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平衡
搜索文档
普京:“海燕”和“波塞冬”可保数十年战略平衡,俄军事核技术将用于建造月球基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5:33
他举例说,相关新技术可以应用在小规模核能利用、北极地区发电厂建设、深空和近空探索,包括为俄罗斯正在研发的重型运载航天器以及未来月球站提 供动力。"海燕"和"波塞冬"上应用的技术将有助于建造一个前景广阔的月球基地。此外,"海燕"导弹系统这样的小型核动力装置将有助于在偏远地区开采 矿产。"波塞冬"导弹系统的新运行原理和算法将对无人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技术也可以应用在采矿、海洋水下科考、为偏远居民点供电供热、造 船、导航等领域,也有助于制造算力强大的计算机、开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控制和通信系统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普京说,俄罗斯研发先进武器系统、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以及为武装力量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计划都在逐步实现。"榛树"中程导弹已开始批量生产和部 署。"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年内将进行实战测试,明年正式投入战斗值班。 普京说,不久前成功完成试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射程"超过世界上所有已知导弹系统",且打击精度高。其超小型核反应堆运行方式独特,启动只需 几秒钟。他披露,俄罗斯已启动新一代核动力巡航导弹研发,其飞行速度可能超过三倍音速甚至达到高超音速。 普京表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使用针对水下环境的 ...
普京: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射程”超过世界上所有已知导弹系统“!”海燕“和”波塞冬“可保数十年战略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5:15
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 冬"无人潜航器研发人员授勋,称这两款武器装备"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与战略平 衡"。 普京说,不久前成功完成试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射程"超过世界上所有已知导弹系统",且打击精 度高。普京说,在"海燕"导弹试验期间,有北约侦察船在附近,但俄方没有对船只进行干扰,"让他们 看吧"。普京还表示,俄罗斯研发先进武器系统、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以及为武装力量提供现代化武器 装备的计划都在逐步实现。 据参考消息,普京指出:"'海燕'导弹和'波塞冬'只使用国产材料。" 他说:"就飞行距离而言,'海燕'导弹超过了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导弹系统。""'波塞冬'运作的新原理和算 法将对改进无人驾驶设备产生良好的效果。" 普京还说:"与所有其他核大国一样,俄罗斯正在开发自己的核和战略潜力。我们现在谈的一切都是一 项早已宣布的工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普京:“海燕”和“波塞冬”两款武器装备可保数十年战略平衡
新华社· 2025-11-05 08:20
新华社莫斯科11月4日电(记者刘恺)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在克里姆林宫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和"波塞冬"无人潜航器研发人员授勋,称这两款武器装备"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 和战略平衡"。 普京说,俄罗斯研发先进武器系统、发展国防工业综合体以及为武装力量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计 划都在逐步实现。"榛树"中程导弹已开始批量生产和部署。"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年内将进行实 战测试,明年正式投入战斗值班。 普京强调,"波塞冬"与"海燕"的研制密切相关,所实现的技术创新相辅相成,且全部使用俄罗斯国 产材料。受益于此,俄罗斯将在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领域取得突破。 他举例说,相关新技术可以应用在小规模核能利用、北极地区发电厂建设、深空和近空探索,包括 为俄罗斯正在研发的重型运载航天器以及未来月球站提供动力。新技术也可以应用在采矿、海洋水下科 考、为偏远居民点供电供热、造船、导航等领域,也有助于制造算力强大的计算机、开发数字基础设 施、发展控制和通信系统等。 普京说,不久前成功完成试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射程"超过世界上所有已知导弹系统",且打 击精度高。其超小型核反应堆运行方式独特,启动只需几秒钟。他披 ...
减免中国部分关税!加拿大对我们承诺说到做到,只为让中方取消反制
搜狐财经· 2025-10-25 02:11
在中加建交五十五周年之际,加拿大外长访华后,随即启动对华部分商品关税减免程序,这一举动无疑为两国关系带来一丝暖意。但这究竟是破冰之举,预 示着双边关系即将迎来实质性改善,还是仅仅是加拿大权衡地缘政治利弊后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对于加拿大的主动示好,中方的态度始终清晰而坚定。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曾明确表示,如果加方能够纠正错误做法,中方的反制措施也会相应调整。王毅外 长也在会谈中强调,中加关系改善需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原则,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排除干扰,重建互信。 此次加拿大启动关税减免程序,首先是其兑现访华承诺的具体行动。前不久,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在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时,明确表达了对华合作的高度 重视,并表示致力于重新校准加中关系。此次关税减免政策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加拿大政府试图修复中加关系战略意图的初步落地,也是其亚洲之行的重要 成果之一。 然而,从更宏观的大国博弈视角来看,加拿大的这一政策调整,更是其在中美欧之间寻求战略平衡的必然选择。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加拿大长期在经济和 安全上依赖美国。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加拿大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风险。正如加拿大总理卡尼多次强调,过度依赖美国"极度 危 ...
