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现场|在望牛墩,端午节是用来拼命的
新浪财经· 2025-06-04 08:31
龙舟赛事与文化传播 - 快手首次深度参与龙舟民俗项目,与东莞望牛墩镇政府合作直播龙舟竞渡,运用AIGC技术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2][10][15] - 直播吸引全国观众围观,寮厦河两岸聚集超两万人现场观看,线上直播成为无法到场观众的替代选择 [4][10][16] - 活动融合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表演,包括英歌舞、民族乐器等,短视频平台相关节目获上万点赞 [12][14] 龙舟经济效应 - 全国端午期间龙舟赛事达122场,参与人数570万,带动旅游相关搜索量显著增长:"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上涨147% [14] - 佛山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167%,酒店订单量增145%,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年均带动周边消费增长超15% [14] - 活动设置50多个摊位,涵盖美食、非遗文创等,结合Coser表演和巡游方阵,提升商业与文化价值 [12] 短视频平台的角色 - 快手作为记录者,联合多地龙舟赛事(如佛山叠滘、广州国际龙舟赛)提供直播及互动玩法,强调不喧宾夺主 [15][16] - 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破圈,类似案例包括"村BA""村超"等,累计传播量超800亿人次,2023年"苏超"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16] - 直播技术应用(如第一视角摄像机)增强参与感,村民因直播调整行为(如家庭选择线上观看) [10][16]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东莞望牛墩龙舟文化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当地保留农历五月初五竞渡传统,现存最老龙头为1945年制作 [6][12] - 活动吸引国际关注,俄罗斯游客专程体验并评价龙舟为"战斗民族"精神的体现 [7] - 年轻一代通过训练(如每日2小时)和竞赛延续传统,领桨手角色体现技术传承与团队协作 [7][10]
各地文旅消费“玩法”多元 “传统文化+假日经济”释放蓬勃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6-02 15:13
文旅消费多元化 -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各地文旅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龙舟竞渡、民俗技艺体验和文博场馆活动等,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并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新引擎 [1] - 民俗体验成为端午出游关键词,游客通过参与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感受节日氛围,如湖南汨罗江畔12支龙舟队比赛和北京圆明园高校龙舟展演 [4] 节令商品销售增长 - 粽子销售态势良好,平台数据显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七成,并带动艾草、菖蒲、香囊等节令商品销量爆发 [6] 博物馆文旅热度提升 - 各地博物馆在端午期间推出丰富活动,如山西博物院西班牙油画真迹展和成都市博物馆端午民俗趣味课堂,吸引市民游客感受传统文化 [7][8] 交通出行需求旺盛 - 端午假期第二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1亿人次,同比增长6.2%,多地铁路部门开行特色旅游专列如四川"熊猫专列"和新疆特色旅游列车,串联旅游景点拓展消费新场景 [10] 文旅消费创新趋势 - 端午假期各地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将传统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挖掘消费热点和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13]
端午假期浙江各地创新推出特色文旅活动
新华网· 2025-06-02 09:42
原标题:端午假期我省各地创新推出特色文旅活动 传统+新潮 假期乐逍遥 夜幕低垂,古韵悠然的游船载着歌者乐师,于碧波之上缓行,丝竹管弦之声乘着水汽氤氲弥漫…… 5月31日,台州路桥十里长街的千年水道化作流动舞台,让过去的记忆随着节拍回溯。"本想打个卡就 走,没想到被留下了。"河岸边,27岁的江西姑娘蒋妍举着手机拍摄,尽管临时改变了行程,但老街的 魅力却让她直呼"值得"。 被留下的不止蒋妍。当前,路桥十里长街正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索,让历史的记忆涌动出现代活 力。推开非遗百工馆的木雕花窗,老师傅正指导年轻人调制糯米灰浆;茶香氤氲的承香堂里,非遗制香 师演示着宋代点茶与合香技艺……"端午假期,我们主打'记忆'文章,推出了长桌福宴、龙舟竞赛、大 宋华裳巡游等活动。"路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端午假期,浙江省各地创新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新潮场景,引得市民和省 内外游客打卡体验。 6月1日,位于青田县船寮镇洪府前村的龙舟元宇宙馆内,小学生吕成泽手持朱砂笔,在龙头上轻 点"龙眼",数字技术带他瞬间"穿越"至南宋,"空降"到了南宋瓯江龙舟赛现场,摇身一变成了一名龙 舟"鼓手"。 6月1日晚, ...
