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富民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亮
陕西日报· 2025-10-22 07:11
一组组亮眼数据印证三秦大地的生态之变: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跃升至最高类别"一 类",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超99%;长江流域陕西段水质全线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3 年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十四五"以来,陕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 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过去的延河可不是这个样子。"在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市民张志强回忆道,"以前每逢下雨,河 水就浑得像泥汤,要是遇上干旱,河床很快就露了底。泥沙多、水质差,看着就让人揪心。" 群众的期盼就是治理的动力。延安市以"河长制"为抓手,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治理组织体 系。2020年,《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施行,标志着延河治理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延河治理终见成效。2024年,延河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 为黄河流域陕西段首条获得该荣誉的河流。"我们始终以'六水同治'为引领,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 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全方位守护延河生态。"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邵瑞华介绍。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延安市已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县级城市建成 ...
老渔村的生态故事
人民网· 2025-10-18 12:07
晨光中的庐山西海,几座屋舍静立水畔,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静谧图景。人民网记者 邱烨摄 10月7日清晨8点,武宁县渡头村村民尹彬手持长柄夹,沿着湖岸缓缓巡查,一个被晨露打湿的纸杯应声落入 环保袋中——这位在庐山西海漂泊数十年的捕鱼人,洗脚上岸,成为了村里度假区的后勤管理负责人。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粼粼金波。稍微闲下来的尹彬,向记者算起了"新生活的账":"每月有固定工资,年底能 拿入股分红,老宅出租还有租金,一年下来比以前打鱼挣得还多!"尹彬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欣 慰。 渡头村,南依植被茂密的九岭山脉、北临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的庐山西海,村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是一个传 统渔村。2020年,为积极响应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庐山西海水域全面实施禁捕退捕。 "不打鱼了,日子怎么过?"彼时,全面禁捕的消息令尹彬辗转难眠。"除了休渔期,天天在水上忙活,一年能 挣十来万元。"他把"退捕上岸"的账翻来覆去算,怎么算都觉得"亏"——捕鱼是他干了大半辈子的营生,也是全家 主要的收入来源,放下渔网,就像丢了"饭碗"。 后几年,尹彬在县城打零工、接短活,收入远不如前,对未来也充满迷茫。转折发生在2024年春天,渡头 村 ...
短评丨“点”读林改“绿富密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7 10:46
生态文明建设与林改核心观点 -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 - 福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共富样本 [1] - 成功经验的关键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点、敢于创新的发展基点、系统推进的实践支点 [1]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点 - 林改成功根植于为民林改、让林农受益的初心,落实好"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政策 [1] - 改革使林农从"看山人"变为"山主人",激活绿水青山潜力,发展林木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普惠林业金融等 [1] - 林农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绿色银行",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了内生的驱动力 [1] 敢于创新的发展基点 - 林改是一个持续迭代、勇于突破的动态过程,从三权分置改革到林票等机制盘活林业资源 [2] - 林地经营权可流转、入股、抵押,林权抵押贷款、"闽林通"等金融创新产品为林业注入金融"活水" [2] - 创新精神破解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难题,充分释放森林经济价值 [2] 系统推进的实践支点 - 林改是复杂系统工程,福建构建了林业保护、服务、科技支撑、管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六大体系 [2] - 配套政策打出"组合拳",包括生态补偿机制、林业碳汇交易、简化采伐审批、优化政务服务等 [2] - 三产融合发展措施形成相互支撑的良性闭环,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2] 未来展望与全国意义 - 福建林改的探索找到了生态富民的"最优解",其经验可望向全国 [3] - 未来需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秉持创新精神、运用系统方法,推动更多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3]
