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沙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正风反腐在身边·记者百县行丨沙海植绿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三北"工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自内蒙古阿拉善报道 图为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牧民马奋梅和同乡们利用无人机为今年种下的梭梭树施撒灭虫农 药。文子玉 摄 雨季刚来,巴丹吉林沙漠上泛起片片绿意。一场大雨后,看到沙漠里的梭梭苗抽枝展叶、长势喜人,马奋梅 特别开心:"比过年都高兴,雨下得多,树就能长得好。" 在沙漠里种树,马奋梅一干就是20年。每年3月至8月,这位阿拉善右旗牧民以帐篷为"家",种植梭梭树,足 迹遍布阿拉善右旗各个苏木镇。 阿拉善右旗地处内蒙古西部,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横亘境内。这里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沙漠 戈壁纵横交错,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关键节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阿拉善右 旗各族人民开展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工程固沙等,不断扩大防沙治沙治理区域。 "一方面,我们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深入全旗7个苏木镇40个嘎查,通过查阅资料、比对数 据、'一卡通 ...
青春植新绿 大漠绘丹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5 14:29
治沙成就 - 磴口县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在乌兰布和沙漠东侧建起308里防风固沙林带,保障河套灌区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提升至39.1%,建成"塞上江南" [14] - 磴口县各类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经营主体达90余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 [12] 治沙技术 - 探索出黏土、柴草压沙办法,使用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实现一年四季造林 [5][9] - 应用无人机航拍、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智慧治沙" [8][9] - 采用窄林带、小网格、低耗水的农田防护林技术模式,推广至新疆、甘肃等地 [9] 光伏治沙 - 发展"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板间距和高度优化为植物留出生长空间 [11] - 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预计每亩可实现产值2000多元 [12] - 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四位一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 [12] 树种培育 - 沙林中心引进上百个杨树品种,选育出抗天牛的沙林杨 [14] - 培育多个沙棘品种,通过缠塑料膜、铺设红土等措施提高存活率 [15] - 在乌兰布和沙漠开展500亩沙棘示范种植,栽植4个品种4万余株 [15] 历史传承 - 1950年代首任县委书记杨立生组织成立第一支治沙青年突击队,建成308华里防护林 [5] - 新时代青年突击队结合工程固沙+灌木造林+封育等方式打造新"308锁边林带" [9] - "大漠愚公"谢恭德坚持植树造林40年,让5000亩沙漠披上绿装 [6]
多措治理 联防联治 扩绿增收阿拉善盟:坚决打赢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10:20
防沙治沙项目进展 - 九棵树治沙项目区完成治理面积41.83万亩,包括人工造林种草14.04万亩、工程固沙12.53万亩、撒播造林0.26万亩,建立15万亩雅布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1] - 2024年"河塔"片区完成林草生态建设总任务325.35万亩 [2] - 2025年计划完成152.97万亩治理任务,投资15.33亿元,目前已完89.63万亩 [3] 区域联防联治措施 - 围绕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缘两大沙漠交汇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2] - 与甘肃省武威市等地达成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推动联防联治由理念转向落地 [3] - 2025年计划实施联防联治项目7个,建设任务118.87万亩 [4] 资金投入与规划 - 2025至2028年规划"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 [3] - "河塔"阻击战片区工程项目9个,建设任务投资30.85亿元、建设任务313.27万亩 [3] 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培育接种肉苁蓉、锁阳等特色沙产业,带动800余户2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2万至5万元 [6] - 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已吸纳劳动力15454余人 [4] - 实现三大沙漠边缘全长1856公里锁边林草带全面合龙 [2]
内蒙古锡林郭勒 沙漠腹地绽放生态繁花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1
在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面积占比达83%,是"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之一。近年 来,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深耕绿色金融,从资金支持、产品创新和政策护航等方面,多维度、 全方位推动沙地治理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增值",让绿色"种子"在沙地中蓬勃生长。 "在林间种植赤芍,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流失,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多伦县现有林地200余万亩,林下种 植可用林地达80余万亩。"内蒙古银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介绍。该公司推广的林下芍药种植 使多伦赤芍获得道地药材认证,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立体化治沙产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共同致富。在近期召开的银企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精准指导当地农商银行对接该企 业融资需求,初步授信后,通过简化贷款流程仅用5天时间便投放400万元低息支农再贷款,助力赤芍种 植规模扩大至5000余亩。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还牵头多部门印发《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锡林郭勒盟建设的实施 方案》,鼓励辖区金融机构统筹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林下经济产业链建设,重点支持荒漠化治理特色企 业。辖内金融机构快速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调整信贷结构,将绿色信贷资金 ...
内蒙古的“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 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 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号角吹响,内蒙古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 役。 盛夏时节,4只被誉为"水中仙子"的疣鼻天鹅在包头市腾格淖尔湿地悠然栖息,这是包头市首次记录到 疣鼻天鹅夏季居留;4月,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监测到了6只"鸟中老虎"白尾海 雕…… 近年来,内蒙古监测到的过境候鸟种群和数量逐年增加,丹顶鹤、大鸨、猎隼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 也在上升。这得益于内蒙古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内蒙古日益扩张的"绿色版图"—— 2023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331万亩,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规模居全国首位,防沙治 沙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060万亩,占全国60.5%,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继续领跑 全国; 2025年前5个月,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900.01万亩。 内蒙古的"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 ...