参与古风巡游、观赏沉浸式情景剧 到博物馆过文化端午
四川日报· 2025-06-02 09:21
文化活动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诗润童心诗画端午"为主题举办活动,包括儿童诗乐演出 [2] - 成都博物馆举办皮影戏表演和操作体验活动吸引儿童参与 [4] - 武侯祠博物馆开展"粽情端午 共话三国"系列活动,包含古风舞蹈、三国人物表演及传统杂技展示 [4] - 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沉浸式情景剧,呈现屈原与杜甫跨时空对话的诗歌文化场景 [4] - 金沙遗址博物馆安排金钱板、方言诗小品、相声、川剧变脸等传统曲艺表演 [4] 民俗体验 - 四川博物院邀请花艺师解读挂艾枝、悬菖蒲习俗,并指导观众制作艾草菖蒲花艺 [5] - 各大博物馆景区组织缝制艾草香囊、编织端午彩绳等民俗手工活动 [5] - 武侯祠博物馆开展沉浸式民俗巡游,游客可身着传统服饰参与互动 [4]
江南美学绘版“玩具总动员”,布老虎连接起父母与子女两代人
新浪财经· 2025-06-01 21:39
传统文化IP开发 - 布老虎作为连接代际情感的精神纽带 被赋予新时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儿童剧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 [1][5] - 创作团队深度挖掘江南非遗元素 包括越剧唱段 龙舟赛 老鼠嫁女传说等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东方童话体系 [5][7] - 公司采用"民俗IP+儿童剧"模式持续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继《嗨!小石狮》后推出《哇!布老虎》形成系列化产品线 [7] 儿童剧市场运营 -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选择六一档期首演新剧 结合端午民俗节点强化文化传播效果 [2][8] - 剧场配套开展非遗面塑工作坊 米菲主题展等衍生体验活动 形成"演出+互动"的立体化运营模式 [8] - 公司实施全国巡演战略 《小魔盒3》等剧目将覆盖嵊州 南京 青岛等多地市场 扩大品牌影响力 [8] 内容创作特征 - 剧本设计采用"玩具总动员"式冒险叙事 通过布老虎寻主主线串联多个江南民俗场景 增强戏剧张力 [2] - 舞台美术突出江南美学特征 青砖黛瓦 小桥流水等元素构成诗意化的视觉符号系统 [5] - 角色设定融合汤婆子 蒲扇 八仙桌等传统生活器物 赋予其拟人化形象以增强童趣感 [2][5]
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 孩子们在多彩民俗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释放欢乐童趣
央广网· 2025-06-01 10:08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端午假期恰逢"六 一"国际儿童节,孩子们在多彩民俗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释放欢乐童趣。 工作人员张静:崂山风景区面向14周岁以下的儿童推出免门票优惠,向游客免费赠送五色线绳、粽 子,吸引小朋友们在游玩期间了解传统文化。 除了在家门口逛大集、赏民俗、品美食外,许多家庭也选择带孩子出游度假。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 显示,各具特色的主题乐园成为家庭亲子游的热门首选。 平台浙江分公司负责人杨展望:多孩出行是本次假期的一大特点,亲子房的预订量增速也是非常显 著。热门目的地有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西安、深圳、天津、重庆等。 在河南许昌建安区实验幼儿园,孩子们一边吟唱欢快的端午童谣,一边动手"折龙舟"、"画粽 子"、"编彩绳",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乐趣。 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将艾草、菖蒲、白芷等中草药填入香囊,在动手实践中共同追寻传统节日的 仪式感。 幼儿园负责人罗亚军: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唱儿歌、编彩绳、涂粽 子、做龙舟、缝香囊等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 青岛崂山风景区推出"过端午、享童趣"系列活动。活 ...
