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亚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 [2] - 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 [2] - 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 [2] 机制完善与合作平台 - 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3] -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3] - 合作平台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3] 具体合作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 [4] - 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 [4] - 首届峰会上达成的农业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包括深挖农业合作潜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 [6] 民生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 [7] - 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7] - 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 [7] 贸易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 [9] - 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 [9] -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10]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 [11] - 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 [11] - 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11]
被打疼了?美企誓言一年逆袭?中哈连签10份协议,拿下关键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6-20 21:03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约70%的稀土开采量、85%的精炼产能以及约90%的稀土金属合金和磁铁产量 [1] - 中国废旧永磁体回收率高达95%,构建了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1] - 美国缺乏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关键生产设备依赖中国进口,15个本土稀土项目均未实现商业化量产 [3] 中哈合作能源领域 - 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北部-1"区块开发协议,采用"Carry融资"模式,并推进阿特劳—肯基亚克油气管线扩建 [3] - 3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加速落地,总装机达1700兆瓦,包括风电、光伏和水电项目,助力哈国实现2030年绿色能源占比15%的目标 [3] - 中核集团成为哈国核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承接价值超百亿美元的核电大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6] 中哈合作基础设施与贸易 - 华为与哈共建数字中心,推动跨境电商、智慧物流园及"中欧班列2.0"计划,提升运输时效 [4] - 2024年中哈铁路货运量突破3200万吨,创历史纪录,哈国跃升为亚欧物流核心枢纽 [4] - 2024年中哈贸易额达438亿美元,哈对华出口小麦、肉类、蜂蜜,中方出口新能源车(市占率39%)、机械设备等 [6] 中哈合作经济与产业影响 - 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在哈本土化生产,创造3600个就业岗位,实现"市场换产业"共赢 [6] - 哈国借助中国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动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8] - 中国通过合作保障能源供应,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8] 全球资源与地缘政治 -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最大铀矿生产国,中国在核能技术和稀土产业链具备优势,双方实现资源与技术互补 [6] - 中哈合作绕开美欧技术封锁,为中国稀土出口开拓中亚通道,完善国际版图 [6] - 合作嵌入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提升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稳定性 [7]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9:18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签署《阿斯塔纳宣言》及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12份合作文件,涉及"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绿色矿产等六大领域,成果清单达110项 [1] - 中国与中亚五国友城数量突破100对,双方签署多份友城协议 [1] - 峰会宣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深化中欧(亚)班列合作倡议》等文件,强化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 [1] 经贸合作数据 -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从2013年3120.4亿元增至2024年6741.5亿元,增长116%,年均增速7.3%,高于中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中亚进出口2864.2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881.8亿元(+5.6%),进口982.4亿元(+21%) [4] - 前5个月中国自中亚进口农产品43.6亿元,增长26.9%,哈萨克斯坦亚麻子进口增202.1%,乌兹别克斯坦葡萄干增153.7%,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增10.9倍 [4] 基础设施与交通合作 - 中吉乌铁路进入施工阶段,通车后将连接中国南疆与中亚,并形成通往印度洋的南向走廊(马扎里沙里夫—喀布尔—白沙瓦—卡拉奇港),提升中亚外贸便利度 [3][7] - 公路运输占中国对中亚进出口比重从2020年19.9%提升至2024年51.8%,2025年前5个月公路运输进出口1436.5亿元(+10.9%) [4] 资源与产业互补性 - 中亚富含油气及锂、钴、稀土等关键矿产,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为中国3倍,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全球第12,可支撑中国能源转型与高新技术产业 [6][7] - 中亚黄金、铀、铜等储量居世界前列,为中国电动汽车、风电、太阳能产业提供关键原料 [7] 战略意义与区域影响 - 中国—中亚机制为区域稳定提供制度保障,推动跨境铁路、天然气输送等项目,深化政治互信与多领域合作 [2][5] - 中亚是"一带一路"陆路枢纽,中欧班列重要过境区,合作有助于中国拓展西部战略空间 [6]
第一观察 | 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举
新华社· 2025-06-19 22:49
中国—中亚合作机制 - 习近平主席2013年首次访哈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开启新时代中国与中亚合作篇章 [1] - 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正式建立元首会晤机制,5年内从无到有成为区域重要合作平台 [1] - 2025年第二届峰会擘画新蓝图,"中国—中亚精神"(互尊互信互利互助+高质量发展)成为合作核心密码 [3] 区域合作成果 - 中企承建的阿斯塔纳轻轨项目获当地民众高度期待,兼具交通与观光功能的民生工程 [3] - 中亚地区"中国热""中文热"持续升温,中文教育普及与民间友好交流显著增强 [3] - 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所有国家整体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亚成为高质量示范区 [3] 战略意义与创新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创中国周边外交先例 [4] - 机制被各国领导人评价为"区域合作典范",战略地位突出且促进中亚经济社会发展 [2] - 合作打破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共同现代化 [4] 地缘经济影响 - 中亚作为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六国协作使其成为和平发展沃土,为全球注入确定性 [5] - 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区域,阿斯塔纳与西安作为丝路关键节点焕发新生 [2][3] - 合作模式展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家相处范式,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 [5]
