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司他
搜索文档
美国心脏病学会重磅发布:这两款药物成减肥"黄金标准"!
GLP1减重宝典· 2025-11-16 19:07
指南核心更新 - 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发布的《心血管健康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首次明确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列为肥胖症治疗的优选药物[4][7] - 该指南标志着肥胖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7][13] 疗法优势与临床获益 -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新型营养刺激激素疗法不仅能显著减轻体重,更能为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提供额外保护,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心梗及中风风险[10] - 对于无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司美格鲁肽可降低心梗、中风风险;对于心衰患者,司美格鲁肽改善运动能力,替尔泊肽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10][23] - 与传统“先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模式不同,专家建议无需强制患者先经历生活方式干预失败,但药物治疗期间仍需配合健康饮食和运动[15] 减重效果数据对比 - 利拉鲁肽平均减重8%[18] - 司美格鲁肽平均减重14.9%[18] - 替尔泊肽平均减重20.9%,为目前数据最优[20] 治疗目标与长期管理 - 基础保护目标为减重10%-15%可降低一般心血管风险,心衰患者需减重超过15%才能显著改善预后[12] - 基础治疗目标为减重≥5%以改善血糖、血压,进阶目标为减重≥10%以改善心血管病、脂肪肝等并发症[23] - 肥胖被视为慢性病,临床试验显示NuSH疗法最长使用时间达3.8年,5年观察数据仍显示安全有效,但停药易反弹,长期用药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是维持效果的核心[21][23] 行业挑战与市场准入 -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面临供应有限、价格较高的挑战,如果漏用≥3次可考虑降低剂量,基于临床判断两种药物可互换使用[22] - 2024年《中国肥胖症诊疗指南》批准5种药物用于成人减重,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23][24]
《柳叶刀》重磅解析权威减重方案:七款主流减肥药,谁是冠军?
GLP1减重宝典· 2025-10-30 21:59
研究概述 - 研究核心为评估7种药物对超重及肥胖成年人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发表于《柳叶刀》[5] - 研究通过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三大数据库,筛选截至2021年3月23日的随机对照试验[7] - 最终分析纳入132项研究,涵盖48,209名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11] 研究方法 - 纳入分析的七种药物包括: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奥利司他、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普兰林肽、GLP-1受体激动剂[10] - 研究评估了四项疗效指标(体重降低百分比、达到5%或10%减重的参与者比例、生活质量提升、抑郁症状减轻)和两项安全性指标(因不良反应停药发生率、胃肠道不良事件)[10] 主要研究发现:总体疗效 - 芬特明-托吡酯减重效果最突出,平均体重降低百分比为-7.98%(95% CI: -9.27%至-6.69%),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为8.02(95% CI: 5.24-12.27)[17] - GLP-1受体激动剂效果显著,平均体重降低百分比为-5.79%(95% CI: -6.34%至-5.25%),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为6.33(95% CI: 5.00-8.00)[17] - 所有减重药物均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带来额外的体重下降[17] 主要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细分 - 在GLP-1受体激动剂中,司美格鲁肽展现出最强的减重潜力,平均体重下降百分比达-11.40%(95% CI: -12.51%至-10.29%),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高达9.82(95% CI: 7.09-13.61)[18] - 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的减重效果相对较弱,平均体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67%和-3.53%[18] 主要研究发现:安全性 - 纳曲酮-安非他酮、芬特明-托吡酯、GLP-1受体激动剂和奥利司他均与因不良反应停药风险升高相关,优势比分别为2.69、2.40、2.22和1.71[18] - GLP-1受体激动剂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优势比为2.79[17][18]
第一批去减肥门诊的年轻人
投资界· 2025-10-29 15:38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合计超过50%,全国有超过7亿人存在体重超标问题[5] - 2025年被官方定性为“体重管理年”,推动更健康的减肥方式流行[5] - 2025年4月,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设置专门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14]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将肥胖定义为慢性疾病[12] 医疗服务模式与市场需求 - 医院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外科和康复科等[14] - 减重治疗采用金字塔式综合策略:基石是生活方式干预,第二是药物治疗,第三是手术治疗[15] - 热门医院的减重门诊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14] - 医保报销范围有限,通常仅覆盖BMI≥28或腰围超标患者的疾病治疗部分[11] 消费者画像与行为模式 - 减重门诊的典型患者包括需要控制体重的孕妇、中年男性和穿着大码T恤的年轻人[4] - 消费者选择医院减重门诊的动机包括寻求专业指导、获得减肥动力以及排除疾病导致肥胖的可能性[5][9][11] - 消费者面临的挑战包括生活压力、不规律饮食、高油高钠的外卖习惯以及因忙碌导致的无暇运动[7][20] 主流干预手段与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方案,包括高蛋白饮食、轻断食、定量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及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具体指导[11][15][16] -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患者,常用处方药包括奥利司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0] - 案例显示,通过四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减重19.2斤,其中肌肉流失占比15%[23];通过药物配合运动可在半年内减重30斤[21][22] - 部分消费者会辅以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但需自费[11] 市场消费规模与特征 - 个案消费显示,减重过程涉及挂号费(专家号60元/次,医保报销40元)、蛋白粉补剂(一千多元)及健身房消费(每月两三百元),总花费约两千元[18] - 消费者认为相较于以往尝试的无效方法,医院指导下的科学减重开销是值得的投入[18] - 行业存在各种非正规的“邪修减肥法”,如裹保鲜膜、甩脂机、自行注射司美格鲁肽等[5]
《柳叶刀》重磅解析权威减重方案:七款主流减肥药,谁是冠军?