美好旅途,“粽”享端午
齐鲁晚报· 2025-05-29 18: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牧青 通讯员 高爱梅 蔡硕 "高铁车厢内哪些行为体现文明出行?""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将文明乘车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吸引旅客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非遗零距离"民俗活动环节,工作人员和旅客一起动手包粽子、制作 香囊,传递健康出行理念,倡导大家"带着文化去旅行"。 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准备了甜甜的蛋糕和粽子,大家一起切蛋糕、吃粽子,在全体人员共唱《我和我的的 祖国》歌声中,旅客们纷纷在"端午寄语"互动墙上写下对家国的祝福或旅途感悟。 "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做香囊,收获满满。"一家人前往江西游玩的李女士笑着说,孩子在旅途 中还有这样的体验,在欢乐时光中感受到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为了让乘车的旅客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魅力,在国铁济南局值乘的 G169次高铁列车上,一场"美好旅途 '粽'享端午"为主题的活动为旅客送上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上午9点38分,由北京开往南昌西的G169次列车正式发车,此时餐车内已装扮一新,彩粽、香囊、五彩 绳……端午元素满满。客运服务人员将铁路知识与端午文化相融合,通过"粽香传情"品鉴、端午知识竞 答、民俗展演等形式,与旅客共度佳节, ...
文化中国行丨悠悠清音越古今 他们让黄梅戏越唱越“年轻”
央视新闻· 2025-05-25 09:26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 黄梅戏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擅长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形象打动人心[1] - 源于湖北、安徽等地的采茶调,清末与安庆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发展为新剧种[3] - 以清新婉转的唱腔和质朴灵动的表演风格闻名,唱词接近普通话且通俗易懂[3] 经典剧目与历史发展 - 《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广为传唱[1] - 1956年电影《天仙配》播出后引发全国轰动,使黄梅戏风靡大江南北[5]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现代传播与创新 - 青年演员通过线上演出、短视频吸引上百万粉丝,推动黄梅戏走进年轻人视野[7] - 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培养约200名本科生、硕士生,输送至各地舞台[7] - 新创剧目《延年和乔年》融合音乐剧、话剧元素,近5年安庆市新创复排剧目超200部[9] 行业传承与展望 - 代表性传承人强调需创作接地气、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以推动行业发展[9]
电竞+文化!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点燃天桥消费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04-30 17:12
园区转型与定位 - 济南成丰面粉厂旧址转型为"电竞+文化"双核驱动的城市消费新引擎 成为天桥区对外形象展示新IP [1] - 园区融合百年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与潮流创意 老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大型电竞场馆 [3] - 定位为多元化商业消费聚集区 结合"电竞文化+潮流文化+传统文化"主题 覆盖吃、喝、玩、乐、游、购全业态 [3] 运营数据与活动 - 2024年开园后已举办13场官方电竞赛事 包括《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和《和平精英》城市赛 [3] - 同期开展70余场文化活动 吸引27万人次现场参与 线上曝光量突破千万人次 [3] - 累计创造2800余万元营收 显著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消费 [3] 特色业态与创新 - 打造1922街区 引入特色餐饮、潮牌、慢闪、城市露营等文化主题商业 [3] - 举办毕加索主题艺术展等文创策展活动 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 [3] - 建设1922智慧体育公园 融合VR互动和趣味步道科技元素 免费开放吸引市民日常锻炼 [4]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探索"电竞+"业态 深化"工业遗产+新消费"模式 [3][4] - 通过电竞引流、艺术赋能、科技加持三重策略 为济南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4] - 战略目标为强化城市IP打造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4]
历时18天,第三十六届丫髻山庙会在北京平谷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4-28 16:54
除了充满福意的祈福活动,庙会期间,秧歌、高跷、什不闲、中幡、小车会等70余档极具地域特色的花会表演更是一大亮点,数量较往年增了一倍,不仅有 来自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的倾情加盟,更有来自河北、天津的中幡、花钹跨鼓、小车会、龙灯等精彩的民俗 表演助力,扇子舞、秧歌舞等10余支活力四射的广场舞也纷纷登场,还有民俗舞龙、舞狮表演等共10个表演品类、40余场演出,为这场非遗庙会增添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美食、娱乐是逛庙会必不可少的项目。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本地传统特色农副产品,还有"桃花扇"与"福桃"系列雪糕、冰箱贴、祈福饼干 等文创好物琳琅满目,不仅能饱口福,还能把福气带回家。同时,庙会上还有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拓印、剪纸等民间技艺让游 客在热闹中赏读文化。此外,游客还能体验拓印御福,或身着汉服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或参与松棚驿站的农事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 力。 逛完庙会,游客还可在周边众多独具特色的民宿中寻得一方宁静之所。 据悉,本次庙会围绕"祈福""迎福""纳福"三大篇章,精心为游客打造了一场丰富精彩的祈福纳祥之旅。登山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