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陈兵:提供优质服务 健全管理制度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9-27 09:32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 - 公立医院需将发展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与效率上,注重内涵、技术、能力及服务质量发展[1] - 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1] -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以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1] 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 构建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委员会完善诊疗流程并制定整改方案[1] - 实施临床水平提升项目,每年资助十余个项目进行技术提升培训[1] - 推进降耗工作,引导医生结合集采政策合理使用药品和耗材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 医疗服务体验优化 - 以智慧医院建设和服务机制优化为双重抓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2] - 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病历两天内归档率达99.6%,窗口复印病历立等可取[2] - 对安全风险指标实行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择期手术首台准时开台率提升至98.3%[2] - 创新搭建患者预住院流程缩短术前等候时间,并开通24小时专人值守服务热线[2] 绩效考核与能力提升 - 将绩效考核作为牵引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升的指挥棒[3] - 通过降本增效调整收入结构,患者次均诊疗费用下降,四级手术与微创手术占比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增加[3] - 落实科主任领导下主诊医师负责制,将工作量与诊疗质量纳入绩效分配体系[3] - 举办青年医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持续投入资源支持临床研究与科研项目[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特色专科建设,通过专病中心精准化打造与诊疗服务体系升级筑牢专业根基[3] - 创新多学科深度融合路径,系统性破解复杂合并症诊疗难题[3]
史伟云:“人才+科研”双轮驱动 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人民网· 2025-09-12 14:44
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 -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 [1] - 医院每年投入10%的收入用于人才培养,选派医生到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 [1] - 医院坚持自主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形成独特的人才梯队 [1] 科研创新与临床突破 - 医院聚焦角膜病等眼科难题开展临床研究,研发角膜保存液以延长角膜保存时间并提高移植成功率 [1] - 成功将动物角膜应用于人体移植,并研发出人工角膜,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 [1] - 科研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需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 [1] 患者服务与就医体验优化 - 医院实施一系列便民措施,通过让医护人员体验就医流程来优化服务细节,如设置清晰标识、提供干净卫生间、增设患者用餐小桌等 [1] - 大力推行日间病房模式,建立日间手术中心,实现从入院检查到手术完成的一站式服务,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并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1] - 医院努力方向是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与行业带动 - 医院通过培训校医、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开展互联网医院远程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 [1] - 牵头成立山东省眼科学会,通过学术交流和联盟建设推动全省眼科事业共同进步 [1] - 医院立足专科优势,积极发挥医疗服务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1] 未来发展规划 - 医院将继续坚持人才和科研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1] - 积极探索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12 08:01
医疗服务体系与资源配置 - 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109万所,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医疗服务点[2] - 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及基层延伸[2] 分级诊疗与医疗服务连续性 - 全国有338个地市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过200项,县域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普遍建立[2] - 81个城市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199个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 - 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医疗人次数达3600万,较2020年增加46%[2]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就医体验 - 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诊时间缩短[3]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推广至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3] - 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60多项上门护理项目[3] 互联网医疗与中医药服务 - 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2024年互联网医院诊疗人次达1.3亿[3] - 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96%,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约90%开设中医临床科室[3]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本建有中医馆,形成融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3] 老年健康服务 - 设有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占综合医院总数的84.6%[4] - 94.4%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推动老年医疗服务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4] 儿科服务能力与儿童健康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4] - 