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保护

搜索文档
触目惊心,大量热播剧被盗!业内:一年被偷200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1:42
影视盗版现状 - 盗版行为猖獗,剧集行业面临"播出即盗版"现象,所有剧集上线后数分钟内即可被非法传播至短视频、网盘等平台 [1][2] - 2023年10月至今,安徽涡阳警方破获一起盗版影视网站案件,犯罪嫌疑人搭建上百个盗版网站,非法采集热播剧如《藏海传》《折腰》,通过广告获利数十万元 [2] - 行业统计显示,仅长剧盗版每年造成平台损失超200亿元,未包含电影和微短剧的侵权损失 [3] 盗版危害与行业影响 - 盗版导致创作者无法获得利益回报,损害创作积极性,同时助长用户错误的内容消费观念 [2] - 盗版传播过程中常夹杂境外黄赌毒内容,威胁青少年健康及意识形态安全 [3] - 盗版形式多样化,从3分钟速食剪辑升级为1-2小时涵盖关键剧情的超长解说,甚至原片拆条合集播放 [4] 盗版屡禁不止的原因 - 盗版收益远高于判罚金额,惩罚后果与利益诱惑不匹配 [6] - 互联网平台流量导向导致版权投诉速度滞后于盗版传播,监管失位 [6] - 跨境取证难、责任认定难、维权成本高,赔偿金额普遍偏低,如《狂飙》侵权案获赔3000万元仅为少数成功案例 [6] 行业治理与政策行动 - 中制协联合四大视频平台推动版权保护预警片单制度,51部剧集纳入预警名单,侵权链接下架效率提升 [8]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5-11月重点打击视听作品非法搬运、传播及平台帮助侵权行为 [9]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侵权赔偿至制作成本的30%,并对恶意侵权实施惩罚性赔偿 [7]
LABUBU火爆出圈 泡泡玛特离“中国迪士尼”还有多远?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23:24
LABUBU的崛起与市场表现 - LABUBU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后商业化,近年因名人效应成为潮玩圈顶流[2][4] - 2024年LABUBU系列销售额达12.7亿元,占泡泡玛特总营收31%,THE MONSTERS系列营收同比增长726%[4] - 二手市场溢价显著:搪胶系列溢价率300%-500%,联名款如VANS毛绒玩偶溢价超百倍[4] 名人效应与社交属性 - BLACKPINK成员Lisa、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国际名人公开晒出LABUBU产品,推动全球热度[6] - 产品二次创作自由度高,用户可通过DIY增强社交炫耀属性,形成"社交货币"效应[17][19] - 社交媒体涌现抢货群组,年轻人通过交换、共同抢购强化社群互动[19] IP联名与国际化拓展 - 已推出超300个系列版本,与VANS、《航海王》、瑞幸咖啡等跨界联名,联名款在二级市场价格达数万元[11][14] - 泰国市场表现突出:开设6家线下店,LABUBU获"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推出本土化产品如鱼尾狮款式[4][14] 知识产权保护挑战 - 盗版问题严重,电商平台及深圳水贝黄金仿制品泛滥,因供需失衡导致盗版产业链快速响应[20][24] - 专家建议全品类商标注册、区块链存证、官方二手平台建设等五维防护策略[26][28][30] 泡泡玛特战略布局与瓶颈 - 市值达425亿美元,超孩之宝4倍,但市盈率超100倍存估值泡沫风险[31][35] - 内容布局滞后:2024年才启动《LABUBU与朋友们》动画剧本及歌曲,世界观设定近期完善[38][41][43] - 线下场景试水遇挫:北京乐园面积仅环球影城1%,被指项目少且门票性价比低[46][48] 与迪士尼的差距分析 - IP生命周期短:MOLLY系列销售额下滑,新IP如CRYBABY同质化严重,缺乏故事支撑[49][51] - 迪士尼具备内容-渠道-实体闭环,泡泡玛特依赖设计师与社交运营,产业链协同效应弱[51]
霉霉之后,邓紫棋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重制版《I AM GLORIA》上线
36氪· 2025-06-13 09:18