绿色琼中捧起“金钵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09:41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 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4.24万亩 总产值3.74亿元 [2] - 林下种植面积16.64万亩 林下养殖面积4.17万亩 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43万亩 [4] - 计划到2030年林下经济面积扩大至54.27万亩 年产值目标13.31亿元 [6] 核心产业模式 - 构建"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1+N"复合型产业体系 [4] - 林药种植面积14.82万亩(占林下种植89%) 产值约1.7亿元 [5] - 重点发展林药(益智/草豆蔻)林草(粽叶)林果(人参果/凤梨)林菌(菌菇)林畜(五角猪)林禽(鸡)林蜂(中华蜜蜂)六大方向 [6] 具体项目案例 - 红毛镇天然林下益智种植8000亩 每亩增收约1000元 [5] - 黎母山镇粽叶合作社采用林草复合模式种植5365亩 年产值1040万元 [5] - 握岱村创新林下覆膜技术种植虎奶菇 3个月收获周期 [8] 产业支撑体系 - 2016-2021年发放益智种植补助656.9万元 惠及1588户农户 [3] - 2024年发布南药黎药产业发展规划及保护条例强化政策支持 [5] - 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引进40个优质项目 发展益智酒/虎奶菇干菇等精深加工产品 [9] 品牌与创新建设 - 注册"黎汉子"粽叶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 [5] - 打造"琼中好味"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五脚猪/蜂蜜等产品知名度 [9] - 科技机构研发食用菌栽种技术 开展覆膜种植培训提升成活率 [8]
新华视点丨盘点暑期文旅打开方式:多元业态激活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9-03 15:26
海洋文旅产业发展 - 山东日照通过改造老渔船为船坞民宿和开发荒滩 形成集民宿 博物馆和文创工坊于一体的文旅创意园区 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1][3] -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由沿海荒滩改造而成 实现林业与旅游结合的发展模式 [4]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4] - 日照市2024年1至6月重点监测的22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1980万人次 同比增长约17% [6] 冰雪旅游业态创新 -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际华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占地91亩 设四条雪道包括初级道宽31米 中级道最大坡度15度 国际雪联认证高级道落差达34.7米 [9] - 通过室内冰雪综合体破解地域与季节限制 实现"不太冷 不太远 随时滑" 今夏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 推动冰雪运动从冬季"一季火"变为全年"四季旺" [10][11] 乡村文旅融合模式 - 福建莆田荔城区北大村利用1500余棵百年荔枝树建设"荔林水乡"公园 通过水上巴士航线串联荔林景观带 滨水绿道和古村落 打造集露营 文化 竞技和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示范点 [11][12] - 浙江桐庐县雅鲁激流探险风景区拥有8公里峡谷 198米垂直落差和千万方水量 成为长三角知名消暑胜地 带动乡村走生态富民振兴之路 [12][14]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调研生态环保工作时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中国环境报· 2025-08-27 11:11
生态环保政策导向 - 浙江省委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 [1] - 提出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推动生态建设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色彩 [1] - 要求将理念全面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中 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 促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1] - 太湖源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1] - 青山湖水库实现从防洪单属性向防洪旅游双属性转变 走生态经济共赢之路 [2]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泛龙竹海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 [1] - 考察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推动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 [1] - 通过"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 采取最严格措施呵护青山湖生态环境 [2] - 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和PM2.5治理工作 [2] - 强调生态为民利民富民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1]
抗日根据地 今昔巨变丨红色底蕴托起现代文旅 昔日抗战根据地变身宝藏打卡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5 20:25
