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癌症免疫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华人学者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TRAP1
生物世界· 2025-11-02 12:48
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发现癌症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的线粒体伴侣蛋白TRAP1活性来促进免疫逃逸[2] - 恢复TRAP1可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破坏免疫逃逸的肿瘤微环境,并增强抗肿瘤免疫[2][7] - TRAP1通路被定位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新靶点[2][9] 作用机制 - TRAP1被确定为一种线粒体HSP90分子伴侣,作为代谢检查点抑制氧化呼吸作用并限制巨噬细胞的抑制功能[5] - 在肿瘤微环境中,TRAP1通过TIM4-AMPK信号通路表达下调,其缺失会增强免疫抑制活性并限制促炎能力[6] - 抑制TRAP1可增强电子传递链活性,提高α-酮戊二酸/琥珀酸的比例,从而重塑线粒体稳态[6] - α-酮戊二酸的积累增强了JMJD3介导的组蛋白去甲基化,从而确立强化免疫抑制状态的转录程序[6] 治疗潜力 - 通过靶向TIM4和JMJD3恢复TRAP1,可实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重编程[7] - TRAP1是整合代谢和表观遗传调控抑制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功能的关键调控因子[9]
宜明昂科-B(01541):IMM2510联合IMM01的IB/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智通财经· 2025-10-23 16:59
临床试验进展 - IMM2510联合IMM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标志着公司在创新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里程碑成就 [1] - IMM2510是一款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重蛋白(mAb-Trap)结构 [1] - IMM2510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并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PD-1相互作用及诱导ADCC/ADCP活性激活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 [1] 产品授权与合作 - 公司与Axion Bio, Inc 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公司拥有IMM2510在大中华地区的商业化权利 [2] - 公司授予Axion Bio, Inc 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研究、开发及商业化IMM2510的独家授权 [2] 核心产品概况 - 公司核心产品IMM01是创新靶向CD47的分子,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 [3] - IMM01具有IgG1 Fc,能够通过双重作用机制激活巨噬细胞:阻断CD47/SIRPα“别吃我”信号,并通过激活Fcγ受体传递“吃我”信号 [3] - IMM01的CD47结合结构域经过特别改造能避免与人体红细胞结合,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并证实其激活巨噬细胞的能力 [3] - IMM01联合阿扎胞苷进行CMML一线治疗于2023年11月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 [3] - 公司拥有IMM01的全球知识产权及商业化权利,并拥有一个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已授权专利的专利家族 [3]
宜明昂科-B:IMM2510联合IMM01的IB/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智通财经· 2025-10-23 16:58
临床试验进展 - IMM2510联合IMM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标志着公司在创新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里程碑成就 [1] - IMM2510是一款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组蛋白结构 [1] - IMM2510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并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PD-1相互作用及诱导Fc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活性激活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 [1] 产品授权与合作 - 公司与Axion Bio, Inc 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公司拥有IMM2510在大中华地区的商业化权利 [2] - 公司授予Axion Bio, Inc 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研究、开发及商业化IMM2510的独家授权 [2] 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核心产品IMM01是创新靶向CD47的分子,为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 [3] - IMM01具有免疫球蛋白G1 Fc,能够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充分激活巨噬细胞,同时通过干扰CD47/SIRPα相互作用阻断"别吃我"信号,并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的Fc-gamma受体传递"吃我"信号 [3] - IMM01的CD47结合结构域经过特别改造能够避免与人体红细胞结合,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并证实其激活巨噬细胞的能力 [3] - IMM01联合阿扎胞苷进行CMML一线治疗于2023年11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3] - 公司拥有IMM01的全球知识产权及商业化权利,拥有一个专利家族,其中包括在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已授权专利 [3]
宜明昂科-B(01541.HK):IMM2510联合IMM01的IB/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格隆汇· 2025-10-23 16:56
临床进展 - IMM2510联合IMM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标志着公司在创新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里程碑成就 [1] - IMM2510是一款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组蛋白(mAb-Trap)结构 [1] - IMM2510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并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PD-1相互作用及诱导Fc介导的ADCC/ADCP活性激活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 [1] 商业合作 - 公司与Axion Bio, Inc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公司拥有IMM2510在大中华地区的商业化权利 [2] - 公司授予Axion Bio, Inc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研究、开发及商业化IMM2510的独家授权 [2] 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核心产品IMM01是创新靶向CD47的分子,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 [3] - IMM01具有IgG1 Fc,能够通过双重作用机制激活巨噬细胞:阻断CD47/SIRPα相互作用的“别吃我”信号,并通过激活Fcγ受体传递“吃我”信号 [3] - IMM01的CD47结合结构域经过特别改造能够避免与人体红细胞结合,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并证实其激活巨噬细胞的能力 [3] - IMM01联合阿扎胞苷进行CMML一线治疗于2023年11月获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3] - 公司拥有IMM01的全球知识产权及商业化权利,拥有一个专利家族,其中包括在中国、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已授权专利 [3]
