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超28万平方公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14:45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 "十四五"以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7万平方公里[2] - 2024年底全国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2.83%[10] 黄河流域治理进展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从2020年23.42万平方公里降至2024年21.88万平方公里[4] - 三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9万平方公里[4] - 新增淤地坝拦截入黄泥沙能力6.87亿吨[4] 南水北调水源区治理 - 丹江口库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6平方公里[6] - 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地表水Ⅱ类及以上[8] - 十年累计向北方输水超730亿立方米[8] 东北黑土区治理 - 治理侵蚀沟3.3万条[8] -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119条[8]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地方开展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交易60余单[8] - 交易金额近30亿元[8]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28万平方公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08:26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 "十四五"以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7万平方公里[1] - 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2.83%[2] - 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2] 黄河流域治理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从2020年23.42万平方公里降至2024年21.88万平方公里[1] - 三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9万平方公里[1] - 新增淤地坝拦截入黄泥沙能力6.87亿吨[1] 丹江口库区治理 - 截至2024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6平方公里[1] - 形成"自然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缓冲"小流域治理技术路线[1] - 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地表水Ⅱ类及以上[1] - 十年累计向北方送水超730亿立方米[1] 东北黑土区治理 - 截至2024年底治理侵蚀沟3.3万条[2] -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119条[2] - 开展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2] 生态产品转化 - 地方开展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交易60余单[2] - 交易金额近30亿元[2]
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22 08:32
调研行程与重点考察 - 8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1] - 考察凤县革命纪念馆和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强调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及文旅融合 [1] - 走访凤县国安寺村林麝养殖基地和太白县绿蕾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关注种养技术及市场拓展 [1] - 调研太白县白云村美丽庭院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1] - 察看翠矶山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 强调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乡村振兴工作部署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1] - 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 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1] - 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1] - 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 - 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问题整改与作风建设 - 抓好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常态长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 - 以优良作风和昂扬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石缝“绣”绿成金山
河南日报· 2025-08-17 07:33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小草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至58%,宜林宜草面积占比70%以上 [7][8] - 年侵蚀模数从4000吨每平方公里降至年拦蓄泥沙3.2万吨,有效减少流入丹江口水库的泥沙量 [4][8] - 10余年累计建成80多处小型水保工程,包括蓄水池、拦沙坝、谷坊坝等,形成8800亩水保林和3000亩经济林 [5][7] 生态经济转化成果 - 2024年完成河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1万吨碳汇以30万元成交,2013-2020年累计碳汇量达33706吨 [6][8] - 石榴产业带动周边3个村子300人就业,建档立卡户50户,务工家庭年均增收超2万元 [6] - 近五年水源涵养、旅游康养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达186万元,村民人均来自水保产业收入超800元 [6][7] 产业联动发展 - 生态改善催生农家乐产业,丹栖云畔度假村从4间房扩展到30多间,节假日入住率超80%,带动村里四五十家农家乐兴起 [7] - 果然出色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水土条件种植软籽石榴,单果最大可达2斤7两,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 [6] - 马蹬镇通过"蓄、排、灌"工程发展经济林,实现生态治理与农业生产条件同步改善 [5]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4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果 - 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达54.13万平方千米 水土保持率69.07% 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84万平方千米 [4] - 天水市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75.80%提升至2024年78.01% 通过苹果种植实现保水固土 [6] - 永和县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44.7%提升至48.3% 完成治理面积987.4平方千米 [11] - 山西省水土保持率达65.5% "十四五"期间新建淤地坝270座 治理坡耕地70多万亩 新增治理面积2329万亩 [12] 智慧农业应用 -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基地采用虫情测报仪 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科技手段 优质果率达90%以上 [5] - 合作社通过智慧果园APP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土壤湿度 降雨量等数据 实现精准施肥喷药 [5] - 2024年麦积区花牛苹果销量64万吨 产值25.6亿元 合作社种植面积5600亩 亩产达7000多斤 [5] 生态旅游发展 - 陕西高西沟村2024年游客突破10万人次 村集体收入80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 [8] - 该村发展农家乐5家 民宿48户 推出实景秧歌剧 生态研学等文旅项目 [8] - 通过"山顶林草 山腰果园 沟道水源"治理模式 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8] 梯田改造工程 - 永和县将1100亩细碎梯田改造成反坡式梯田 单个地块从0.6亩增至1.8亩 实现全程机械化 [12] - 改造后地块长度从不足100米增至400米 宽度从3-4米扩至10米 最大单块面积达20余亩 [12] - 梯田改造使玉米亩产增加300斤 农户收入提升500元/亩 同时田埂种植连翘等经济作物 [11] 科研技术突破 - 绥德水土保持站70年完成600多项专题研究 取得150多项成果 包括数字孪生小流域建模技术 [9] - 天水试验站建立36个坡面径流小区 成功推广杏 桃 大樱桃 巨菌草等经济作物种植 [7] - 榆林地区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 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9]
陕西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划定取得阶段性成果
陕西日报· 2025-08-11 06:36
8月6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由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推进的陕西水土保持重点区域 划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法律及水利部相关要求,该中心牵头完成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 理区划定,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划定,同步指导推进各县(市、区)开展禁止开垦陡坡地范 围划定,为全省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筑牢基础。 "此次重点区域划定工作,可为强化区域监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科学推进水土保 持工程建设,推动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全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省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徐颖) 此次划定的重点区域涵盖多类关键区。其中,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子午岭—六盘山、丹 江口库区及上游和嘉陵江上游区域7市(区)46个县(市、区),面积2.44万平方公里;国家级水土流 失重点治理区涉及黄河多沙粗沙区3市(区)21个县(市、区),面积2.8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 重、生态脆弱区域主要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黄河沿线和秦岭北麓地区,涉及6市(区)26个县(市、 区),面积1106平方公里。在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上,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 ...
