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重管理

搜索文档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在京正式发布 开启肥胖症诊疗标准化新征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7:01
行业规范发布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由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委陈伟教授牵头编制 [1] - 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疾控中心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专家出席 百余位多学科专家共同见证 [1] - 标准旨在推动肥胖症防治的规范化进程与标准化实践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达34.3% 肥胖率达16.4% [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作为新兴医疗模式 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科学化解决方案 [3] - 当前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统一标准 患者分散在不同科室 制约行业发展 [3] 标准内容与意义 - 标准首次系统规范健康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要求 涵盖功能布局 人员配置 诊疗流程 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 [9] - 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卫健委相关通知要求 提升行业整体水准 [9] - 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肥胖症防治模板 [9] 标准技术细节 - 明确肥胖症评估与诊断的操作步骤 包括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评估 病因诊断标准等 [11] - 规范采用"5A"诊疗服务模型 包含初筛 临床决策及执行 随访三个步骤 [11] - 规定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 申请流程 规章制度及人员培训管理 [11] - 建立质控指标 质控形式及质控小组工作流程 确保医疗质量 [11] 行业影响与推广 - 标准填补国内肥胖症防治体系建设空白 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3] - 计划2025年6月至12月在重点省市开展20余场线下解读会 推动标准在基层落地 [1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肥胖症防控重要阵地 助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3]
2025全民营养周:揭示中国肥胖现状与防控要点(China Obesity Fact List)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GLP1减重宝典· 2025-05-30 16:26
中国肥胖疾病负担 - 202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 [9] - 2021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约30% [9] - 2021年全国25岁及以上超重肥胖人群达4.02亿,全球第一 [9] - 2019年成年男性超重率41.1%高于女性27.7%,男性肥胖率18.2%高于女性9.4% [9] - 2020年农村超重率36.9%首次超过城市35.3% [9] - 2023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升至57%,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9] - 预计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学龄儿童31.8%,学龄前儿童15.6% [9] 肥胖诊断标准 - 成年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属腹型肥胖 [10] - 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 [10] - 6岁以下儿童采用WHO身高别体重Z评分或BMIZ评分标准 [10] 肥胖健康危害 - 增加200多种疾病风险,90%肥胖者至少患1种并发症,60%患2种及以上 [12] - 超重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2.5倍,肥胖者达3.3倍,腹型肥胖者高2.3倍 [12] - 肥胖者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体重3倍,腹型肥胖者达10.3倍 [12] - 23%冠心病病例和11.98%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超重肥胖 [12] - 儿童肥胖增加性早熟、胰岛素抵抗及成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12] 肥胖社会经济影响 - 预计2030年超重肥胖相关医疗费用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支出22% [14] - 肥胖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缺勤率上升,影响职业发展 [13][14] 肥胖危险因素 - 儿童主要风险:母亲孕前超重、母乳喂养不足、高糖饮料摄入、屏幕时间过长 [15] - 成人主要风险:高脂饮食、蔬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睡眠不足 [15] 肥胖防控策略 - 每日能量摄入建议:男性18-29岁2150千卡,30-49岁20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16] - 运动建议: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16] - 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16] - 限制屏幕时间:学龄前儿童<1小时/天,学龄儿童<2小时/天 [16] 肥胖治疗方法 - 建议每月减重2-4公斤,每日减少300-500千卡能量摄入 [19] - 推荐每日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 [19] - 国内已批准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药物辅助治疗 [19] - 重度肥胖可考虑袖状胃切除术或胃旁路手术 [19]
全民营养周丨“网红”减肥食谱并非人人适用,这些细节需注意
贝壳财经· 2025-05-19 20:53
健康体重管理趋势 - 全民营养周主题聚焦"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反映社会对健康体重管理的关注度提升 [1] - 网络涌现大量"急速减重食谱""暴瘦食谱"等极端饮食方案 但专业医师明确反对低能量不平衡膳食方式 [1] 标准化减重食谱适用性 - 均衡膳食搭配的通用减肥食谱适合多数肥胖人群执行 但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细节 [1] - 特殊健康状况人群需定制化方案 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三类主要禁忌症 [2] 特殊人群营养调整要点 糖尿病患者 - 需规避高GI值食物如粥类水果 严格控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稳定血糖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 需较普通食谱进一步降低盐分(钠<2000mg/日) 增加绿叶蔬菜坚果摄入 避免加工食品 [2] 肾脏疾病患者 - 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体重) 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如蛋清等 [2] 特殊需求人群营养策略 - 素食者需通过大豆制品坚果补充蛋白质 配合维C食物提升铁吸收率 [3] - 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需增加总能量供给(每日+300-500kcal) 保证蛋白质摄入(1.2-1.7g/kg体重) [3] - 食物过敏人群需进行同类营养素替代 如乳糖不耐受者选用豆浆替代牛奶 [4] 减重阶段差异化方案 - 快速减重期适用严格能量控制食谱(每日1200-1500kcal) [4] - 体重维持期需增加能量供给(每日1800-2200kcal) 扩展食物多样性 [4] - 所有个性化方案均需营养医师参与制定 基础食谱仅提供框架参考 [4]
