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全“荔”以赴,向“兴”而行!禅意新兴邀您共赴香荔之约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6:34
产业大会概况 - 2025年云浮新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将于7月4日在新兴县文化广场举办 主题为"全'荔'以赴 向'兴'而行" 融合禅意文化与荔枝产业 [3][4] - 新兴香荔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具有1300年种植历史 以"果核小如米粒 肉质爽脆清甜"闻名 [7][8] 产业升级举措 -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突破传统展销模式 [13][14][15] - 通过《新兴香荔采购导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联动金融机构 帮扶单位 工会及企业定制助农活动 [18][19][20] - 签署共建"广东省荔枝分子标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 运用分子技术建立香荔基因"身份证" [21][22] - 组织数十位网红主播开展沉浸式带货直播 拓宽全国销售渠道 [23][24] 区域协作与品牌推广 - 佛山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与省"双百行动"服务队参与"帮扶聚'荔'"行动 搭建产销桥梁 [27][28] - 新兴香荔将作为"甜蜜使者"亮相粤港澳全运会云浮赛区 借国家级赛事提升品牌曝光 [29][30] - 通过创意短视频 网红直播 古风市集等多维传播方式展示县域高质量发展成果 [31][32][33] 文旅融合开发 - 粤菜名师以香荔入馔 推出荔枝咕噜肉 荔枝菌炖汤等创意菜肴 搭配荔枝果酒冰饮 [38][39][40] - 开放六祖镇千年种植基地采摘体验 设置荔枝主题趣味游戏 融合农耕文化 [41][42][43] - 设计"新兴香荔之旅"文旅线路 串联国恩寺禅意胜境与荔园风光 配套特色民宿体验 [44][45][46]
风起新文旅 豫见潮郑州
河南日报· 2025-06-28 07:41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郑州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8] - 郑州文旅产业形成主题乐园集群、度假区集群、文化康养集群和生态旅游集群的多元化布局 [15]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商都文化中心等地标聚点成线,展示3600年商都历史 [15] - 郑州博物馆数量达到116家,遗址生态公园50多处,构建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 [20] 微短剧产业崛起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820多家,市场规模超23亿元 [9]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作品进入全国短剧热力榜 [9] - 《遇见少林有功夫》入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名单 [9] - 郑州出台《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推动"微短剧+文旅"融合 [10] 景区运营与IP打造 - 嵩山景区202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6.77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 [13]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自2021年开城至2024年底累计吸引超4000万人次观演,省外观众占比近80% [14] -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60名运动员参赛 [12] - 设计"一座山""一条河"等五大主题精品研学线路,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12] 城市更新与业态创新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等50多个网红打卡地年吸引游客近1亿人次 [17] - 2024年郑州市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96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 [17] - 建成剧本杀、密室逃脱等160多家,培育"郑好看"等小剧场36家 [18] - 中牟引进建成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等十大主题乐园,打造"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 [18] 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运用AR、VR技术建设线上博物馆,打造数字文创产品 [15] - 少林景区、方特欢乐世界等成为省级5钻智慧景区 [15]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15] - 通过全息影像、实时交互等现代科技展示历史文化 [8]
上海探索科幻文旅产业: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开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1:55
科幻产业发展 - 科幻产业正在成为融合科技力量的全新业态,上海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揭幕开馆,探索中国式科幻文旅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文旅融合消费新空间,为长三角文旅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1] - "在水一方"科幻馆打造6大科幻主题空间、"30+"沉浸展项,构建"科技体验+文旅产业+主题零售"的商业集群 [1] - 上海奉贤以科技赋能场景、以IP激活消费,形成内容带动场景消费、促进产业集聚的价值闭环,助力奉贤崛起为长三角科幻产业新高地 [1] 科幻馆特色 - 新增的大型科幻科教场馆以《三体》为主题,将著作中的宇宙视野、哲学思考和情节浓缩成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科幻体验 [2] - 科幻馆不仅是科幻元素的集聚地,也是科普知识的实践地,将成为奉贤新城的又一座地标性建筑 [2] - 科幻馆推进"商旅文体展农"深度融合,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2] 奉贤区发展规划 - 上海奉贤抢抓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锚定"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战略定位 [1] - 奉贤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标准建设奉贤新城,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 [1] - 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言子书院等一批地标建筑已成为沪上热门打卡地 [1]
