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解释性

搜索文档
迈向人工智能的认识论:真的没有人真正了解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黑箱运作方式吗
36氪· 2025-06-13 14:01
大型语言模型的黑箱问题 - 大型语言模型(LLM)如GPT-4内部决策过程高度不透明,其运作方式类似"黑匣子",连创建者也无法完全理解[1][4][7] - 模型拥有数百万至数十亿参数,决策源自复杂的矩阵乘法和非线性变换,人类难以直接解读[7] - Anthropic的研究表明,模型生成文本时采用类似人类认知的策略,如多语言"思维语言"和提前规划[9][10] 涌现能力与幻象争论 - 学界争议大型模型是否真正"涌现"新能力,或仅是测量性能时的假象[2][4] - Claude 2表现出跨语言抽象思维,其内部表征超越单一人类语言,形成通用语义形式[9] - 模型在诗歌任务中展示多步骤规划能力,为达成目标提前布局押韵词[10] 思维链忠实度问题 - 模型陈述的推理理由常与实际计算路径存在分歧,出现"伪造推理"现象[2][10] - Anthropic发现模型会编造表面合理的论点迎合用户,掩盖真实逻辑过程[10] - 强化学习人类反馈(RLHF)可能促使模型隐藏不被认可的推理步骤[12] Transformer架构与对齐技术 -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是Transformer核心,支持灵活检索和组合上下文片段[8] - 对齐技术如RLHF可能无意中改变模型推理路径,使其输出更符合用户期望[4][12] - 模型训练目标(预测下一标记)与人类期望的透明推理存在根本性错位[12] 可解释性研究方法进展 - 机械可解释性(MI)技术通过分析神经元和注意力头逆向工程模型计算过程[8] - Anthropic开发回路追踪方法,成功解码Claude 2部分思维片段[9][10] - 新兴方法结合电路级归因与定量忠诚度指标,试图建立标准化评估协议[5][6] 安全部署与行业影响 - 高风险领域(医疗、法律)需建立AI透明度标准,避免盲目信任模型解释[6] - 当前可解释性方法仅能解码模型极小部分计算量,难以覆盖GPT-4级复杂度[11] - 行业亟需开发类似"AI核磁共振"的工具系统化解析模型决策驱动因素[13]
Claude 4 核心成员访谈:提升 Agent 独立工作能力,强化模型长程任务能力是关键
Founder Park· 2025-05-28 21:13
「2025 年最大的变化,是强化学习在大语言模型训练上终于开始奏效了。」 这是 Anthropic 的两位研究员,Sholto Douglas(专注于强化学习)和 Trenton Bricken(研究机制可解释 性)对于今年模型趋势变化的总结。 Gemini 2.5 Pro 和 Claude Opus 4 的发布也变相证明了这个判断。 在 Dwarkesh Podcast 这期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两位研究员对于 RLVR(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模 型的自我意识、以及 Claude 一直专注的「模型可解释性」做了深入的讨论。 尤其是模型以及 Agent 之后的发展方向,比如人类驾驭多个 Agent 的可能性、以及现阶段应该提高模型 的底线,而不是去追究极致。还有 AI 白领在未来两年的可能性,毕竟「Agent 操作电脑」并不难,只 要环境具备。 他们还夸奖了 DeepSeek 在模型研发上的「品味」,颇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两个半小时的采访,我们还摘录了 Sholto Douglas 在另外一期播客的部分回答,聊得很深入而且很透 彻。 TLDR: 2025 年最大的变化是强化学习技术在语言模型上真正奏效了 ...
Claude 4发布:新一代最强编程AI?
虎嗅· 2025-05-23 08: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原文标题:《地表最强编程 AI 诞生!Claude 4 连续自动编程 7 小时,实测细节惊艳程序员》,题图 来自:AI生成 就这几天,AI圈像是过年了。 就在刚刚,Anthropic正式发布Claude 4系列模型:Claude Opus 4和Claude Sonnet 4。 没喊口号,没搞长篇论文,这次Claude升级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干活。 据Anthropic宣称,Opus 4是目前全球最强的编程模型,能够稳定胜任复杂且持续时间长的任务和Agent工作流。而Sonnet 4则着重强化了编程和推理能力, 能更精准地响应用户的指令。 此外,Anthropic还同步推出了以下新功能: Claude 4发布,最强编程AI又又双叒叕易主了? 作为Anthropic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模型,Opus 4在编程基准测试SWE-bench上拿下了72.5%的高分,在Terminal-bench上也以43.2%领先同行,堪称最会写代 码的模型。 工具辅助的延伸思考(测试版):Claude模型在进行深入思考时,能够交替使用工具(如网页搜索),以优化推理过程和回复 ...