Nature子刊:四川大学孙勇/樊渝江开发抗癌新方法,利用黑磷纳米片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改善癌症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23 12:1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线粒体 的 氧化磷酸化 (OXPHOS) 为细胞提供的能量超过 95%。Warburg 效应表明,肿瘤细胞更倾向于 糖酵解 ,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从而快速生成 ATP,尽管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但有利于肿瘤细胞快速消耗能量以实现增殖。与此同时,异常的糖酵解代谢会提高乳酸、丙酮酸和活性氧的浓度, 使微环境酸化,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侵袭和免疫逃逸。 因此,将 肿瘤的能量代谢从糖酵解调整为 OXPHOS,可能是一种克服癌症免疫治疗耐药性的有效策 略。 2025 年 10 月 22 日,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孙勇 研究员、 樊渝江 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boost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mproving immunotherapy outcomes 的研究论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 黑磷纳米片 ( BPP) 可能是一种兼具肿瘤化疗和免疫增强功能的药物。 调节细胞内的 磷 ...
西南证券:康方生物(09926)HARMONi-6数据优异 较对照组mPFS绝对值差值达4.24个月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15:11
核心产品依沃西(AK112)临床进展 - 依沃西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14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0个月,风险比为0.60,两组绝对值差值达4.24个月 [1] - 基于该III期研究的阳性结果,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 [1] - 依沃西已通过联合用药布局30个适应症,开展约30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13项III期临床研究,已有四项III期临床达到阳性结果 [2] 依沃西商业化与市场准入 - 依沃西已有两项适应症在中国获批,首个适应症为用于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并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 依沃西第二项适应症为单药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其新药上市申请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2] 核心产品卡度尼利研发进展 - 卡度尼利新增一线宫颈癌适应症,于2025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填补国内一线宫颈癌免疫治疗空白 [3] - 卡度尼利目前共有三个适应症在国内获批 [3] - 卡度尼利通过联合用药布局约20个适应症,约有10项III期或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3] 公司财务与增长前景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收入分别为33.1亿元、53.6亿元和77.9亿元 [1] - 随着公司研发逐步聚焦,管线逐步落地,公司业绩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1]
西南证券:康方生物HARMONi-6数据优异 较对照组mPFS绝对值差值达4.24个月
智通财经· 2025-10-21 15:11
核心药物依沃西(AK112)临床进展 - 依沃西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14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0个月,绝对差值达4.24个月,风险比为0.60 [1] - 基于该III期研究的阳性结果,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 [1] - 依沃西已通过联合用药布局30个适应症,开展约30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13项III期临床研究,已有四项III期临床达到阳性结果 [2] 依沃西商业化与市场准入 - 依沃西在中国已获批两项适应症,首项适应症为用于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并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 第二项适应症为单药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2] - 第三项适应症针对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7月递交 [2] 核心药物卡度尼利研发进展 - 卡度尼利目前共三个适应症在国内获批,2025年5月新增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适应症,填补国内一线宫颈癌免疫治疗空白 [2] - 卡度尼利通过联合用药布局约20个适应症,约有10项III期或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2] 公司财务与增长前景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收入分别为33.1亿元、53.6亿元和77.9亿元,显示出强劲的长期增长动力 [1] - 公司研发管线逐步落地,业绩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1]
刚获诺贝尔奖,Treg细胞研究再获突破,来自华人团队
生物世界· 2025-10-12 11:3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10 月 6 日,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了 Mary Brunkow 、 Fred Ramsdell 、 坂口志文 , 他们发现并定义了 调节性 T 细胞 (Treg 细胞) , 揭示了其在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中 所发挥的作用,开创了 Treg 细胞介导的外周免疫耐受这一新领域。 除他们三人外, Alexander Rudensky 也对 Treg 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 年, 坂口志文 、 Fred Ramsdell 和 Alexander Rudensky 就因在 Treg 领域的 贡献获得了 克拉福德奖 。 2025 年 10 月 8 日, 耶鲁大学 胡玮 、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Alexander Rudensky 等人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 Temporal and context-depend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p3 expression in regulatory T cells ...
