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搜索文档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以下文章来源于思想钢印 ,作者思想钢印 思想钢印 . 雪球2020年度十大影响力用户,私募基金经理 来源 | 思想钢印 不 是 风 动 是 心 动 A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为15%,但在大盘调整时,经常出现超过20%的回撤;B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为10%,但每次大盘调整,回撤不 会超过5%,你觉得哪一个基金更好? 这个问题类似下面的图,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引用过,几支股票的收益率完全相同,但 在那些波动更小的股票上,普通投资者更容易赚 到钱。 当然,也有很多 实战派的投资大师反对波动就是风险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也有两派,一派认为,波动是中性的,另一派认为,波动本身就 是收益的来源。 能看懂企业或资产的价值,你只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者,只有理解了资产的波动,你才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本文将"波动"的意义分成几个层 次来拆解。 学 术 视 角 : 波 动 = 风 险 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夏普比率"认为,不能只看基金的收益率,而是要看该基金在它获得的收益率背后,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但如何评估风险呢? 从传统金融投资理论的视角,比如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价格的 ...
如何用更小的风险,换取尽量高的投资收益?
雪球· 2025-09-26 21:00
核心观点 - 资产配置通过数学优化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核心在于利用资产间的相关性构建多元化组合[2][3] -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表明,科学分散投资可在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风险[4] - 通过纳入负相关或低相关资产,组合波动率显著下降,风险调整后收益提高[9][15] 资产配置的数学原理 - 资产间相关性分为三类:同涨同跌(相关系数接近+1)、互补对冲(相关系数接近-1)、独立走势(相关系数接近0)[4] - 完全负相关资产(ρ=-1)可实现无风险收益,例如波动率10%和30%的基金按75%和25%比例配置可消除波动[7][9] - 不相关资产(ρ=0)配置比例与波动率平方成反比,例如波动率20%和30%的基金最优比例为69%和31%[11] - 组合多个不相关资产可降低波动率,5个不相关资产的等权重组合波动率降至单个资产的45%(1/√5)[15] 资产配置的收益影响 - 配置长期高收益资产(如美股年化10%、A股年化8-10%)不会降低组合收益,反而提升稳定性[17] - 可搭配高收益债券(长久期利率债、高信用等级信用债)或红利指数(股息率5-6%)维持收益水平[17] - 强强联合策略(如美股+A股)保持9-10%年化收益的同时显著降低波动和回撤[17] 实战案例与策略 - 黄金作为风险对冲资产,在2020年疫情期间逆势上涨,与股票形成互补[19] - 美股与油气资产常呈负相关,地缘政治事件中油价上涨可对冲股市下跌[19] - 桥水基金强调寻找15个互不相关的收益来源以降低风险[19] - 构建组合需分三步:大类资产分散(股票、债券、商品)、区域与策略分散(A股/美股/港股、成长/价值股)、定期再平衡实现高抛低吸[21]
为什么你定投越久,收益越平庸?
虎嗅· 2025-09-24 21:49
一、定投一时爽 社群里收到一个关于指数ETF定投的问题: 高:大大,第一次提问。本人上学时候开始定投了创业板etf,有差不多六七年时间了,中间还路过一轮牛市,因为本金比较少也没卖出,就 是涨买得少,跌买得多。现在涨得挺好的却不知道卖出的思路。学习了刚大公众号,个股和具体行业指数买入卖出基本知道自己操作的原因, 但是这个却没有思路,也好像也没法用个股卖出那三个原因判断。 所以是根据历史分位数吗还是根据我的收益率位置分批卖出?可能这个问题比较低级,但是因为占自己仓位比较重了且卖出方式对盈利影响很 大,还是想问一下老师的想法,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交易思路嘿哈谢谢大大。 "指数定投"是大部分初学理财者都会尝试的方法,尤其在被巴菲特推崇过后,但定投的作用实际上是被"神话"了,比如很多文章都会拿微笑曲线作例子: 但这些文章不会告诉你,当市场走出"反微笑曲线",定投的结果是亏损加大。 实际上,定投是一个典型的"入门级方法",降低投资理财的门槛,但它的缺点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升级到更复杂的方法,反而让人丧失投资 理财的信心,可谓"定投一时爽",年年定投就爽不起来了。 这篇文章将分析定投的优点和缺陷,以及改进和升级的方法 ...