重庆策划开展“跟着渝厦高铁去旅行”系列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5:59
高铁开通与文旅发展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及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同步开通,推动南川及渝东南武陵山区进入"高铁时代" [1] - 高铁开通加速渝东南武陵山区融入重庆中心城区"一小时旅游圈",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1] - 重庆市策划"跟着渝厦高铁去旅行"系列活动,旨在将"高铁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1] 旅游资源与品牌建设 - 渝东南武陵山区拥有世界级山水奇观、民族风情及特色村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 [1] - 2025年重庆计划以"多彩风情武陵"品牌为抓手,推动"大武陵"文旅迭代升级,创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 - 重庆推出30余个新景区景点,包括金山湖漂流、渝东南非遗馆及"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 [2] 旅游产品与线路创新 - 串珠成链推出"1+5"高铁旅游专线产品,涵盖自由行山水人文精品线路及专题游线如"大美南川""世遗武隆"等 [2] - 打造"高铁快行+慢游体验"复合型旅游线路,提供"乘高铁、赏美景、品文化"沉浸式体验 [2] - 优化夏日玩法,新增避暑康养地如仙女山、摩围山及清凉耍水地如阿依河、金山湖等10余个 [2] 活动与优惠政策 - 举办30余场活动,包括金佛山国际航空运动邀请赛、滨水露营音乐季及黔江"踏歌武陵"原生态歌舞剧演出 [2] - 推出"乘高铁特惠游"活动,乘客凭高铁票可享受沿线30余个景区免门票或打折优惠 [2] - 酉阳桃花源、叠石花谷、神龙峡等景区对持票游客实行首道门票全免政策 [2]
文化与美食在这里融合,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 活色生香一座城
四川日报· 2025-06-27 15:58
文旅融合创新 -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将于9月对外开放,通过智慧触屏展示历史场景并引入故宫文创产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4] - 武大西迁乐山旧址通过"青年品牌"矩阵(如艺术家驻留、青创孵化、VR剧本首测)活化历史建筑,打造文化艺术体验场景[4] - 嘉州文化通过"活态"展示实现保护与传承,形成文旅深度融合的试验田[5] 美食旅游经济 - 苏稽古镇融合非遗技艺(香油米花糖、跷脚牛肉)与美食体验,日均可容纳数十万人,成为文旅流量密码[6] - 上中顺等8个特色街区以明清风格建筑+潮流IP设计吸引年轻群体,2024年1-5月苏稽古镇游客量达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02亿元(同比增15.5%、17%)[6][7] - "古市香"跷脚牛肉品牌单日高峰接待5000人次,夜间经济游客量年均增长22.6%,凸显"美食+旅游"的长红效应[6][7][8] 城市品牌升级 - 乐山以"年轻化、时尚化"为核心改造上中顺街区,通过港风店招、霓虹灯装置等元素强化线下网感传播[8] - 美食与非遗文化成为城市"活"招牌,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并形成22.6%的夜间游客增速[7][8]
扬州:打造“苏字号”金名片 赋能“好地方”新跨越
新华日报· 2025-06-27 14:33
品牌强市战略 - 扬州市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聚焦"9+6"服务业体系和优势产品,构建"地市知名、全省著名、中国驰名"的品牌发展梯队 [1] - 目前拥有老字号43个,其中中华老字号11个,江苏老字号16个,品牌经济成为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 [1]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扬州市商标品牌战略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涵盖老字号振兴、标准赋能、质量管理等关键环节 [2] - 设立专项资金,对获得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等品牌荣誉的企业给予重奖,如省长质量奖奖励100万元 [2] - 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老字号技术改造等项目,累计扶持项目27个,投入资金超430万元 [2] - 设立"扬州市市长质量奖",每年评选1-4家标杆企业,每家奖励30万元,已评选13届,树立40家质量品牌典范 [2] 老字号创新实践 - 冶春餐饮以"旗舰店+小馆+包子铺"模式布局全国及海外超35家门店,成功运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餐厅 [3] - 扬州漆器厂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引入UV喷绘等先进技法,创新采用EPS材料脱模技术 [3] - 拓展"线上+线下"销售与"非遗+研学"体验模式,服务学员超5000人次,研学收入突破20万元 [3] 文旅品牌建设 - 打造"来扬州,行大运"与"Find China in Yangzhou"两大文旅品牌 [4] - 连续举办"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 [4] - 建设东关街—国庆路等首批"江苏省老字号集聚街区",对紫罗兰美发厅等老字号进行风貌保护与功能活化 [4] 文化赋能品牌 - 建设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鸭(蛋)文化博物馆等专题文化设施70余个 [5] - 支持冶春、漆器厂等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活动,以非遗技艺展演传递东方美学 [5] - 组织"柿柿如意"富春茶点、雕版印刷技艺亮相"水韵江苏"全球活动 [5] - 借助全媒体矩阵宣传服务业品牌故事,提升公众认知度与品牌美誉度 [6]
太湖揽胜”无锡文旅消费品牌打出保护和发展“组合拳
新华日报· 2025-06-27 14:33
太湖游轮项目重启 - 2025年太湖游轮"太湖揽胜"正式重启 该项目沉寂近30年后焕发新生 彰显太湖生态治理成果和文旅融合新趋势 [1] - 项目以交通与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 整合环太湖旅游资源 串联沿岸文旅业态 深化跨城市合作 打造"水韵江苏"品牌 [1] - 游轮作为水陆连接桥梁 凭借独特体验内容迅速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热点 [1] 航线规划与景点整合 - 航线由无锡管社山码头出发 经渤公岛、太湖工人疗养院、锦园国宾馆等景点 穿越鼋头渚灯塔、太湖仙岛等名胜区 [2] - 途经沪常高速太湖隧道 可观赏马山岛、红沙湾等景观 最终抵达太湖第一大岛石公山码头 [2] - 整合无锡传统景区、沿湖打卡点、乡村目的地及江南美食 突出水岸风光与人文特色 打造文化生态水上之旅 [3] 游客体验升级 - 随船导游串联岛屿景点故事 实现"串点成线"的游览效果 提供陆地交通无法比拟的沉浸式体验 [3] - 游轮配备太湖船菜、江南民歌表演、茶艺展示等特色服务 强化文化吸引力 [3] - 航线设计优化 虽航行时间较长但体验价值显著提升 [3] 生态治理基础 - 2024年太湖湖体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标准 为项目提供环境保障 [4] - 实施"三湖两道"清淤、蓝藻防控、管网提升等工程 力保水质稳定Ⅲ类 藻情持续改善 [4] - 同步推进航道清障、淤泥资源化利用 提升通航能力与生态治理协同效应 [4] 战略意义与发展前景 - 项目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5] - 通过跨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智慧文旅场景拓展 推动太湖向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升级 [5] -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创新 助力太湖成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的标杆 [5]