CAR-M疗法:“吃掉”癌细胞 改善微环境
环球网资讯· 2025-10-09 12:07
文章核心观点 - CAR-M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癌症免疫治疗手段 通过改造巨噬细胞精准攻击肿瘤细胞 并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展现出突破性潜力和最新进展 [1][2] - 该疗法具备精准打击肿瘤 改善肿瘤微环境 副作用较小等优势 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制备困难 成本高 细胞存活时间不确定等挑战 [2][4] - 全球首个CAR-M疗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 并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未来需与化疗 放疗 靶向药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疗法协同应用 [5][6] CAR-M疗法机制与优势 - 疗法核心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巨噬细胞 在实验室内安装嵌合抗原受体后回输体内 使其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2] -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能扮演“情报员”角色 将肿瘤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 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 [2] - 相比CAR-T疗法 CAR-M疗法通过浸润实体瘤组织来“吃”掉肿瘤细胞 而非通过细胞毒作用 [3] - 该疗法能更准确找到肿瘤细胞 引发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风险较低 副作用较小 安全性更高 [2] 当前挑战与研究进展 - 疗法面临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获取 培养及规模化制备困难 成本较高 且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存活时间尚未明确 [4] - 研究团队在嵌合抗原受体结构设计 细胞来源拓展及基因编辑增强细胞功能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4] - 有团队通过整合两种功能信号域 使细胞在识别肿瘤后不仅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 还能大量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提升抗肿瘤效果 [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等团队成功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和制备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 解决原代细胞有限等难题 [4] - 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等团队探索通过靶向性纳米载体将基因直接递送到体内巨噬细胞 省去体外制备过程 [5] 临床试验结果与疗效 - 全球首个CAR-M疗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1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5] - 4名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稳定 且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数量都有一定增加 表明疗法有助于激活和重塑抗肿瘤免疫反应 [5] 未来临床应用方向 - 与化疗 放疗或靶向药协同配合可破坏肿瘤细胞 释放更多信号 从而增强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免疫激活能力 [6] -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联合使用 能更有效地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6] - 未来研究将深入解析细胞间相互作用网络 构建更有效的免疫刺激微环境 并探索建立生物标志物体系以实时评估疗效 [7] 非肿瘤疾病应用潜力 - 巨噬细胞涉及多种非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 CAR-M疗法在感染 纤维化 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非肿瘤领域也展现出广阔前景 [7] - 相比肿瘤 非肿瘤疾病的靶点通常更稳定 病灶负担较轻 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较弱 因此CAR-M疗法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小 [7]
Nature子刊:王金勇/竺晓凡团队实现从脐带血大规模制备iNK和CAR-iNK细胞,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08 12: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 (CAR-NK) 细胞是免疫疗法中很有前景的 CAR-T 细胞替代品。在临床试验中, 高剂量和多次输注 CAR-NK 细胞对于维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高效的方法来大规模生成 CAR- NK 细胞。 2025 年 10 月 7 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王金勇 研究员 、 张梦云 副研究员及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 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竺晓凡 主任医师,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 : 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iNK and CAR-iNK cells from CD34+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f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从 脐带血 来源的 CD34 +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CD34 + HSPC) 中大规模生成 iNK 细 胞 和 CAR-iNK 细胞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关键突破与优势在于—— 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