东亚联丰:亚洲高收益债券配置价值或进一步凸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9:11
展望未来,东亚联丰认为,多国央行或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进而推动资金流向风险资产领域,亚洲高收 益债券的配置价值或进一步凸显。 本报讯(记者昌校宇)当前,存款利率趋势性下行正推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向"收益追逐"转变,且市 场对高收益风险资产的投资意愿持续提升。其中,亚洲高收益债券凭借收益率居全球同类债券前列、违 约风险相对可控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资产类别之一。东亚联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联 丰")旗下的东亚联丰亚洲债券及货币基金,一直以积极捕捉高收益债券增长潜力为目标,通过灵活调整 组合内高收益和投资级别债券配置比重,力求实现稳定的利息收入及超额回报。 从收益水平来看,亚洲高收益债券显著高于全球同类品种,且久期更短,波动相对较低。在风险分散层 面,亚洲高收益债券契合现代投资(000900)组合理论中,通过配置低相关性资产优化风险收益比的原 则,从而提升投资体验。就风险而言,信用评级是评估债券违约风险最常用工具,亚洲高收益债券虽然 属于高收益市场,但信用质量相对稳健,整体违约率偏低。宏观层面,当下亚洲经济增长态势良好,或 将为发债企业运营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企业还本付息能力。 ...
三分钟看懂:资产配置的数学原理
天天基金网· 2025-09-19 18:11
核心观点 - 资产配置通过组合相关性低或负的资产,可在不牺牲收益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性,其数学原理源于马科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3][9][15] - 资产配置并非简单分散投资,而是精选长期收益良好的资产进行数学优化组合,实现1+1>2的效果,关键在于选择收益高但相关性低的资产 [16][20] - 构建投资组合需遵循大类资产分散、区域与策略分散、定期再平衡三步法,以维持组合的最优风险收益比 [22][23] 资产配置的数学原理与协作关系 - 资产间的协作关系由相关系数衡量:完全正相关(+1)资产同涨同跌,完全负相关(-1)资产此消彼长形成对冲,完全不相关(0)资产走势独立互补 [3][4] - 对于完全负相关的两个资产,最优配置比例与波动率成反比,例如波动率分别为10%和30%的基金,最优配置比例为75%和25%,可降低整体波动 [5][7] - 对于完全不相关的两个资产,最优配置比例与波动率平方成反比,例如波动率分别为20%和30%的基金,最优配置比例为69%和31%,组合能实现更高夏普比率和更低最大回撤 [10][12] - 组合中不相关资产数量增加能显著降低波动率,5个不相关资产的等权重组合波动率约为单个资产的45%(1/√5) [14][15] 资产配置的实践案例与效果 - 资产配置不会必然降低收益,例如将长期年化收益约10%的美股和8-10%的A股组合,可在保持9-10%收益的同时大幅降低波动和回撤 [16][17][24] - 可通过选择高收益资产类别进行搭配,如股票、高收益债券、红利指数(股息率5-6%)、长久期利率债等,确保每个组成部分收益能力强劲 [19][24] - 黄金作为风险对冲资产,在2020年疫情期间股市大跌时逆势上涨;油气资产与美股常呈负相关,可用于对冲美股风险,此为机构常用策略 [21] - 桥水基金达利欧强调投资的圣杯是找到15个互不相关的收益来源,多找几个不相关资产即可大幅降低风险 [21] 构建投资组合的实操指南 - 第一步进行大类资产分散,涵盖股票(长期收益高、波动大)、债券(收益稳定、波动小)、商品(抗通胀、危机时表现好)等 [22][25] - 第二步进行区域与策略分散,投资不同市场(A股、美股、港股)和不同风格(成长股vs价值股、大盘股vs小盘股)及行业(消费、科技、医药等) [22] - 第三步定期再平衡,通过调整比例至初始值,自动实现高抛低吸,卖出大涨资产利润、加仓下跌资产,以维持配置目标 [23] - 若自行搭配繁琐,可选择符合多地区配置、多类型搭配、多策略组合、比例合理原则的投顾产品作为省心替代方案 [27][28]
汇添富基金夏正安:他山之石鉴前路,主动管理进化之浅见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12:37
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Amos Tversky于1971— 1979年提出"前景理论",系统研究"认知偏差",解释了过度交易、小盘股跑赢大盘、市场泡沫等"异 象"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量化投资登上舞台,James Simons创立的文艺复兴科技尤为典型,其大奖章 基金(1988—2018)扣除费用后年化收益达39.1%,Simons也被誉为"量化投资之父"。 至此,美股市场主动、被动、量化三大核心策略成型,但境遇迥异:被动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量化投资 快速发展,而历史最久的主动投资却面临"难以跑赢市场"的挑战。对此,全球头部资管公司积极变革: Capital Group采用多基金经理分仓模式,旗下前五大主动权益基金各配备8—13位基金经理,降低波动 与回撤;Vanguard则通过多管理人模式分散策略,如Growth and Income Fund由D.E.Shaw(量化)、Los Angeles Capital(量化)、Wellington(基本面)三家机构共同管理。策略层面,美国主动基金愈发注重 定性与定量结合,以量化风控规避偏离,标准化选股流程, ...