业活动与资本动向 - 南通计划举办2025微短剧周活动 或将发布重磅短剧计划 同时筹备与文娱消费相关的母基金 [10][11] - 私募证券基金已通过二级市场布局短剧概念股 一级市场创投机构于2025年聚焦该领域 [2] - 政府引导基金成为进军短剧市场的先锋队 带动技术赋能内容和AI、数字化等关联产业机遇 [1][11]
“竖店”郑州是怎样崛起的?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30
微短剧行业现状 - 郑州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微短剧制作中心,被业内称为"竖店"[1]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超23亿元,制作企业约820家[5] - 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6] -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15亿元,同比增长35.1%[7] - 预计2025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7] 郑州微短剧产业发展 - 郑州市提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的目标[1] - 郑州具有人口成本优势,从业人员超3万人[4] - 利用古建旧厂、闲置楼宇改造拍摄园区,形成"场景清单"一站式服务[4]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进入全国热力榜[5] - 鼎革·中牟影视基地日均可接待3-8个剧组,半年接待600余个剧组[3] 行业生产特点 - 微短剧拍摄周期极短,通常2-7天完成[2] - 标准竖屏微短剧团队规模约70人[2] - 行业出现"抢导演"现象,头部导演引荐费达8000-10000元[2] - 拍摄基地处于7×24小时运转状态[3] - 基地提供20多个高频使用场景,包括机场安检口、公安审讯室等[3] 企业动态 - 多家影视类公司布局微短剧业务,包括万达电影、芒果超媒等[7] - 欢瑞世纪已完成短剧运营投放平台建设,海外平台已上线[7] - 海看股份计划打造精品微短剧厂牌,实现规模化收益[7] - 星港空间预计2024年出品微短剧达百部左右[2] 行业挑战与对策 - 面临内容同质化、专业人才断层、商业模式单一等挑战[8] - 郑州市提出"微短剧+"创作计划、AI赋能等多项举措[8] - 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打造主题旅游研学线路[9] - 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向"品质优先"[9] 郑州经验总结 - 政府精准施策,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10] - 盘活存量空间,创新改造闲置资源[10] - 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如广告公司进入微短剧领域[10] - 经验具有普适性,可借鉴用于培育新兴产业[10]
郑州缘何成“竖店”
人民日报· 2025-08-12 15:4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超过外卖用户5.92亿人和网约车用户5.39亿人 [1] - 微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 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 [1] - 每天超100部短剧开机 产能约占全国近四成 [1] 地理与基础设施优势 - 形成1小时覆盖省辖市 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 3小时通达长三角 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 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 [2] - 交通便利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 推动产业圈繁荣 [2]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 深厚历史赋予城市文化底蕴 包括古代聚落 都城遗址 特色街区和名人故居 [2] - 传承与发展流变 传统与现代碰撞 文化与经济交融构成取之不竭的影视富矿 [2] 生产模式与运营效率 - 7天可产出10部短剧 相比横店3个月产出1部长剧具有显著效率优势 [3] - 团队已迭代300个爆款套路 采用"早上写剧本 下午拍摄 晚上剪辑 第二天上线"的高效流程 [3] - 优化闲置资源如建材商铺和瓷砖展厅改造为拍摄场景 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定位 - 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 [3] -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3] - 通过产业升级 就业岗位创造和文旅融合放大行业红利 [3]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面临同质化 荒诞化争议 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且企业各自为战 [4] - 产业链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 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4] - 通过"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剧本征集活动打造"少林功夫 天下黄河 黄帝故里 漫步商都 幻乐之城"城市特色 [4] - 推动从"短剧工厂"向"短剧之都"的产业升级 [4]
今年前5月河南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同比增近九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8
河南省上半年经济表现 - 河南省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83 80亿元 同比增长5 7%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7242 27亿元 增长6 0% [1] 服务业及影视节目制作行业 - 1至5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近90% 较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1] - 郑州构建了从剧本创作到海外发行的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 - 截至2024年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23亿元 制作企业820多家 从业人员超3万人 [2]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郑州市2024年10月出台政策 提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1] - 2024年5月发布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微短剧创作之都"目标 [1] - 郑州多地提供最高50万元奖补 提升微短剧产业竞争力 [1] 基础设施与资源利用 - 郑州改造老建筑、旧厂房、闲置楼宇为微短剧拍摄基地 吸引外地专业演员 [1] - 郑州及河南拥有少林功夫、黄河等文化IP资源 为微短剧产业提供支撑 [2] 其他服务业表现 - 1至5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中艺术表演场馆营收增长96 6% 较一季度加快23 2个百分点 [2]
打造新业态 拓展就业新渠道丨探访郑州航空港微短剧基地 “竖店”带来就业新机遇
