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籽石榴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淅川: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中国经济网· 2025-11-21 14:27
同时,淅川县围绕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原产地认证、及绿色有机品牌认证。全县共建立标准化 产业基地110万亩,制订和推广农业标准18项。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8.7万亩,认证种类 16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6.45万亩,认证产品23个;绿色产品基地面积4.3万亩,认证产品27个,认证 地标产品1个。 产量上来了,销路也要一并拓宽。淅川县整合使用"淅有山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县、乡、村三 级销售服务体系,积极联系多家电商平台和直播达人,进入果园或市场实景推销,同时主动对接全国各 地客商,签订销售协议。现如今,"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已授权53家商户使用,产品涵盖酸菜、软籽 石榴、杏李、黄金梨、柑橘、大樱桃、红薯等165个品类。 盛湾红薯的发展是全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以来,淅川坚持规划引导,着力构建"一镇一 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由各乡镇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乡有主导、村有特色的要求, 研究制定本乡镇及村产业发展规划,每个乡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每个村培育1个特色产业,切实引领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壮大需要本地龙头企业的带领。淅川通过产销对接、种养奖补、项目扶持,培 ...
“水果自由”,甜在两头(新知)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水果消费趋势 - 消费者普遍感觉水果口感变得更甜,例如西瓜糖度从20年前的9左右普遍提升至12以上 [1] - 水果更甜的口感和愈加丰富的选择是消费提质扩容的缩影 [1] - 消费者对水果的评价标准从过去主要关注甜度,转向更加关注维生素、花青素、膳食纤维等特定营养成分以及香气 [2] 水果产业规模与地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水果总产量达3.35亿吨,消费量达3.28亿吨 [2] - 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2] - 2023年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达232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3] 产业技术进步与供给提升 - 种业科技和种植管理技术的进步,如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高效筛选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风味香甜的新品种 [2] - 科学家已成功解析西瓜、番茄、草莓等果实中糖分积累的分子机制,结合分子育种手段可使糖度调节更精细 [2] - 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和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让过去不易储运的水果触达更多消费群体 [3] - 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外高品质水果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便利条件,例如今年以来截至9月下旬,通过中老铁路运输入境的鲜榴莲超过15.7万吨,同比增长超80% [3] 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发展 - 苹果、柑橘已实现鲜果周年供应,荔枝、蓝莓等特色水果快速发展 [3] - 车厘子、软籽石榴等原本的“贵族水果”价格日益亲民 [3] - 丰富多样的需求让鲜果切、水果捞等快消产品加速在市场铺开 [2] - 加快延链、强链,开发果干、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以提升附加值 [3] 产业发展案例与方向 - 宁夏中卫沙坡头区11.13万亩旱苹果预计总产量16万吨,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 [4] -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需要在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做好产销衔接等方面持续发力 [4]
“水果自由” 甜在两头(新知)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8
行业规模与地位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水果总产量达3.35亿吨,消费量达3.28亿吨 [2] - 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2] - 2023年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达232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3] 消费趋势与市场变化 - 水果口感普遍变甜,例如西瓜糖度如今普遍在12以上,而20年前一般在9左右 [1] - 消费者对水果的评价标准从过去主要关注甜度,转变为更加关注维生素、花青素、膳食纤维等特定营养成分以及风味 [2] - 消费需求多元化推动了鲜果切、水果捞等快消产品加速在市场铺开,并使一些新品种水果、小众水果走红 [2] - 苹果、柑橘已实现鲜果周年供应,荔枝、蓝莓等特色水果快速发展 [3] - 车厘子、软籽石榴等原本的“贵族水果”价格日益亲民,加速市场普及 [3] 供给端发展与技术进步 - 种业科技和种植管理技术的进步是水果品质提升的关键,科学家运用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高效筛选培育风味香甜的新品种 [2] - 中国科学家已成功解析西瓜、番茄、草莓等果实中糖分积累的分子机制,结合分子育种手段可使糖度调节更精细 [2] - 国产榴莲规模化试种取得突破并批量上市,同时通过中老铁路运输入境的鲜榴莲增长迅速,2023年截至9月下旬超过15.7万吨,同比增长超80% [3] - 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和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让过去不易储运的水果触达更多消费群体 [3] 产业链与价值提升 - 产业正在加快延链、强链,通过开发果干、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以提升附加值 [3] - 地方特色水果产业效益显著,例如宁夏中卫沙坡头区11.13万亩旱苹果预计总产量16万吨,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 [4] - 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全方位升级 [3]
