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叫停一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手术
新京报· 2025-07-10 12:27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技术叫停 - 国家卫健委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因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该技术临床应用再次组织论证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表示叫停手术展现了国家卫健委科学、严谨、审慎的履职态度 [1] LVA技术发展现状 - 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教授为颈部淋巴静脉吻合术的首创者,从2018年起开展相关手术科研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功能障碍症状 [3] - 截至2024年11月已有两百多位AD患者在杭州求是医院接受LVA [3] - 全国已有28个省份130余家医院开展LVA治疗AD [3] - 阿尔茨海默病LVA手术治疗联盟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成立,联合75家医疗机构、96个专业学科共同组建 [4] 患者及家属反馈 - 阿尔茨海默公社调查显示15.9%患者已做手术,54.5%是在3个月内做的 [6] - 已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6.3%表示术后有一定效果,45.5%称无明显效果 [6] - 74.1%患者处于观望状态,17.2%不太相信手术,14%有意愿做手术 [6] - 患者家属评价两极分化,部分认为有效果,部分表示无效或病情加重 [5][7] 技术争议与专家观点 - 人体颅内淋巴回流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足够证据支持手术的理论基础 [8] - 现有研究样本量极为有限,缺乏长期跟踪评估 [8] - 国家卫健委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排查并停止该项治疗 [9] - 专家表示叫停体现了对患者权益的保护,避免患者接受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明确的治疗 [10]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疗法突然被叫停,相关专家回应:还在临床,未正式收费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52
医疗技术监管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因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症及禁忌症尚不明确 安全性及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 另一项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手术费用与临床研究现状 - 部分医院此类手术收费在数万至二十几万元不等 [2] - 上海两所医院合作开展"疏尔术"临床研究 截至2024年6月10日共有12名患者接受手术 手术通过医院多轮伦理审查 [4] - 开展临床研究的医院科室负责人表示手术对患者免费 效果自我观察不差 但临床数据尚未整理完成 [2] 手术原理与应用范围 -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疏尔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静脉吻合 传统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4] - 2015年《自然》杂志首次证实"脑膜中功能性淋巴管的存在" 该疗法据此设计 旨在通过淋巴疏通代谢脑部毒性蛋白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4] - 该手术亦被尝试用于帕金森病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去年11月宣称其改变传统植入电极模式 但脑深部电刺激(DBS)仍是帕金森手术首选疗法 [5] 临床效果与副作用 - 接受手术的12名患者认知能力评估显示略有改善 尤其在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方面 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语言和情绪改善表示满意 [4] - 主要副作用为术后24小时内出现精神紊乱(推测与麻醉相关) 72小时内可改善 未报告其他不良反应 [4] - 有专家指出手术后几周效果消失 推测初期改善可能源于全麻的"重启效应"而非手术本身 [5] 行业争议与专家观点 - 部分专家认为手术早该叫停 因其机制解释不足 效果评估缺乏客观标准 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症状波动性 需长期观察验证 [5][6] - 反对观点提出三大质疑:简单手术解决复杂疾病的合理性存疑 缺乏客观认知评估工具 短期效果难以区分自然症状波动 [6] - 支持观点主张新技术探索必然伴随质疑 需通过时间积累和严格验证以数据回应 [7] 患者与家属顾虑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对手术推广持谨慎态度 担忧手术普及度低(仅2-3家医院报道病例)及疗效评估标准不明 [5]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涉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8:06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同时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 两项手术此前涉及医院众多 [4]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术)叫停原因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4] - 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4] - 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管直径仅0.3-0.5毫米,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9] - 淋巴管吻合需超高倍显微镜和11-0/12-0吻合线,技术要求极高 [10] - 缺乏临床前研究直接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10] 阿尔茨海默病现状 - 全球患者超5000万,主要发生在60-65岁以上群体 [8] - 病程5-10年,主要死因为并发症 [7] - 尚无特效药能治愈或逆转病程 [9] - 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能力损害等 [8] 空肠回肠吻合术叫停原因 - 该技术治疗糖尿病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4] - 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 [4] - 在减重代谢领域因高并发症率已被临床淘汰 [14] - 未纳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13] 2型糖尿病现状 -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12] - 治疗需综合降糖、降压、调节血脂等多方面 [12] - 仅合并肥胖患者才推荐代谢手术 [12]
两项手术,被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6:50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2]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4] - 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4]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4] - 未来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可指导有条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 [4]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5] - 单独实施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 [5] - 该技术曾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减重代谢领域临床淘汰 [5]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5]
两项手术术式被紧急叫停!此前已在多家大医院开展
第一财经· 2025-07-09 15:04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临床应用 - 国家卫健委正式禁止"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和"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 这两类手术属于适应证拓宽范畴,尚无权威指南推荐或高等级医学证据支持,仅有个案或小样本研究 [2] - 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宣传和超适应证开展现象,已进入常规收费阶段 [2] 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糖尿病问题 - 该手术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等,未被《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收录为代谢手术 [4][5] -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局限于个别研究团队且学术影响力低 [6] - 部分省市医疗机构已进行临床推广,宣传其"长期有效"和体重管理效果 [7] - 国家卫健委指出该技术曾用于减重代谢领域但因高并发症率被淘汰,单独治疗糖尿病可能导致肝衰竭等严重问题 [8][9] 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现状 - LVA技术由中国医生首创,已在全国数十家知名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12] - 2015年研究发现大脑存在淋巴管道,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新视角 [13] - 目前LV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未最终确证,面临手术设计、术后管理等挑战 [15] - 近三个月国内注册近10项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涉及多家三甲医院 [16] 监管措施与行业影响 - 国家卫健委要求立即停止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加强监管 [10][18] - 将指导有条件机构科学规范开展LVA的临床研究 [2][18] - 评估显示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缺乏临床前直接证据,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19]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财联社· 2025-07-09 14:45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手术应用于特定疾病治疗 核心观点 - 国家卫健委发布两项禁令,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因是这两项技术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1][2][6]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空肠回肠吻合术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或先天畸形修复,通过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 [3] - **禁止原因**: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且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 [4]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加强监管和健康教育 [5]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该手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淋巴管/结与静脉吻合,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7] - **禁止原因**: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缺乏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高质量证据 [8]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临床应用,并指导有条件机构在伦理论证后规范开展临床研究 [9]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券商中国· 2025-07-09 14:11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1] - 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该技术 [1]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1]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2] - 禁止将该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并做好患者随访 [2][3] - 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伦理委员会论证下开展临床研究 [3]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3]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再次组织论证 [3]
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3:27
国家卫健委禁止"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安全性 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技术评估依据 -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相关临床前研究的直接证据 [4] - 安全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4] - 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出禁止决定 [1] 监管要求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临床应用 [1] -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日常监管 [5] - 医疗机构需做好患者随访服务 在具备充分证据后可开展临床研究 [1] 技术背景 - 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3] -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静脉吻合的手术 [3] - 此前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该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引发医学界热议 [1] 市场规模 -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千万 [1] - "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此前热度居高不下 [1]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再次组织论证 [2]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受到严肃处理 [2] - 同日国家卫健委还禁止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 [2]
国家卫健委叫停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快讯· 2025-07-09 09:06
医疗技术监管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 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 - 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快讯· 2025-07-09 06:25
大脑健康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大脑"提前变老"群体未来十年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是"大脑年轻"群体的12倍 [1] - "极度衰老"大脑群体15年内的死亡风险比正常群体高182% [1] - "大脑最年轻"群体死亡风险下降40% [1] 大脑状态与健康关联性 - 大脑衰老程度直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1] - 大脑状态被定义为健康与寿命的重要决定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