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调控技术

搜索文档
无需外部加压!我科学家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1:25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 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 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的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更重要的 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远 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 微小的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据介 绍,采用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电池,这样一来,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望 提升至少两倍以上。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 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 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这层界面可以吸 ...
两个月股价涨幅56.4%!瞄准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布局后 宁德时代又迎固态电池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9:37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余婷婷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受固态电池产业利好影响? 10月9日收盘,宁德时代(300750.SZ)股价报收409.89元/股,涨幅1.96%。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A股总市值盘中再超贵州茅台。10月9日收盘,宁德时代总市值达1.87万亿元,而贵州茅台当日总市值约为1.80万亿元。 从时间维度来看,宁德时代A股股价上行趋势自8月初便已显现。8月1日,其股价还在262.07元/股;9月25日,则迎来里程碑时刻,股价一度突破400元大 关。8月1日至今,宁德时代A股股价涨幅达到56.4%,其股价不断走高背后原因何在? 而上述提及的"阴离子调控技术"则通过在电解质里加入碘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碘离子可以在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该界面会主动吸引锂离子,自 动填充缝隙和孔洞,实现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的紧密接触。 业内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固态锂电池界面难题,是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产业化进程将得到加速。 布局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 除了受固态电池产业进展的利好带动,宁德时代的这轮股价爆发实际已经持续一段时间。8月至今,宁德时代A股股价从262.07元/股一路上涨到了目前的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重要突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09 10:12
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 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2] - 新技术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 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富碘界面 主动吸引锂离子并自动填充缝隙孔洞 使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2]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 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3] 技术优势与影响 - 该新设计制造更简单 用料更省 电池更耐用[3] - 该技术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 电动航空 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3] - 专家评价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 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3] 行业背景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 - 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2]
【科技日报】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难题解决
科技日报· 2025-10-09 10:04
(物理所供图) 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 定优异,远远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 他们特别强调,采用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 500瓦时/千克 的电池,这样一来,电子设备 的续航时间有望提升两倍以上。 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教授在评价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这项成果时表 示,"该研究从本质上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 步。""传统技术需要施加超过5 MPa(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外力来维持界面稳定,这种严苛条件严重 阻碍了其产业化进程。而这项中国团队开发的创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 据悉,这项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发展,未来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 电动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研究迎来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 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
成功开发!我国团队突破锂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环球网资讯· 2025-10-08 09:41
来源:科技日报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 微小的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 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 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的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 异,远远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 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 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从此,界 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相关研究成果7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以及《先进材料》杂志。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备受瞩目。但它一 ...
我国科研人员解决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关键问题
新华日报· 2025-10-08 05:55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 平。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 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问 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 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 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
我国科研人员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新华社· 2025-10-07 21:32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刘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 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 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 平。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 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 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传统做法依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但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仍然 存在大量微小孔隙和裂缝——这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 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完) 为破解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