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调控技术
搜索文档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研发“特殊胶水”,让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迈向产业化
深圳商报· 2025-10-29 14:29
技术突破核心 - 突破性地提出阴离子调控技术,即碘离子调控界面修复术,被比喻为“特殊胶水” [1][2] - 该技术通过引入可部分承担电荷输运的碘阴离子,使其在电池工作时随电场移动至界面层,主动吸附锂离子填充微孔裂缝,实现电解质与电极的“自修复”式紧密接触 [2]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 [3] 技术优势与影响 - 新技术让电解质与电极实现紧密接触,无需外部施加大压力也能保障电池稳定工作,同时避免了锂枝晶形成造成的短路风险 [2] - 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 [3] - 该研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解决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关键瓶颈的决定性一步” [3] 产业化进程与展望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1] - 固液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全固态电池未来三五年将突破产业化系列技术难关,而大规模商业化还需十年耕耘 [4] - 未来该技术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3][5] 研发背景与产业生态 - 技术突破得益于30多年的技术积累 [3]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采用全链条创新模式,实验室负责攻克产品化关键技术,企业承接量产,借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快速推向市场 [3] - 粤港澳大湾区被视为新材料产业的全球高地,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广阔市场需求和活跃的创新环境,孕育了贝特瑞、德方纳米等电池材料细分领域龙头 [5]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1023
国贸期货· 2025-10-23 1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期价短期内或震荡偏强,中长期供给过剩格局未变,在季度需求旺季采买需求提高形成供需错配,对价格形成下方支撑,上方空间关注供给复产和套保压力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价格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4350元/吨,涨250元/吨;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2100元/吨,涨250元/吨 [1] - 碳酸锂期货合约中,2510收盘价76180元/吨,涨0.53%;2511收盘价76780元/吨,涨1.78%;2512收盘价77080元/吨,涨1.69%;2601收盘价77120元/吨,涨1.63%;2602收盘价76900元/吨,涨1.61% [1] 锂矿价格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57,涨3 [1] - 锂云母(Li20:1.5%-2.0%)平均价1115;锂云母(Li20:2.0%-2.5%)平均价1845;磷锂铝石(Li20:6%-7%)平均价6475,涨145;磷锂铝石(Li20:7%-8%)平均价7650,涨130 [2] 正极材料价格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4185元/吨,涨110元/吨;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56900元/吨,涨100元/吨;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6300元/吨,涨300元/吨;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6350元/吨,涨200元/吨 [2] 价差情况 - 电碳 - 工碳价差2250元/吨;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 -2770元/吨,变化值 -890元/吨;近月 - 连一价差 -300元/吨,变化值40元/吨;近月 - 连二价差 -340元/吨,变化值60元/吨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32658,减少2143吨;冶炼厂库存(周,吨)34283,减少464吨;下游库存(周,吨)57735,减少2030吨;其他库存(周,吨)40640,增加350吨;注册仓单(日,吨)29019,减少873吨 [2] 利润估算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5146元/吨,利润 -1873元/吨;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77947元/吨,利润 -6672元/吨 [3] 行业科研进展 - 我国科研人员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 - 可持续发展》上 [3]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1022
国贸期货· 2025-10-22 12: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需求旺盛刺激下游增加碳酸锂采买带动社会库存去库 碳酸锂产量增加或压制期价 短期内供需错配推升价格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价格情况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4100元 涨100元 [1] - 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1850元 涨100元 [1] - 电碳 - 工碳价差2250元 [2] 碳酸锂期货情况 - 碳酸锂2510收盘价75800元 涨跌幅0.32% [1] - 碳酸锂2511收盘价75580元 涨跌幅 - 0.42% [1] - 碳酸锂2512收盘价75920元 涨跌幅 - 0.29% [1] - 碳酸锂2601收盘价75980元 涨跌幅 - 0.26% [1] - 碳酸锂2602收盘价75800元 涨跌幅 - 0.16% [1] - 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 - 1880元 变化值60元 [2] - 近月 - 连一价差 - 340元 变化值 - 160元 [2] - 近月 - 连二价差 - 400元 变化值 - 160元 [2] 锂矿价格情况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54美元 涨3美元 [1] - 锂云母(Li20:1.5% - 2.0%)平均价1115元 涨15元 [2] - 锂云母(Li20:2.0% - 2.5%)平均价1845元 涨20元 [2] - 磷锂铝石(Li20:6% - 7%)平均价6360元 [2] - 磷锂铝石(Li20:7% - 8%)平均价7520元 跌90元 [2] 正极材料价格情况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4075元 涨75元 [2] - 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56800元 涨100元 [2] - 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6000元 涨1000元 [2] - 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6150元 涨200元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32658吨 减少2143吨 [2] - 冶炼厂库存(周,吨)34283吨 减少464吨 [2] - 下游库存(周,吨)57735吨 减少2030吨 [2] - 其他库存(周,吨)40640吨 增加350吨 [2] - 注册仓单(日,吨)29892吨 减少813吨 [2] 利润估算情况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4936元 利润 - 1870元 [3] - 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77947元 利润 - 6903元 [3] 科研成果情况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其他机构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 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3]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1020
国贸期货· 2025-10-20 1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需求旺盛刺激下游增加碳酸锂采买带动社会库存去库 碳酸锂产量有所增加或压制期价 短期内供需错配推升价格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化合物价格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3350元 涨350元 [1] - 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1100元 涨350元 [1] 碳酸锂期货合约 - 碳酸锂2510收盘价75300元 涨跌幅2.23% [1] - 碳酸锂2511收盘价75700元 涨跌幅2.55% [1] - 碳酸锂2512收盘价75860元 涨跌幅2.4% [1] - 碳酸锂2601收盘价75780元 涨跌幅2.32% [1] - 碳酸锂2602收盘价75540元 涨跌幅2.39% [1] 锂矿价格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46美元 涨17美元 [1] - 锂云母(Li20:1.5%-2.0%)平均价1100元 涨50元 [2] - 锂云母(Li20:2.0%-2.5%)平均价1825元 涨70元 [2] - 磷锂铝石(Li20:6%-7%)平均价6400元 涨265元 [2] - 磷锂铝石(Li20:7%-8%)平均价7550元 涨300元 [2] 正极材料价格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3790元 涨260元 [2] - 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56600元 涨200元 [2] - 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4000元 涨2500元 [2] - 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35650元 涨1500元 [2] 价差情况 - 电碳 - 工碳价差2250元 [2] - 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 -2350元 变化值 -410元 [2] - 近月 - 连一价差 -160元 变化值40元 [2] - 近月 - 连二价差 -80元 变化值60元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32658吨 减少2143吨 [2] - 冶炼厂库存(周,吨)34283吨 减少464吨 [2] - 下游库存(周,吨)57735吨 减少2030吨 [2] - 其他库存(周,吨)40640吨 增加350吨 [2] - 注册仓单(日,吨)30686吨 增加230吨 [2] 利润估算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4442元 利润 -2159元 [3] - 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77485元 利润 -7190元 [3] 科研成果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多机构开发阴离子调控技术 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 - 可持续发展》 [3]
