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肥胖症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减重上升为“国策”:全民抗慢病的破局之战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4 18:19
肥胖症现状与认知误区 - 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成年肥胖症患者达1.82亿[3] - 公众普遍将肥胖归因于"缺乏自控力、不自律"(84%),仅60%认可基因、环境等客观因素[7] - 肥胖症被WHO认定为疾病(1997年),中国指南明确其为慢性代谢病(2021/2024版)[7] - 肥胖患者就医率仅11%,63%认为"体重不需要就医",14%认为"肥胖不是病"[9] 政策与医疗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实现三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4] - 2024年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推动三年行动计划[11] - 广州暨大附一院推出"1+3+N"诊疗模式,4个月服务1600+患者[12][14] - 广东省将体重管理纳入2025年十大便民惠民举措,建设健康主题公园等设施[14] 诊疗模式与技术发展 - 肥胖诊疗进入3.0时代:从单科主导转向多学科一站式服务[14] - 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药可同时改善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16][18] - 中山医院建立线上管理系统实现院内外数据衔接[18] - 诺和诺德推出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诺和关怀"提升治疗依从性[18] 社会协作与产业动态 - 视频平台成为77%受访者获取肥胖症信息的首要渠道[11] - 诺和诺德与腾讯健康、京东健康合作推进数字化肥胖防控体系[22] - 公司发起"健康城市"等公益项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22] - 《柳叶刀》发布全球肥胖数据及4类减重方式[26]
当减肥上升为“国策”:全民携手对抗慢性病
GLP1减重宝典· 2025-06-04 16:08
肥胖症现状与认知误区 - 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成年肥胖症患者突破1.82亿,但公众常将肥胖简单归因于"生活方式选择"或"个人意志力薄弱"[5] - 84%受访者认为肥胖源于"缺乏自控力",仅60%认可基因、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认知偏差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0][11] - 肥胖症患者就医率仅11%,63%认为"体重不需要看医生",14%坚持"肥胖不是病",自行减重仍是主流[11] 政策与医疗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三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广州暨大附一院创新"1+3+N"服务模式,开诊4个月服务超1600患者[5][13] - "体重管理年"纳入国家公共卫生议程,广东省将其列为2025年十大便民惠民举措,推动健康主题公园、社区健康小屋等支持环境建设[12][14] - 2025年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独立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多地启动专项活动,政企合作探索数字化防控体系[23] 治疗模式与行业动态 - 肥胖症治疗进入3.0时代:从单科室主导转向多学科一站式服务,整合药物、营养、生活方式管理等环节[13][18] - 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改变治疗格局,既能减重又可改善代谢,诺和诺德研发方向扩展至代谢健康、心血管功能等综合指标[16][18] - 行业推动"超越减重"理念,诺和诺德联合腾讯健康、京东健康构建数字化平台,发起"健康城市"等公益项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23] 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 - 肥胖症与200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早期干预可逆转并发症,减轻医疗负担[11][22] - 体重管理被视为慢性病防控关键切入点,有效管控可降低慢病发生率,减少国家和社会经济负担[22] - 视频平台成为77%受访者获取肥胖知识的主要渠道,专业医疗渠道占比不足40%,信息传播存在结构性缺口[12]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发布
新京报· 2025-05-30 21:00
在多学科与会专家对《规范》积极探讨的过程中,对于肥胖症评估与诊断方面,明确了营养状况、生长 发育的评估操作步骤,并界定了肥胖症的病因、诊断标准、检查评估项目;在诊疗流程上,《规范》建 议采用国际广泛认可的"5A"诊疗服务模型,即每例患者均需经过初筛、临床决策及执行、随访三个步 骤;明确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申请流程、规章制度及人员培训管理等内容;在质控与持 续改进方面,规定了质控指标、质控形式以及质控小组的日常工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这一模式不仅提 升了诊疗效率和规范性,更强化了医患共同决策与多学科协作,为肥胖症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会议同期启动了全国巡回解读计划,拟于今年6月至12月间在重点省市开展20余场线下解读会,聚焦标 准的规范性、创新性及前瞻性,推动标准在基层的落地应用,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我国肥胖症诊 疗的规范化发展。未来,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肥胖症防控的重要阵地,《规范》的发布不仅为我国 建设标准化健康体重管理中心提供了循证方法和科学程序,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有力武器,为健康体 重管理中心的职业技能服务标准的确立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健康体重管理中心作为一种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在京正式发布 开启肥胖症诊疗标准化新征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7:01
行业规范发布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由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委陈伟教授牵头编制 [1] - 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疾控中心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专家出席 百余位多学科专家共同见证 [1] - 标准旨在推动肥胖症防治的规范化进程与标准化实践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率达34.3% 肥胖率达16.4% [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作为新兴医疗模式 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科学化解决方案 [3] - 当前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统一标准 患者分散在不同科室 制约行业发展 [3] 标准内容与意义 - 标准首次系统规范健康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要求 涵盖功能布局 人员配置 诊疗流程 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 [9] - 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卫健委相关通知要求 提升行业整体水准 [9] - 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肥胖症防治模板 [9] 标准技术细节 - 明确肥胖症评估与诊断的操作步骤 包括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评估 病因诊断标准等 [11] - 规范采用"5A"诊疗服务模型 包含初筛 临床决策及执行 随访三个步骤 [11] - 规定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 申请流程 规章制度及人员培训管理 [11] - 建立质控指标 质控形式及质控小组工作流程 确保医疗质量 [11] 行业影响与推广 - 标准填补国内肥胖症防治体系建设空白 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3] - 计划2025年6月至12月在重点省市开展20余场线下解读会 推动标准在基层落地 [13] - 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将成为肥胖症防控重要阵地 助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