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罕见高温影响,已向欧盟求援,希腊山火逼近首都雅典濒临失控
环球时报· 2025-07-28 06:46
灾情概况 - 希腊多地发生森林大火 火势逼近首都雅典 政府向欧盟求援 [1] - 阿提卡大区火情严重 雅典东北部阿菲德内斯地区最初起火 蔓延至德罗索皮吉与克里奥内里等地 [1] - 德罗索皮吉因工厂和易燃物囤积发生多次爆炸 雅典市郊多处民宅被毁 [1] - 政府出动145名消防员 44辆消防车 7架直升机和10架飞机参与救援 [1] - 全国24小时内爆发52处山火 第二大岛屿埃维亚岛灾情失控 多座村庄电力中断 [1] - 最大岛屿克里特岛火情持续 政府申请欧盟支援6架消防飞机 [1] 灾情扩展 - 南部旅游胜地基西拉岛半座岛屿被大火席卷 全岛笼罩浓烟 部分村庄 修道院和旅游景点被毁 [2] - 130多名游客被困琳尼欧纳斯海滩 海岸警卫队组织海上转移 [2] - 希腊空中灭火力量反应迟缓 官员警告可能难以避免人员伤亡 [2] 气候背景 - 希腊正经历今年第三波热浪 27日最高气温预计达44摄氏度 部分地区伴有强风 [2] - 6月27日部分地区气温达43.2摄氏度 刷新希腊历史上第二炎热的6月纪录 [2] - 气候变化和土地管理不善使希腊山火风险常态化 对当地旅游业造成重创 [2]
欧盟反击美国千亿关税,中欧合作新动向引全球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27 19:16
欧盟对美报复性关税措施 - 欧盟批准对美国实施93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 针对波音飞机、汽车及农业产品等关键产业 [1] - 该措施是对美国自2025年起对欧盟钢铁、铝材、汽车及农产品加征关税的直接反制 德国汽车制造业和法国航空业受冲击最严重 [3] - 关税壁垒加速欧美经济脱钩 德国等国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规避关税 美国肯塔基州波本威士忌产业面临市场损失 [5] 欧盟内部博弈与战略调整 - 匈牙利等成员国因依赖俄罗斯能源对制裁美国存疑 德法通过补偿机制争取支持 体现欧盟内部妥协 [6] - 欧盟在冯德莱恩访华后重新审视全球战略 中欧峰会在气候变化和绿色技术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3][5] 中欧关系动态 - 冯德莱恩提出中欧贸易需重新平衡 但中国要求欧盟停止双重标准 双方根本性争议仍存 [3] - 尽管存在争议 中欧在绿色技术等新领域的合作空间扩大 合作关系持续深化 [5]
气候变化加剧健康危机,如何为应对气变“找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7-27 12:37
气候变化对全球健康的影响 - 2030-2050年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主要死因包括冰川融化、饥饿、疾病、空气污染和致命热浪 [1] - 世界卫生组织将气候变化重新定义为全球卫生紧急突发事件,强调其威胁已超越环境问题范畴 [1] - 尼泊尔等国家因气温上升和降雨模式变化,登革热等虫媒疾病向高纬度地区扩散 [2] - 极端天气事件(洪水/热浪/泥石流)直接造成死亡并破坏基础医疗系统 [2] 健康领域的具体数据研究 - 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2010-2019年热浪暴露使死亡率上升0.3-1.7%,温度每升高1℃可能导致死亡率最高增加7% [2] - 职业热浪暴露导致生育率下降,孕妇暴露会引发低体重儿和早产现象 [2] - 2023年全球卫生保护缺口超过5000亿美元,且缺口持续扩大 [2] - 太平洋岛国60%医院距离海岸线不足500米,面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威胁 [3]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COP29协议草案承诺2035年前发达国家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3万亿美元需求 [3] - OECD预测2025年官方发展援助将减少9%-17%,相当于百亿美元级资金缩减 [4] - 亚洲开发银行启动37亿美元投资项目,支持中亚西亚九国气候项目 [4][5] - 多边发展银行建议混合融资模式,整合民营资本、保险资金和借贷资金 [4][5] 解决方案与跨部门协作 - 保险行业可通过早期参与绿色基建项目提供风险建议,提升投资回报率吸引私人资本 [5] - 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在隐私保护前提下)支持健康影响研究 [5] - 呼吁构建气候韧性卫生体系,要求政府/机构采取紧急行动 [5]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IFRS发布企业ISSB行业指南应用文件
信达证券· 2025-07-27 0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和国际在 ESG 领域有诸多政策发布和行动,如中欧联合声明、IFRS 发布指南等,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3][22] - ESG 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债券、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在存量、发行数量和规模上有一定表现 [5] - 主要 ESG 指数本周和近一年均呈现上涨态势 [7] - 专家认为 ESG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提出政策建议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点聚焦 国内 - 中欧领导人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将在多方面合作推动全球公正转型,包括落实气候目标、支持 COP30 等 [3][1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建立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 [13] - 广州出台新政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对加氢站、站售氢气和氢车运营给予财政扶持,最高支持 2 亿 [14] - 工信部提出将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氢能在传统产业应用 [15]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可持续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 4 万亿元,位列全球前四 [17] - 《绿色信托指引》及《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披露指南》正式印发,规范绿色信托业务和 ESG 信息披露 [18] 国外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认为 ESG 投资策略有益于风险管理,可助力长期价值创造 [19] - 荷兰两家氢能企业宣布合并,计划打造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场景的“全柔性电解槽” [20] - 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分析亚洲司法辖区的气候风险监管框架 [4][21] - IFRS 发布企业 ISSB 行业指南应用文件,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应用 ISSB 行业指南 [22] ESG 金融产品跟踪 债券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我国已发行 ESG 债券 3632 只,存量规模达 5.61 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 61.99% [5][23] - 本月发行 ESG 债券 124 只,发行金额 1345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 1090 只,发行总金额 12745 亿元 [5][23] 公募基金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市场上存续 ESG 产品 908 只,净值总规模达 10218.02 亿元,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 50.34% [5][33] - 本月发行 ESG 产品 5 只,发行份额 15.56 亿份,主要为 ESG 策略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 242 只,发行总份额 1722.05 亿份 [5][33] 