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9-16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本身并非风险,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但波动是风险的表现形式,它能触发投资者的恐惧和行为偏差,从而使风险变为现实,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4][38] - 市场对波动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类:风险厌恶者视波动为风险,风险偏好者视波动为收益,价值投资者则认为波动是中性的[5][6][7][39] - 理解并善用波动是区分优秀投资者与普通研究者的关键,不同的投资策略源于对“何为可判断、何为不可判断”的不同认知[15][39][40][41][42]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量化形式是价格的波动率,例如夏普比率就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16][17][20] - 波动在未来看是过程,但在当下需要交易时就是结果,可能迫使投资者在低点卖出并承担实际损失,例如2013年底因急用钱而被迫以80元卖出茅台的投资者[18][19] - 资产定价遵循风险补偿原则,波动率越高的资产需要提供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通常高于债券收益率,其差额即为风险溢价[20] - 高波动基金容易导致投资者“高点申购、低点赎回”,使得投资者的实际平均收益率远低于基金本身的年化收益率,因此专业机构更看重夏普比率而非单纯收益率[21]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实战派投资大师反对将波动率等同于风险,他们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永久性损失的风险,而波动本身是中性的[22][23][24] - 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策略本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赚钱,强调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并利用安全边际抵御市场波动[26][27] - 企业的经营质量与股价波动性并无必然联系,波动性大的企业可能是好公司,而波动性小的生意也可能很糟糕[24]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风险厌恶者愿意为回避波动支付溢价,这使得高波动风险资产通常折价交易,从而将潜在收益的一部分转移给风险偏好者,波动因此成为后者的收益来源[29][31] - 波动可以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最典型的例子是期权定价,其价格(隐含波动率)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正相关,例如“七巨头”中特斯拉的期权定价最高,微软最低[33] - 存在多种以波动为核心的交易策略:定投和网格策略利用均值回归赚取波动的钱;趋势交易依赖波动率在价格突破后的放大;期权策略甚至可以通过对冲剥离方向性风险,只交易纯粹的波动率[35][36] 波动是金融世界的本质 - 不同的投资策略核心在于对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判断:机构投资者认为收益可控而投资者心态不可控,故控制波动;高风险投资者认为自己心态可控,故拥抱波动;价值投资者则认为企业价值可判断而市场波动不可控,故对波动持中性态度[39] - 对波动率的利用也基于判断差异:部分投资者判断波动方向(如均值回归或趋势交易),部分投资者则判断波动率的变化规律(如方向中性的波动率交易策略)[40] - 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在面对波动时会产生固定的反应模式,这既创造了“割韭菜”的交易机会,也催生了旨在克服人性弱点的量化策略[41]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雪球· 2025-09-15 15:49
思想钢印 . 雪球2020年度十大影响力用户,私募基金经理 以下文章来源于思想钢印 ,作者思想钢印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思想钢印9999 来源:雪球 01 不是风动是心动 A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为15% , 但在大盘调整时 , 经常出现超过20%的回撤 ; B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为10% , 但每次大盘调整 , 回撤 不会超过5% , 你觉得哪一个基金更好 ? 这个问题类似下面的图 , 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引用过 , 几支股票的收益率完全相同 , 但 在那些波动更小的股票上 , 普通投资者更容易赚 到钱 。 波动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大部分投资者只关注方向 , 但 很多人都是方向看对了 , 亏在了波动上 。 很多人把 " 扛波动 " 当成独立于投资分析能力的心态问题 —— 不是风动 , 不是幡动 , 是你的心在动 , 但在学术界 , 波动并不是虚无飘渺 的心态问题 , 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 。 当然 , 也有很多 实战派的投资大师反对波动就是风险的观点 , 他们的观点也有两派 , 一派认为 , 波 ...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36氪· 2025-09-15 08:28
