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卓越工程师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大学首届工程硕博士毕业 首次出现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毕业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6-26 20:21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 -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于2023年6月正式揭牌,是教育部与国资委联合建设的首批试点学院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入选高校[5] - 学院首创"N+2"战略领域聚焦模式,精准对接智慧能源、生物医药等国家急需领域,同时布局智联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两大方向[8] - 目前已与30余家头部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在读学生达399名[5][8]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 构建贯穿招生、培养方案制定到课题选择的全流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师资互聘、课程共建、平台共享[8] - 毕业生代表董震通过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硕士学位,成为重庆首位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毕业生,并入职联培企业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3] - 按照"一企一中心"布局推进校企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未来将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及全球储能竞赛[9] 人才培养成果 - 首届毕业生在百兆瓦时级储能项目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实践导向的培养特色[3][5] - 工程硕博士专项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学生在聚焦核心技术的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5] - 培养体系强调校企协同与系统化改革,目标是为国家重大战略输送生力军[8]
三院士亲笔寄语 勉励西电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逐梦启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25 20:31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联培企业深化产教协同 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重构 通过校企双导师制 80%以上实践选题为重大工程项目[3] - 专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变传统单主体育人 校企共同招生培养选题和共享成果 工学交替模式提升工程技术能力 获批全国改革案例[3] - 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毕业40余人 近半留在联培企业就业 超60%从事国防军工行业 实现"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4]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进展 - 西电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与中国电科等9家企业3年招收70余名专项研究生 2025年联合培养规模将居全国前列[4] - 校企导师以学生培养为契机开展联合项目研究 中国电科二十所联合培养人数从2人增至8人 同步实现人才储备与科研攻关[5] 专项研究生培养成效 - 学生通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研发 覆盖雪域高原至沿海地区的国防装备实践 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4] - 中国电科二十研究所配备首席科学家作为企业导师 学生直接参与新型设备研发 研究成果转化为国之重器[4][5] 未来发展规划 - 西电将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平台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持续深化培养改革 构建信息技术工程总师培养体系[5]
不写论文也能毕业?山大一学生用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青年报· 2025-06-21 23:23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 山东大学与17家国内头部企业共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长期机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3][5] - 培养方案明确要求研究生每月赴企业试验并汇报进展,校企联合制定课题并贯穿培养全过程[5] - 歌尔股份通过该模式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沉淀,加速了高校成果转化与企业文化融入[5]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 - 研发成果"非球面树脂光学镜片精密胶合设备"将组装精度控制在1微米(头发直径1/60),效率较传统提升2倍[3] - 技术有效解决VR眼镜镜片变形扭曲、佩戴眩晕问题,整体水平达行业先进[3] - 歌尔股份VR眼镜精密胶合改进项目成为首批试点课题,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生产线[3][5]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专业学位可按实践成果答辩,山东大学出台细则规范7类实践成果形式及全流程评审标准[6][7] - 评审委员会中企业专家占比超50%,王茜的4 5万字研发报告及设备视频通过创新性可行性双认证[7] - 全国首批试点专项中已有67名学生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学位[7] 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 - 研究生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坚,校企联合申请专利及发表论文[5] - 歌尔股份为人才提供机械开发岗等实践平台,推动光学元件制造技术持续迭代[8] - 改革专项通过评价体系调整撬动产教融合,针对性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