历史背景与战略地位 - 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于七七事变后 地处华北日伪统治中心 是晋察冀边区北部前沿屏障和战略要地[1] - 根据地覆盖北京市西部及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保定市部分地区 拥有丰富煤炭资源 曾遭日伪军资源掠夺和军事控制[1][3] - 该地区作为八路军向冀东、平北前进的重要阵地 具有显著军事战略价值[9] 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 房山区复建房良联合县政府原址并新建纪念设施 强化红色基因传承[11] - 保留抗日时期民宅、物资筛选工具(簸箕、篮子)及兵工厂枪械部件等历史实物[5][7] - 依托500年树龄楸树等历史见证物 展现军民团结抗战历史[5] 产业转型与生态治理 - 佛子庄乡等地区关闭矿山并实施生态修复 治理污染 响应绿色发展政策[13] - 利用闲置民宅改造精品民宿 发展红色旅游与文旅产业[13] - 改造采煤巷道遗址为旅游项目 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矿洞小火车游览和亲子乐园[15] 文旅基础设施升级 - 108国道旁新建咖啡驿站及300多间客房的精品旅游酒店 计划2024年9月试运营[17] - 酒店集红色旅游、运动、亲子、度假与会务功能于一体 提升房山北部山区旅游接待能力[17] - 结合黄芩茶与咖啡等业态 融合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旅设计[19]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5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效 - 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达54.13万平方千米 水土保持率69.07% [1] - 5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实现由黄转绿转变 [1] - 天水市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75.80%提升至2024年78.01%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麦积区新民合作社采用虫情测报仪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智慧农业技术 [2] - 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土壤湿度 降雨量等环境参数 [2] - 合作社5600亩果园优质果率达90%以上 亩产达7000多斤 [2] 苹果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麦积区销售花牛苹果64万吨 产值达25.6亿元 [2] - 合作社吸纳176户成员 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 [2] - 水土保持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水土保持科研体系 - 天水试验站建立36个坡面径流小区 3处植被观测点等试验观测体系 [4] - 绥德站70多年来开展600多个专题研究 取得150多项科研成果 [7] - 数字孪生小流域技术扫描150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通过大数据优化治理模式 [6] 乡村旅游发展 - 高西沟村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 [5] - 村集体收入超80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 [5] - 发展民宿48户 大型农家乐5家 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 [5] 梯田改造工程 - 永和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87.4平方千米 保持率从44.7%提升至48.3% [9] - 呼家庄村改造1100亩梯田 单块面积从0.6亩增至1.8亩 [9] - 全县地块平均长度从100米增至400米 宽度从3-4米扩至10米以上 [10] 生态治理规模 - 榆林市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 [7] - 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7] - 山西省新建淤地坝270座 治理坡耕地70多万亩 [10] - 山西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2329万亩 水土保持率达65.5% [10]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4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果 - 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达54.13万平方千米 水土保持率69.07% 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84万平方千米 [4] - 天水市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75.80%提升至2024年78.01% 通过苹果种植实现保水固土 [6] - 永和县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44.7%提升至48.3% 完成治理面积987.4平方千米 [11] - 山西省水土保持率达65.5% "十四五"期间新建淤地坝270座 治理坡耕地70多万亩 新增治理面积2329万亩 [12] 智慧农业应用 -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基地采用虫情测报仪 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科技手段 优质果率达90%以上 [5] - 合作社通过智慧果园APP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土壤湿度 降雨量等数据 实现精准施肥喷药 [5] - 2024年麦积区花牛苹果销量64万吨 产值25.6亿元 合作社种植面积5600亩 亩产达7000多斤 [5] 生态旅游发展 - 陕西高西沟村2024年游客突破10万人次 村集体收入80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 [8] - 该村发展农家乐5家 民宿48户 推出实景秧歌剧 生态研学等文旅项目 [8] - 通过"山顶林草 山腰果园 沟道水源"治理模式 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8] 梯田改造工程 - 永和县将1100亩细碎梯田改造成反坡式梯田 单个地块从0.6亩增至1.8亩 实现全程机械化 [12] - 改造后地块长度从不足100米增至400米 宽度从3-4米扩至10米 最大单块面积达20余亩 [12] - 梯田改造使玉米亩产增加300斤 农户收入提升500元/亩 同时田埂种植连翘等经济作物 [11] 科研技术突破 - 绥德水土保持站70年完成600多项专题研究 取得150多项成果 包括数字孪生小流域建模技术 [9] - 天水试验站建立36个坡面径流小区 成功推广杏 桃 大樱桃 巨菌草等经济作物种植 [7] - 榆林地区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 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