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旅融合

搜索文档
品牌价值达28.6亿元,一条生态鱼链激活一域经济
中国环境报· 2025-06-07 08:04
生态养殖 - 万安县依托赣江优质水资源构建"两湖三库"生态矩阵,总面积达27.8万亩,其中16万亩认证水域成为"水下森林",8000亩有机养殖区浮游生物量达30毫克/立方米[1][2] - 创新"塘育湖出"接力养殖模式,1125吨特种鱼类通过"水库健身房"强化肌肉质感,24小时水质监测确保Ⅱ类标准[2] - 联合南昌大学等机构共建生态鱼产业研究院,建成全国首个鳙鱼碳足迹认证基地,"光唇鱼—翘嘴鲌"混养模式使亩产效益突破8000元[3] 产业链延伸 - 精深加工环节开发预制菜、鱼糜、胶原蛋白等10多个系列产品,速冻技术锁住96%汁水鲜味,实现"从鱼头到鱼尾"全利用[4] - 建立"六统一"标准化运营体系,全国开设16家体验店和5家旗舰店,独创"百鱼宴"场景消费模式[4] - 在无锡、东莞设前置仓库,年销售鲜活鱼1000万斤(1.2亿元),覆盖长三角1200家酒店[4][6] 品牌建设 - 构建"地理标志+富硒认证+碳标签"三位一体认证体系,重金属残留指标优于欧盟标准30%,品牌溢价率提升至35%[6] - "万安湖"品牌价值达28.6亿元,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专题报道带动旗舰店客流量暴涨300%,加盟咨询量单月突破200条[6][7] - 推出"万安鱼文化"丛书和系列歌曲,文化附加值提升210%,形成从"卖原料"到"卖文化"的转型[7] 渔旅融合 - 举办全国垂钓大赛和厨王争霸赛,带动综合收入1.8亿元,开通"万安至赣州"水上旅游线路[5] - 打造12个打卡点包括生态渔场、渔文化馆等,推出"跟着鱼头游万安"精品线路[7] - 形成"湖下有好鱼、湖边有宿集、湖中有好景、湖上有美味"的沉浸式体验模式[5] 经济效益 - 3年实现渔业产值翻番,带动2.3万农户增收[1][7] - "万安湖"生态鱼在美团小象超市上架,覆盖江苏、大湾区等重要市场[4] - 鳙鱼碳足迹认证和"中科佳鳙1号"品种试验示范推动产业升级[3]
荥经:奋力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
四川日报· 2025-05-26 06:17
生态资源与产业布局 - 雅安市荥经县林地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3%,居全省第一[7] - 围绕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目标,入选第二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7] -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分布31只大熊猫,其中野生28只、野化放归3只[8] - 采用"NPL"园地共建模式,结合森林康养、乡村振兴、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8] - 2025年规划"一环五区"布局,构建百里熊猫绿道[9] 冷水鱼产业发展 - 荥经县五宪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商鲟龙科技,总投资5亿元[10] - 2024年9月产出首罐本土鱼子酱,养殖区可实现蓄水养鱼2000余吨,年产鱼子酱10余吨[10] - 规划"一带五线"产业布局,打造天府冷水鱼产业集群核心区[11] - 未来规划建设鲟游湾项目,预计综合产值超100亿元[11] 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开发 - 采用"337工作法"推动林权改革,实施七大行动转化生态价值[12] - 编制《森林粮库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和《森林四库总体规划》[13] - 四川川雅老坛食品公司方竹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2024年产值4000多万元[13] - 黄柏成林面积16.8万亩,其中10万亩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14] - 2024年森林经营面积60万亩,林业综合产值13.9亿元[15] 产业融合模式 - 企业引领+基地建设+农户模式连接产销两端,带动农民增收[13][14] - 方竹与黄柏混交立体种植,实现生态空间高效利用[14] - 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外林地盘活行动,引导农民参与资源管护[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