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分化

搜索文档
上海土拍:民企现身,央国企争抢“地王”
36氪· 2025-06-20 10:45
上海第五批次土拍首日成交情况 - 上海第五批次六宗地起始价192.5亿元 首日五宗地块揽金191.56亿元 [1] - 杨浦滨江地块溢价率30.8% 成为区域单价地王 楼面价95530元/平方米 [3] - 宝山区、青浦区和金山区3宗地块溢价率均在10%以内 [1] - 保利发展以66.4亿元连拿两块地 成为首日最大赢家 [6] - 中建八局以81.95亿元拿下宝山南大组合地块 成为南大板块新总价地王 [6] - 大华集团以底价30.53亿元竞得青浦地块 [9] 土地市场热度分化 - 优质地块带动上海土地市场维持热度 典型房企对优质地块争夺加剧 [2] - 五宗地块中有三宗溢价率低于10% 土拍热度分化持续 [7] - 杨浦区C090101单元01C5-02地块吸引6家房企参拍 [4] - 闵行颛桥地块溢价率12.95% 为溢价率第二高地块 [5] - 大规模商办体量综合地块罕见溢价成交 宝山南大地块溢价率1.17% [6] 民企重返土拍市场 - 大华集团继三批次后再次在上海拿地 释放民企重返土拍市场积极信号 [13] - 相比北京、深圳等地 上海出现民企拿地情况值得关注 [13] - 重点30城民企前5月拿地金额968.5亿元 同比上涨41% [14] - 民企投资以深耕、补仓为逻辑 新增土储均位于深耕城市内 [14] 上海前五批次土拍整体情况 - 今年上海五轮集中土拍共成交18宗地块 揽金613亿元 [10] - 第五批次土拍完成后成交价将突破200亿元 [10] - 前五批次中有6宗地块溢价率超30% 最高达40% [10] - 截至6月19日 上海土地成交总金额达1263亿元 其中协议出让610亿元 [10] 房企拿地策略 - 央国企对核心区域优质地块争夺激烈 资源持续向头部企业聚集 [16] - 民企投资积极性回温 但销售未全面回暖 长期投资仍缺乏动力 [16] - 房企投资更加追求确定性 板块内新房市场表现是重要考量 [15] - 核心城市土地出让逻辑清晰 供给侧将优化供应规模和质量 [16]
2025年1-5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01 09:59
市场格局与头部企业表现 - 2025年1-5月土地市场头部效应显著,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量的66%,较2024年末提升4个百分点 [20] - 保利发展以413亿元新增土地价值位居榜首,绿城中国、中国金茂、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均超300亿元,形成明显断层 [3][14] - 前5月仅11家房企拿地金额超百亿,超60%的销售百强房企未重启拿地 [14][20]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 - 全国300城1-5月土地成交建面2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但成交金额807亿元同比增长12%,呈现缩量提质特征 [12] - 新增土储百强门槛值分化:货值门槛20亿元(同比-8%)、总价门槛9.9亿元(同比+30%)、建面门槛21.5万平方米(同比+6%) [14][16] - 核心城市土拍热度分化,上海/杭州/成都溢价率超15%,非核心区域地块吸引力持续下降 [25] 房企投资动态 - 百强房企1-5月累计拿地金额4824亿元,同比增长38%,建面4372万平方米仅微增0.4% [19] - 国央企主导市场,保利发展单月拿地超百亿,绿城中国/保利置业等加速核心地块布局 [14] - 部分民企如敏捷集团重返市场,在广州竞得4宗地块(金额超30亿) [14] 投资策略与趋势 - 百强房企整体拿地销售比0.27,头部企业达0.38,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等个别企业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3] - 房企普遍聚焦高能级城市优质地块,优化土储结构成为关键,减少低能级城市布局 [25] - 行业呈现"提质控风险"特征,优先选择高周转、利润空间充足的项目 [25]
56%暴跌后,土地市场变天:重点城市吃肉,非重点城市喝汤?