提速职业资格认证 助力旅拍师规范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旅拍市场现状 - 2024年旅拍市场规模达几百亿元,成为文旅消费领域的热门现象 [1] - 旅拍融合记录、社交与文化表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1] - 行业缺乏摄影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制约高质量发展 [1] 旅拍对文旅产业的影响 - 旅拍为文旅融合开辟新路径,游客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1] - 在供给端,旅拍带动摄影、化妆、服装租赁等产业发展,形成完整服务产业链 [2] - 在需求端,旅拍激发游客消费意愿,丰富文旅消费场景 [2] - 大理2024年新人旅拍服务超20万对,90%以上顾客来自省外,行业产值近18亿元 [2] 旅拍行业存在的问题 - 文化表达浅表化,部分商家将地域文化简化为"服饰+地标"拼贴 [3] - 旅拍内容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意,导致游客对文化产生误解 [3] - 社交平台反映乱收费现象,如未明确告知额外收费项目、服装租赁加价等 [3] 旅拍行业未来发展建议 - 从业者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融入拍摄内容 [4] - 相关部门应加强规范和监管,纳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制定服务标准 [4] -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品质,解决现存问题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
文旅融合破题“三大差距”探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旅融合实践 - 桐庐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撬动山乡发展 促进城乡共富 形成"桐庐实践"模式 [1] - 富春江镇石舍村创新"民宿+"模式 盘活闲置资源 重塑乡村风貌并开辟村民增收与在地就业新渠道 [1] - 芦茨村将餐饮民宿 水上运动与土特产销售等业态串联成链 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整体活力跃升 [1] 城乡要素流动与产业升级 - 桐庐乡村民宿群成为城乡要素流动的"转换器"和生活美学的引领者 提升村民文化艺术修养并激活传统文化 [2] - 民宿经济需以文化为魂 产业为基 生态为翼 民生为本 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2] - 桐庐依托富春江黄金文旅带 通过"文化铸魂 生态塑形 产业赋能"融合之道 实现传统山村向文旅标杆转型 [2] 经验总结与推广 - 桐庐实践为杭州西部山乡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鲜活样本 [2] - 需系统提炼桐庐文旅促共富等基层创新经验 形成可落地推广的研究成果 [2] - 通过"社科赋能行动"深化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为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注入动能 [2]
点石成金 古韵新风皆成诗——临平借力微短剧打造文旅融合先行地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 - 临平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75.09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关键指标持续领跑 [2] - 临平通过微短剧等新兴文化样态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地,文化成为经济强劲发展动能 [2] 微短剧产业发展 - 临平布局微短剧产业,承办全国性微短剧大会,出台政策扶持举措,培养专业人才,搭建优质平台,构筑微短剧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5] - 临平已累计引进微短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成功创建省级视听产业基地1个,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2个,初步形成微短剧产业生态圈 [7] - 临影厂影视基地拥有浙江最大专业影棚,专为短剧从业者打造,数百个剧组、团队纷至沓来,产出多部爆款短剧 [3] 文旅资源优势 - 临平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如塘栖古镇、超山风景区等天然影视外景地,吸引多部热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6] - 玉架山遗址、京杭大运河、超山梅树等文化基因孕育11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微短剧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6] - 临平制造家底丰厚,企业数字化转型鲜活历程为微短剧提供现代题材宝库 [6] 文化+融合场景 - "文化+美食"老字号新玩法成为塘栖文旅融合吸睛点,如王元兴酒楼主角同款早茶宴、法根糕点等传统糕团店 [8] - "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体验,如清水丝绵制作工坊、皮影研学体验区等 [9] - "文化+产业"为文旅融合赋予区域特色,临平造品牌馆展示传统工业迈向智造强区的发展历程 [10] 文旅融合成效 - 2024年临平区接待全域游客人数21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全域旅游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 [10] - 2024年临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47.53亿元,同比增长3.0%,印证文化+融合战略落地成效 [10] - 杭州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投资60亿,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体量61.5万平方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