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游
icon
搜索文档
畅游中国,感受温情(望海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7:00
中国旅游市场热度与增长 - 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 同比增长53.9% [1] - 全球公众对中国好感度升至6年来新高 年轻一代表现尤为显著 [1] - 中国已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过境免签国家扩展至55个 [2]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 外国游客高度评价中国安全环境 例如手机遗失后仍能原处找回 [2] - 移动支付、网购、人脸识别等科技应用被英国旅行博主称为"步入未来" [1] - 支付系统支持"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退税实现"即买即退"便捷操作 [2] 文化互动与人文交流 - 北京胡同、上海街头、广州小巷出现中外民众自发文化互动活动 [2] - 外国游客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中国暖心瞬间" 成为自发中国形象代言人 [1][3] - 市井街巷中普通民众通过踢毽子、英语指路、美食推荐等方式传递友好 [2]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通关效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签证政策化繁为简 [2] - 服务细节注重游客需求 体现"被欢迎、被尊重、被理解"的体验感 [2] - 国际旅人亲身体验形成中外"双向奔赴"的良性传播循环 [3]
从“来到中国”到“爱上中国”(市场漫步)
人民日报· 2025-08-27 05:5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外国人入出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 同比上升30.2% 其中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 同比上升53.9% [1] - 旅行服务进出口达10802.9亿元 增长12.3% 其中旅行服务出口同比增长68.7% [1] - 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总数超7200家 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 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6%和93.2% [1] 消费特征与趋势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传统丝绸 茶叶拓展至服装 国潮文创 智能小家电 电子设备及无人机等创新科技产品 [2] - 游客足迹从北京 上海 深圳等一线城市延伸至内陆及西部城市与特色小众目的地 [2] - 沉浸式文化体验与美食探索成为消费新热点 推动从"来到中国"到"爱上中国"的转化 [2] 行业支持措施 - 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过境免签时长延至240小时 增开入境航班 [1] - 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退税办理效率提升40%以上 优化外籍人员支付服务 [1] - 部分城市建设一站式入境综合服务平台 入境提货点及邮寄到家服务设施 [3] 市场发展前景 -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与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持续深化 [3] - 文化交流活动强化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认知认同 [3] - 行业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释放入境消费潜力 [3]
宝藏小城成外国游客“新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9:12
外国游客中国游目的地趋势 - 暑期外国游客预订机票前往的中国城市数量达144个 同比增加16个 新增目的地多为自然景观优美且凉爽的小城如四川甘孜 甘肃张掖 安徽安庆 湖北恩施 新疆阿克苏等 [1] - 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最快的前20个城市全部为三线及以下城市 [1] - 浙江义乌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 其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游客前往义乌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 [1] - 山西大同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9倍 增幅领跑全国 [1] 外国游客行为特征变化 - 外国游客探索范围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扩展至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等特色小城 [2]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映带动山西古建旅游热潮 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1] - 外国游客出现"带空箱来中国"购物趋势 在义乌集中采购汉服 刺绣围巾 手工茶具等商品 [1] 交通方式与客源结构 - 印尼游客暑期高铁预订量同比增长2.5倍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 加拿大及英国游客高铁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100% [3] - 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 韩国 越南 日本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 英国 新加坡成为两次及以上购买高铁票的外国游客前十大客源地 [3] - 韩国 日本 越南 新加坡 马来西亚为来华旅游热门客源地 美国 加拿大等远程客源地也贡献大量游客 [2] 行业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 - 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扩容 使外国游客在华游玩时间更加充裕 [2] - 小城市机场投运使外国游客"小城游"更加便捷 [2] - 高铁网络覆盖扩大 串联大小城市 为外国游客提供更便捷出行条件 [3] - 多语种等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 提升外国游客旅游体验 [2]
