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一所马达加斯加侨校的历史变迁
新华社· 2025-08-15 09:04
华侨学校历史沿革 - 塔马塔夫华侨学校前身为1938年创办的兴文学校,最初为躲避抗日战火的华侨子弟提供祖国教育[2] - 建校初期仅1个班级19名学生,后扩展为涵盖幼儿园至中学的完整教育体系[6] - 该校由华侨集资兴建,早期专门招收华侨子弟,中文教育始终作为核心教学特色[2][6] 学校现状与规模 - 当前在校生400余人,华侨子弟占比已降至不足10%,招生范围扩大至非华侨群体[6] - 学校保留中文课程体系,并增设中国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通识课程[4][6] - 广东省侨办与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派驻教师长期驻校,形成中外教师联合教学模式[7]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 学校定期举办中国春节庆典、升旗仪式等文化活动,保持浓厚中华文化氛围[6] - 开设武术、剪纸、中文歌曲等文化体验活动,培养出多名"汉语桥"比赛冠军[7] - 校友彦琳家族三代均就读该校,体现教育传承连续性[2][4][6] 中马文化交流成果 - 该校成为华侨服务当地社会的标志性项目,被视作两国文化交流纽带[7] - 孔子学院志愿者开展教学合作,推动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2][7] - 优秀学生通过"汉语桥"等渠道赴华交流,促进双向文化认知[7]
记者手记丨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一所马达加斯加侨校的历史变迁
新华网· 2025-08-15 08:40
学校历史与起源 - 塔马塔夫华侨学校前身为兴文学校,创办于1938年,旨在为躲避中国抗日战争的侨童提供祖国教育熏陶 [3] - 学校由当地华侨集资兴办,最初专门招收华侨子弟 [3] - 创办之初学校仅有一个班级,共19名学生 [8] 学校规模与演变 - 学校规模从最初的一个班级扩展至包含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部各年级 [8] - 目前学校拥有400多名在校生,其中华侨子弟的数量已不足10% [8] - 学校招生范围逐步扩大,从专门招收华侨子弟扩展到吸纳更多非华侨子弟 [8] 教学特色与文化传承 - 中文教育自建校以来从未间断,始终作为核心教学特色 [8] - 除中文课外,课程还包括中国历史、地理、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等通识内容 [5] - 学校组织中文歌曲演唱以及中国绘画、武术、剪纸等各类文化体验活动 [9] 学校角色与影响力 - 学校已成为华侨华人服务当地社会的平台和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 [8] - 学校与广东省侨办和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有派遣教师长期驻校教授中文 [9] - 该校参赛选手曾多次赢得"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马达加斯加赛区冠军 [9] 学生案例与代际传承 - 华裔学生彦琳家族祖孙三代均在该校就读,奶奶和父亲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在校学习 [2][5] - 学生彦琳在2023年作为"汉语桥"比赛冠军首次访问中国,并表达未来成为外交官以促进中马友谊的愿望 [9] - 学生父亲弗朗西斯·马尔松回忆就读时校园内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包括庆祝春节和每周升旗仪式 [8]
第五套人民币同号钞珍藏册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49
第五套人民币同号钞珍藏册概述 - 连接货币流通功能与文化收藏价值的重要载体 [1] - 凝聚国家科技与文化智慧的法定货币集合 [1] - 以同号特殊形式赋予更高收藏品级 [1]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背景与体系 - 1999年发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3] - 历经2005年、2015年、2019年三次改版升级 [3] - 涵盖100元至1角共8种面额纸币及硬币 [3] 票面设计特征 - 正面采用毛泽东头像雕刻工艺展现国家权威性 [5] - 辅以中国传统花卉图案:100元梅花、50元菊花、20元荷花等 [5] - 背面呈现代表性景观:人民大会堂(100元)、布达拉宫(50元)、桂林山水(20元)、长江三峡(10元)、泰山(5元)、西湖(1元) [6] 防伪技术演进 - 1999年版采用固定人像水印与雕刻凹版印刷 [8] - 2005年版新增白水印与凹印手感线 [8] - 2015年版100元券引入光彩光变数字与光变镂空安全线 [8] - 2019年版优化票面色彩与防伪特征 [8] 同号钞稀缺性特征 - 同号指不同面额纸币冠字后数字完全相同 [10] - 分五同号、六同号、八同号等等级 位数越多价值越高 [10] - 八同号需从数千万至上亿张纸币中筛选 [12] 收藏价值维度 - 完整性包含不同年份与面额纸币及硬币 [14] - 展现1999至2019年版票面变化与防伪升级 [14] - 配备防伪证书与收藏说明提升观赏性 [14] 文化传承意义 - 记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形态 [16] - 票面元素涵盖传统花卉、书法文字、景观建筑 [18] - 成为研究中国货币史的实物资料 [14] 投资市场表现 - 早期版本如1999年版逐渐退出流通 [18] - 同号钞因稀缺性供需关系紧张 [18] - 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18] 收藏合规要求 - 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核查防伪特征 [20] - 须确认珍藏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授权 [20] - 流通中人民币不得非法买卖 [20]
观众的喜爱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创作谈)
人民日报· 2025-08-14 06:10