中国—中亚机制为区域多边合作注入动力(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6-19 04:24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 -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超200倍中国已成为中亚五国最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1] - 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中方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积极发展互动合作[1] -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关系持续巩固两国元首互访频繁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4年升级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 经贸合作进展 - 2024年乌中双边贸易额超130亿美元双方计划未来数年内提升至200亿美元[1] - 截至2024年中国对乌累计投资总额超210亿美元[1] - 2024年11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塔什干设立代表处为深化合作开辟良好前景[1] - 2024年9月第九届亚投行理事会会议在撒马尔罕举行彰显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高水平互动[1] 中国—中亚机制 -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标志合作转向制度化平台通过定期峰会协调机制明确合作议程[2] - 中国是机制关键驱动力连续8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6万亿美元[2] - 亚欧大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背景下经中亚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铁路货运前景被看好[2] - 铁路运输相比海运更快捷安全环境成本更低价格更具竞争力[2] 基础设施与物流发展 - 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启动将提升跨里海通道运量成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关键交通动脉[3] - 2023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未来几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3] - 2023年中国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超150亿美元工程承包规模达数百亿美元[3] - 中亚国家在交通基建工业化数字化及气候适应方面发展规划将推动从中国进口设备及投资增长[3]
携手前行 共谋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13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标志着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进入新阶段 [1] - 2023年首届峰会树立里程碑 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 [1] - 六国领导人聚首将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 增强合作动力 [1] 双边关系基础 - 中国同中亚国家实现"三个全覆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30多年守望相助 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 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1]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 同比增长6% [2]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中亚第一大贸易伙伴 显著领先其他经济体 [2] - 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鹏盛工业园等项目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2] - 哈萨克斯塔玛依纳水电场 札纳塔斯风电站提升区域清洁能源利用 [2] 产业合作领域 - 中亚绿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机电设备 智能手机 新能源汽车加速进入中亚 [2] - 国际评估认为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已成为区域增长核心引擎 [2] 战略对接进展 - 中亚五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 吉尔吉斯斯坦"2026发展纲要"等 [3] - 中亚地区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 [3] 多边合作立场 -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3] - 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反对"脱钩断链" [3] 合作前景展望 - 峰会将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 深化战略对接 [4] - 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 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4]
相向而行 共谋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中国—中亚峰会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于6月16日至18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 [1] - 首届峰会于两年前在中国西安举行,将中国—中亚机制提升至元首层级 [1] - 2020年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2022年升级为元首层级,2023年首届峰会正式定型 [1] 机制建设与发展 - 中国—中亚机制定位为"推进六国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目标是"做优做强"并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2] - 机制从无到有仅用5年,涵盖抗疫、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地区稳定等领域 [2] - 已建立外长定期会晤、元首会晤机制,以及10多个重点领域部级机制,秘书处全面运营 [3] 战略对接与合作成果 - 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新经济政策、吉尔吉斯斯坦2026发展纲要等中亚五国战略深入对接 [4] - 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三个"全覆盖" [4] - 具体项目包括中欧跨里海快运、中吉乌铁路启动、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无水港等 [5]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创纪录 [5] 合作成功因素 - 合作基于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原则 [6] - 地缘纽带、安全经济纽带、历史文化纽带是机制发展的基础 [7] - 机制坚持开放包容、融合发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示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