邓紫棋与蜂鸟音乐版权纠纷 - 蜂鸟音乐声明拥有邓紫棋103首歌曲的词曲、录音及表演者权,禁止未经授权使用,威胁其演唱代表作合法性[1] - 邓紫棋通过重录专辑《I AM GLORIA》反击,收录10首经典+2首Bonus曲,由个人工作室"G Nation"发行[2] - 合约漏洞导致邓紫棋创作歌曲著作权归属蜂鸟音乐,仅享有版税分成,且"邓紫棋"和"G.E.M."被注册为商标[7] - 邓紫棋利用大陆《著作权法》第42条第二款"法定许可"条款合法重录,支付报酬即可无需原著作权人许可[9][23] - 14岁加入CASH协会的举动成为关键,协会代管的公开表演、广播、网络传播权不受蜂鸟音乐合约约束[10][24] 邓紫棋市场表现与商业价值 - 2024年以25亿票房总收入成为年度演唱会票房冠军,2025年"IAMGLORIA"巡演票房达4.24亿美元(约30.4亿人民币),全球女性艺人巡演票房第四[4] - 演唱会门票溢价率超300%,远超纯唱将型歌手[4] - 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唱会票房排名第一,超越五月天、张杰等歌手[5] - 粉丝群体庞大忠诚,二三四线城市渗透力强,演唱会片段如贵阳哽咽视频24小时播放量破亿[15] 音乐行业合作模式反思 - 艺人与经纪公司矛盾本质是资源分配权、控制权与个人发展诉求的多维度博弈[7] - 建议引入阶梯式分成模式,不同阶段分成比例不同,或采用工作室投资模式/资本合伙人制[17] - 重大决策需建立共同机制,通过坦诚交流解决潜在矛盾,转向利益深度捆绑的合作伙伴关系[17] 邓紫棋职业生涯关键节点 - 13岁创作首支完整作品《睡公主》,16岁签约蜂鸟音乐并获香港乐坛最年轻新人奖[6] - 2014年通过《我是歌手第二季》迅速走红内地[6] - 2019年解约后商演综艺锐减,2022年发行全创作专辑《启示录》创三年最长空档期[9] - 2023年12月重启个人演唱会,2025年推出重录专辑《I AM GLORIA》[2][9]
打击盗版呵护创新火种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8
网络侵权盗版现状 - 当前网络视听作品面临多种侵权盗版问题,包括影视剧"枪版"资源、短视频平台"搬运"乱象、微短剧"高仿"抄袭等,这些问题侵蚀行业健康发展根基 [1] - 盗版行为严重破坏内容创新良性循环,例如"2元看万部短剧"网盘链接售卖、翻录电影资源明码标价等现象,本质是对创作者劳动价值的低估 [1] - 微短剧行业一部优质作品制作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万元,而盗版方几乎零成本掠夺大部分流量收益,长期将导致创作投入萎缩 [1] 版权保护行动与成效 - 国家版权局等4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为数字经济创新动能保驾护航 [1] - "剑网"系列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传统版权保护领域盗版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网络视听等新兴领域侵权行为仍频发 [2] - 网络侵权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迅速、形式多样、源头多发等特点,AI技术普及还催生出深度伪造等新型侵权手段 [2] 版权保护意义与措施 - 版权保护不仅维护作品权益,更守护全民创新热情,侵权行为伤害整个互联网平台创新生态 [2] - 需提升全民版权意识,营造尊重版权社会氛围,引入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监管,提高侵权成本 [3] -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视听版权保护边界,建立长效机制,以"剑网2025"为契机凝聚各方合力推动行业行稳致远 [3]
《藏海传》等18部电视剧网络剧列入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快讯· 2025-06-05 11:38
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发布 - 国家版权局公布2025年度第六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共包含18部电视剧网络剧 [1] - 预警名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传播作品版权监管工作的意见》及版权重点监管工作计划制定 [1] - 名单基于相关权利人上报的作品授权情况编制 [1] 版权授权情况 - 腾讯视频获得10部作品的网络传播权 包括《长安的荔枝》(2025年6月-2035年6月)《折腰》(2025年5月-2075年12月31日)等 [2] - 爱奇艺获得4部作品的网络传播权 包括《暗潮绿》(2025年5月-2075年5月)《书卷一梦》(2025年6月-2031年6月)等 [2][3] - 优酷获得3部作品的网络传播权 包括《蛮好的人生》(2025年4月17日-2075年4月16日)《我叫赵甲笙 第二季》(2025年4月28日-2075年4月27日)等 [2][3] - 芒果TV获得2部作品的网络传播权 包括《蓝波》(2025年6月-2045年6月)《欢乐家长群(第二季)》(2025年6月-2037年6月) [3] 版权期限特点 - 多数作品授权期限为50年 如《折腰》《扫毒风景》等作品的授权期至2075年12月31日 [2] - 部分作品授权期限为10年 如《长安的荔枝》《焕羽》授权期至2035年6月 [2] - 最短授权期限为6年 《书卷一梦》授权期至2031年6月 [2]
亚马逊AI要用《纽约时报》内容了 新闻“AI变现”之路开启?
