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金运用
icon
搜索文档
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网· 2025-08-12 08:3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功能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1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3年)、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赔付110亿元(2024年)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6]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及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 [2] -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油茶天气指数保险 [3]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安责险扩展至八大高危领域 [4]
中邮保险资管迎首任总经理!一年副转正两级跳,资深老将提前下车
搜狐财经· 2025-08-02 20:17
高管变动 - 张戬获批担任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公司成立以来首任总经理,从副总经理晋升仅用时约一年 [1][3] - 前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阴秀生履职不足一年即离任,其在2024年4月卸任中邮人寿全部职务,9月终止保险资管总经理临时负责人职务,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有距离 [5] - 公司高管架构由最初规划的"一正三副"收缩为"一正两副",剩余两位副总经理齐伟山和范谦均为外部空降,分别来自太平洋资产和安邦资产等机构 [6] 公司业绩 - 2024年作为首个完整运营年度表现良好:全年营收1.78亿元,净利润0.17亿元,受托资产规模增至5400亿元,前九个月为委托人创造收益185.32亿元 [7] - 在实体经济投资方面累计投入近2000亿元,其中绿色低碳领域投资449.32亿元,雄安新区建设投资达1127.44亿元 [7] - 2023年10月27日至12月31日营业收入8062.99万元,2024年全年营收增长至1.78亿元,净利润从1906.28万元略降至1719.71万元 [8] 投资表现 - 中邮人寿2022-2024年财务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84%、2.70%、3.89%,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01%、3.10%、11.04%,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53%和2.29% [9] - 投资策略呈现进攻性:108亿元领投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基金,8.69亿元受让东航物流5%股权,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横跨商业地产、物流与环保等多领域 [9] 战略规划 - 公司锚定母公司"七六五五"战略,重点包括锻造核心投资能力、发力第三方业务、科技赋能、完善风险管理、优化组织效能 [10] - 面临突破"体制内"思维桎梏、构建市场化协同机制、在第三方资管市场打开局面的挑战 [11] 公司背景 - 中邮保险资管是中邮人寿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2023年10月27日获批开业,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发布后首家获批的保险资管机构,注册资本5亿元 [7]
中信保诚人寿:坚持保险资金运用规律 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财经网· 2025-05-28 12:11
行业转型与政策机遇 -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行业需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大任务 [1] -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空间扩大,成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1]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优势,是典型的"耐心资本",能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2] 公司战略与投资机制 - 中信保诚人寿制定《股票中长期战略投资操作细则》,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优势,追求中长期稳健回报 [2] - 建立量、质、效三维考核机制,将"执行国家战略"纳入考核,要求实体企业投资增速高于管理资产增速 [3] - 实施长周期考核,以"三年平均综合收益率"为导向,构建多层次风险偏好管理机制 [3] 服务实体经济方向 - 保险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领域,支持国家战略 [4] - 2024年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规模达2150亿元,同比增长17% [5] - 科技创新投资同比增长13%,包括杭州城西科创基金、专精特新基金及华虹半导体战略配售 [5] 绿色与基础设施投资 - 绿色低碳领域投资同比翻倍,岷江航电项目年减排115.56万吨CO₂,污水处理项目年处理污泥10.03万吨 [6]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涉及贵阳轨道交通S1线、南充高速公路等项目 [6] - 普惠养老投资增长50%,布局健康产业基金及居家养老生态圈 [7] 资本市场参与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重要性提升,2025年3月权益二级市场规模超410亿元 [8] - 非投连账户股票配置比例从9.5%升至12%,加仓互联网龙头、AI应用等领域 [9] - 在市场下跌阶段逆向投资,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三次加仓,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9]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股东资源强化长期资金管理优势,为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稳定支持 [10]
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点评:风险偏好提升,权益增量持续
