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土空间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绘好用好“一张蓝图”(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5-20 05:4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与实施 - 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标志着"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1] -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作为首部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 2022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 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 [1] - 自然资源部通过7年努力完成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该体系成为国家空间发展蓝图和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基本依据 [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 - 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同时划定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2] - 建立"五级三类"规划体系 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总体规划 区域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2] - 形成"1+N"工作格局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各行业专项规划空间需求 [2] 地方规划实施案例 - 北京市建立"1总规+2控规+14分区规划+120乡镇规划+1371街区控规+50专项规划"的传导体系 [2] - 南京市颁布《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4部地方法规 形成67部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法规政策体系 [3] - 深圳市通过福田深业上城改造等项目 实现存量工业区向综合体的转型 成为城市新地标 [7] 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升级 - 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正式施行 将年度体检报告与供地计划等挂钩 [4] - 新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要求 关注人民群众实际感受 [4] - 增设"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指标 引导城市协调发展 [5] 城乡融合发展实践 - 成都市通过规划引领 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和"15分钟城乡便民生活圈" [6] - 广东省建立耕地集中整治区储备机制 计划整治23.63万亩 预计新增耕地10.29万亩 [7] - 深圳市通过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 推动金威啤酒厂等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化地标 [7]
更好激发城市活力(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7 05:02
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核心内容 政策修订方向 - 新版规程重点围绕提高城市宜居性、韧性和智慧水平调整评估指标 增设"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具体指标引导城市集约紧凑布局[2] - 将城市安全韧性置于突出位置 新增"蓄滞洪区和城镇开发边界重叠面积"指标以减少灾害损失 增设"城区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指标提升极端条件下粮食自给能力[2] - 强化民生设施评估 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列为必选动作 对教育、养老、文体、医疗等设施步行覆盖率及绿地、文化遗产数量开展定期体检[3] 政策实施机制 - 年度体检报告将与综合供地计划编制、自然资源示范创建等挂钩 加强国土空间绩效考核[3] - 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 正探索存量地区、新区等不同类型区域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法 推动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6] 区域规划进展 - 国家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 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进入报批阶段 中部地区规划加速编制[5][6] - 超大特大城市开展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6] 地方实践案例 - 成都通过市县联动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覆盖80%乡村区域解决"小散弱"问题[7] - 深圳以详细规划推动存量空间优化 如南头古城微改造保留文化底蕴并激活商业价值[8] - 上海、杭州、成都分别探索15分钟生活圈、全龄友好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模式[6][7][8]
城市24小时 | 迈过万亿台阶,北方“弱省会”放大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00:54
济南工业强市战略 - 济南召开工业强市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刘强提出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要素保障等五大主攻方向 [1] - 济南确定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软件、现代医药等关键领域,计划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 [1][3] - 济南GDP首位度从2018年11.8%提升至2024年13.72%,但在27个省会城市中仍处于下位圈 [1] - 2024年济南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89.4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5% [2] - 济南将空天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计划到2027年建成国内领先的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空天信息应用示范区 [5] 区域经济发展 - 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成立,是我国首个跨产业跨区域集群联盟,旨在推动三地7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 [8] - 北京提出到2030年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数字服务出口占比达70%,将推进人才资金技术跨境流动便利化 [7] - 上海临港发布创客新政"十二条",提供1000套免费公寓、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3年免租、人才公寓7折等支持 [9] 产业数据 - 安徽前4个月进出口总值2924.7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居中部第一,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7成 [12] - 2025Q1重庆通勤高峰拥堵指数1.974同比上升2.83%,实际速度24.2km/h,位居全国首位 [14] - 广州周末拥堵指数1.696同比上升1.21%,大理、杭州、咸阳周末拥堵指数涨幅超3% [15] 城市规划 - 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版城市规划体检评估规程,新增110项指标重点关注城市安全韧性 [6] - 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规划已获批实施 [10] - 自然资源部推进详细规划改革,确保各行业项目选址和用地规划不冲突 [11]
长期扎根社区乡镇,北京数千名责任规划师为国土空间规划建言献策
新京报· 2025-05-16 21:41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机制 - 北京推行"四师协同"工作机制,包括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和园艺师,共同助力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规划实施共建共治共享 [1] - 目前北京市有328个团队、数千名责任规划师长期扎根社区和乡镇,在多个规划节点提供专业支持 [1] "多规合一"协同平台 - 北京搭建了交通、园林、住建等政府部门及各类市政公用企业等单位参与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平台里共有国家、市区等部门700多家 [1] - 平台提供"全程线上、一站式、集成式"规划与各专项评估服务,实现"多审合一",截至今年一季度已为超过1.5万个项目提供服务 [1] "多测合一"改革成效 - 北京将14项测绘事项合并为4项综合测绘事项,并建设"多测合一"服务平台,实现测绘成果数据"前端统一提交+中台智能转派+后端共享互认" [1] - 自2022年6月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上传4300余份测绘成果,为企业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约20% [1] - 通过"多测合一"成果对接到全过程规划监督平台数据共享应用,实现动态监管、非现场监管,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3200余个成果实现共享 [2] 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 北京通过"1总规+2控规+14个分区规划+120个乡镇单元规划+1371个街区控规+50个专项规划"逐层传导的规划体系,实现层层深化 [2] - 在规划实施层面,北京建立了决策和办理分离的规划审批制度 [2]
广州编制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
广州日报· 2025-05-16 03:35
建立近期重大项目清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通讯员穗规资宣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广 州市深入实施《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具有 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重要五年。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前谋划组织开展 了《广州市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6—2030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编制工作。 近期规划是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和时序安排, 将"一张蓝图"转化为近期行动"一盘棋"。同时,衔接五年期发展规划,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空间布 局规划的有机统一。 总体规划逐步逐项落地 近期规划围绕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长远目标,以总体规划2035年目标任务为引领,提出未来五年要 达成的目标,明确这五年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重要行动任务,建立近期重大项目清单,实现总体规划的发 展目标逐步逐项落地落实。 统筹衔接各类专项规划,兼顾整合"条"的专项安排和"块"的空间统筹——全面梳理各类专项规划的近期 目标指标、任务内容、重大项目等, ...
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数智动能——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自然资源数智变革分论坛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8 10:03
自然资源数智变革方向 - 自然资源数智变革需以理论创新引领技术赋能,理论创新应走在技术赋能之前,涉及广义价值理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城市科学认知等[3] - 同济大学团队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包含24个知识单元和328个知识点,并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从"经验规划"到"数据驱动"的转变[4] - 自然资源部"一张图"建设面临全国产环境适配、系统场景化改造、人工智能叠加等挑战,需政产学研用结合推动融合创新[4] 地方数智治理实践 - 上海提出"量子城市"构想,构建"1+5+3+N"超大城市空间治理大模型架构,目标2030年实现时空智能产业国际领先[6] - 武汉通过"四个聚焦"提升治理水平,整合人口、资源、环境等大数据,开发耕地保护、防洪排涝等动态应用场景[7] - 深圳推动8大AI试点场景建设,整合时空数字底座与物联感知系统,打造全域国土空间智能体[8] 企业技术支撑 - 中国联通构建天空地监测体系,实现生态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11] - 华为提出时空智能体架构,腾讯从连接、数据、AI、安全四维度提供技术支持[11] - 阿里云开发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如智能问答和数据助手,北京数慧时空聚焦用途管制智能审批[11][12] 浙江海洋强省建设 - 2021-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53万亩,支持10余个国家重大项目落地[13] - 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编制技术规范实现海域立体化管理[16] - 2024年完成首宗海域使用权全流程网上交易,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政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