防治结合,济南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05-16 12:46
健康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控 - 超重肥胖与四大慢病显著相关 其中27%全球可避免健康损失归因于超重肥胖 2021年慢性病造成1.61亿成人年健康损失 [3] - 济南市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 采取"防治结合 关口前移"策略 推动超重肥胖与慢性病同防同控 [3] 具体实施措施 -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与健康济南行动融合推进 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与慢性病防控专项行动同部署同落实 [3] - 以"三减四健"为核心实施专项行动 包括减盐防控高血压 建设健康主题公园 健康步道等社会支持性环境 [3]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已达92% 在示范区内加强健康科普 提升全民健康体重管理意识 [4] 监测评估体系 - 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重点人群监测 夯实数据基础 评估流行态势和干预措施效果 [4] - 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为健康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控提供循证依据 [4]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在佛山召开
人民网· 2025-05-14 15:39
会议概况 - 第二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于5月1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主题为"共建健康体重,共享健康中国" [1] - 会议汇聚400多名现场参会者和3万多名线上参会者,涵盖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代表 [1] - 设置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聚焦肥胖预防与控制的科学和实践问题 [2] 参会机构与专家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卫健委等机构高层领导出席开幕式 [2] - 中国疾控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医院等机构专家分享肥胖防控最新研究进展 [3] -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介绍全球肥胖防控进展 [2] 会议内容 - 主会场议题包括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解读、全球肥胖防控措施、糖尿病临床研究、广东省"体重管理年"实践 [2] - 分会场内容涵盖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职业健康管理 [2] - 专家从基础代谢率、饮食干预策略、运动减重等多角度分享研究成果 [3] 成果发布 - 会议发布《职业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倡议》和《2025体重管理洞察》白皮书 [3][8] - 会议为健康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控体系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8]
不节食不运动就能减肥?减肥路上请避开这些误区
央视新闻· 2025-05-11 11:55
健康体重管理政策与行动 - 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1] - 全国爱卫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7] 减肥误区与科学方法 - 专家指出不存在不节食不运动就能减肥的保健食品或药品 [3] - 部分减肥保健品偷掺甲状腺片以提高代谢动能 [3] - 一周减重超过7斤属于速度过快 [8] - 长期不吃晚饭会导致细胞饥饿并蓄积脂肪 [6] - 过度节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和基础代谢降低 [6] 医疗机构减重服务发展 - 浙江省中医院针灸夜间门诊肥胖患者增长20% [9]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合9个科室成立体重管理中心 [11] - 四川成立"体重管理专科联盟"帮扶基层医院 [15]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计划3年建成巴中肥胖诊疗中心 [17] 个性化治疗方案 - 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 [7] - 对肥胖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方案 [13] - 针对合并多重疾病的肥胖患者提供会诊服务 [11]
北京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占比超四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54
健康体重管理政策推进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1] - 北京市体育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北京市教委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健身时间 [1] -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药技术支撑作用,各部门协同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1] 健康体重服务体系建设 - 北京现有11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占比44.91%,76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占比21% [1][2] - 计划新增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2] - 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整合多学科资源开设体重管理中心或门诊,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2] 健康科普与专业支持 - 组建100余名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专家库,涵盖营养、运动、内分泌等专业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普及健康体重知识 [2] - 重点针对"小胖墩""节日胖"等体重问题提供科学指导 [2] - 北京中医医院成立首个中西医结合诊疗肥胖平台,整合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资源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3] 中医药特色干预措施 - 建成13个社区中医症状(肥胖)门诊,累计培养100名基层中医非药物疗法体重干预专业骨干 [3] - 2024年计划再培养100名基层中医骨干,滚动建设社区中医症状门诊 [3] - 发布《肥胖症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强化针灸、康复等传统疗法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3]
通过运动进行健康体重管理 必须避开3个误区
央视新闻· 2025-04-12 11:11
健康体重管理误区 - 健康体重管理并非单纯减重 而是在适宜体重范围内改善身体成分 包括减少多余脂肪同时增加肌肉含量和质量 [4] - 运动的作用不仅限于消耗能量 还能通过调节代谢改善身体成分和促进健康 [5][7] - 运动效果并非仅由出汗或强度决定 需要个性化运动处方来精准设计类型、强度、频率等要素 [8] 运动处方要素 - 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分布在3-5天内完成 [11] - 运动强度需通过心率、摄氧量等指标衡量 直接影响效果与安全性 [13] - 有氧运动每次建议持续30分钟以上 抗阻训练时长根据内容调整至30-60分钟 [15] - 完整运动处方应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训练三类 [17] - 运动量是强度、时间和频率的综合体现 需根据个体状况动态调整 [19] 运动生理机制 - 运动是多器官协同过程 涉及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及物质代谢加强 [7] - 骨骼肌作为内分泌组织 可分泌肌肉因子调节大脑/心脏/肝脏等多器官功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