GLP1减重宝典· 2025-10-26 22:01
研究核心观点 - 2024年4月6日《柳叶刀》刊登的系统综述与网络Meta分析显示,芬特明-托吡酯组合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七种减重药物中效果最显著 [5] - 在GLP-1受体激动剂中,司美格鲁肽展现出最强的减重潜力,平均体重下降百分比达-11.40% [5][18] - 研究为超重或肥胖成年人提供了高至中等可信度证据,表明芬特明-托吡酯和GLP-1受体激动剂可帮助体重下降6%至11% [19] 研究方法 - 研究团队系统性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三大数据库,筛选截至2021年3月23日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 [7] - 分析共纳入七种药物: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奥利司他、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普兰林肽、GLP-1受体激动剂 [10] - 研究评估了六项结局指标,包括四项疗效指标和两项安全性指标 [10] 研究结果概述 - 最终筛选纳入132项研究,涵盖48,209名受试者,中位年龄47岁,女性比例76%,中位BMI为35.3 kg/m²,中位随访时间24周 [11] - 研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比较了各种减重药物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12][15] 药物疗效比较 - 芬特明-托吡酯减重效果最突出,平均体重降低百分比为-7.98%,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为8.02 [17] - GLP-1受体激动剂次之,平均体重下降百分比为-5.79%,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为6.33 [17] - 司美格鲁肽在GLP-1激动剂中表现最佳,平均体重下降百分比达-11.40%,体重减轻≥5%的优势比高达9.82 [17][18] 药物安全性 - 纳曲酮-安非他酮因不良反应停药风险最高,优势比为2.69 [18] - 芬特明-托吡酯和GLP-1受体激动剂也显示较高的停药风险,优势比分别为2.40和2.22 [18] - 奥利司他因不良反应停药风险优势比为1.71 [18]
国内已上市6种减肥药,怎么选择一文看懂!这5类人群禁用!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4 22:14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概览 - 中国市场已上市六种减重药物,包括新一代药物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以及传统药物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和奥利司他 [4] - 相较第一代药物,新一代GLP-1类药物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和更显著的减重效果 [4] - 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减重的GLP-1药物目前均为皮下注射剂型,尚无口服版本上市 [6] 药物产品特性对比 - 奥利司他为第一代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胃肠道脂肪酶活性以减少脂肪吸收,给药方式为随餐口服 [8] - 利拉鲁肽和贝那鲁肽为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饱腹感和延缓胃排空起作用,需每日皮下注射 [8] - 司美格鲁肽为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每周皮下注射一次 [8] - 替尔泊肽为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GIP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GLP-1增加饱腹感和延缓胃排空,每周皮下注射一次 [8] - 玛仕度肽为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GCG抑制脂肪合成并促进分解,GLP-1增加饱腹感和延缓胃排空,每周皮下注射一次 [8] 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 对于经过三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体重下降不足5%或未达预期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药物治疗 [9] - 药物选择需个体化评估,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或糖耐量异常者优先选择NuSH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13] - 若伴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应选用具有相关临床获益的药物 [13] -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可优先使用具有相关疗效证据的药物如替尔泊肽 [13] 治疗方案与剂量管理 - 建议以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14] - 使用治疗剂量3个月后,若体重下降超过基线5%并能维持,即视为疗效确切 [14] - 若使用最大耐受剂量3个月仍未达到体重下降5%的效果,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14] - 若连续3个月足量治疗后体重下降仍不足5%,应停药并继续生活方式干预 [15] 患者评估与监测 - 肥胖诊断需综合BMI及代谢指标,肥胖定义为BMI≥28 kg/m²,超重为BMI≥24 kg/m²且伴有至少一项体重相关疾病 [12] - 需排除继发性肥胖,并评估禁忌症、合并症及心理状况 [12] - 强化治疗期前三个月应至少每月复查一次体型、体脂及代谢指标,随后每三个月评估一次 [16] 特殊人群用药管理 - 老年肥胖患者多伴肌少症,应权衡减重获益与肌肉流失风险,定期监测肌肉量 [19] - 老年患者常伴慢性疾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起始剂量减半并根据肝肾功能调整 [19] - 择期手术或需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术前两周需停用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手术当天停用利拉鲁肽及贝那鲁肽 [19]
美国心脏病学会重磅发布:这两款药物成减肥"黄金标准"!