河南日报· 2025-07-11 08:13
行业现状 - 聚美郑州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已成为标志性短剧基地,累计拍摄近700部微短剧,日均接待8-9个剧组,预约已排至十天后 [3] - 基地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成20多个拍摄场景,可实现微短剧一站式拍摄 [3] - 单部短剧制作周期仅需2-7天,显示行业高效运转特点 [3] - 郑州微短剧产量达日均4.3部,在全国竖屏短剧行业中数量排名第二 [6] 产业规模 - 微短剧行业超70%从业者为30岁以下青年,核心岗位月薪超1万元 [4] - 拍摄基地日均接待数十名求职者,涵盖群演、编剧等岗位,非专业岗位人员也参与客串 [4] - 日均8-9个剧组同时拍摄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与餐饮消费提升 [4] 政策支持 - 郑州市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资金补贴与快速备案通道 [6] - 郑州航空港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整合区域内百余处场景资源供剧组选择 [5] - 设立工作专班解决企业证照办理、人才服务等全链条问题 [5] 发展前景 - 基地初步建成短剧全生态,正发展"微短剧+旅游""微短剧+商业"等新业态 [5][6] - 郑州航空港持续提升配套服务能力,目标打造影视文旅新地标 [6]
常熟举行微短剧产业招商推介
新华日报· 2025-06-20 07:31
微短剧产业发展现状 - 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传播迅速、影响力大的特点成为撬动文化消费新动能的重要支点[1] - 常熟已汇聚十余家专业影视文化公司并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1] - 常熟整合200余个文商体旅外景资源打造全产业链拍摄基地[1] 常熟微短剧产业布局 - 常熟盘活市区闲置资源打造8000平方米微短剧拍摄基地[1] - 拍摄基地设置50余个专业场景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1] - 常熟农商行针对文创产品推出最高500万的创意贷[1] 企业案例 - 苏州简童文化传媒成立半年已拍摄6部短剧其中2部全平台上线[2] - 该公司采用"短剧+电商"模式赋能常熟纺织服装产业[2] - 常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适合古装、民国、现代等多元题材短剧创作[2] 产业融合与创新 - 微短剧与常熟产业结合紧密可实现流量转化经济效益[2] - 虞山"雄鹰线"吸引年轻创业者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2] - 微短剧可承载奇幻、有趣、深邃的文化内涵实现创新传播[2]
短剧拍摄基地纷纷涌现 赋能产业融合作用明显
中国经营报· 2025-06-04 17:4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用户增长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超越电影票房,2025年预计达634.3亿元 [1] - 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达10.91亿,其中微短剧用户占比超52%,达5.76亿 [1] 微短剧产业配套发展 - 铜官窑竖店影视基地项目签约,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短剧拍摄影视基地,以"短剧生产+产教融合"为核心 [1] - 基地预计成熟后年均可产出300部精品短剧,带动数万人就业 [1] - 国内已有十多家微短剧拍摄基地,包括北京华坞、上海联盟、北方基地等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发布《微短剧管理办法》,实施"分级分类审核"和"白名单"制度,推动行业精品化 [2] - 广告市场增长、付费市场潜力及衍生产品开发为行业扩张提供动力 [2] 拍摄基地的行业与经济价值 - 拍摄基地提供集中创作空间和资源共享,降低制作成本,促进合作 [3] - 基地吸引影视从业者及游客,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服务业繁荣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需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注重完善产业链配套,提升服务质量与竞争力 [3]
山东政商要情(5.26—6.1)
经济观察网· 2025-06-01 16:06
山东2025年前4个月经济运行情况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41个行业中35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85.4%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高于规上工业5.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 [2]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10大行业门类全部正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6%)、教育(10.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3%)实现两位数增长 [2]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 - 活动吸引47国120余省州的900名外宾参与,新签和深化20多对省市友城,山东国际友城总数达107国718对 [3] - 创新推出20余位友好城市杰出伙伴,活动包含26场经贸对接会及"感知新山东"齐鲁行等 [3] - 山东已与106国建立702对友好城市关系,其中49国建立79对省级友城 [3] 山东推动专利产业化措施 - 出台12条措施聚焦专利质量提升、供需对接、服务优化及保护保障,推动专利与产业双链结合 [4] - 政策特点包括集成改革导向、产业双链结合创新及政府市场协同发力 [4] 济南购房新政 - "卖旧买新"补贴最高10万元,2025年6月30日前购房补贴1%,10月31日前补贴0.8% [5] - 补贴对象需在2024年7月1日后出售济南住房并于2025年10月31日前购置新建商品住房 [5] 潍坊汽车产业链发展 - 诸城汽车产业集聚50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品销往100多国 [6] - 全球每5条轮胎中1条使用诸城胎圈钢丝,中国每10辆出口卡车中1辆产自诸城 [6] 山东网络视听产业 - 首批29处微短剧取景地和摄制基地发布,覆盖青岛藏马山至威海千里山海等场景 [7][8] - 政策支持单部作品百万奖励,加速构建"创作—拍摄—传播—转化"产业闭环 [8] 海信世俱杯合作 - 推出AI足球家庭焕新计划,融合RGB三维控色、AI真空保鲜等技术打造观赛全场景产品 [9] - 成为首个VAR显示官方合作伙伴,全球品牌知名度达56%,出货量全球第二 [10] 中电建青岛海上光伏项目 - 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总投资102亿元,规划115万千瓦,年发电量10.7亿度,减排87.1万吨二氧化碳 [11] - 首创渔光互补模式,水下可养殖刺参和脉红螺,形成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11] 烟台港件杂货物流 - 推出《港口重大件吊装作业标准》,2024年件杂货出口超千万吨,2025年1-4月发运量增65% [12] - 运营28条国际航线覆盖非洲、东南亚及欧美市场,货物吞吐量全球前十 [13] 力诺瑞特智能制造 - 全球首座太阳能集热器"黑灯工厂"投产,年产百万台,自动化率100%,节拍30秒/台 [14] - 同步发布"真好"系列空气能产品,完成太阳能及空气能全系智能制造升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