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受邀出席未来科学城科创金融大会 共绘科创金融新蓝图
北京商报· 2025-03-28 09:52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2日“2025汇聚金融‘活水’共创新质未来”科创金融大会召开,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受邀参会并签约,大会探讨科创金融发展趋势,发布相关方案和办法,成立联盟和基金群,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将依托合作助力昌平区高质量发展 [1][5][7] 大会概况 - 3月22日“2025汇聚金融‘活水’共创新质未来”科创金融大会由昌平区人民政府、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及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1] - 大会邀请金融领域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机构及驻昌平科技企业代表等,探讨科创金融发展趋势,推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1] - 大会设置主题发言和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科创金融前沿动态、创新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和构建资本市场与企业深度融合新生态等主题交流 [3] 大会成果 - 与会领导和嘉宾启动“未来科创金融智库” [5] - 大会发布《昌平区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昌平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奖励办法》 [5] - 大会成立“昌平未来创投联盟CFIA”和150亿元科技产业基金群 [5]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情况 -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受邀参加大会,体现其在金融领域专业地位,大会为其在昌平区业务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合作机会 [1] - 平安银行北京天通苑支行在会前推介会向参会科技企业介绍“科创贷”产品,展现分行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专业能力 [1] - 区政府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等重点金融机构签约,展现分行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 [7] -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长期深耕昌平区,支持社区民生工程、普惠金融贷款等,服务多个重点项目和多家科技企业 [7] - 未来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依托与区政府战略合作,将为本地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助力昌平区高质量发展 [7]
郑州银行:以金融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3-26 15:03
核心观点 - 郑州银行凭借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系统性突破荣获"2024金融机构五篇大文章实践奖" [3] - 公司通过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 为地方银行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 [10] 科创金融 - 作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 以"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为导向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 推出特色化金融产品 布局科技特色支行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4] - 打造"四链融合"特色运营模式 为科技型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多元化 接力式金融服务 [4] - 获评"科技贷""专精特新贷"业务优秀合作银行 获得"支持小微企业标兵奖" [4] 绿色金融 - 以"绿色信贷+产业协同"重塑业务逻辑 聚焦低碳转型领域 [5] - 重点支持轨道交通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 光伏发电 新型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 [5] - 2024年5月成功发行20亿元绿色债券 [5] - 搭建绿色金融大文章宣传专栏 形成"制度创新+文化浸润"双轮驱动 [5] 养老金融 - 构建"金融+服务"养老生态圈 覆盖公司 零售等全客群 [6] - 制定养老产业贷款专项政策 发行老年客群定制化专属产品 开发手机银行适老化功能 [6] - 首创"养老金融服务驿站" 整合健康管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非金融服务 [6] 普惠金融 - 以"数字技术+数据整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8] - 通过郑e贷经营系列产品将贷款审批时间压缩至30分钟 [8] - 创新"流水贷""烟商贷"等场景化产品 使小微企业首贷率提升至45% [8] 数字金融 - 通过郑惠薪 财资管理等系统将金融服务融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 [9] - 启动内部数字化转型 构建科技内嵌团队 推动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 [9] - 基于数据中台推广应用 提升客户体验和内部效率 [9]
贾飙将提职!拟任上海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
券商中国· 2025-02-28 18:11
人事变动 - 中保投总裁贾飙拟任上海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该市管企业很可能为中保投 [1][2] - 中保投前一任董事长任春生于2021年7月调离后职位空缺至今 [2] - 贾飙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2021年起任中保投党委副书记、总裁 [3] 公司背景 - 中保投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12亿元,由46家股东单位出资设立 [2] - 公司是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设立、募集和管理 [2] - 原为银保监会管委会会管单位,2024年1月划归上海管理,由上海市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 [2] 发展战略 - 贾飙提出保险行业转型四点建议: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发挥综合优势和科技赋能、保持战略定力、深耕细分市场 [3] - 险资股权投资路径:通过S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并购基金投资中型企业、通过Pre-IPO和战略配售基金投资成熟期企业 [4] - 上海市国资委提出中保投要发挥保险资管和股权投资优势,全面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5] 投资项目 - 设立450亿元管网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参与国家管网公司增资扩股 [6] - 设立400亿元股权投资计划用于招商局轮船境外项目 [6] - 设立70亿元债权投资计划用于钟宅畲族社区改造升级 [6] - 发起20亿元科创板专项基金参与沪硅产业、中芯国际等战略投资 [6] - 投资中航锂电10.8亿元支持新型电池研发 [6] - 领投3亿元参与安通控股债务重整项目 [6]