搜狐财经· 2025-05-29 08:14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4个月全国卖地收入9340亿 较2021年同期下降56% [1] - 重点城市表现分化 杭州一季度卖地596亿同比上涨40% 成都同比飙升543% [3] - 非重点城市土地流拍常态化 城投公司不再兜底 [4] 核心城市土地策略 - 供应量大幅缩减 北京2025年住宅用地供应下限减少60公顷 成都供应量下降46% [3] -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 杭州主城区三宗宅地平均溢价率39.54% 最高达51.38% 楼面价2.2万/㎡ [3] - 土地质量提升 核心地段低容积率(1.1)地块受追捧 定位高端改善型产品 [3] 开发商投资行为变化 - 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北京海淀半壁店地块楼面价7.84万/㎡ 溢价11.95% [4] - 回避非重点城市 2025年《住宅项目规范》实施后超高层住宅退出市场 [5] - 产品策略两极分化 极致产品力或极致性价比路线 [6] 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分化 - 天津新房价格涨幅全国第三 但二手房挂牌量达20万套且价格持续下跌 [6] - 南京中海三个楼盘打6折销售 价格接近拿地成本 [6] - 新房标准提高 层高3米 电梯全覆盖 隔音达国际标准 加剧二手房贬值 [6] 城市发展格局影响 - 资源向核心城市集中 教育医疗就业等优质资源聚集 [10] - 非重点城市面临挑战 财政收入缩水影响基建教育医疗投入 [7] - 人口持续外流+产业空心化 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量持续萎缩 [8] 行业未来趋势 - 土地财政模式转型 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 [9] - 开发商需调整战略 聚焦核心区或转型代建物业 [10] - 购房逻辑改变 稀缺性成为关键 容积率2.0以下 得房率80%以上 配套成熟房产更保值 [10]
北京前4月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8%;万科获得深铁集团42亿元借款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07:55
北京房地产市场 - 前4月北京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375.3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0% [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21.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5.8%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至206万平方米 [1] -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1331.8亿元 同比增长13.9% [1] 天津土地市场 - 天津成功出让两宗地块 成交总金额23.39亿元 其中滨海海洋高新区地块溢价率8.91% [2] - 津南翠(挂)2024-41号地块被山西建投以底价20.75亿元摘得 [2] 武汉土地市场 - 武汉出让4宗涉宅用地 总揽金9.84亿元 总用地面积10.44万平方米 总规划建筑面积25.51万平方米 [3] - 武昌区地块溢价率30.59% 黄陂区3宗地块均底价成交 [3] 三湘控股与联投置业 - 三湘控股收到联投置业《解除函》 联投置业决定终止《股权转让协议》 [4] - 三湘控股已回函联投置业 提请对方依法继续履约 [4] 万科融资动态 - 万科获得深铁集团42亿元借款 并以不超过60亿元万物云股票作为质押物 质押率70% [5] - 若股东大会未通过股票质押事项 万科需提供其他合格担保或偿还借款本息 [5]
《2025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
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5-05-07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市场止跌回稳背景下土地市场分化加剧,重点城市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前4月百强投资金额同比增长42%,但竞拍主力仍以央国企为主,多数房企未重启投资步伐,重点城市土地市场热度有望延续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榜单数据 - 2025年1 - 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货值TOP100中,华润置地以642.2亿元排第一,绿城中国642.0亿元排第二,中国金茂608.7亿元排第三 [1] - 2025年1 - 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价值TOP100中,中国金茂以355.9亿元排第一,绿城中国355.0亿元排第二,华润置地329.4亿元排第三 [5] - 2025年1 - 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建面TOP100中,绿城中国以153.0万方排第一,保利发展134.3万方排第二,邦泰集团125.9万方排第三 [5] 市场成交情况 - 截至4月25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成交2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全月扩大12个百分点,成交环比3月同期上升50%,本月平均楼板价3280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4% [12] 百强门槛值情况 - 截止4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17.6亿元,同比下降7%,降幅比3月末收窄12个百分点;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为8.1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为19万平方米,同比微增3% [14] 投资情况 - 2025年1 - 4月份,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之和分别为8309亿元、4285亿元和3915万平方米,货值同比增长23.6%,投资金额同比增长41.5%,建面同比增长3.2% [19] 销售百强情况 - 2025年1 - 4月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维持高位,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0,较2024年末提升0.13 [20] 市场分化情况 - 2025年1 - 4月,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三四线城市仍量价同比回缩;头部房企强化对高能级城市优质土地资源增储,中小型房企收缩投资半径,行业集中度或将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 [22]
百强房企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前四月拿地金额同比增长42%
券商中国· 2025-05-01 15:21
重点城市土地交易活跃度 - 1—4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达4285亿元,同比增长42% [2][4] - 新增货值总额8309亿元,同比增长23.6%;总建筑面积3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 [2][4]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达69%,较2024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2][4] 土地市场分化特征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土地溢价率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 [5]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复苏动能不足,市场分化显著 [5] - 头部房企及国央企凭借资金优势加速优化土储,中小房企因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 [5] 城市群与房企拿地格局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6.7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698亿元)、中西部(289亿元)分列二、三位 [6][7] - 绿城中国、招商蛇口等头部房企在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集中补仓,滨江集团在杭州拿地金额第一 [7] - 北京朝阳区平房乡地块以126亿元总价成为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榜首,由越秀地产等联合竞得 [7] 房企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较2024年末提升0.13,部分头部房企(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4] - 行业集中度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优质土地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聚集 [5] - 核心城市政策优化带动市场情绪修复,但全国市场尚未完全企稳,房企需审慎投资并聚焦优质地块 [8]
