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搜索文档
比假论文更离谱的,是逼着护士写论文
虎嗅· 2025-05-08 12:12
一 最近,医学圈的瓜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董小姐涉嫌学术造假的事还没扯明白,山东齐鲁医院又上了热搜。 起因是他们院的护士霍某某,八年前发表了一篇研究"子宫肌瘤术期护理"的论文。 其中赫然写到: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 众所周知,得子宫肌瘤的前提,是要有子宫。 可在这篇文章里,没有子宫的男性,居然能得子宫肌瘤,还在研究样本里占比七成。 吃瓜网友无不大呼逆天。 按照"微博智搜"目前整合的素材,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这篇神文诞生的背景——很多时候,发论文追求的是待遇,而非学术。 医护圈也一样。现在的行情是,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要升级做主管护士,必须通过考试,还得发表至少两篇护理学的论文,以此证明自己才华。 霍护士发水文大概率是为了评职称晋升。 写不出正经论文又没有门路的她,可能直接买了论文代写一条龙服务。 掏了一笔"润笔",让杂志编辑帮忙水一篇论文,然后刊登出来。 她自己估计都没看过这篇文章成品。 帮她发文的杂志,挂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名下。 论文代发中介说,这本杂志版面费报价大约在4000~10000元之间,贵是贵了点,但审稿流程非常快,三天 ...
治病救人,医生更需要的是论文还是临床经验?
观察者网· 2025-05-08 12:08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北方朔风】 国内各个行业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论文往往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因为这代表了科研能力。本来这 也没什么错,一来是国际经验,二来是当下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科研能力,但问题是这种刻板的方式是 有缺陷的。 很多时候,科研能力与实践工作能力并不直接相关、甚至相互冲突。以笔者了解的医疗行业为例,有一 些努力在临床工作的大夫并没有时间、精力与资源去完成论文指标,但是职称晋升和各种评审,让他们 不得不去花钱买论文——这当然是学术不端,但问题在于,我们仅仅批评学术道德问题能治本吗? 而类似情况恐怕不限于医疗领域。类似的问题也不限于论文,专利领域也是如此,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职 称与评审所需要的专利。此次涉事的某家山东医院,水平并不算低,笔者可以猜测医院相关系统对论文 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 最近有一篇医学论文在网上火出圈了。一篇子宫肌瘤相关的论文,居然涉及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网友 沿着这个线索继续扒下去,发现竟让还有不止一篇论文出现类似错误,着实令人大跌眼镜。目前这篇出 圈的子宫肌瘤论文的当事人,已被所在医院处置。 其实如果我们日常阅读论文比较多的话,会发现在正式的学术论文中,也会有很多错误,这个现 ...
“男性患妇科病”的论文何以接二连三出现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9:14
对于此类明显的学术不端现象,当然要严厉打击,但还应该思考,这些作者为何如此热衷于发表劣 质论文。最可能的原因恐怕还是目前专业技术晋升体系中过度重视科研和论文发表。比较典型的例如护 士和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的通道都被论文数量牢牢卡住,但他们开展学术研究的条件和能力都很有 限,一些人不得不炮制低质论文,甚至公然抄袭或造假。有些领域职称评定还与专业脱节,导致有人不 得不花钱买论文或找人代笔,进而形成畸形的论文产业链。 其实,护士、中小学教师这类基础性技术岗位的主要价值在于服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 能力,需要的是接地气的工作交流,比如在工作交流会上谈谈个人经验,在行业简报或单位内部媒介上 发表一些技术改进举措等,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方面,反而可能比学术论文更管用。如果基层技 术人员的小技巧或小改进也能成为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立足岗位开展实用性创新就会蔚然成风, 这对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和打造一支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均大有好处。 相反,如果让基础性技术岗位人员花太多精力搞科研和发表论文,不仅对于水平提升毫无益处,而 且还会浪费社会资源,甚至助长论文造假等不良风气。更要看到,评职称变成造假比拼,真正的工作能 手 ...
【西街观察】离谱论文背后的评价之困
北京商报· 2025-05-06 23:21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论文中被曝出现"男性患子宫肌瘤",一篇严肃的医学论文竟出现如此 荒谬的错误,引发各界关注。 让一个身处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没有科研基础、没有充足时间、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去发表专业论 文并不现实。 就论文本身,国家层面应通过技术升级尽快更新核查系统,以引导医疗单位及工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 视,尽快将防控造假的端口前移,以此震慑造假的动机,从而减少学术不端的批量发生。 论文之外,更要修补制度不合理之处。对于医疗领域的科研人员,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和实效性。减少 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等硬性要求。 目前,医院已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涉事期刊在其官网发布致歉声明。 公众的疑点颇多。比如,如此低级错误,为什么能出现又何以一路顺利"通关"?基层的护理人员为何在 临床之外也需要发表论文?医院在评定职称、评先树优方面,是否存在重论文轻临床的现象? 简单把医护人员或科研人员论文造假归咎于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并不能完全解释这荒诞。 离谱论文背后,除了学术品格等个人因素外,学术机制本身惩罚力度不足、对第三方机构查处乏力、医 疗论文代写灰产蔓延、行业鱼龙混杂监管缺位都是"漏洞 ...