浙江优质上市银行样本观察之杭州银行——业绩韧性强 股东回报稳 资产质量优
中国经济网· 2025-02-27 16:43
文章核心观点 杭州银行凭借区位优势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2024年核心财务指标增速领跑行业,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资产质量优异,注重股东回报,发展前景被看好,2025年信贷投放规划积极,有望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并深化科创金融特色 [1][4][11] 区域布局与发展优势 - 立足杭州、深耕浙江,拓展长三角及国内一线大城市业务,形成覆盖浙江全省和重点城市的区域经营布局,区域经济发展领先,国家战略打开发展空间 [1] - 凭借区位优势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与区域经济共成长的良性循环 [1] 2024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净利润169.83亿元,同比增长18.08%,净利润增速双位数增长,显示盈利韧性 [1][4] - 总资产达21125.91亿元,贷款总额达9374.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6%;存款总额达12725.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4%,存款增速创近年新高,提前完成“存、贷款各增千亿”目标 [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00%,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反映资本使用效率提升 [5] 资产质量情况 - 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超过540%,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5] - 近10年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1.62%下降到2024年的0.76%,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1] 市场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全年股价涨幅超过60%,位列银行板块第一梯队,各类资本争相增持 [6][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74元,同比增长18.61%,股东回报能力强化 [7] - 上市8年来累计现金分红超170亿元,连同优先股股息、可转债票息等合计派息超206亿元,远超股权融资总额123亿元,2024年中期分红22.20亿元,全年每股分红0.89元,以年末股价估算股息率超6% [8][9] 股权结构与合作 - 红狮等股东长期持有,股权结构稳定,新华保险举牌晋升第四大股东,承诺5年内不减持,双方计划在银保业务、客户资源协同等领域深度合作 [11] 2025年展望 - 受益于“春耕行动”,2025年开门红信贷投放表现良好,对公信贷、小微贷款新客投放、零售按揭贷款投放情况佳,全年信贷投放增量预计高于2024年 [13] - 息差虽面临下行压力,但预计2025年整体降幅小于2024年,得益于存款降成本、优结构策略及挂牌利率调整后存款重定价影响 [13] - 有信心保持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持续深化科创金融战略特色,升级科技金融3.0,推进科创金融生态建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累计培育超310家公司上市,市场覆盖率达90%,为“杭州六小龙”中四家提供金融服务 [14]
上海国资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2025-01-13 08:56
上海科创基金发展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目标规模60-80亿元,管理规模将跨越200亿元里程碑[6][7] - 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发起,成立于2017年,是全国首家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母基金[10] - 成立8年管理规模140亿元,子基金80%资金投早投小,投资组合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占比超90%[11] - 已投资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企业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71家)[11] - 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AI、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累计投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相关企业超400家,金额226亿元[11] - 构建"一体两翼"产品矩阵:母基金为本体,S基金(15亿元)和直投基金(目标100亿元)为两翼[11]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布局 - 规模100亿元,由上海财政全额出资,期限15年(可延3年),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12] - 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50%,设回购让利机制,重点关注未来健康、信息、能源、空间、材料、制造六大产业[12] - 未来信息产业聚焦科学智能、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硅光等领域[12] - 2025年将落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项目[13] 上海国资整体动态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首批签约GP认缴67亿元,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3.73),启动第二批遴选[14] - 上海国投公司与浦东新区发布首期10亿元具身智能基金,与徐汇区发布首期10亿元大模型基金[1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发起/管理基金300+只,总认缴金额超6000亿元[14] - 2024年上海新增引导基金、母基金规模超900亿元,新增规模全国第一[14] - 2024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超4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5年全国第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