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搜索文档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BIBF:三“味”展现出版“浙”风采
新浪财经· 2025-06-21 12:43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 [1]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携旗下12家单位参展,重点展销近千种精品图书,策划举办12场活动 [1] 浙版集团参展亮点 主题出版与国际传播 - 集中展示《之江新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等权威著作的多语种海外传播成果 [3] - 举办《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德语、俄语版新书首发式暨柬埔寨语版签约仪式 [4] - 近年来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23及2024年度"中国好书"等国家级奖项 [4] "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 - 每年图书版权输出与合作逾400种,输出语种超30种 [4] - 非洲医疗与农业实用技术出版项目历时17年,出版21种图书,涵盖4个语种,在13个非洲国家落地 [4] - 中学科学教材进入60所马来西亚华人全日制独立中学,每年印量逾2万册 [6] - 《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中英文版全球首发 [6] 融合出版与创新展示 - 国内首款3A级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亮相展会,设置专门体验区 [9] - 打造"一本正经手作体验区",观众可现场制作个性化笔记本 [9] - 举办"波兰文学译介成果展览暨中波文学对话"和《广胜寺壁画》新书推荐会 [9] 品牌战略与海外布局 - 推出"扬帆"出版品牌打造方案,涵盖海外出版工程、学术传播工程等 [11] - "十四五"以来10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工程,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11] - 连续十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旗下出版单位多次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11]
述评丨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开创更加美好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1 11:45
峰会成果与战略合作 - 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确立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 [2] - 六国达成百余项合作成果,涵盖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六大优先方向 [1][4] - 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3] 经济与基础设施合作 - 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4] - 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及中塔公路二期关键路段改造等重大项目 [4] - 中哈签署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中乌完成乌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6] 人文与科技交流 - 中国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并增设中亚语言专业 [8] - 未来两年为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 [5] - 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城数量突破100对,首都直航实现全覆盖并简化签证手续 [8] 区域发展与现代化协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加强人工智能合作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5] - 六国共同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反对单边主义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6] - 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9]
上合组织国家学校类管理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何氏眼科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10:52
上合组织国家学校类管理研修班 - 商务部主办的上合组织国家学校类管理研修班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开班,旨在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医疗类高等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推动教育和卫生健康领域合作 [1] - 研修班聚焦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数字化医疗等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文化体验深化国际理解 [1] 沈阳师范大学的援外培训成果 - 沈阳师范大学自2012年以来成功举办29期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覆盖62个国家的756名学员 [2] - 2022年和2024年已两次与何氏眼科合作举办"眼科诊疗技术培训班",本次是首次针对上合组织国家的学校类管理研修班 [2] - 辽宁省商务厅指出该项目结合了沈阳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经验与何氏眼科在眼科医疗和教育领域的优势,是辽宁援外培训模式的创新 [2] 何氏眼科的国际合作与教育贡献 - 何氏眼科作为国际眼科医师培训机构和防盲治盲培训基地,联合辽宁何氏医学院(眼视光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打造国际化眼科医生培训模式 [3] - 公司在商务部和辽宁省商务厅支持下,通过"一带一路"国家眼科医生培训班等项目,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提供眼科技术能力建设 [3] -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此次研修班将助力上合国家教育合作及辽宁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 [3]
走过“而立之年”的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将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9:46
兰洽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7月6日至10日举办 该展会已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1] - 本届兰洽会以"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共创繁荣"为主题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1] - 展会重点突出国际经贸合作、区域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和招商引资渠道四大亮点 [1] - 邀请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担任主宾国 吸引38个国家代表和国内23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参会 预计注册宾客约4万人 [1] 展会内容与活动 - 展览展示重新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展区 设置国际交流、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及外贸优品4大展区 [2] - 包括"甘味"农产品馆、甘肃省14个市州产业馆等专业展馆 全方位展示特色优势产业 [2] - 将举办14项重点招商对接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 如中央企业与甘肃融合发展对接洽谈、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发展对接等 [2] - 甘肃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正征集签约项目 所有项目需通过三项审核确保质量 [2] 合作与招商 - 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国家级商协会合作举办招商引资活动 [2] - 除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外 其他商协会均为首次组织会员企业到甘肃参会考察 [2] - 本届兰洽会共设置31项主题活动 构建多元开放的经贸合作矩阵 [3]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事项
大众日报· 2025-06-21 09:04
区域经济发展 - 以"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为契机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地方民间交流和经贸合作 [2]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2] 航空货运产业 - 支持济南青岛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3] - 发展航空维修等产业促进航空货运与临空产业深度融合 [3] - 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3] - 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 [3]
“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央视网· 2025-06-21 08:31