涉事编辑已辞退!《中国医药指南》道歉
证券时报· 2025-05-06 18:52
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被网友热议。 论文称选取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含男 性,引发质疑。 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称,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齐鲁医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 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声明称,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 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涉事编辑已作出辞 退处理。 5月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称对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声明还称,此次学术不端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对此 深表歉意,向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学术界郑重致歉。 据杂志社官网介绍,《中国医药指南》杂志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创刊于2003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 行。据悉,2024版复 ...
《中国医药指南》道歉!
第一财经· 2025-05-06 17:27
5月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就"多篇妇科疾病研究论文中出现男性患者"一事发布声明称,对涉事编辑已 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该声明称,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 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此次学术不端事件,严 重损害了《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 对此深表歉意,向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学术界郑重致歉。 编辑:龙王 ...
过于离谱!妇科论文惊现“子宫肌瘤男性患者”,院方:记过处分、降级处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17:05
以下文章来源于21新健康 ,作者韩利明 21新健康 . 21世纪传媒 · 公众号矩阵成员。 事件发酵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在关注到网友反馈的相关论文信息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工作, "经核查,网传论 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我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齐鲁医院也明确表示高度重 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 作 者丨韩利明 编 辑丨 季媛媛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上被广泛议论。 舆论直指 这篇聚焦子宫肌瘤的学术研究中,竟出现男性患者,"过于离谱"。 2 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国知网查询发现,该论文于2 0 1 7年6月2 8日刊载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作者署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 科的霍文静。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护士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系统进一步核实,霍文静持有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执业证书,证书编码为 2 0 0 8 3 7 1 2 9 6 6 4 。 在这场风波背后,舆论逐渐聚焦两大核心议题。其一,学术不端行为对医学科研公信力的侵 ...
“男性患子宫肌瘤”论文涉事期刊主办单位:领导很重视正核查
南方都市报· 2025-05-06 16:40
| | | 涉事论文截图。 南都记者注意到,涉事论文名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发表于2017年6月《实用妇科内分泌杂 志》,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霍某某。截至5月6日,该论文仍可在知网打开、下载。 论文提到针对在围手术期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 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因出现"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引发广泛质疑。 此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称,5月5日上午,该院关注到网友反馈的相关论文信息,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工作。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 学术不端问题。该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说明表示,齐鲁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 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 5月6日,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创刊时间为201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其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097,综 合影响因子为0.055,属于低分水平。多名期刊投稿中介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此杂志"已暂停 ...
子宫肌瘤论文里的男性患者:是学术闹剧,还是职称困局的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14: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上海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上述论文发现,其聚焦于探究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对患者实施针对 性护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产生怎样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开篇清晰点明,"子宫肌瘤是女性 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器官健康",已然明确界定了研究对象与范畴。 但文章中却提到,"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 男性患子宫肌瘤?不少公众直言,如此漏洞百出、"离谱至极"的论文,究竟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最终 得以发表的?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 果》的论文在网上被广泛议论。舆论直指这篇聚焦子宫肌瘤的学术研究中,竟出现男性患者,"过于离 谱"。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国知网查询发现,该论文于2017年6月28日刊载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 版),作者署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的霍文静。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护士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系统进 一步核实,霍文静持有山东省卫 ...
特朗普政府,正在将学者“逼离”美国
虎嗅· 2025-05-06 13:39
高等教育行业趋势 -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马蒂亚斯·多普克因学术环境恶化辞职并移居英国,反映特朗普政府政策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冲击[1][4][5] - 特朗普政府通过削减研究经费、加强国际学生签证审查(如"Catch and Revoke"计划)及驱逐学者等措施,导致超过千名国际学生失去合法身份[9][10] - 美国大学面临研究生项目规模缩减和招聘冻结,预计顶尖人才将流向加拿大、欧洲等地[31][32] 国际学术人才流动 - 多普克指出当前美国对国际学生的包容度显著下降,与30年前"宾至如归"的体验形成鲜明对比[8][24][25] - 绿卡持有者和签证人员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学术会议参与和科研连续性受干扰[21][22] - 中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因科研投入增加或政策稳定性,可能成为新的人才聚集地[29] 学术机构应对策略 - 西北大学等研究型高校向国际学生建议"避免离境",反映政策风险已影响日常学术活动[22] - 多普克全职加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显示欧洲高校正吸纳因美国政策流失的人才[12] - 学者建议年轻科研人员优先考虑非美国选项,并需提前规划"退路"[33][34] 社会价值观与科研生态 - 美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包容多元价值观正在弱化,社会共识从"自由为核心"转向分裂[26][27] - 多普克类比纳粹时期德国人才外流,警示美国可能重蹈科研中心转移的覆辙[28] - 美国大学仍保有师资和资源优势,但系统性风险加剧人才"涓滴效应"外流[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