GLP1减重宝典· 2025-10-05 18:57
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更新 - 美国心脏病学会最新发布的《心血管健康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首次明确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列为肥胖症治疗的优选药物[7] - 该指南标志着肥胖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13] 肥胖症的健康风险 -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导致代谢异常、呼吸系统问题和心脏病变[11] - 肥胖显著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风险,并与动脉硬化、心力衰竭、房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1] 新型药物疗法的突破 -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为代表的营养刺激激素疗法不仅能显著减轻体重,更能为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提供额外保护[10] - 这类创新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心梗及中风风险,特别是对合并2型糖尿病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0] 减重效果数据对比 - 利拉鲁肽每日1次注射平均减重8%,司美格鲁肽每周1次注射平均减重14.9%[18] - 替尔泊肽每周1次注射平均减重20.9%,是目前数据显示最优的减重效果[20] 治疗方式选择变革 - 传统"先尝试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模式可能需要调整,无需强制患者先经历生活方式干预失败[15] - 药物治疗期间仍需配合健康饮食和运动,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新型减肥药并未因结合强化行为治疗获得额外减重效果[15] 药物疗法的独特优势 - 营养刺激激素疗法具有填补传统治疗空白、靶向调节食欲调控机制、个性化剂量调整实现最佳疗效三大独特优势[19] - 主要副作用如恶心、腹泻、便秘等通常可控,通过调整剂量或增加水分摄入即可缓解[17] 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 营养刺激激素疗法最长使用时间达3.8年,5年观察数据仍显示安全有效[21] -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一旦停药体重可能反弹,长期用药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才是维持效果的核心[21] 个性化治疗目标 - 基础保护需减重10%-15%可降低一般心血管风险,心衰患者需减重超过15%才能显著改善预后[12] - 个性化治疗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减重≥5%改善血糖血压,进阶目标减重≥10%改善心血管病和脂肪肝等并发症[23] 心血管保护效益 - 无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可降低心梗、中风风险[23] - 心衰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改善运动能力,替尔泊肽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23] 中国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肥胖症诊疗指南》批准5种药物用于成人减重,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23][24] - 目前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主要问题在于供应有限、价格较高,如果漏用≥3次可考虑降低剂量[22]
*ST惠程(002168) - 002168*ST惠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5
2025-09-25 18:26
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已偿还中航信托全部并购贷款8.3亿元 [1][6] - 2025年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1.80亿元 [2] - 寇汉尚需支付业绩补偿款3.12亿元(已付1.35亿元) [6] - 林嘉喜尚需支付业绩补偿款0.23亿元(已付0.21亿元) [6] 重整进展与投资协议 - 2025年9月与植恩生物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2][8][9][10] - 植恩生物拟以1.735元/股价格出资4.03亿元获取2.32亿股(占比20.04%) [4] - 计划每10股转增约4.8股 合计转增3.73亿股 [13] - 预重整备案登记已完成 但正式重整程序仍存重大不确定性 [2][3][5][8] 业务与经营规划 - 员工总数383人(不含2025年1月收购的锐恩医药) [2] - 主营业务涵盖输配电设备/新能源充电桩/光伏风电EPC/生物医药 [8][9] - 哆可梦游戏业务自2023年下半年起已暂停运营 [7] - 植恩生物核心产品奥利司他为国内首款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类制剂 [7] 风险控制与退市应对 - 全力追讨业绩补偿款以改善净资产 [9][12] - 通过业务拓展与资产注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9][10][12] - 锐恩医药纳入合并报表对2025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2] - 除权处理需根据重整最终方案及财务顾问意见确定 [13] 股东与控制权变更 - 重整完成后控股股东可能变更为植恩生物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山 [2][9][11] - 现有第一大股东重庆绿发城建持股成本约7.8元/股 [10] - 股东人数需凭持股证明及身份证件向公司邮箱查询 [11]
减肥药巨头出手!*ST惠程官宣重整投资人 医药收入已占半壁江山
凤凰网· 2025-09-02 15:32
