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汇理资管投资研究院院长莫妮卡·德芬谈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遇:“我们看到的是与增长相关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故事”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55
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 公司以建设性态度看好中国资产 包括债券 外汇和股票 [1] - 公司对中国资本市场抱有长期战略性信心 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欧元 [2] - 公司聚焦中国市场三大投资机遇 持续的制度性开放与香港桥梁作用 绿色金融与中国双碳目标 养老金市场巨大潜力 [2] 对科技领域的投资观点 - 从估值角度看 电动汽车 电池等领域吸引力更强 [2] - 看好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生物技术及制药领域 认为是AI可长期布局的方向 [2] - 公司以结构性方式布局亚洲资产类别 根据估值和收益机会进行投资组合轮动 持仓周期通常为3个月或更长时间 [2] 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测 - 预测2025年美联储有两次降息 2026年仍会有两次降息 [3] - 公司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将下调至3.5% 立场比市场普遍预期略显鹰派 [3] - 降息主因与劳动力市场疲软有关 美国就业指标出现温和走弱趋势 [3] 全球资产配置趋势 - 当前国际关税政策形势仍在变化 供应链重新配置为一些原本非主流投资目的地的国家带来机会 [3] - 美元和美国资产在投资者配置中的核心地位有所下降 特别是对欧洲投资者而言 [3] - 各国央行持续推动储备多元化策略 对黄金的需求显著增长 反映新地缘政治秩序 [3] 投资组合构建策略 - 建议投资者聚焦具备中长期确定性的机遇 如气候转型和人工智能 并建立相应结构性仓位 [4] - 黄金是公司重点配置资产类别之一 因其能抵御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 是有效的多元化策略 [4] - 公司预计黄金长期上涨趋势将持续 三年内目标价达到5000美元/盎司 [5] 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框架 - 建议投资者为投资组合精心设计风险预算 明确风险配置方向 以适当方式构建组合对冲特定风险 [5] - 公司通常构建核心资产配置框架 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比例 再确定政府债与其他债券比例及交易策略 [5] - 建议在资产配置中加入相关主题 如人工智能 长寿经济 气候变化 需兼顾核心策略与卫星策略 并牢记整体风险预算 [5]
新研究:气候变化威胁近六成南极冰架稳定性
新华社· 2025-11-03 20:45
研究核心发现 -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六成(59%)南极冰架到2300年时可能无法继续稳定存在 [1] - 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维持高水平,到2150年可能有约41%的冰架无法稳定存在 [1] - 若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则绝大部分冰架可保持稳定 [1] 潜在影响分析 - 38个冰架失稳可能导致其约束的冰盖区域完全消融,进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米 [1] - 冰架消融将显著加速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沿海地区生态与人类安全 [1] 研究方法与视角 - 研究通过气候模型分析了64个南极冰架 [1] - 研究以整体视角审视冰架存续能力,同时考量大气与海洋双重因素导致的质量损失 [1] - 研究给出的失稳临界点为最晚时限,实际冰架崩塌可能更早发生 [1]
最新研究:海洋变暖到2300年或致59%南极冰架消失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19:36
研究核心观点 - 一项综合性分析表明,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300年多达59%的南极冰架可能面临消失风险,并可能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达10米 [1] - 研究强调,将升温控制在低于2°C的低排放情景下,南极冰盖损失会大幅减少,凸显了采取低排放路径以保护南极冰架和沿海区域的紧迫性 [1] - 海洋变暖被鉴定为导致冰架衰退和失去结构完整性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此前的研究常常忽视这一点 [1][2] 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影响对比 - 在升温控制在低于2°C的低排放情景下,仅有1/64的冰架会无法生存,且风险在2250年后才开始增加 [2] - 在升温接近12°C的高排放情景下,38个(59%)南极冰架会无法存活 [2] - 大部分冰架减退将从2085年开始加速,并在2170年达到峰值 [2] 研究方法与局限 - 研究采用了同时兼顾海洋变暖和大气变暖的模拟方法 [2] - 研究对高排放情景下冰架消失的估算被认为是保守的,因为崩塌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如破坏、裂隙、破裂和崩解引发 [2] - 后续研究仍需关于海洋-冰盖相互作用的进一步数据,以增强对未来南极冰架稳定性的建模 [2]
沪游简报|游戏成为气候议题传播的新途径
新浪财经· 2025-11-03 16:24