河南淅川:绿色动能涌新潮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10:06
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 -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公司坚决履行水质保护责任,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80余家,拆除养鱼网箱5万余箱,取缔汇水区内畜禽养殖场600余家[1] - 公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发展生态林果、绿色工业、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 - 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让库区群众端上“生态碗”,实现增收致富[1] 生态林果产业发展 - 公司整合涉农资金4500万元支持生态产业,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并成立果业公司加强管护[2] - 公司整合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销售体系,并携手电商平台推动林果产品外销[2] - 全县生态林果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8万亩,林果业年产值达6亿元,带动10万群众增收[2] 绿色工业与科技创新 - 以淅减公司为龙头,集聚关联企业86家,建成国内唯一全链条汽车减振器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高达20%[2] - 2024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36.3亿元[2] - 公司通过规划专业产业园、搭建金融平台、设立6000万元研发基金、出台人才政策等系列举措推动科技创新[2] 文旅产业与交旅融合 - 渑淅高速丹江小三峡特大桥即将通车,预计将为景区带来更多客源,节省交通时间超过1小时[3] - 公司围绕丹江口水库布局,推动多个景区提质升级,已建成3个国家4A级和4个3A级旅游景区[3] - 通过“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举办环丹江湖自行车赛等赛事,发展精品民宿和农家乐,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超5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7.8亿元[3]
秋满神州“丰”景万里 科技“唱主角”让农户“粮袋子”更鼓“钱袋子”更实
央视网· 2025-10-23 13:53
全国秋粮收获总体进展 - 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进度接近80% [1] - 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近80%,玉米收获超过80%,大豆收获近90%,双季晚稻收获超过20% [1] - 分区域看,黄淮海地区收获近80%,东北、西南、西北地区收获超过80%,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近70%,华南地区收获超过30% [3] 吉林通化晚稻生产情况 - 当地种植特色晚稻品种“吉宏6号”,该品种根茎粗壮抗倒伏,分蘖效果好,每株平均分蘖二十多株 [6][7][9] - 因霜期较晚,2025年收割比往年推迟10天,有利于保证水稻成熟度 [9] - 预计亩产可达1100斤左右 [9] - 合作社与当地米业集团签订订单,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和价格,保障农户收益 [12] - 通化市秋粮收获面积超过214.15万亩,预计2025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29亿斤 [14] 江西萍乡制种水稻产业 - 湘东区4.5万亩制种水稻进入收获关键期,平均亩产预计达370公斤,较2024年提升2% [16] - 种子纯度稳定在90%以上 [16] - 针对秋季阴雨天气,全区建成24座粮食烘干厂,配备130台大型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9100吨 [17] - 预计制种水稻总产量将突破1350万斤,较2024年增长4.8% [19] 宁夏西吉西葫芦产业 - 西吉县西葫芦种植面积2万余亩,以取籽为主,亩产籽粒300余斤 [20] - 西葫芦籽粒主要销往新疆作为瓜子原料,产值达3600多万元 [20][22] - 全县计划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2] 河南淅川石榴产业 - 淅川县万亩软籽石榴迎来收获季,果实采摘后经分拣中心快速分级,并送入恒温冷链仓库保鲜 [24] - 当地依托丹江口水库独特地理位置,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 [26] - 产业已带动各乡镇种植软籽石榴2万余亩,促进村民增收 [26]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快递面单里的循环脉动
河南日报· 2025-10-22 07:33
农产品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 - 淅川县通过“农特产品+电商+快递”模式助力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邮政直播间用于产品展示[2] - 河南省邮政管理局指导打造“豫农邮品”特色品牌,例如南阳艾草制品2025年上半年快递发件量超8000万件,同比增长36%,带动就业超25万人[3] - 商丘快递企业为辣椒寄递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信阳使用无人机寄递茶叶,单日最高发件量突破8000单[3] - 全省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覆盖率达85%,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38%,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78.23%,保障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畅通[3] 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与处理能力 - 郑州邮区中心作为全国重要邮政枢纽,日均处理邮件290万件,负责全省邮政企业60%进口邮件、特快和省内互寄邮件的处理发运[3]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高标准仓储,中通、韵达、极兔等企业使用智能化分拣装备,形成覆盖全球的智能物流体系网[5] - 电子面单和自动分拣系统实现信息实时追踪与包裹精准分拣,提升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2][3]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截至10月11日,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比去年提前37天达到此规模[4] - 河南省推动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探索邮件快件多式联运“一站式”运输模式,集成详情单号等信息平台,实现“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5] - 快递面单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支撑[5]