3.65亿亩、25%以上 数据见证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卓越成就
央视网· 2025-07-12 11:21
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背景 - 2023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将7月12日确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 旨在提高全球对沙尘暴健康和环境挑战的认识 [1] - 2024年宣传主题为"防治沙尘灾害 共同守护蓝天" [1] 中国防沙治沙成效 - 十余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 65亿亩 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 [1][5] - "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累计保留造林面积4 8亿亩 治理退化草原12 8亿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7亿亩 [3] - 61%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4 5亿亩农田受保护 [3] - 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 [5] 三大标志性战役进展 - 东部歼灭战完成1422万亩建设 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 [3] - 中部攻坚战完成4776万亩建设 黄河"几字弯"形成"金沙蓝海绿洲"景观 [3] - 西部阻击战完成3970万亩建设 环塔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建成 [3] 全球沙尘暴现状 - 全球每年约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 80%以上源自北非和中东沙漠 [6] - 2024年地表沙尘浓度虽低于2023年 但严重地区仍高于1981-2010年长期平均值 [6] - 气候变化加剧土地退化 可能催生新沙尘源 [6] 国际评价 - 中国建立戈壁沙漠边缘绿化带等源头管控策略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肯定 [7] - 赞比亚专家认可中国通过植树造林和种草缓解沙尘暴风险的成就 [7]
通讯:科技赋能 中国煤炭大市绿色发展变迁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9:17
科技赋能荒漠化防治 -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21世纪初的4.6%提升至40%,实现"绿进沙退"转变[2] - "句芒301"机器人种植效率达19分钟/亩,油耗仅2.1升/亩[2] - 立体固沙车作业效率达2000株/小时,是人工的80倍[2] - 采用自走式沙障铺设机、履带式沙漠运输车、无人机等构成"空地立体作战"体系[2] 新能源产业发展 - 乌吉尔风电场"骏马"电站年发电20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2] - 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4] - 鄂尔多斯市风光技术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相当于6.2个三峡水电站[4] - 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2124万千瓦[4] 科技创新成果 - 多孔电极炭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 - "CO₂加氢制绿色航煤技术"入选中国民航可持续航煤方案[5] - 引进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等机构[5] - 成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5]
1856公里,锁住沙漠!内蒙古完成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新华网· 2025-07-06 16:21
防沙治沙工程进展 - 内蒙古阿拉善盟完成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全线闭合,实现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1] - 三大沙漠总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占阿拉善盟国土面积的35.07%,占内蒙古沙漠总面积的83.04% [1] - 工程于2月28日启动,历时4个多月完成最后1856公里"缺口"的铺设 [1] 治沙技术与方法 - 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结合种植梭梭等耐旱本土植物,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 [2] - 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手段,将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治理 [2] -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的锁边林草带 [2] 生态治理成效 - 阿拉善盟40多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实现"绿带锁黄龙"目标 [2] - 防沙阻沙带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2] - 工程通过保护公路线、河岸线巩固"绿进沙退"局面,持续开展林草湿保护修复 [2]
7月3日“几字弯”上再“问沙”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20:50
生态治理成果 - 乌海市通过多年治理实现"绿进沙退"的生态发展,甘德尔生态治理区从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地变为绿意盎然[3][5] - 达拉特旗采用"封飞造,乔灌草"结合策略,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成150公里锁边林带,沙化得到根本性控制[6][8] - 杭锦旗建成19.95万亩锁边林带阻止沙漠北扩,计划2024-2030年完成生态修复1092.3万亩、光伏治沙200万亩,治理率达70%以上[8][10] 治理策略与方法 - 达拉特旗实施"东段歼灭、南部围堵、西部封禁、北缘锁边、中部切割"全域治理思路,围绕丘间低地、"十大孔兑"和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6][8] - 杭锦旗采取"北锁南堵中切割"策略,结合"路、电、水、讯、网、绿"综合措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10] - 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利用沟川水分条件营造护堤林、护岸林,在公路两侧设置沙障并通过人工种树种草建成绿色生态屏障[8] 地理与生态背景 - 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会处,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3] - 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480万亩占全旗国土面积52.2%,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生态环境极度脆弱[8] -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曾因乌兰布和沙漠越过黄河形成风积流动沙地,流沙威胁华北、西北生态环境[5]
中国锁边奇迹再现!腾格里沙漠153公里镶上“绿链”
新华社· 2025-06-30 21:48
生态治理工程 - 腾格里沙漠宁夏境内完成153公里锁边工程 最宽处达38公里 形成"绿链"锁边 [1] - 锁边工程对遏制沙漠扩张 保护黄河安澜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宁夏持续治理腾格里沙漠150万亩 将沙漠逼退25公里 [2] 锁边技术方法 - 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 一米见方草方格能有效固定流沙 诞生于沙坡头区 [3] - 创新应用刷状网绳式草方格 "草方格+沙结皮"等新技术 [3] - 使用"干"字形铁质植苗器 将树苗根部精准送进湿沙层 使沙区灌木造林成活率从60%提高到80%以上 [4] 区域联防联治 - 中卫市处于祁连山与贺兰山"两山夹沙"关键节点 是腾格里沙漠向东南扩张唯一出口 [2] - 下一步将加强与内蒙古区域联防联治 持续固边扩绿 [5] - 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 科学发展沙漠旅游 光伏 特色经济林等沙产业 [5] 科技支撑与系统治理 - 宁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 - 中卫市打造"光伏治沙示范区""农田林网标准区"等七大精品示范工程 [3] - 雨季前在草方格里撒草籽 栽种沙生灌木 促进新生命破土出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