个人艺术生涯发展 - 3岁半开始登台表演并成为《秦之声》节目常客 连续获得两届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2] - 200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新疆班 经历5年严格学艺训练 包括压腿下腰倒立等基本功练习[2] - 2005年赴新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发展 初期面临艰苦生活环境 每月生活费仅几十元[3] 艺术成就与突破 - 2024年选择《焚香记》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参赛剧目 该剧目要求演员在唱功和身段上展现柔情与刚烈的反差[4] - 两年间往返新疆与陕西数十次 每天坚持跑圆场半小时 排练4到6小时 磨坏15双练功鞋[4] - 2025年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成为乌鲁木齐市秦剧团获奖演员[6]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 在新疆演出期间获得各族观众支持 包括维吾尔族阿姨赠送胖大海 克拉玛依油田连续8年邀请演出[3] - 2024年夏季在南疆演出时 当地孩子主动学习《三滴血》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3] - 秦腔艺术在新疆地区实现文化扎根 演出覆盖油田钻井平台等特殊场地[3] 专业训练与艺术提升 - 在《焚香记》排练过程中得到齐爱云老师指导唱腔和长水袖技法 何红星导演指导人物情绪把控[4] - 通过两年高强度训练掌握"打神告庙"等高难度表演段落 剧本留有密集批注[4] - 艺术成长经历体现"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专业精神[4]
潮流+消费+美食!虎门潮味年货节太“燃”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08
活动概况 - 虎门镇人民政府主办为期3天的潮味年货节活动 位于君乐汇购物中心2期外广场 旨在推进消费提质扩容和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1] 商品展销 - 汇聚五湖四四年货包括白沙油鸭 腊味 传统糖果 油角等虎门特色美食 [3] - 本地知名年货品牌与大型零售商家联合展销 提供多样化年货选择 [3] - AITO问界等虎门知名车企参与现场展销活动 [3] 促销活动 - 线下设置抽奖环节 奖品包括消费券和文创周边礼品 [5] - 线上通过小程序发放最高500元消费券 [5] - 联动各大商圈推出新年限定优惠套餐 [5] 文化体验 - 设置书法家现场写春联赠送环节 [8] - 开展活字滚轮和拓印DIY传统文化体验 [8] - 布置年味美陈装置供市民拍照打卡 [8] 娱乐表演 - 举办新年专场音乐会演奏耳熟能详的节日歌曲 [9] - 呈现浪漫飘雪表演营造冰雪世界氛围 [9] - 安排舞狮表演和财神爷巡游互动环节 [9] 社会反响 - 市民反馈积极 认可活动兼具年货采购与娱乐体验价值 [11] - 活动融合民俗风情与消费活力 有效提升城市热情 [13] 战略意义 - 活动推动商贸文旅融合发展 为城市繁荣注入新动力 [13] - 通过消费节事培育新增长点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悠悠文脉续华章 白山黑水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2 09:05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现 -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建筑遗存,出土红山文化体量最大的玉龙等百余件玉器,与凌家滩、良渚玉器形态意蕴相近 [6] - 沈阳故宫实施太庙建筑群、师善斋、文溯阁等专项修缮工程,2025年将迎来营建400周年,修缮现场开放展示传统工艺 [8]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修复建筑,保留历史特色同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靖宇街老字号重张 [10][12]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 -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由第一净水厂改造而成,保留工业遗址如摇臂钻床雕塑,融合生态景观与历史记忆 [14][16] - 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引入潮流店铺和网红打卡点,"老字号"回归,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 [30][33] - 长影旧址博物馆推出沉浸式角色互动和红色舞台剧,年接待超百万人次,成为影视文旅融合地标 [28][30] 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通过AI虚拟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开展情景教学党课 [16] -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立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信息查询系统,已为7937位烈士找到安葬地,500余位找到亲人 [18] - 赫哲族伊玛堪技艺通过社交媒体创新传播,"90后"传承人用电子音乐混编传统曲调,黑龙江设立6处传习所,拥有8名代表性传承人 [20] 文旅融合与产业创新 - 漠河北极村依托"最北"地理特色发展生态科普、极地探索等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5.8万元 [24][26] -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结合VR直播技术,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10.8亿元 [26][28] - 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推出80余部文艺作品,如《草原之子》,近70年坚持基层演出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 [22]
在展场 | 琉光璃彩:火淬千年光,璃彩映今朝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21:51