美国三面围堵印度,加关税撤豁免联巴,莫迪寻中俄帮忙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19
经济层面影响 - 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 直接影响纺织、化工、珠宝和药品等支柱产业[1][3] - 印度每年对美出口额870亿美元中超过六成商品面临高额关税 预计整体出口额可能缩水近半[3] - 关税冲击可能导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滑0.5至0.8个百分点 印度卢比已跌至历史新低[3] - 美国要求印度全面开放汽车、酒类和农产品市场 包括允许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和乳制品进入[3] 能源与地缘政治压力 - 美国撤销对印度开发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 该项目投资额3.7亿美元 距离中国投资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仅约100公里[5] - 美国联合巴基斯坦签署石油开发协议并深化军事合作 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5] - 印度对中东石油依赖度高达73% 能源供应面临潜在风险[5] - 印度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出现倾向于反印和去印化的动荡局势[5] 行业与企业动态 - 印度药品行业面临美国潜在250%关税威胁 美国药店部分药品售价已因此上涨30%[10][11] - 国际企业如苹果公司已将部分生产线从印度转移至越南[10] - 印度宣布降低食用油进口税 并从中国进口15万吨豆油[8] - 印度与新加坡签署涵盖经济、技能培训、数字化和国防安全的八大支柱合作声明[8] 战略调整与应对 - 印度推动本币结算 促进卢比与卢布直接交易以减少对美元依赖[10] - 印度外长与德国外长会晤 表达深化贸易合作意愿并承诺改善德国企业在印营商环境[8] - 印度总理时隔七年再次访问中国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中俄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10]
为什么说俄罗斯不能赢,乌克兰也不能败?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17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之久,国内舆论场上的俄粉与乌粉之争也从未停歇。一方高举正义大旗,另一方则 高呼爱国口号,双方唇枪舌战至今仍难分高下。但值得深思的是,这场战争最理想的结果或许并非简单 的胜负之分,而是维持一种微妙的战略平衡——让双方都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看似矛盾的立场背 后,实则暗藏深意,因为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早已与中国的发展利益紧密相连。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堪称中国的战略资源宝库。这个1.4亿人口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和粮食资 源。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34%的进口原油、28%的煤炭和16%的天然气都来自这个 北方邻国。俄罗斯的持续存在不仅提供战略缓冲,更是实实在在的资源保障。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 俄关系虽密切却并非军事同盟。三年来俄方多次抱怨中国支持力度不足,但若俄罗斯取得全面胜利,对 中国未必有利。短期能源优惠难以抵消长期战略风险。一旦乌克兰战败,俄罗斯势力西扩,必将引发欧 洲恐慌。战前马克龙曾称北约脑死亡,但冲突爆发后,芬兰、瑞典火速入约,德国军费翻倍,波兰疯狂 采购美制武器。 若俄罗斯吞并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家必将争先恐后加入北约,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将要求 美 ...