波动与风险的关系 - 从传统金融理论视角看,风险被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价格的波动,即波动等于风险 [5] - 夏普比率作为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其核心是衡量每承担一单位风险(以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计量)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例如一个年化收益15%、无风险收益率3%、波动率标准差12%的基金,其夏普比率为1 [7][8] - 波动带来的亏损是实实在在的,例如投资者若在股价波动低点因急用钱而被迫卖出,将承担实际损失,因此波动在未来看是过程,但在现在看就是结果 [5][6] 对“波动=风险”观点的不同看法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大师明确否定“波动=风险”的观点,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风险,而非价格的短期波动,波动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是中性的 [12] - 另一种实战派观点认为,波动本身就是收益的来源,风险厌恶者因回避波动而付出的“折价”,使得风险偏好者能够从中获取收益,即“波动=收益”是“波动=风险”的另一面 [15][16] - 早期巴菲特在“捡烟蒂”策略中,实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低价买入,表明其曾视波动为收益的重要来源 [14] 波动在资产定价与投资策略中的应用 - 资产的实际定价遵循波动越大、风险越大、所需风险补偿越高的原则,例如经营稳定的长江电力,其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高出的部分即为对股价波动率的风险溢价 [10] - 高波动基金容易导致投资者“高点净申购,低点净赎回”,致使投资者实际平均收益率远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而低波动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反而可能更高 [10][11] - 波动率可作为可交易的“商品”,例如期权定价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密切相关,波动率更高的资产其期权价格通常更贵 [17] 基于波动的投资策略分类 - 定投策略和网格策略等旨在从波动中获利,例如定投依赖“微笑曲线”利用先跌后涨的波动,网格策略则纯粹赚取均值回归的波动钱,尤其适用于“上有顶下有底”的可转债 [20][22] - 趋势交易策略将方向与波动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其本质是交易波动率在价格突破区间后的放大 [20] - 纯粹的期权波动率交易策略可通过组合对冲掉方向性风险,仅保留对波动率变化的敞口,其收益取决于对波动率变化方向的判断 [22]
巴菲特的极简财富哲学:写给妻子的投资遗嘱
搜狐财经· 2025-08-27 20:55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与业务结构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突破1.16万亿美元 [2] - 旗下80余家子公司覆盖保险、能源、铁路、消费等领域 [2] 巴菲特个人财富配置建议 - 建议将10%资产投入短期国债作为风险缓冲垫 流动性强且违约风险趋近于零 [3] - 建议90%资产投入低成本标普500指数基金 过去60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达10.4% [3] - 10万美元本金按10.4%年化收益计算 60年后将增长至3700万美元 [3] 指数基金与主动管理基金费用比较 - 主动型基金管理费通常为1%-2% 对冲基金另加20%业绩提成 [4] - 低成本指数基金管理费率低于0.1% [4] - 巴菲特通过十年赌约证明标普500指数基金长期表现优于5只顶尖对冲基金 [4] 投资理论支持 - 短期国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成为避险港湾 3个月期收益率降至0.01% [3] - 有效市场假说表明半强式有效市场中主动投资难持续跑赢市场 [4] -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强调通过资产低相关性配置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最大化 [5] 巴菲特家族财富传承安排 - 妻子遗产中96%(约28.8亿美元)捐赠慈善机构 子女每人仅获1000万美元 [5] - 研究表明继承超1000万美元子女创业意愿下降40% 劳动参与率降低28% [5] - 资产流向完全公开 无海外避税账户或隐藏式家族信托 [6] 长期投资持仓案例 - 苹果 可口可乐 美国运通等核心持仓持有时间均超10年 [6] - 可口可乐持仓时间达34年 [6] 行为金融学理论应用 - 损失厌恶理论指出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是对收益满足感的2.5倍 [4] - 投资核心在于避免永久性损失而非追求暴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