公司重整进展 - 植恩生物被确定为中选重整投资人 但尚未签订重整投资协议 后续将开展协议磋商工作[1][2] - 预重整为法院正式受理前程序 是否进入正式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 - 公司8月9日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共3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材料并缴纳2000万元保证金[1] 股价表现 - 8月28日、29日及9月1日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15.83%[1] - 公告日午间收盘股价4.80元 单日跌幅4.95%[1] - 公司确认除预重整进展外无其他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1] 植恩生物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01年4月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 拥有50多种已上市制剂和原料药产品 涵盖减重、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领域[2] - 奥利司他胶囊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 是全球最大原料药和制剂供应商[3] 双方合作历史 - 今年1月公司以4700万元收购植恩生物持有的锐恩医药51%股权[4] - 锐恩医药聚焦精神神经、疼痛、睡眠类疾病领域 已商业化5个高端仿制化药品种[4] - 生物医药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上半年营收占比57.41% 锐恩医药实现营收1.22亿元 净利润2343.90万元[4]
碧生源2025上半年收入2.589亿元,同比增长1.8%,减肥药品收入增长15.0%,全面收益增长45.9%
金融界· 2025-08-06 09:2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58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1.8% [1] - 全面收益总额1240万元 较去年同期850万元增长45.9% [1]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1480.4万元 相比2023年亏损2.9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3] - 毛利率从2023年46.91%提升至2024年67.28% [3] 产品结构 - 传统"四茶"业务收入1.291亿元 同比下降4.7% [1] - 减肥药品收入9440万元 同比增长15.0% [1] - 奥利司他产品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自2015年收购广州润良药业后持续发展 [4] 业务转型 - 通过合营公司承接产品经销代理 实现线下OTC业务平稳过渡 [3] - 线上代运营业务更加成熟高效 [3] - 总营业额从2021年11.01亿元持续下降至2024年4.84亿元 反映传统业务压力 [4] 渠道建设 - 线下销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29万家OTC药房及医药第三终端 [3] - 线上业务在18个电商平台开设63个店铺 拓展抖音快手等新零售领域 [3] 财务状况 - 流动比率从2021年1.58提升至2024年2.96 [6] - 速动比率从2021年1.23提升至2024年2.63 [6]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35.73%降至2024年15.22% [6] 发展战略 - 把握"体重管理年"活动契机 聚焦保健茶主营业务 [6] - 整合线上线下渠道 深耕"减肥与体重管理"及"胃肠道健康"领域 [6] - 通过屏媒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媒介扩大品牌传播 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4][6]
鲁南制药:多项单品全球产销第一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18:40
公司核心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山东医药产业高地代表品牌 以创新活力和卓越品质成为山东好品牌旗帜 [1] - 公司72个制剂在12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实现全球市场布局 [1][12] - 克拉维酸钾年产能达1500吨 占全球用量近三分之一 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2] - 米格列醇原料药产能居世界第一 在日本市场占据70%份额 [4] - 全球每卖出6瓶吸入用七氟烷就有1瓶产自该公司 [4] - 公司为全球超大奥利司他原料生产基地 [4] - 荣登2025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3位 [5] 研发创新投入与成果 -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4] - 组建专门研究团队持续服务克拉维酸钾药物 已取得40次研发突破 [2] - 最近一次生产工艺优化每年节省约400万元成本 [2] - 投入大量资源打造5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 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 - 研发平台覆盖化学药 中药 生物药三大领域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5] - 新产品投产进入爆发期 今年预计有四五十个产品批产 [5] - 四十几款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 其中二十几款已进入一二三期临床 [5] 生物药领域突破 - 益立达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为山东首个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生物类似药 [6] - 利妥昔项目投入5000万元购买细胞培养设备 摆脱对进口培养基依赖 [8] - 历经上千次失败优化细胞培养条件 确定培养基精确配比方案并降低成本 [8] 国际化发展 - 国际业务销售额从2014年2亿元跃升至2024年20亿元 实现十倍增长 [12] - 制剂产品附加值较原料药出口提升5至7倍 [11] - 七氟烷制剂生产线同时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GMP认证 [11] - 原料药产品通过欧洲CEP认证和美国FDA技术审核 [11] - 与全球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12] - 借助一带一路机遇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 [12] - 在亚洲 非洲 东欧等新兴市场实现商业覆盖 并计划在非洲建设生产基地 [12] 产业链建设 - 实现从药品生产向全产业链转型 [6] - 推动proteinA亲和填料国产化替代 价格从18万元每升降至6万元每升 [8] - 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形成原料供应至流通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9] - 聚焦现代中药 化学制药 生物制药 高端医疗器械四大核心领域和15个细分赛道 [9] - 通过链主企业画像引链和薄弱领域填空补链策略完善产业生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