中秋过后被抛弃的4大商品,月饼跌出滞销榜前3,第1名令人意想不到
搜狐财经· 2025-10-10 01:45
核心观点 - 中秋国庆双节后,以高档礼盒、大闸蟹、月饼和特定水果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商品出现普遍性滞销,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消费者行为更趋理性、健康导向和实用主义 [1][3][5][7][9][11][13][15][17][19][21][23][25][26] 节日商品滞销情况 - 大闸蟹销售遇冷,批发价从节前80元/斤跌至45元/斤,日均销量不足200斤,蟹卡投诉量较去年增长45% [1][5] - 软籽石榴日均交易量从节前300吨暴跌至114吨,价格从每斤12元跌至5元,部分商户亏损超5000元 [3] - 高档茶叶礼盒退货率平均达30%,库存积压率超50%,原价1288元的礼盒降价至898元后销量依然稀少 [5] - 月饼出现大规模滞销,原价288元的豪华礼盒降价至68元仍少人问津,超市黄金位置被低糖糕点取代 [7] - 阳光玫瑰葡萄等网红水果节后销量下滑超过60%,而苹果、香蕉等基础水果销量保持稳定 [23] 消费行为转变 - 健康意识提升,73%受访者关注食品配料表,64%主动减少高糖高油食品摄入,低糖月饼销量上升20% [9][13] - 购买动机从注重“面子”转向实用价值,智能家居用品销售额增长14.3%,传统礼品增长不足5% [11] - 年轻消费群体偏好变化,仅23%的18-35岁消费者选择月饼作为礼品,更青睐数码产品或体验消费 [15] - 理性购物观念强化,电商比价工具使用率同比上升25%,商品评价参考价值提升 [21] 市场与渠道变化 - 节后全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迅速回落至平日水平,消费者习惯随时购买新鲜食材,不再节日囤货,节后猪肉日均交易量从2000头降至800头 [9] - 直播电商节日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但退货率高达25%,线上销售同样面临挑战 [23] - 县域市场传统节日食品滞销情况好于大城市,但高端礼盒同样遇冷,农村地区节日消费增速快于城市且更趋理性 [17][26] - 服务消费增长分流商品预算,双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超10% [19] 商家应对策略与效果 - 商家因基于过去三年数据制定采购计划导致库存过高,有批发商按去年销量增加20%备货后仍有三成库存 [11] - 降价促销效果有限,部分门店糕点价格下调50%后日均销量仅增长15,清空库存仍需10天以上 [15] - 产品调整如研发低糖糕点、推出小包装茶叶(复购率比传统包装高20%)成为新尝试,但面临传统风味流失的挑战 [17] - 库存处理方式包括将临近保质期糕点作为员工福利、三折出售给食品加工厂,大闸蟹进行深加工但利润空间有限 [21]
多元化效益带动村民增收
经济日报· 2025-10-09 11:54
产业发展模式 - 公司采用“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成立纺织品公司并建设现代化产业车间 [1] - 镇政府与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与多家外省制衣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服饰代加工业务 [1] - 特色种植产业以群众出地入股形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300多亩土地 [1] 制衣产业运营与业绩 - 制衣车间配备60多台先进制衣设备包括新购的省时省工缝纫机 [1] - 车间接收800多件订单时工人需加班加点赶工 [1] - 该制衣产业在去年实现营收30多万元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1] 特色种植产业规模与效益 - 村集体依托辣椒软籽石榴等发展种植销售冷库储存及深加工项目 [2] - 去年潘庄村辣椒成交量达38万公斤成交额836万元 [2] - 辣椒种植产业为村民增收212万元村民承包20亩地种植辣椒一季收入约10万元较以前增收4万多元 [2]
1分钟运100斤!无人机助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石榴采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4:22
农业技术应用 - 无人机在石榴采收中实现单次运输100斤 单日吊运量达9吨 [1] - 运输耗时从20多分钟缩短至1分钟左右 大幅提升采收效率 [1] - 技术应用减少果实损耗并加速优质农产品外销 [1] 区域农业特征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具备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优势 形成皮薄汁甜的石榴特性 [1] - 陡峭山体地形制约传统采收运输 需沿临江窄路人工背运 [1] - 玉龙县鸣音镇东联村种植400亩软籽石榴 进入集中采收期 [1]
千年关隘黑石关: 从烽火硝烟到山河新语
河南日报· 2025-08-23 07:33
历史背景与战略地位 - 黑石关为古代山河四塞西部门户 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3] - 1903年清政府修建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 关键工程为黑石关大桥[3] - 1944年日军占领巩县后 国民党军炸毁黑石关大桥阻止日军西进[3] 军事行动与影响 - 1944年10月12日八路军夜袭黑石关 击溃日军小队及伪军百余人 俘虏13人 击毁汽船13艘 破坏铁路数十米[4] - 战斗解救修桥民夫2000余人 挫败日军西进计划并扩大共产党在豫西影响力[4][5] - 此次战斗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入巩后首次较大胜利 揭开豫西军民抗日新篇章[4][5] 区域经济发展 - 东黑石关村发展软籽石榴/油桃/黄桃等10余品种林果业 种植面积达400余亩[5] - 该村通过乡村游特色产业(百亩采摘园/垂钓园/玫瑰园)及托管经营仓库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5] - 巩义市作为河南首个千亿县 建设省级绿色工厂及铝资源环保级利用生产线 持续焕发绿色动能[5] 文旅融合与创新 - 黑石关作为巩义八景之一 已成为红色教育场所吸引参观者[6] - 杜甫故里运用沉浸式VR技术展示文化 巩义文学艺术馆通过剪纸展呈现非遗河洛故事[6] - 区域将历史遗存/生态美景与非遗传文化通过创新方式融合蝶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