金十数据· 2025-05-30 18:01
核心观点 -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签署多年期内容授权协议,允许亚马逊使用其新闻内容进行AI模型训练与应用 [1] - 协议金额未披露,但象征意义重大,被视为拓展高质量新闻获取渠道的重要一步 [1] - 公司CEO表示此举延续了优质新闻应获得付费支持的主张,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1] - 协议反映了主流媒体对AI产业态度的微妙转向,从法律诉讼转向合作探索 [1] 合作细节 - 亚马逊旗下AI服务(如Alexa)将能实时访问《纽约时报》文章,用于生成摘要、简讯并链接至官方平台 [1] - 合作旨在确保新闻内容在AI时代的呈现方式符合新闻伦理并受到合理保护 [1] 行业趋势 - AI聊天机器人逐步替代传统新闻点击路径,对出版方的流量和广告营收构成压力 [2] - 《华尔街日报》母公司News Corp、《华盛顿邮报》、《卫报》、路透社、法新社等多家国际主流媒体已与AI企业建立内容合作关系 [2] - 新闻业正以更成熟的方式拥抱AI技术,同时寻求技术革新与版权保护的平衡 [2] 公司背景 - 《纽约时报》曾在2023年12月起诉OpenAI与微软,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篇文章训练AI模型 [1] - 此次与亚马逊的合作显示出公司在确保权益前提下探索与AI共存的新路径 [1]
菲戈拍卖数字右脚”NFT 虚拟货币用途引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47
虚拟货币与NFT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 葡萄牙足球传奇路易斯·菲戈拍卖其"数字右脚"NFT 将职业生涯标志性右脚射门动作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包含签名 认证 比赛视频和独家回忆录 [1][3] - NFT为体育明星提供全新商业模式 使其能够将个人荣耀和记忆永久保存并与全球粉丝分享 同时为虚拟货币开辟文化 艺术和体育领域的新用途 [3] - 区块链技术确保NFT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 为数字资产所有权和版权提供法律保护 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滥用 特别适用于体育明星权益保护 [3] NFT引发的争议与讨论 - 菲戈NFT拍卖引发争议 反对者认为商品化体育明星荣耀可能削弱体育精神价值 支持者则认为其为明星创造新收入来源并为粉丝提供独特收藏体验 [4] - 事件反映了NFT和虚拟货币在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推动关于数字资产所有权和版权的广泛讨论 [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NFT与虚拟货币的结合为体育产业带来创新商业模式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粉丝互动和资产变现 [3][4] -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 NFT和虚拟货币有望在全球体育产业和文化艺术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4][5] - 菲戈案例展示了体育与科技的融合 探索了数字化时代下虚拟货币和NFT的未来可能性 [5]
一针一线织“毯”途
经济日报· 2025-05-18 11:28
行业概况 - 崔黄口镇与美国道尔顿、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并称"世界地毯三大产业集聚区",年产量超1亿张,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时期,早期手工制作效率低,每天仅能织0.8平方英尺地毯,学徒出师需3年时间 [3] 技术创新 - 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5秒可生产一张地毯,人均日产量达100平方米 [4] - 采用立体印花工艺使图案更逼真,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 [4] - 融合传统烫金工艺与现代3D打印技术,中式传统吉祥图案地毯成为国内市场爆款 [4] - 从手工制作到运用3D打印、热转印等技术,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 产业集群 - 聚集1200余家地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全链条集聚优势,从业人员2.5万人,占全镇人口近半数 [5] - 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天津安芝金林地毯有限公司从占地10亩发展为120亩,日均产量2万件,2024年订单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量占50%,出口额突破1亿元 [5] - 打造规模以上企业集采平台降低原材料成本,搭建版权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版权价值竞争转变 [6] 产业升级 - 