“中国游”为何成流量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8-23 07:18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总量达12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9.4% [1] - 入出境外国人数量328.5万人次 同比增长37.7% [1] - 过境免签国家扩展至55个 入境口岸增至60个 停留时长延至240小时 [1] 便利化政策实施 - 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1] - 离境退税办理效率提升40%以上 [2]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 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 [2] 消费转化效果 - 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退税金额同比增长93.2% [2] - 支付/签证/通关/住宿/交通等入境服务持续优化 [2] - 北京推出"北京新发现"十大主题线路 泉州上线英文服务功能 [2] 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 - 全国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 [2] - 泉州设立外籍人士服务专线及外国人服务中心 [2] - 针对文化深度体验和市井生活探访推出专项旅游线路 [2]
外国游客激增 暑期“中国游”有哪些新特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06:17
入境游市场热度攀升 - 上海两大空港口岸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数量5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4% [1] - 深圳机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同比增长31.8%,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近60%,同比增长139.7% [1] - 义乌外籍旅客增幅达2.6倍,1至6月登记进入义乌境外人员约30万人次 [7][9] 家庭游成为新趋势 - 深圳机场14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年长者数量同比增长43.4% [3] - 英国、爱尔兰、迪拜等多国家庭以组团形式来华旅游,行程涵盖香港、深圳、澳门等地 [1][2][4] - 边检部门为60岁以上人员开通特别通道保障快速通关 [3] 航线网络与客源结构变化 - 深圳机场新增深圳至马累、暹粒航线,加密深圳至迪拜航线 [3] - 往来阿联酋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160.8%,美英法西四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37.1% [3] - 外籍旅客旅行轨迹从沿海枢纽向内地延伸,覆盖国内百余城市 [7] 文旅消费与商业活动活跃 - 上海暑期日均出入境人员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4% [5] - 豫园上半年境内外游客超2000万人次,暑期推出"夏日奇幻夜"活动 [5] - 上海外滩水上乐园、临港室内雪场(累计接待25万人次)等特色项目吸引境外游客 [6] - 华强北成为深圳外国人高密度区域,商场内"国际贸易"活跃 [11]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免签或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至55个 [14] - 入境口岸增至60个,停留时长延至240小时 [14] - 义乌离境退税商店从7个增至37个,其中26个为即买即退网点 [10] - 语言导览和小语种导游数量质量明显升级 [16] 游客偏好与体验升级 - 外国游客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就,体验场景包括高铁、机场、中央商务区及现代制造企业(如华为、大疆) [12] - 更倾向自助、自由行及自驾游方式,深入社区和生活一线场景 [13] - 支付便利化政策和消费政策提升旅游便利性 [15]
免签政策持续优化 中国游释放更大吸引力
新华网· 2025-08-12 13:55
入境免签政策实施效果 - 5月2日老挝籍旅游团通过云南磨憨铁路口岸通关仅用15分钟,体验傣医药浴等特色活动[1] - 5月1日美国籍旅客在福州长乐机场快速获得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日均验放出入境客流达5300人次[1] - 马来西亚华人家庭通过免签政策实现文化寻根,韩国旅客通过30天免签政策快速通关并考察商务项目[3] 政策覆盖范围与便利性 - 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23年12月17日起对54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允许跨省域旅行[2] - 东南亚游客可通过"港澳游+经珠入境广东游"路线享受144小时免签,覆盖广东省9市及汕头地区[2] - 韩国旅客自2024年11月8日起试行30天入境免签,烟台港国际客滚船通关效率显著提升[3] 市场数据与行业趋势 -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达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7%[4] - 福州机场边检站数据显示免签政策使外籍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且活动区域扩展[2] - 导游反馈"港澳游+经珠入境广东游"路线经过20年发展已日趋完善[2] 政策未来方向 - 国家移民管理局计划推出更多便利化入出境及停居留政策,促进中外人员"双向奔赴"[4]
新华视评|从“中国游”“中国购”看中国经济热力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为新华社一则报道的版权及制作信息,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新闻内容、数据或事件描述 因此无法提取行业或公司研究相关的关键要点