银行理财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6 日,市场上存续 ESG 产品 1014 只,纯 ESG 产品规模占比 54.83% [5][39] - 本月发行 ESG 产品 103 只,主要为纯 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 1034 只 [5][39] 指数跟踪 - 截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为 0.96%,万得全 A 可持续 ESG 涨幅最大为 2.26% [7][40] - 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万得全 A 可持续 ESG 涨幅最大为 22.91%,中证 300 ESG 领先涨幅最小为 17.44% [7][40] 专家观点 -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不可逆转”,敦促各国在 COP30 前提交新气候计划 [42] - 国际能源网总裁张福龙认为 ESG 与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需要,企业应以 ESG 为战略支点驱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挑战 [42]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 2025-07-26 10:32
2025.07. 26 目前,亚洲、欧洲多地已报告病例。在中国,广东、北京等地疾控已相继报告输入病例。 本文字数:222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 财经 吴斯旻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了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 污染也让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 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期间,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下简称"世 卫")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皮乌卡拉(Saia Ma'u Piukala)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他表示,据世卫估计,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尽 管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在全球排放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却由于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 件频发等原因,该区域公共卫生体系显得尤为脆弱。气候变化正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国 家带来广泛的卫生风险。 同日,世卫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年前席卷全球的蚊媒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 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关 节疼痛和长期疲乏,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 ...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 2025-07-26 08:53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 据世卫估计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1] - 西太平洋区域由于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原因公共卫生体系尤为脆弱[1] -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了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染让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1] 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 - 基孔肯雅热病毒已在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1] - 亚洲、欧洲多地已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中国广东、北京等地疾控已相继报告输入病例[2] - 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化和人群流动等因素导致基孔肯雅热病例数在非热带地区上升明显[2] - 需要引起重视的病媒传播疾病还包括登革热和疟疾等[2] 疫苗和治疗手段的不足 - 全球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面世其中一种因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已暂停对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另一种在中国目前暂无供应[2] - 已获批上市的疟疾疫苗12个月内的保护效力均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注射加强针来维持免疫力[2] 监测和预警体系的挑战 - 加强预警和响应能力对于预测疾病模式变化、保护弱势群体以及指导有效的政策行动至关重要[3] - 从气象、疾病监测、昆虫学等多个来源获取可靠数据是获得更准确预警预测的关键[3] - 如何及时获取并以易于使用的形式来呈现这些数据仍是一个挑战[3] - 需要确保各系统所使用的术语和语义的标准统一[3] 科技在监测体系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完善提供机遇[3] -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3] 中国的进展 - 中国即将实施的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4] - 中国已开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投资于绿色卫生基础设施[5] - 中国发布的《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为多部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平台[5] 全球卫生筹资和气候融资 - 多边气候融资中用于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资金比例不足1%[6] - 全球气候融资中的更多资金应支持四个健康领域包括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开发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卫生人才能力建设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6]
中欧达成升级版稀土出口机制
搜狐财经· 2025-07-26 04:59