儿科执业医师数量达24.39万人,较2020年的16.34万人增长49.3%[4]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较2020年的2.18张增加13.3%,80%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4] 普惠托育服务与儿童营养 - 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573.7万个,较"十三五"末提高126%,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5][6] - 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由10.4%下降至9.7%,生长发育迟缓率下降至4.5%,低体重率下降至1.4%[6] - 6-17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增长2.1厘米和2.2厘米[6]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7][8] - 监测渠道拓展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媒生物和城市污水监测站点[8] - 成功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结核病发病率、肝炎感染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维持低流行水平[7]
国家卫健委: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央视新闻· 2025-09-11 15:08
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提升 - 8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以缩短门诊等候时间 [1]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多学科诊疗模式推广至2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 [1] - 83%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 [1] 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 - 400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60余项上门护理项目 [1] - 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达3756所 去年提供诊疗服务1.3亿人次 [1] 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数量超过60所 外商独资医院已落地服务 [1] - 99.5%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1] - 99%地级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97%地级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1]
济宁市一院成功举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领航者系列研讨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09:12
核心观点 - 会议以“科研管理提质与成果转化提速”为主题,旨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1] -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正式启用为济宁市医学科研领域增添了重要的研究平台 [9] - 活动为医学科研人员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为公立医院在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领域注入新动力 [11] 会议概况 - 研讨会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启用仪式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成功举办 [1] - 会议由多个省级和市级卫生、科研机构联合承办 [1] - 汇聚济宁市各区县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 [1] 重要活动与启用仪式 - 山东省卫生科技与人才发展中心党组书记李仁鹏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钟海涛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揭牌 [9] - 标志着搬迁整合建设后的临床医学实验中心正式启用 [9] - 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了该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与济宁市医学科学研究院 [11] 学术交流与专家分享 - 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海南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位专家作主旨报告 [10] - 专家围绕科研项目风险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临床研究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展开深入分享 [10] - 分享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建议,为参会人员带来前沿理念和宝贵经验 [10] 未来发展目标 - 医院将持续深化医学科学研究,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11] - 目标是在医学科研领域实现新突破,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济宁经验” [11]
吴桂英调研“三医”联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0 14:00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导向 - 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协同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1] - 要求用好改革创新万能钥匙 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推动健康长沙建设取得新成效[1]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 -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短板强弱项 畅通基层医保结算 加快信息化建设[3]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改革红利[3] 专科医院发展重点 - 鼓励生殖医学医院做优特色 为育龄群众孕产妇婴幼儿提供优质健康服务[6] - 支持医院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6] 公立医院建设方向 - 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11]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1] 中医药发展策略 -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 积极推动传承创新发展[1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加强医防融合 血液保障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14] -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建设更高水平健康长沙[1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高质量服务为导向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人民网· 