竞逐“入境消费第一城”,深圳何以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1:15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上半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 同比增长16.2% 其中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 同比增长39.2% [1] - 上海接待外籍旅客260万人次 同比增长44.8% 北京接待149万人次 广州超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40% 重庆查验外籍旅客33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近1.4倍 [2] - 深圳皇岗口岸超8万人次外籍人士享受免签 同比激增82% 罗湖口岸每两名入境外国人中就有一人持免签护照 [1] 城市入境旅游定位 - 北京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 发展演唱会+旅游等多元业态 吸引优质资源首演首展首发 [3] - 上海提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推进世界级旅游地标建设 优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古镇旅游产品 [3] - 重庆成为东南亚游客重要目的地 马来西亚和印尼来渝游客一季度增长超30% 深耕东南亚市场 [4] - 广州作为"入境旅游恢复发展标杆城市" 通过展会推介吸引国际游客 开发"入境游+乡村振兴"示范带 [5] - 深圳提出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增长56.9% 国际旅游收入增长93.2% [6]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 广州打造珠江夜游/岭南文化探秘/温泉康养等差异化产品 形成"一程多站"入境旅游新场景 [5] - 深圳推出无人机外卖体验/赛博城市拍摄等科技旅游项目 海外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61% [7] - 深圳启动全球旅游计划 推出工业游/研学游/低空游等新线路 培育国货潮品及手信品牌 [14] 入境购物消费特征 - 95%受访者在旅行中购物 超七成有购物计划 超半数将20%以上花费用于购物 [7] - 北京设立1400家离境退税商店全国最多 上海计划2027年超3000家 重庆目标超200家 [8] - 上半年深圳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倍 业务量增长4.3倍 北京月均退税销售额达1亿元 [9] 地域购物偏好分化 - 北京外籍游客偏好茶具/中式服饰/工艺品 老字号瑞蚨祥退税销售额增长5.5倍 [10] - 上海外籍游客喜爱中国特色纪念品及时尚单品 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 [9][10] - 广州入境游客偏好粤式点心/广彩瓷器 人均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 [10] - 重庆外籍游客专注购买白酒 占比约40%稳居销售榜首 [11] - 深圳外籍游客偏好高附加值电子产品 手机销量增44% 电脑销量增214% [12] 深圳竞争优势与挑战 - 拥有全国最多入境口岸 海陆空交通体系完善 成为境外游客"南部门户" [12] - 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1/6以上 是亚洲最大电子产品集散地 [12] - 缺乏历史遗迹资源 难以满足"传统中国"需求 自由行产品仍需优化 [13] - 需通过科技企业IP化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 形成"科技+城市发展故事"独特路径 [13]
增长406%、119%、273%!“China Travel”持续“燃”起来 释放消费热力
央视网· 2025-07-31 16:28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客运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底,机场出入境旅客量突破20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9% [1] - 约64万人次外国旅客通过该机场入境,同比增长49% [6] - 2025年1月1日至今,超过136万名中国公民通过该机场出入境,同比增长21.3% [7] 入境旅客结构与政策影响 - 免签入境旅客占比超过六成 [6] - 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的入境人数同比大幅增加,分别增长406%、119%和273% [10] - 泰国籍人员表示免签政策使其来中国非常方便 [3] 航线网络与市场热度 - 昆明已恢复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航点航班,并新增昆明至万象、曼谷等地的高频次航线 [10] - 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东南亚旅游持续火爆,“China Travel”热度高涨 [9] - 出境旅客热门目的地包括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国 [6]
从“Go中国”到“中国购” 我国入境游消费活力强劲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00
入境旅游政策与消费趋势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扩大至47个 过境免签国家扩大至55个 推动"中国游"持续升温 [2][5][7][9][11][13][15][17][19][21]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刺激消费 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94.6% [2][5][7][9][11][13][15][17][19][21] 热门消费品类 - 纪念品 潮玩 科技产品成为外国游客消费三大热门品类 [2][5][7][9][11][13][15][17][19][21] - 华为等科技产品商店出现多国游客集中消费现象 [2][5] - 田子坊商圈丝巾 时装 零食等特色商品受欧洲游客青睐 [7][9][13] - 南京路步行街潮玩店吸引韩国 印度 泰国等亚洲游客 [15][17][19] 上海入境消费数据 - 上半年上海海关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6.4万票 同比激增1.4倍 [2][5][7][9][11][13][15][17][19][21] - 上海上半年退税单量已达去年全年总量 显示消费活力强劲 [2][5][7][9][11][13][15][17][19][21] - 张园等商圈已设立专门退税商店标识 完善消费配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