“广东省兴宁市2025年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动工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4 16:07
项目概况 - 广东省兴宁市2025年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于7月31日在罗浮镇动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1.08亿元 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12个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试点 是广东省唯一入选项目 [1] 建设内容 - 崩岗水土流失治理和河道治理为主要建设内容 治理区域分布在罗浮和黄槐两镇 [1] - 罗浮镇境内治理16个片区崩岗 土壤改良面积204.8亩 其中计划新增耕地60.8亩 沟道治理总长13.41公里 岸坡整治总长26.06公里 [1] - 黄槐镇境内实施封禁育林措施 封育治理面积39.37平方公里 补植补种面积423.20公顷 [1] 项目影响与发展方向 -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 重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生态资源转化及生态文旅开发等路径 推动生态价值转换 让群众切实受益 [1]
小流域治理也不能忘了防洪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14:42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汛期防洪工作 当前存在的问题 - 个别地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忽视汛期防洪工作 不认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修复 不建设防范山洪灾害的工程设施 [1] - 随意改变河道形状及水流状态 在河道上、急流处建设影响泄洪的旅游设施 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1] 汛期防洪的重要性 - 汛期防洪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治理项目的长期稳定性 [1] - 必须将汛期防洪纳入整体规划 并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 [1] 综合治理措施 - 汛期防洪应与水利执法、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有机结合 [1] - 依法打击破坏河道稳定的行为 确保流域行洪通畅安全 [1] - 营造护坡林带稳固山体 减缓地表径流 修建蓄水池和小型水库调节洪峰 储存雨水资源 [1] - 结合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手段 降低洪水风险 增强流域调蓄能力和生态韧性 [1]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 小流域地形起伏大、地表覆盖不均 降雨后汇流速度快 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2] - 应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水文资料 因地制宜布设排水沟渠、拦洪堤坝、导流渠等设施 [2] - 在城镇等沿岸重要保护目标附近修建淤地坝、沉沙塘 拦截山洪泥沙 稳固河床 [2] 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 - 加快建立和完善雨情、水情、灾情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提高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时效性 [2] - 加强应急演练和公众防灾意识教育 提升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 制度与科技支撑 -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的法规体系和责任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主体的防洪职责 [3] -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提升防洪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3] - 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进行动态监控和风险评估 及时发现并整治潜在隐患 [3]
你听说过崩岗吗?赣县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9:42
崩岗治理现状与分布 -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和砂砾岩区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 赣县区12个乡镇存在崩岗侵蚀,累计4138座,面积达18.1平方公里 [1] 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立体治理模式,建立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2] - 结合科学勘测与高校合作,采用椰丝草毯植草等新技术提升修复效果 [1] - 开发式治理包括梯田整地、雨水集蓄工程,并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提高收益 [2] 分类治理模式与成效 - 生态修复型:对偏远崩岗采用蓄水保土措施,累计治理1165座,面积380.5公顷 [3] - 生态开发型:近居民区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模式,推动经济转化 [3] - 生态旅游型:城镇周边崩岗统一规划建设示范园,形成休闲旅游景点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5000亩劣地转为可利用地,经济果林年效益达3600万元 [4] - 结合旅游资源打造农事体验基地,建成科普馆展示治理成效 [4] - 通过承包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长效管护 [4]
202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千余平方公里
辽宁日报· 2025-06-19 09:05
水土流失现状 - 2024年辽宁省水土流失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2%,较上一年度减少1004.5平方公里 [1] - 全省水土保持率78%,水力侵蚀为主(3.18万平方公里,占比97.58%),风力侵蚀集中在西北部(788.93平方公里,占比2.42%) [1] - 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77.03%),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分别占比11.74%、5.00%、3.88%、2.35% [1] 综合治理成效 - 2024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543.51平方公里,其中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部门分别完成888.28、2397.06、84.04、174.11平方公里 [2] - 重点治理区覆盖11市43县,总面积9609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58万平方公里 [2] -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9549.87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度减少175.94平方公里,侵蚀强度中轻度占比最高(6698.13平方公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