无需外部加压!我科学家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1:25
技术突破核心 - 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全新界面,吸引锂离子主动流动并自动填充缝隙,实现自适应紧密贴合[1] - 该技术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使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1]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2] 技术原理与优势 - 技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富碘界面,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所有缝隙[2] - 新技术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2] - 传统技术需要施加超过5兆帕(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外力来维持界面稳定,而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2] 性能与应用前景 - 采用该技术未来可以制造出能量密度超过500瓦时/千克的电池[2] - 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望提升至少两倍以上[2] - 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发展,未来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2] 行业意义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但此前因需笨重外部设备持续施压而难以投入实际应用[1] - 该研究从本质上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2]
两个月股价涨幅56.4%!瞄准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布局后 宁德时代又迎固态电池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9:37
公司股价表现 - 宁德时代10月9日股价报收409.89元/股,当日涨幅为1.96% [1] - 宁德时代A股总市值在10月9日收盘达到1.87万亿元,盘中再度超过贵州茅台(总市值约1.80万亿元) [2] - 宁德时代股价自8月1日的262.07元/股开始上行,至10月9日涨幅达56.4% [2][9]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相关成果于10月7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 [5][7] - 该技术通过在电解质中加入碘离子,在电极界面形成富碘界面,自动吸引锂离子填充缝隙,实现紧密接触 [7] - 业内认为该研究成果是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将加速产业化进程 [8] - 行业普遍认为2026至2027年是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的重要节点,宁德时代预计在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7] 电池产业链市场反应 - 受固态电池产业利好影响,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在10月9日均上涨,其中赣锋锂业涨幅10%,恩捷股份涨幅4.67%,欣旺达涨幅1.3%,天齐锂业涨幅7.9%,国轩高科涨幅5.61% [4] 公司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布局 - 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于9月29日宣布拟共同向江西升华增资35.6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拟增资25.6亿元 [9] - 本次增资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的股权比例将从18.78%提升至51% [11] - 江西升华是一家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9]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相较于传统产品具有能量密度更高、快充性能更优等优势,能有效解决当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痛点 [9] - 高压实磷酸铁锂对技术要求高,目前仅有少数头部企业实现批量出货,预计2025年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进一步集中 [10]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重要突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09 10:12
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 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2] - 新技术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 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富碘界面 主动吸引锂离子并自动填充缝隙孔洞 使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2]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 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3] 技术优势与影响 - 该新设计制造更简单 用料更省 电池更耐用[3] - 该技术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 电动航空 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3] - 专家评价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 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3] 行业背景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 - 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2]
【科技日报】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难题解决
科技日报· 2025-10-09 10:04
技术突破核心 - 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 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富碘界面 [3][4] - 该界面能主动吸引锂离子流动 像流沙一样自动填充微小缝隙和孔洞 实现自适应的紧密贴合 [3][4] - 此项技术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 使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 [3] 技术优势与性能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 性能依然稳定优异 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 [4] - 该技术制造更简单 用料更省 还能让电池更耐用 [4] - 采用此技术未来可制造能量密度超过500瓦时/千克的电池 使电子设备续航时间有望提升两倍以上 [4] 行业影响与专家评价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 但此前因需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笨重难以实用 [3] - 专家评价该研究从本质上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 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4] - 传统技术需施加超过5兆帕(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外力维持界面稳定 而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 [4] 应用前景 - 此项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发展 [4] - 未来该技术有望在人形机器人 电动航空 电动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 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4]
成功开发!我国团队突破锂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环球网资讯· 2025-10-08 09:41
核心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 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全新界面 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1] - 新技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 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富碘界面 该界面能主动吸引锂离子 自动填充缝隙和孔洞 实现电极与电解质的紧密贴合[3]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 性能依然稳定优异 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3]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 但面临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的棘手难题[1] - 传统解决方案依赖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 导致电池体积大且重 难以投入实际应用[1] - 新技术使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 解决了因电极与电解质接触不理想存在孔隙和裂缝而导致的电池寿命缩短和安全隐患问题[3]
我国科研人员解决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关键问题
新华日报· 2025-10-08 05:55
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1] - 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 [1] - 该新设计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 [1] 应用前景 - 该技术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1] - 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1] 研究团队与发表 -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团队完成 [1] -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