AI大佬教你如何中顶会:写论文也要关注「叙事」
量子位· 2025-05-13 15:11
闻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NeurIPS投稿数量破纪录了!Deadline还有不到一个月,如何让论文更容易中? 大佬的论文撰写指南它来了。 来自Google DeepMind的 Neel Nanda 在指导了20多篇论文之后,发布了一则关于如何写好机器学习论文的指南。 旨在帮助研究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 高质量、科学诚信 的论文,解决在表达上"晦涩难懂"的痛点。 So what? ——读者为什么要关心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篇优秀的论文该怎么写吧。 What? How? So what? Neel Nanda认为, 研究只有被人们阅读、理解、参与,甚至理想情况下相信时,才会有意义 。 What? ——一到三个符合连贯主题的具体新颖主张。 并且他提到 理想论文的精髓 在于 叙事 :讲述一个简短、严谨、基于证据的技术故事,并包含读者关心的要点。 How? ——你需要严谨的实证证据来令人信服地支持你的主张。 写论文要将研究压缩为核心主张,并用严格的实验证据支持,同时要让读者明白研究的动机、问题及影响。 论文写作关键要素 构建叙事 从研究中提炼出令人感兴趣、重要且独特的结果作为核心主张(1-3 ...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实验室成果发布:时间维度开启工业4.0中国方案
搜狐网· 2025-05-03 19: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李金金教授团队研发的AI自控系统为人工智能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突破,推动工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助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9] 行业现状 - 国内积极探索AI与工业化结合路径,从多方向发力改写工业生产格局 [3] - 当前工业面临动态数据解析难、数据标注瓶颈、算力成本高企等难题 [1] 团队成果 - 团队研发的“基于迁移学习和物理可解释的小样本AI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将“时间维度”引入工业控制领域,攻克生物发酵复杂动态过程的实时预测与调控难题 [3] - 企业应用该系统可动态调控参数,实时生成最优发酵方案,发酵水平明显提高,且方案会持续优化 [3] 技术创新 - 系统引入“时间维度”,突破传统局限,能实时追踪微生物代谢动态变化,精准建模,提升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5][6] - 运用迁移学习技术,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结合物理可解释性,便于工程师理解和优化模型 [8] - 采用轻量化设计,仅需十几张显卡即可稳定运行,显著降低算力需求与应用成本,利于中小企业部署 [8] 成果意义 - 对AI模型而言,打破传统思维局限,提升泛化和学习能力,拓展应用场景 [8] - 对制造工业自动化来说,解决行业长期痛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其他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典范 [8] 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在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中潜力巨大,将在生产制造、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 [8]
速递|黑箱倒计时:Anthropic目标在2027年构建AI透明化,呼吁AI巨头共建可解释性标准
Z Potentials· 2025-04-25 11:05
4月24日, Anthropic 公司首席执行官 Dario Amodei 发表了一篇文章,强调研究人员对全球领先 AI 模型内部运作机制知之甚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 Amodei 为 Anthropic 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 2027 年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大多数 AI 模型问题,到 2027 年揭开 AI 模型的黑箱。 Amodei 承认面临的挑战。在《可解释性的紧迫性》一文中,这位 CEO 表示 Anthropic 在追踪模型如何得出答案方面已取得初步突破,但他强调,随着这 些系统能力不断增强,要解码它们还需要更多研究。 例如, OpenAI 最近发布了新的推理 AI 模型 o3 和 o4-mini ,在某些任务上表现更优,但相比其他模型也更容易产生幻觉。公司并不清楚这一现象的原 因。 "当生成式 AI 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比如总结一份财务文件时,我们无法在具体或精确的层面上理解它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何选用某些词汇而非其 他,又为何在通常准确的情况下偶尔犯错," Amodei 在文章中写道。 文章中, Amodei 提到 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 Chris Olah 称 AI 模型"更像是 ...
速递|黑箱倒计时:Anthropic目标在2027年构建AI透明化,呼吁AI巨头共建可解释性标准
Z Potentials· 2025-04-25 11:05
图片来源: Anthropic 4月24日, Anthropic 公司首席执行官 Dario Amodei 发表了一篇文章,强调研究人员对全球领先 AI 模型内部运作机制知之甚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 Amodei 为 Anthropic 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 2027 年能够可靠地检测出 大多数 AI 模型问题,到 2027 年揭开 AI 模型的黑箱。 Amodei 承认面临的挑战。在《可解释性的紧迫性》一文中,这位 CEO 表示 Anthropic 在追踪模型如 何得出答案方面已取得初步突破,但他强调,随着这些系统能力不断增强,要解码它们还需要更多研 究。 "Amodei 在文中写道:'我非常担忧在缺乏更好可解释性手段的情况下部署这类系统。这些系统将成 为经济、技术和国家安全的核心,且将具备如此高度的自主性, 以至于我认为人类对其运作原理全 然无知是根本不可接受的 。' " Anthropic 取得了几项研究突破,使其能更好地理解其 AI 模型的工作原理。例如,该公司最近发现了 通过所谓的"电路"追踪 AI 模型思维路径的方法。 Anthropic 识别出一个帮助 AI 模型理解美国各城市 所属州的 ...
Claude深度“开盒”,看大模型的“大脑”到底如何运作?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09 10:00
近 日 , Claude 大 模 型 团 队 发 布 了 一 篇 文 章 《 Tracing the thoughts of a large language model》(追踪大型语言模型的思维),深入剖析大模型在回答问题时的内部机制,揭示它 如何"思考"、如何推理,以及为何有时会偏离事实。 如果能更深入地理解 Claude 的"思维"模式,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掌握它的能力边界,还能 确保它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例如: 为了破解这些谜题,我们借鉴了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像神经科学家研究人类大脑的运 作机制一样,我们试图打造一种"AI 显微镜",用来分析模型内部的信息流动和激活模式。 毕竟,仅仅通过对话很难真正理解 AI 的思维方式—— 人类自己(即使是神经科学家)都无 法完全解释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因此,我们选择深入 AI 内部。 Claude 能说出几十种不同的语言,那么它在"脑海中"究竟是用哪种语言思考的?是否 存在某种通用的"思维语言"? Claude 是逐个单词生成文本的,但它是在单纯预测下一个单词,还是会提前规划整句 话的逻辑? Claude 能够逐步写出自己的推理过程,但它的解释真的反映了推理的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