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

搜索文档
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助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5-02 14:0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其中第三章为投资融资促进专章 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1] - 专章规定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 提供更高水平投资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 民营企业投融资痛点 - 市场准入存在隐性壁垒 实际操作中"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普遍 民营企业常因复杂前置条件或过高资质要求被排除在重大项目外 [1][2] - 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条件苛刻 抵押物不足成为主要障碍 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难以通过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获得足够贷款额度 [2] - 融资成本高企 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国有企业 叠加担保费评估费等额外成本 大幅增加财务负担 [2] 投资融资促进专章制度安排 - 破除准入歧视 禁止招标设置倾向性条款 明确"法无禁止即可入" 要求政府采购和重大工程招标全过程公开 [3] - 打破融资壁垒 要求金融机构接受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股权等非传统抵押物 推动从"重抵押"转向"重信用" [3] -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3] 政策落实方向 - 需加快制定实施细则 明确操作流程和标准 建立问责机制确保政策落地 [4] - 金融机构应创新信贷产品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4] - 民营企业需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财务制度 提升信用水平 [4]
解析民营经济促进法③丨如何真正帮助民企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02 04:54
文章核心观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投资融资促进专章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破解民企融资困境,实施中需平衡融资便利与风险防控、市场主导与政府干预,警惕行政干预过度扭曲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 [1][3][4] 创新机制 - 构建差异化融资支持体系,明确政策性融资担保费率上限(≤1.5%),设立国家级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开辟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融资工具注册绿色通道,推动形成“债权 + 股权”立体融资网络 [3] - 重塑信贷激励机制,要求商业银行单列民企信贷额度并实施增速考核,将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提升至不高于常规贷款 3 个百分点,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实现核心企业信用传导 [3] - 强化权益保障刚性约束,首次明确禁止搭售理财、存贷挂钩等隐形融资门槛,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建立 24 小时民营企业融资投诉平台,对违规行为实施“双罚制” [3] 制度突破 - 将政策承诺转化为法定责任,通过激励相容机制破解“市场失灵”与“政府越界”双重困境 [4] 核心制度突破 - 实施民营企业信贷定向支持政策,约束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偏好,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单列民企信贷额度并实施增速考核,将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提升至不高于常规贷款 3 个百分点 [5] - 重构政策性担保机制,实现风险溢价再平衡,设定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上限 1.5%,要求建立银担 7:3 风险分担机制,改变传统模式下担保机构单边承担风险的格局 [5]
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民营经济促进法答记者问
证监会发布· 2025-05-01 18:06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民营经济促进 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 前,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重大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 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在 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必将肩负更大使命、承担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 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第一,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 举措。 2018年11月、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指出新时 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 ...
慈铭集团创始人胡波:期待地方制定落实细则,确保政策切实惠及企业
凤凰网财经· 2025-05-01 16:03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 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的出台在企业家群体引起强烈反响。 在慈铭集团创始人、韩博仕再生医学集团慈铭博鳌医院董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委员 会秘书长胡波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意义重大,它为民营企业构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他期待制定 更为细化的条款,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也希望在民营企业融资、出海等领域,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胡波: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制定更为细致的实施细则。鉴于 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政策实施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就目前 的情况而言,细则仍有待完善,例如针对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 包容。若能制定出更为细化的条款,将有助于推动政策更顺利地落地实施。 凤凰网财经:像地方保护主义、选择性执法,以及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等问题,也备受关注。您 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经营安全感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呢? 胡波:《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
李国庆:《民营经济促进法》就像“春雷”一样,是太好的喜讯
凤凰网财经· 2025-05-01 15:05
李国庆坦言,近年来,民营企业在舆论上受到一些压力,一些不合规的异地执法行为给民营企业家和管理者带来了很大困扰,甚至导致部分人选择离场 或"躺平"。尽管国家此前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此次立法的通过,标志着民营经济将正式受到法律保护。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 凤凰网财经讯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对凤凰网财经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出台,对从事民营企业的创业者、管理层,真是像"春雷"一样,是太好的喜讯。 李国庆认为,该法的出台将极大地提振民营经济,其核心在于确立了民营经济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地位。其次,在金融方面,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 问题也将得到改善。此外,民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获得各地政府的重视和公平的待遇。 李国庆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还需要配套的实施细则来落实。目前,各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例如,针对不合规的异地执法问题,已经出台 了新的文件,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同时,对于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在负面清单之外,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民营 ...