中欧领导人会晤核心成果 - 中欧双方在气候变化、关键原材料出口等关键领域取得具体进展 [4][5][7] - 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边贸易额从1975年的20亿欧元/年增长至当前20亿欧元/天的规模,增幅达365倍,双向投资累计达2600亿美元 [6] - 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7858.2亿美元(同比+0.4%),欧盟对华新增投资67.9亿美元,中国对欧盟新增投资70.9亿美元 [6] 气候变化合作 - 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加强能源转型、甲烷管控、碳市场等领域合作,计划在COP30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4][5] - 重申《巴黎协定》为国际气候合作基石,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4] - 建立升级版关键原材料出口供应机制,应对稀土永磁材料等供应链瓶颈问题 [7] 经贸关系与分歧 - 欧盟表达对贸易失衡的担忧:中国占欧盟进口份额14.5%但仅吸收欧盟8%的出口,主因市场准入壁垒和产能过剩问题 [7] - 欧盟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反补贴关税,双方正就最低价格承诺进行谈判,技术层面已基本完成 [6] - 欧盟提出三大优先解决领域:市场准入、产能过剩、稀土出口管制 [7] 企业合作与投资环境 - 中欧企业家座谈会达成共识,强调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中国承诺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欧盟被要求提供非歧视营商环境 [8][9] - 中国欧盟商会指出双边关系潜力巨大,但需以公平合理方式分配合作成果 [9] 全球贸易体系动态 - 欧盟正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激烈谈判,可能达成含15%关税的妥协方案,同时准备对93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反制措施 [11] - 欧盟强调与中国的关系独立于欧美谈判,双方有责任维护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 [10] 未来关系展望 - 双方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脱钩断链,克罗地亚外长呼吁建立"平衡、对等、互惠"的关系 [12] - 复旦大学专家指出会晤对重塑未来50年中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13]
中国新气候目标定了!2035年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45
中欧气候联合声明核心内容 - 中国将在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符合《巴黎协定》1.5℃温控要求 [1][3][7] - 中欧明确七大气候合作方向,包括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绿色技术流动、碳市场协作等,为COP30提供"压舱石"作用 [9][10][11] 中国NDC目标演变 - 历史NDC目标:2015年提出2030年碳达峰,2020年更新为"双碳"目标(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65%+,非化石能源占比25%+,风光装机12亿千瓦+) [3] - 2035年NDC突破点:首次覆盖全经济领域(钢铁/水泥/铝冶炼已纳入碳市场,下一步扩展至石化/化工/航空)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氟化气体等) [4][6] 行业影响与转型要求 - 企业层面:需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转型,在产品设计阶段嵌入低碳理念,开发碳足迹追踪系统以应对欧盟CBAM机制 [6][11] - 地方政府:需建立分行业碳核算体系,产业布局需将全温室气体管控作为硬约束,淘汰"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5][6] 技术与管理挑战 - 数据短板:当前缺乏系统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体系,需在2035年前建立覆盖全行业的计量标准 [4][5] - 负排放技术:需加速碳捕获、森林碳汇等技术应用以应对2024年全球气温已突破1.5℃的紧急情况 [7][8] 国际合作进展 - 中欧绿色金融协作: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已建立,未来需细化碳信用互认、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规则 [12] - 绿色技术壁垒:中欧主张打破技术流动限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清洁能源技术 [10][11]
国际气候正义亟需跑出“加速度”
环球时报· 2025-07-25 12:35
国际法院气候裁决核心内容 - 国际法院裁决认为各国有法律义务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否则需向受害国承担赔偿责任[1] - 裁决源于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推动的气候正义诉求,海平面上升导致其沿海洪水频率增加30%、海岸侵蚀加剧[1][2] - 美洲人权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近期均明确各国环境保护法律义务,虽无强制约束力但可能推动发达国家资金责任[1] 小岛屿国家气候危机现状 - 瓦努阿图海岸海平面年增速达6毫米,超全球均值,飓风威胁加剧[2] - 图瓦卢三分一人口申请澳洲气候移民签证,瑙鲁筹备全民搬迁计划[2] - 小岛屿国家面临红树林退化、珊瑚礁功能丧失等生态系统危机[1] 全球气候影响经济数据 - 欧盟农业因气候变暖年损失280亿欧元[3] - 美国极端天气致15家大型保险公司退出佛州/加州房屋保险市场[3] - 联合国预测当前政策将导致2100年全球升温3摄氏度[3] 气候治理资金缺口 - 发达国家历史碳排放占全球过量排放90%,但适应资金仅覆盖发展中国家需求的1/18-1/10[4] - COP30会议需落实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路线图[4] 中国气候行动案例 - 通过光伏风电技术规模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等实现"双碳"目标[5] - 牵头成立绿色气候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5]
中欧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绿色产业合作有哪些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25
中欧绿色转型合作 - 中欧在绿色转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绿色是中欧合作鲜明底色 [1] - 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是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是双方共识较多、争议较少的议题 [1][4] - 中国和欧盟已成为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核心力量,气候变化议题上升为中欧合作重点 [1] 气候治理框架 - 中欧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基本遵循,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 - 中欧同意共同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球公正转型,支持巴西成功举办COP30,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3] - 欧盟长于气候政策设计和法律框架构建,中国在技术产业化、规模应用与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 绿色产业合作 - 中欧将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绿色技术和产品流动,加强能源转型、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等领域合作 [5] -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电动汽车)在2024年已减少全球1%排放,产品使用寿命内将避免约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5] - 中欧在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核能及清洁煤炭技术等多板块有实际应用合作前景 [5][6] 细分领域合作进展 - 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完整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性能优异且价格极具竞争力 [5]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种类、技术、成本控制和性价比方面全球领先,中欧正就电动汽车贸易摩擦达成共识 [6] - 中国在绿色氢能技术成果突出,与欧洲合作空间大,中法长期开展核能项目合作,欧盟已将核能认定为绿色能源 [6] - 中国清洁煤炭技术可为欧洲提供绿色开采和清洁煤电解决方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