大会概况 - "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于6月19日在深圳前海合作区国际人才港举办 [1] - 大会由"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亚洲国际企业联盟、前海出海e站通联合主办 [1] - 吸引中越双方多位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领袖参与 [1] - 现场达成多项重要合作意向,成果卓著 [1] 主办方背景 -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由生态环境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内首个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级实体平台 [1] - 亚洲国际企业联盟是立足香港、服务亚洲的国际化非营利组织,由跨国企业与行业领袖共同发起 [2] 大会核心观点 - 中越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链协同度高,在RCEP框架深化实施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双边贸易与投资迎来广阔前景 [1] - 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始终是深化中越互利合作的战略支点 [1] - 亚洲国际企业联盟以"打破出海壁垒,赋能全球布局"为使命,做中越企业的"桥梁"与"基石" [2] 大会活动内容 - 聚焦国内企业出海需求与越南蓬勃发展的经济市场多元合作需求 [1] - 通过深度政策解读、精准项目路演及高效分组洽谈,为两国企业搭建多渠道、多种类、多元化的务实合作桥梁 [1] - 越南工商部代表、越南政策专家黎光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袁易明教授等多位专家分析越南市场机遇和政策环境 [2] - Thai Binh Shoes、新富股份、新复兴集团等6家越南领军企业开展专题路演,发布新能源装备、电子电器、智能物流园区、高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的合作需求 [2] - 大会现场设立四个洽谈专区,助力实现精准对接 [2] 大会成果 - 现场达成两项重要战略签约 [2] - 多家企业现场敲定了赴越考察计划 [2]
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更多民众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举措 - 中方决定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1] - 中方将在2024年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民生和发展项目 [1] - 未来两年计划向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1] "一带一路"民生项目发展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小而美"项目落地 [1] - 重大标志性工程与民生项目协同推进,配套建设民生设施及技术培训 [2] - 鲁班工坊已在亚欧非建成30余个,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职业培训超3.1万人次 [2] 绿色与数字化民生项目 - 绿色能源合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亚非拉地区的光伏微电网、水电站等项目 [3] - 数字化项目包括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坦桑尼亚ICT项目使电话资费降58%、互联网资费降75% [3]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企业、金融机构、地方医疗机构等成为民生项目落地重要力量 [4] - 政党、青年、智库等围绕绿色发展、减贫等议题深化交流 [4] - 友好城市关系构建从中央到民间多层次合作网络 [4] 未来合作方向 - 统筹重大工程与"小而美"项目建设,拓展基建、健康、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 [4] - 目标使共建成果更广泛惠及"一带一路"国家人民 [4]
凝众志者成其远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中国—中亚关系发展 -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举行视频峰会,提出办好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 [1] - 2023年5月西安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1] - 2025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提出"中国—中亚精神" [1][3] 中国—中亚精神内涵 - 核心内容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 [1][5] - "互"字体现平等原则和深厚信任,"共"字强调命运与共和携手同行 [2][4][5] - 六国元首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无限期有效 [3] 经贸合作成果 - 本届峰会达成110份各类合作共识,建立多维立体合作格局 [8] - 双边贸易额实现35%增长,提前完成2030年700亿美元目标,2024年创948亿美元新高 [8] -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中哈签署新版投资保护协定,中乌结束加入WTO双边谈判 [9] 基础设施建设 - 中欧班列80%过境中亚,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等交通项目 [9] - 助力中亚由"陆锁"向"陆联"转型,重塑区域合作筋骨 [9] - 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0] 合作机制深化 - 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回应中亚发展需求 [10] - 实现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全覆盖,走在前列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5] -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在中亚打造合作丰收带 [5] 文化理念交流 - 中亚国家领导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探讨治国理政经验 [6][7]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择,赋予合作更邃远发展逻辑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外交理念重要源泉,体现文明型大国底蕴 [13][14][15]
凝聚发展梦想 引领世代友好(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中国—中亚精神核心内涵 - 坚持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 深化互信 同声相应 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守望相助 同舟共济的"四个坚持"原则 [2] - 根植于六国长期合作形成的共同理念和价值 彰显睦邻信任团结互助的坚定意志 [1] - 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引领和遵循 [1] 合作实践基础 - 基于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0余年在核心利益与发展道路上的相互支持尊重 [1] - 体现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三个全覆盖"合作框架 [1] - 通过中国—中亚机制牵引实现全方位合作 形成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格局 [1][2] 合作成果与举措 - 本届峰会达成110份各类合作共识 [2] -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 [2]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作为核心合作主题 [2] 战略意义与影响 - 中国中亚合作作为全球南方合作重要组成部分 [3] - 传递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3] - 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3]
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2] - 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2] - 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 [2] 机制完善与合作平台 - 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3] -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3] - 合作平台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3] 具体合作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 [4] - 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 [4] - 首届峰会上达成的农业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包括深挖农业合作潜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 [6] 民生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 [7] - 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7] - 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 [7] 贸易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 [9] - 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 [9] -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 [11] - 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 [11] - 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