战略打击全景:巨浪3东风5C等核导弹参阅 陆海空全面发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22:46
阅兵活动与战略导弹展示 - 北京天安门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这是中国时隔6年再次举行大规模阅兵 也是继2015年之后第2次举行抗战胜利纪念阅兵[1] - 多型号战略导弹亮相阅兵式 包括核导弹、核常兼备导弹、液体导弹 不同技术和载体的战略导弹定位分工不同 共同组成战略打击的一环[1] - 战略导弹是大国间战略平衡的压舱石 也是大国竞争的重要手段 当前已拥有涵盖陆基、空基、海基的战略武器 具有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1][3] 战略导弹技术特点与能力 -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使用液体燃料 推力最大、效率更高 可装载10枚分导弹头 每枚分导弹头都可打击远中近程目标 具备机动变轨能力 适合使用弹道导弹发射井发射作为警戒之用[2] - 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射 能够车载机动发射 具有小快灵的特点 可躲避卫星侦察和地面监视 在山区快速发射 有更强生存能力 用于二次战略打击[2] - 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具有极强隐蔽性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可在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大西洋潜航 最难被发现和摧毁[3] 战略打击体系构成 - 战略导弹包括车载导弹、井基导弹和空射能力导弹 每种导弹都有特定用途 具备一次打击能力、二次打击能力和战略核反击能力[3] - 陆基、空基、海基战略武器共同形成高低远近搭配使用的完整核打击体系 包括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1][3] - 核导弹方队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包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1]
中印都买俄油,为何美国的态度不同?美财长看破说破揭了莫迪底裤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22
地缘政治关系动态 - 美国对印度施加压力推动印度缓和与中国关系 中印双边关系转向积极主动状态[1] - 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 着重强调合作及边境问题管控等实质性话题[3] - 中印关系迎来历史性机遇 但美国财长言论引发印度不满[3] 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比从冲突前不足1%激增至目前42%[8] - 印度部分最富家族通过转售俄罗斯石油赚取160亿美元超额利润[10] - 中国石油进口保持稳定未出现激增现象 与美国对印度态度形成对比[10] 美印贸易争端焦点 - 美国针对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提出高额关税计划[3] - 印度强调进口行为由市场因素驱动 并将其与能源安全挂钩[12] - 美国与印度贸易协议因关税问题谈判破裂[12] 印度反制措施 - 印度通过向中国靠近平衡美国压力[3] - 印度暂停购买美国武器计划 试图通过军火商向美国政府施压[15] - 印度国内出现反美声音 针对美国公司的言论攻击持续发生[15] 政策立场与影响 - 莫迪表态将保护印度农民利益 绝不妥协于美国关税政策[13] - 美国财长贝森特数据披露旨在打破质疑 显示美对印强硬态度[10] - 美印关系可能遭受近年来最猛烈冲击[10]
7年来首次!莫迪或于8月底访华
国际金融报· 2025-08-07 22:57
中印关系转暖 - 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若成行将是其7年来首次访华 [1] - 莫迪上次访华为2018年4月武汉非正式会晤和6月上合青岛峰会 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2022年10月金砖喀山峰会为双边关系定调重回稳定发展轨道 [2] - 2023年6月印度外交部宣布加快恢复中印直航航班 7月24日起印度时隔5年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2] - 2023年6-7月印度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及外长相继访华 均为五年内首次 形成高级官员规模性访华态势 [2][3] 经济合作重启 - 印度财长表示将放宽资本限制 经济智库建议允许中国实体无需审批收购印度公司24%股份 理由是中国占全球电子制造产能60% 完全排除不现实 [3] - 印度政府《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支持邀请中国企业在印度建厂生产出口产品 [3] - 分析人士指出领导人互动创造积极叙事氛围 推动双边会谈和关系正常化 [3] 地缘政治调整 - 印度转向中国战略部分源于美印关系跌至特朗普上台以来最低谷 美国对印度部分商品加征25%关税使总税率达50% 涉及80亿美元对美出口产品 [4][5] - 印度20%出口商品面向美国(占GDP2%) 受影响产业包括宝石珠宝、服装纺织品及化学品 [5] - 印度国内舆论反对对美让步 前财政部长认为美印在关税能源等多领域分歧大 和解可能性小 [6] 多边合作探索 - 印度前劳工部长表示正通过英国欧盟自贸协定等多边路径寻求突破 强调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可缓冲外部冲击 [7] - 分析认为莫迪访华将向西方霸权发出信号 凸显发展中国家合作意愿 [7]
特朗普加税大棒砸向印度?8月3日,美印贸易战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33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实施25%关税上调 并附加条款将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苏式装备和西伯利亚石油纳入制裁范围 [2] - 该政策旨在打破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 尤其针对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和军火贸易 [4][14] - 特朗普政府采用"先友后敌"策略 先拉拢印度参与印太战略 再通过关税施压迫使其就范 [2][10] 印度应对措施 - 印度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寻找替代石油供应来源 波斯湾油轮成为关键选项 [6] - 莫迪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包括放宽旅游签证和降低中资企业投资门槛 以对冲西方压力 [6] - 印度采取"又要又要"策略 既参与围堵中国的四方对话和稀土联盟 又向中俄示好获取谈判筹码 [6][10] 行业影响 - 印度石油行业面临供应链重构 俄乌冲突后宣称的"能源主权"立场被迫调整 [8][18] - 军火贸易受二级制裁威胁 采用卢比结算的石油贸易可能中断 [4][12] - 底层工商业受冲击 关税博弈可能导致工厂停工和民生受损 [16] 地缘战略博弈 - 印度试图维持"非此即彼"的冷战式平衡术 同时获取俄罗斯廉价军火和美国战略红利 [12][14] - 美国制裁手段与历史上打压日本半导体、欧洲汽车产业的模式高度相似 [10] - 二十一世纪地缘博弈核心转为实际筹码置换 印度过时的平衡策略显露破绽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