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水平和设计美感,推动从"低端代工"向"品牌化"转型 [6] - 支持企业新增4万吨涤纶长丝项目,鼓励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6]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雏鹰企业6家、瞪羚企业1家 [6] 市场拓展 - 从单一外贸转向"两条腿走路",半数以上企业涉足电商领域 [8] - 天津凯业地毯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各平台日营业额达5万元至10万元 [9] - 以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展会等为契机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2600万美元,2024年初赴土耳其、德国参展达成意向订单1000万美元 [9] 版权与文化 - 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是关键,涵盖设计、图案绘制、工业制造的版权方案和专利数量是核心技术 [9] - 开展版权普法宣传,举办"织采宫杯"地毯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优秀设计师 [10] - "织采宫"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开馆,展示地毯历史、文化、工艺,推动产业与消费双向升级 [10]
AI版权风波再起,英美图书界重申捍卫版权的必要性
新京报· 2025-05-13 20:48
自ChatGPT等大型语言训练模型上线以来,AI(人工智能)在带来新体验和便利的同时,版权问题一直 悬而未决。 据英国《书商》杂志报道,英国下议院近日否决了《数据(使用与获取)法案》中的一项修正案之后, 英国创意工作者和行业领袖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敦促首相基尔·斯塔默执行版权法。 这项被否决的修正案原本规定,人工智能公司必须告知版权拥有者哪些具体被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然而,该法案在未采纳该修正案的情况下获得通过,并将送返上议院,预计于当地时间5月12日进行关 键投票。 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教授乔纳森·巴奈特(Jonathan Barnett)警告称,出版商及其他知识产权行业必 须从过去吸取教训,特别是在谷歌开发"Google Books"项目中,无偿抓取互联网上全部内容的行为,最 终被法院认定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这一判决让谷歌的行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权案",而 谷歌公司却未因此承担任何后果。他指出,人工智能公司如今正在试图复制这一商业模式,将内容收集 成本降至零。科技公司也希望如同谷歌当年一样,最终法院能够为其背书。 另一位主讲人、Kadrey诉Meta案临时首席律师马克斯韦尔·普里特( ...
在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间求得平衡 AI“魔改”怎么看(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09 05:52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加速着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加速着网络文化的大众化趋势。AI"魔改"视频 层出不穷,呼唤更清晰的分类标准、更科学的审核机制和更精准的管理方式,提醒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 寻求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的平衡。我们需要的是既能保护经典价值、坚守分配正义,又能激发创新活 力、理性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智慧。在保护中引导创新,让经典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是技术 之于文化的重要价值。 针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涉及侵权风险与亵渎经典,不能"放任自流",也有人认为这是技术赋能大众文 化生产的体现,不宜"一禁了之"。如何在版权规范和保护中激发大众创新创造活力,考验着我们的文化 治理智慧。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学院)) 从版权角度来看,未经许可复制传播影视剧的片段、截图,或是改编其视频画面,可能构成对影视作品 的版权侵权。如果对角色的视频改编涉嫌利用演员的知名度博流量,或是丑化角色形象,还可能侵犯演 员的肖像权。即便获得改编授权,二次创作也不是无底线的。如果对原著情节和人物关系改动过大,且 对原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构成歪曲、篡改,影响到观众对原作品的评判,也可能侵权。更甚者,部 分"魔改"视频为了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