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亮点?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05-01 14:39
央视网消息: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今年5月20日起施行。 法律的出台将发挥哪些重大作用?有哪些重点内容值得关注?来看总台央视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的独家专访。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于稳定预期、振奋信心、凝聚力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巩固改革成果。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宣传解读,完善配套制度机制,扎扎实实推动实施好《民营经济 促进法》。刘民称,持续加力破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障碍,持续加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持续加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合法权益,持续加力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持续加力支持民营企业勇担时代重任,推动法律制度转化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 硕成果。 专家解读:将民营经济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 4月30日,《 ...
立法护航!国家力挺民营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5-01 13:38
民营经济有了制度化护航。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该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贯通起来,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 法律制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法治意义。 从内容上看,该法实现多个重要突破。 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 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以立法加速度回应时代命题,将发展需求转化为法治保障,为民营经济迈向新征程按下"快进 键"。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期,国家统计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公布一季度数据,民营经济多项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展现出韧性与活力。 ...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01 05:56
文章核心观点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新向好 [3]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背景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1] - 党中央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新旧动能转换和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使民营经济面临压力挑战,需法治手段破除发展梗阻 [1] -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出台该法 [1] 民营经济发展要求 - 持续推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协作共进,形成共同发展格局 [2] -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保护,鼓舞民企信心挖掘潜力 [2] 民营经济促进法内容及作用 - 将“两个毫不动摇”等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大方针政策,从多方面作出规定 [2] - 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刚性约束 [2]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要求 - 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条款转化为企业获得感和发展动力 [2] - 形成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让民企谋发展 [2]
释放法律效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01:24
以往,民营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会遇到一些现实挑战。该法则严格遵循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实行全国 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预防和制止垄断、不正当竞争及行政权力滥用行为;在公共资源交 易领域,严禁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中排斥民营经济组织,切实拆除横亘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不合理门槛。 这部法律涵盖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多方 面内容,完整覆盖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链条,助力民营企业既能"轻松入场",也能"依法在 场",还能"体面退场",以此推动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 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回应各方关 切,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治理正式迈入法治化新阶段。这部首次以基础性 ...
城市24小时 | 冲万亿 “浙江第四城”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23:40
绍兴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200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全省第一 [1] -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7.1%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4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21.3%、15.3%、14.2% [1] - 大、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10.0%、16.5%、35.6% [1] 绍兴市发展目标与挑战 - 2023年GDP达7791亿元增速7.8%,2024年GDP8369亿元增速6.5%,均居全省第二 [2] - 目标未来5年内跻身"万亿GDP俱乐部",需突破8000亿元至万亿元门槛 [2]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扣除房地产投资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亿元增长5.8%,但进出口总额884亿元同比下降16.4% [2] - 面临外贸承压,出口812亿元下降15.3%,进口72亿元下降27.1% [2] 绍兴市产业转型与对标案例 - 加速低空经济布局,越城区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20.5亿元创全国纪录 [3] - 对标常州新能源产业经验,绍兴作为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率先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3] 民营经济政策 - 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施行,优化民营经济环境,保障公平竞争 [4] 消费与零售行业 - 重庆拟发放育儿补贴,提高研究生奖学金至10000-12000元/生·年,高中助学金提至2300元/生·年 [5] - 长沙"鸣鸣很忙"递交港交所申请,2024年GMV达555亿元,交易单数超16亿 [6] 资本市场动态 - 湖北发布企业上市服务方案,聚焦早期价值发掘至后期审核全流程支持 [7] 区域经济合作 - 青岛都市圈召开建设会议,强调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民生"心相通" [8] 交通与旅游数据 - "五一"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4.2亿人次,铁路单日发送旅客1870万人次 [9] 城市绿色发展 - 宁波、深圳、北京领跑"城市绿色共建指数",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与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