游戏产品与功能 - FutureGuessr是一款于2025年6月上线的免费电子游戏 灵感来源于拥有数百万玩家的地理游戏GeoGuessr [2] - 游戏核心玩法是向玩家展示由AI技术生成的未来场景图片 玩家需判断其地理位置 并通过解锁更多信息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行动必要性 [2] - FutureGuessr的开发团队与法国气候行动网络Réseau ActionClimat合作 展示了气候变化在南极洲和复活节岛等著名地点的负面影响 [7] - 游戏中的AI模型通过结合地图 地点照片以及IPCC报告数据来生成2100年气候变化后的图像 例如美国新奥尔良 德国 博茨瓦纳和霞慕尼的景象 [2][4][7][8][10] 行业应用与案例 - 游戏作为一种传播途径具备触达面广和受众多样化的特点 桌游和电子游戏已被用于以严肃 有趣或发人深省的方式传递气候议题 [3] - 在线叙事游戏Game Changers将气候话题融入故事情节 鼓励玩家进行气候主题对话 并通过集体决策环节学习气候变化知识 [5] - 桌游《曙光计划》(Daybreak)要求玩家齐心协力实施气候解决方案来抑制全球变暖 帮助玩家质疑企业权威并识破虚假环保话术 [5] - 严肃游戏能够超越娱乐属性 与现实世界的社会 环境和经济问题相关联 例如The Flood Recovery Game被专业人士用于灾害重建研究和政策制定 [6] 传播效果与行业倡议 - 气候传播视觉化研究发现 极端气候图像更能触动人心 FutureGuessr通过展现人们熟知地点的变化来鼓励气候支持行动 这种方式被证明有效 [7] - 互动游戏工作坊如气候拼图工作坊(Climate Fresk)吸引了数百万人 通过三小时互动体验传递IPCC研究成果并呼吁行动 [6]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玩游戏救地球联盟”(Playing for the Planet Alliance)为游戏行业定制碳排放计算器 并通过奖项和比赛支持环保行动 [9] - 行业需要探索如何有效结合研究 游戏设计和大众传播 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将气候问题与大众生活联系 游戏可为气候议题创造对话空间 [9]
肯尼亚山体滑坡遇难人数升至26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12:35
灾害事件概述 - 肯尼亚西部地区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截至11月2日遇难人数已升至26人,另有20余人失踪 [1] - 山体滑坡发生于11月1日,地点位于该国西部的埃尔盖约-马拉奎特郡 [1] - 灾害导致部分道路被冲毁,事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 [1] 救援响应措施 - 肯尼亚政府已加大搜救力度,军方部署了四架直升机和一架固定翼飞机协助搜救队进入事发区域 [1] - 政府同时派出医务人员和灾害应对专家,并将空运物资至受灾地区 [1] - 肯尼亚红十字会部署了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设备协助搜寻失踪人员和进行现场评估,救援行动预计将持续数日 [1] 背景与原因分析 - 此次山体滑坡由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引发,并造成大面积破坏 [2] - 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且强度更大 [2] - 近年来,肯尼亚已有数百人死于山体滑坡和洪水,例如去年肯尼亚中部发生的泥石流和山洪造成61人死亡 [2] 政府预警 - 肯尼亚政府敦促居住在易受洪水或山体滑坡影响地区的民众尽快撤离,因为全国范围内的降雨预计还将持续 [1]
肯尼亚山体滑坡遇难人数升至26人 另有20余人失踪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11:31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电 内罗毕消息:肯尼亚西部地区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截至当地时间11月2日,遇 难人数已升至26人,另有20余人失踪。 综合肯尼亚《星报》、美联社等媒体消息,肯尼亚内政部长基普春巴·穆尔科门(Kipchumba Murkomen) 证实,此次山体滑坡发生在11月1日,地点位于该国西部的埃尔盖约-马拉奎特郡,灾情导致部分道路被 冲毁,事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 肯尼亚红十字会部署了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设备,以协助搜寻失踪人员和进行现场评估,救 援行动预计将持续数日。 肯尼亚政府敦促居住在易受洪水或山体滑坡影响地区的民众尽快撤离,因为全国范围内的降雨预计还将 持续。 此次山体滑坡由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引发,并造成大面积破坏。另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近年来,肯尼 亚已有数百人死于山体滑坡和洪水。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且强度更大。去 年肯尼亚中部发生的泥石流和山洪,造成61人死亡。 穆尔科门表示,目前肯尼亚政府已加大搜救力度,军方部署了四架直升机和一架固定翼飞机协助搜救队 进入事发区域,同时还派出医务人员和灾害应对专家。此外,肯尼亚政府还将空运物资至受灾地区。 ...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在德举办 共探科技合作
新华社· 2025-11-02 21:05
论坛概况 -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于11月1日至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办,吸引了数百名中欧科学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参与 [1] - 论坛旨在加强中欧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的集聚与融合 [1] - 首届论坛于202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 [1] 合作领域与潜力 - 科技交流被视为连接中欧双方的重要桥梁,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1] - 论坛活动包括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转化与临床医学、碳中和与新能源等一系列平行论坛 [1] - 多位科学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农业、医疗以及工业设备智能维护等领域的革新应用 [1] 论坛目标与期望 - 论坛期望成为连接中欧科研头脑的"连接器"、加速知识技术转化的"加速器",以及孵化青年才俊构想的"孵化器" [1] - 面对全球性挑战,中欧科学家需要合作推动科技进步、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1] - 活动紧扣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热点,旨在为推动前沿科技的协同创新与落地应用注入新动力 [1]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1102