↑42%!百强房企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5-01 14:55
土地市场活跃度 - 1—4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金额4285亿元,同比增长42% [1][2] - 新增货值总额8309亿元,同比增长23.6%,总建筑面积3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 [1][2]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 [1][2] 市场分化特征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 [3]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复苏动能不足 [3] - 头部房企及国央企加速优化土储,中小房企因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 [3] 城市群及区域表现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6.7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4]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698亿元,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289亿元 [4] - 杭州、厦门4月拍出多宗高总价地块,北京朝阳区平房乡地块以126亿元总价居首 [4] 房企投资策略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为拿地主力,民企仅在深耕区域补仓 [4] - 绿城中国在杭州、上海、苏州拿地金额均进入前三 [4] -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位列当地拿地金额第一 [4] 行业集中度 - 销售TOP11—3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合计20%,后50强房企占比仅3% [2]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较2024年末提升0.13 [2] - 头部房企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2]
↑42%!百强房企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5-01 14:40
土地市场活跃度提升 - 1-4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金额4285亿元,同比增长42% [1][3][4] - 百强房企新增货值总额8309亿元,同比增长23.6%,建筑面积3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 [1][4]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达69%,较2024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 [1][4] 市场分化特征明显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 [5]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市场复苏动能不足 [5] - 头部房企依托资金优势加速优化土储,中小房企持续收缩投资半径 [5] 城市群表现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6.7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6][7]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698亿元,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289亿元 [7]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重点城市拿地主力,民企仅在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7] 头部房企表现 - 绿城中国在杭州、上海、苏州拿地金额均进入前三 [7] - 招商蛇口、中国金茂、华润置地、建发房产在4个城市位列拿地金额前十 [7] -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额第一 [7] 高总价地块 -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组合地块以总价126亿元位居4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榜首 [7] - 杭州、厦门拍出多宗高总价地块 [7]
2025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5-01 10:12
行业集中度 - 2025年1-4月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1][23] - 销售TOP11-20、TOP21-30、TOP31-50及后50强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分别为14%、6%、7%和3%,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倾斜[23]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0,较2024年末提升0.13,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等头部房企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3] 土地市场表现 - 前4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货值、总价、建面分别为8309亿元、4285亿元和391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3.6%、41.5%和3.2%,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推动金额增幅显著[21] - 全国300城4月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2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但环比上升50%,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成交活跃,平均楼板价同比上涨14%至3280元/平方米[14] - 百强门槛值分化明显:新增货值门槛17.6亿元(同比-7%)、总价门槛8.1亿元(同比+26%)、建面门槛19万平方米(同比+3%)[17][18] 企业投资动态 - 花海置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位列新增土地货值前三,分别为642.2亿元、642.0亿元和608.7亿元,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紧随其后[3] - 新增土地价值榜单中,中国金茂以355.9亿元居首,绿城中国(355.0亿元)、华润置城(329.4亿元)分列二三位;绿城中国同时以153.0万平方米领跑新增建面榜单[8] - 央国企为竞拍主力,多数房企尚未重启投资,头部企业加速优化高能级城市土储,中小房企受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半径[13][26] 区域市场分化 - 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三四线城市量价持续回缩[26] - 杭州、南京、厦门单城成交总价超50亿元,南京、杭州等5城成交建面超50万平方米,优质用地占比高位支撑楼板价[14] - 市场回暖呈现结构性特征,三四线城市复苏动能不足,改善需依赖区域经济基本面修复及政策持续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