2025-07-08 14:3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1] -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体系优化和管理理念革新 [1] - 发展重点包括"三个转向":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物质要素转向人才技术要素 [1] - 发展重点包括"三个提高":效率、质量、医务人员待遇 [1] - 发展重点包括"五个新":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 [1] 医疗服务创新实践 - 公司开通AI智能患者交流平台,保留人工窗口保障老年和儿童患者体验 [2] - 主院区实施分时段预约和智能导诊,MDT门诊年服务超3000人次 [2] - 机场分院侧重运动医学和便捷就医,北方分院开展慢病远程监测管理 [2] - 淋巴瘤诊疗创新包括MDT模式联合多科室、专病门诊长期随访、临床研究平台缩短新药审批至1个月 [2] 医疗保障体系优化 - 公司推出医生工作站弹窗提示功能,实现普惠健康保与诊疗系统无缝对接 [3] - 系统自动提示患者参保状态,帮助医生选择可报销的创新药物或高价药品 [3] - "基本医保+普惠保"模式提升患者用药方案选择精准度,减轻经济负担 [3][4] - 该模式增强群众参保意愿,充实医保基金池,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获得感双提升 [4]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福星:聚力改革创新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7-04 16:1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观点 -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主体和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力量,高质量发展需实现医疗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管理理念全面升级 [1] -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重点解决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型的短板 [1] - 日间诊疗模式通过流程优化显著提升效率,如乳腺癌治疗时间从3-4小时缩短至5分钟,实现资源投入不变下的服务扩容 [2] - 智慧医院建设是必由之路,需围绕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架构突破 [3] 管理转型挑战与对策 - 当前管理短板体现在信息化滞后、绩效考核偏经济指标、复合型人才匮乏、成本控制粗放四大方面 [1] - 改进方向包括强化信息化建设、培养医疗管理复合人才、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可追溯与决策精准化 [1]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数字化质控体系,通过AI运营助手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3] 日间诊疗模式创新实践 - 独立日间手术中心配备7间手术室和12张麻醉复苏床,实现评估-麻醉-手术-结算一站式服务 [2] - 集中日间病房管理模式由专职医护统一管理各科室患者,优化流程并提升体验 [2] - 该模式通过分流简单病例腾出床位收治危重病例,发挥"腾笼换鸟"效应,建议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引导病例合理分流 [2] 智慧医院建设成果 - 智慧服务推行"一码通"和无感支付实现全流程无卡就医 [3] - 智慧医疗引入AI大模型构建分级诊疗系统,简单病情AI诊断、复杂病例医生接诊 [3] - 医院创新转化能力位居全国第18名,连续6年获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 [3]
上海市胸科医院:以群众健康为中心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效率
人民网· 2025-07-04 16:1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群众健康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和效率 [1] - 上海市胸科医院重点发展"心脏—肿瘤"双核心模式,整合多学科构建"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疾病管理体系 [1] - 医院重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通过肺癌早筛及心血管疾病筛查识别高风险人群 [1] - 采用MDT机制解决跨学科难题,资源向关键临床研究倾斜,并与高校、企业合作搭建成果转化生态圈 [1]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医院秉持"引育留用"理念,引进关键人才并实施系统化内部培养 [2] - 为不同年龄段人才设定五年周期发展目标,实施分阶段"英才计划" [2] - 重点培养三类复合型人才:临床诊疗与科研兼备者、临床与管理并重者、具备战略眼光的学科带头人 [2] - 注重青年人才系统性培养和文化价值认同,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 [2] 心血管诊疗创新实践 - 心内科构建特色亚专科,形成覆盖心血管疾病全病种、全病程的诊疗体系 [2] - 冠心病亚专科为国内首家国际认证胸痛中心,专注精准诊疗 [2] - 房颤亚专科射频消融手术技术国内领先,心脏起搏亚专科开创心衰起搏治疗新模式 [2] - 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具备全瓣膜介入能力,心脏危重症亚专科收治患者数量居上海市前列 [2] 患者就医体验优化 - 优化门诊、住院、出院全流程,筑牢急救防线并与基层共建标准化响应体系 [2] - 推行日间病房信息化管理,患者24小时内完成检查、治疗及出院,缩短等待时间并降低费用 [2] - 出院环节实施精准转诊,与社区医生联合制定居家康复计划形成健康管理闭环 [2] - 计划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助力构建全民健康防线 [2]
孙晖:多维发力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6-27 21:36
学科建设与临床专科发展 - 公司已形成以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及创伤为重点的学科群,并实施"三个聚焦"策略:聚焦区域健康需求(如血液病、心血管疾病高发领域)、聚焦疾病全周期管理(预防-治疗-康复链条化)、聚焦区域辐射能力(技术输出带动基层)[1] - 在血液病内科领域,公司通过高精尖技术(基因靶向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疗法)提升诊疗能力,同时推行门诊日间诊疗模式("白天治疗,晚上回家")及慢性病管理服务[1] 医保支付改革与运营管理 - 公司通过跨部门协作实施DRG精细化管理,核心目标是提升CMI(病例组合指数)并平衡成本控制与医疗质量[1] - 结合DRG支付改革,公司创新服务模式: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如免疫治疗、化疗)采用门诊日间诊疗,并将部分血液疾病纳入慢性病管理,提供门诊和社区延续服务[1] 医联体建设与资源下沉 - 公司采取四种医联体模式:紧密型托管医院("1+N"模式,选派管理者参与决策)、"5G+AI"智慧云平台(整合互联网诊疗、远程影像等功能)、专科联盟及人才联合培养(专项培训高需求专科)、双向转诊(疑难病例转入/康复期转出)[1] - 通过技术联动与数据互通(如混合现实手术指导),实现优质资源向基层医院下沉[1] 人才战略与培养机制 - 公司以研究生留院及国内外双向引才为核心,实施"三名一优育才工程"(名医、名师、名家、优秀管理者)和分层培育体系("登峰工程启航计划"覆盖战略领军与青年人才)[2] - 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强化人才发展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