声动活泼· 2025-11-02 07:06
播客产品信息 - 播客名称为「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和「十分之一」联合出品,目标受众为青少年 [5] - 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每期时长10分钟 [5] - 第一季上线时间为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定价为365元/年 [5] - 提供三期免费试听节目,可在小宇宙App及其他音频平台如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5] 公司品牌与渠道 - 公司品牌为「声动活泼」,旗下拥有原创播客及更多品牌播客 [9][10][12] - 公司可通过公众号、微博、小红书、即刻等社交媒体平台接触 [16] - 公司内容在各大音频平台及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均可搜索「声动活泼」收听 [13] 市场活动与用户互动 - 公司举办线下选题会,例如在上海迪士尼办公室举行的活动,参与者可参观办公室并讨论《疯狂动物城2》等话题 [1] - 选题会讨论方向广泛,涵盖教育、文化、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 [1][2][3][4]
心有山海 踏浪而行——写在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起航之际
新华社· 2025-11-01 17:18
心有山海 踏浪而行——写在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起航之际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胡喆、顾天成、徐鹏航 雪龙欲破浪,汽笛又催征。 11月1日,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拔锚起航。 潮起潮落,永恒的大海,见证着天翻地覆的变迁。 1984年,当中国探险者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南极的亘古冰原,手中甚至没有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 而今,昆仑站挺进冰盖之巅,秦岭站惊艳亮相罗斯海,五星红旗在南极五座现代化科考站上空猎猎飘 扬……40多年来,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丰硕成果,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 冰川融化加剧、陆地和海洋热量增加、海平面上升,深刻影响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气候 变化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对中国而言,作为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众多发达沿海城市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 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科学和平合作。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强调"开展海洋和极 地考察、探索地球科学奥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南极冰川之上,留下中国探索未知的坚定足迹;南极烈风之中,激荡民族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202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南极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10-31 17:1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来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的一项新研究登上了 Cell Press 官网头条。 该研究以 : Long-term climate warming substantially reduces global soil microbial richness ( 长期气候变暖大幅降低了全球土壤微生物的丰度 ) 为题, 于 2025 年 10 月 30 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One Earth 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秦晓梁 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这些发现揭示了变暖条件下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损失的全球模式,从而改进了生态系统响应的预测模型。它们增强了我们评估气候变化可持续性风险的能力,并 突显了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缓解策略的紧迫性。 健康的土壤 对于粮食生产和气候稳定至关重要, 土壤微生物 驱动着诸如养分循环和碳储存等关键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维持土壤健康。预计气温上升将影响土 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从而损害土壤的功能。然而, 由于现有研究的持续时间短且地理范围有限,预测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暖的长期响应仍具有挑战性。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这项研究增强了我们评估气候变化的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