国信证券· 2025-05-22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险资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达16.1万亿元,环比增加超1万亿元,占比首破51%创历史新高;权益方面,受政策等因素催化,人身险及财险机构提升股票配置比例,占比分别达8.4%及7.6%创近年新高;在“资产荒”背景下,拓宽保险投资渠道是稳定中长期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配置机会 [2][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业2025年1季度资金运用情况及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2] 评论 固收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利率中枢回升,吸引险资增配,截至一季度末,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分别上升20.5bp及18.3bp,低利率叠加“资产荒”使债市下跌吸引险资增加长债类资产配置 [3] 权益 - 权益类资产是险资收益突围关键,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16%,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从前10大重仓行业看,除房地产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8.1%外,非银金融、银行等多个行业持仓市值同比大幅提升 [5][6] “资产荒”犹存,险企持续加大债券及股票配置力度 - 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加大债券及股票配置,人身险行业加大长债等资产配置规模,截至一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达16.06万亿元,环比增长6.7%,占比首破51%创历史新高,财险公司债券配置规模达9093亿元,环比增长4.6%,占比突破40%;权益方面,2024年以来上市险企加大资本市场股票直投规模,港股配置受重视,部分保险机构加大港股配置比例;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扩张,预计为资本市场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试点在多方面获政策支持,有助于减少险资权益投资约束,提升入市积极性,试点基金主要投向境内外优质上市公司 [10][12]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增量保费比例的联动分析 - 梳理2023年三季度以来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及行业整体单季度资金运用余额增量占当季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析保费收入节奏与资金配置规模转化率,解读险企资产配置节奏受保费收入影响情况;每年四季度及一季度因负债端“开门红”资金入账,保险行业资金配置诉求高,四季度末险企或提前配置资产调整偿付能力并把握配置时点,资金转化率较高,如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一季度行业整体资金转化率为73%及83%,2024年四季度保险资金配置转化率达123%;二季度及三季度受销售团队调整、保费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险企资产端配置诉求下降,资金转化率略低于四季度及一季度,如2023年三季度及2024年二季度资金转化率分别为36%及67%;公司自身资产到期节奏、资产配置战略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也会影响保险业资产配置节奏 [16][18] 投资建议 - 持续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的配置机会 [19]
保险资管“2024成绩单”出炉 9家机构营收净利“双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09: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保险资管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16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约184亿元 同比增长18.1% [1] - 21家机构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9家机构出现双降 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扩大 [1] - 行业在权益市场震荡和国债收益率走低背景下实现稳健增长 [1][3] 营收结构与集中度 - 国寿资产 泰康资产 国寿投资 平安资管四家头部机构营收均超40亿元 合计营收占比过半 [1] - 国寿资产以67.02亿元营收位列行业第一 泰康资产62.82亿元第二 国寿投资42.33亿元第三 平安资管40.45亿元第四 [1] - 前十家头部机构合计营收超300亿元 占行业总营收近80% [1] 营收增长分化 - 头部机构国寿资产 国寿投资 泰康资产分别实现27.50% 28.22% 23.11%的两位数增长 [2] - 中小机构安联保险资产和中邮保险资产增速超120% 营收分别达2.67亿元和1.78亿元 [2] - 国华兴益与中信保诚资产增速分别达54.7%和31.61% 9家机构营收负增长 中英益利资产同比下降39% [2] 净利润集中度 - 国寿资产 泰康资产 平安资产 国寿投资四家机构合计净利润106.99亿元 占行业总额60% [2] - 国寿资产净利润38.56亿元居首 泰康资产28.43亿元第二 平安资产24.51亿元第三 国寿投资15.49亿元第四 [2] - 其余机构净利润均未超10亿元 太平资本出现亏损且同比亏损增加 [2] 净利润增长差异 - 国华兴益 合众资产 国寿投资净利润增速超50% 分别达85.19% 77.50% 57.1% [3] - 13家机构净利增速介于10%-50% 包括泰康资产36% 中信保诚资产34% 国寿资产34% [3] - 约三分之一机构净利负增长 中英益利资产下滑82% 太平资本增亏54.10% 全年亏损0.16亿元 [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在稳增长提质效方向下 围绕投资能力提升和管理规模扩张展开竞争 [3] - 大类资产波动性加剧使险资投资难度加大 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和精细化管理 [4] - 持续看好权益市场投资机会 保险资金应保持耐心资本特色 挖掘长期可持续机会 [4]
贾飙将提职!拟任上海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
券商中国· 2025-02-28 18:11
人事变动 - 中保投总裁贾飙拟任上海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该市管企业很可能为中保投 [1][2] - 中保投前一任董事长任春生于2021年7月调离后职位空缺至今 [2] - 贾飙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2021年起任中保投党委副书记、总裁 [3] 公司背景 - 中保投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12亿元,由46家股东单位出资设立 [2] - 公司是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设立、募集和管理 [2] - 原为银保监会管委会会管单位,2024年1月划归上海管理,由上海市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 [2] 发展战略 - 贾飙提出保险行业转型四点建议: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发挥综合优势和科技赋能、保持战略定力、深耕细分市场 [3] - 险资股权投资路径:通过S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并购基金投资中型企业、通过Pre-IPO和战略配售基金投资成熟期企业 [4] - 上海市国资委提出中保投要发挥保险资管和股权投资优势,全面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5] 投资项目 - 设立450亿元管网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参与国家管网公司增资扩股 [6] - 设立400亿元股权投资计划用于招商局轮船境外项目 [6] - 设立70亿元债权投资计划用于钟宅畲族社区改造升级 [6] - 发起20亿元科创板专项基金参与沪硅产业、中芯国际等战略投资 [6] - 投资中航锂电10.8亿元支持新型电池研发 [6] - 领投3亿元参与安通控股债务重整项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