展览背景与意义 - 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标志着该工艺从地方非遗升级为国家认可的文化符号 代表中国传统工艺美学与当代创新 [1] - 展览脱离短暂网红热度 推动淄博沉淀为更具文化分量的城市 凸显其超越烟火气的持久文化价值 [1] - 琉璃创作过程浓缩艺术家的胆识与技艺考验 例如00后艺术家团队在创作中手臂布满高温琉璃碎片灼伤疤痕 [1] 新一代匠人传承 - 展览核心焦点是代际更迭 95后刘媛和00后孙启烨等年轻创作者成为主力 体现千年非遗的生命力延续 [2] - 年轻艺术家将传承转化为具戏剧张力的人文叙事 通过作品实现传统工艺的破茧与创新 [2] 焦点作品技术突破 - 《琉璃凤冠》以明代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进行等比例材质再造 采用4800颗手工琉璃珍珠 最小直径仅2.5毫米 耗时15天完成 [3] - 创新使用镂空编织工艺与通透软料 克服琉璃厚重感 实现视觉轻盈与光影流转 保留庄严规制的同时消解礼器厚重感 [3] - 《蝴蝶灵蛇花冠》展现灯工技艺极致 将蝴蝶翅膀纤薄性 花瓣柔美性与灵蛇动态凝固于一体 探讨美与危险并存的自然哲学 [4] 艺术思辨与文化融合 - 《永恒》作品探讨琉璃材质通透性与脆弱性的矛盾 思考有限生命中精神延续与创造价值的永恒命题 [6] - 《莫奈花园》实现东方琉璃与西方印象派的跨文化对话 用琉璃材质特性捕捉光影变化 以斑斓色彩和流动形态再现莫奈花园景象 [6] 行业发展趋势 - 淄博琉璃千年历史形成持续汲取再创造的生命循环 并非博物馆遗存而是活态艺术 [7] - 年轻匠人以敬畏传统为基础 通过大胆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例如用现代手法重塑古老光影为时代色彩 [7]
古樟树下,绘千年王者风范|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韶关
南方农村报· 2025-08-11 14:05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组织方包括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南方农村报社、广东乡村振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并得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支持[40][41][42] - 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让古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生动诠释绿美广东的深厚底蕴[46][47]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全景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书画展中展出[48][49] 古树资源与艺术创作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45] - 韶关市有8300多株古树,其中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的"樟树王"树龄约1300岁,树高约20米,树围约10米,是韶关市树龄最大的古树[25][26] - 画家们通过油画、水墨丹青、钢笔画等艺术形式呈现古树美景,已创作五六百幅古村落绘画作品[15][16] 古树保护与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认捐有效期为三年[51][54]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县镇村绿化和古树养护等[56][67][68] - 认捐者可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查看古树挂牌信息并获得专属证书,正式成为古树守护人[75][76]
【人民日报】冬捕“出圈”奥秘何在?(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43
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 兴凯湖冬捕节通过大型音乐实景剧《远古的呼唤——兴凯湖之冬》再现约7000年前肃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展示文化底蕴 [1] - 冬捕非遗技艺展示包括萨满腰铃舞、凿冰窟、走杆、排网、拉网、候鱼、起网等环节,特色渔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1] - 独特的文化体验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原因,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1] 口岸效率与跨境业务 - 密山口岸实现游客“30秒通关”的高效体验,提升跨境便利性 [1] - 跨境电商包裹实现“朝发夕至”的物流速度,优化供应链效率 [1] - 海关在民营企业安排“7×24小时”专员驻点服务,体现对跨境业务的多部门协同保障 [1] 生态保护与国际合作 -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汉喀斯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局长信函”专线构建跨国协作制度 [1] - 合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路径,并在联合监测中凝成候鸟迁飞的科学共识 [1] - 保护区负责人的办公室专线成为信任的直通车,促进生态智慧共享 [1]
冬捕“出圈”奥秘何在?(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11 07:18
文化旅游业发展 - 兴凯湖冬捕节通过大型音乐实景剧再现约7000年前肃慎人与自然和谐场景 强化文化传承吸引力 [1] - 冬捕非遗技艺展示包含萨满腰铃舞 凿冰窟 走杆 排网 拉网 候鱼 起网全流程 焕发特色渔猎文化新生机 [1] - 文化传承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 推动区域旅游活力提升 [1] 跨境贸易与物流效率 - 密山口岸实现游客30秒通关高效体验 提升跨境人员流动效率 [1] - 跨境电商包裹实现朝发夕至物流速度 优化跨境商品流通链路 [1] - 海关在民营企业安排7×24小时专员驻点服务 多部门协同保障跨境业务运营 [1] 跨境生态保护合作 - 中俄两国自然保护区通过局长信函专线构建跨国协作制度 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沟通 [1] - 联合监测候鸟迁飞数据形成科学共识 强化生态数据共享机制 [1] - 保护区负责人办公室专线成为信任直通车 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协同效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