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搜索文档
现实主义画家刘小东:以画笔记录时代肌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09:26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创作核心为"现实主义",坚持"现场写生"原则,拒绝符号化叙事,聚焦普通人如民工、赌徒、市井百姓的生存状态 [2] - 技法融合古典油画严谨性与现代艺术自由感,擅长一次性完成写生,保留原始笔触生命力,代表作《三峡新移民》以3米×10米巨幅呈现爆破场景与移民群像 [3] - 色彩运用具有阶段性特征:早期灰调表现压抑感,近年如《好牌》采用饱和红金色营造奢靡空洞感,并创新结合日记、纪录片等多媒介形式 [4]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06年《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创中国当代油画拍卖纪录,2008年《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以5573万港元刷新个人纪录,2014年《违章》拍出6620万港元 [5][6] - 市场热度反映作品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被视为中国转型期集体记忆的载体和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文本 [6] - 被誉为"新写实主义"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以《休息》《田园牧歌》等作品引入"我"的概念,影响年轻画家群体 [6] 国际影响与跨界实践 -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因地制宜"展全景呈现十年创作,2024年北京个展"从赌场到妈祖绕境"展示全球化视野 [8] - 与贾樟柯合作纪录片《东》记录三峡创作过程,衍生电影《三峡好人》获金狮奖,侯孝贤监制《金城小子》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8] - 作为中央美院教授推动"新写实主义"教育,打破教条化模式培养新一代写实画家 [8]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虎嗅APP· 2025-05-10 18:24
软实力概念与约瑟夫·奈的贡献 - 约瑟夫·奈是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其理论强调文化、价值观和政策吸引力对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5][21] - 软实力理论最初是为反驳"美国衰落论"而提出,强调美国除军事经济外的无形资产优势 [21][42] - 奈认为合法性和国际规则制定权能降低国家实现目标的阻力 [21] 美国软实力的现状与分歧 - 特朗普政府采取"美国优先"策略,通过经贸技术手段施压而非吸引他国追随 [20][21] - 支持者认为该策略将美国实力发挥到150%,反对者则认为削弱了国际体系合法性 [6][7] - 美国文化产品在华吸引力下降,科幻题材与中国工业现实脱节 [34] - IMF数据显示美国软实力指数仍全球领先 [42] 国际关系理论演变 -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以安全为优先考量 [24][27] - 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盛行,强调制度合作与软实力作用 [28] - 2018年贸易战后现实主义重新抬头,大国竞争加剧 [30][31] -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悲剧"理论在中国学界受到关注 [32] 中美关系与体系演变 - 中国加入WTO曾强化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双方形成互利关系 [17][18] - 中国快速发展缩小差距,引发美国部分群体对现有制度的质疑 [18] - 奥巴马时期对华签证政策体现制度主义思维,当前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29][30] 产业转移与美国国内影响 - 加州电子业、伊利诺伊机械制造业、密歇根汽车业受中国制造冲击显著 [10] - 铁锈带城市衰败导致选民不满,成为特朗普票仓基础 [11] - 2018年关税战意外形成中美新兴市场三赢局面 [8] 软实力的未来价值 - 道义原则在国际博弈中可降低制度摩擦,形成长期优势 [38][39] - 中国在贸易战中注重道义定位,可能获得软实力转机 [40][41] - 全球趋势显示现实主义回归,但软实力工具理性与道义仍具战略价值 [37]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虎嗅· 2025-05-10 13:26
国际政治与软实力 - 约瑟夫·奈作为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去世,其理论反驳了"美国衰落论",强调美国实力不仅在于军事经济,还在于文化价值观和政策吸引力[2][23] - 当前美国软实力出现内部分裂:MAGA群体认为特朗普将软实力发挥到150%,而国际学界认为其政策削弱了美国的合法性和吸引力[3][22] - 特朗普政府通过经贸技术等手段施压对手,短期提升威慑力但长期损害了国际规则和盟友信任[20][21] 中美关系演变 - 中国加入WTO后对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形成强化,13亿人口脱贫验证了该模式有效性[17] - 2018年贸易战初期呈现三赢局面:美国增收关税未引发通胀,中国出口份额上升并加速科技自主,新兴市场承接供应链转移[5] - 但美国制造业州如加州(电子产品)、密歇根(汽车)、俄亥俄(钢铁)持续受冲击,导致国内政治反弹[8][10] 产业与地缘经济 - 美国制造业转移造成区域性衰退,加州通过产业转型缓解冲击,但中西部"铁锈带"城市衰败问题突出[8][9][10] - 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加速,基建和工业体系发展使国民对未来的想象与美国科幻文化出现分歧[39][40] - IMF数据显示美国软实力指数仍全球领先,但文化产品在华吸引力下降明显[38][50] 国际理论范式变迁 - 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盛行,强调制度合作和软实力,奥巴马时期中美签证便利化是典型体现[32][33] - 2018年后现实主义回归,米尔斯海默"大国必战论"受关注,反映国际关系向硬实力博弈倾斜[35][36] - 当前国际体系缺乏仲裁者,道义成为实力外的重要博弈筹码,长期看符合全局最优的制度安排更具生命力[46][49]
韩国人拍出了今年最好的电视剧
虎嗅APP· 2025-04-06 11:55
韩剧《苦尽柑来》内容分析 - 剧集中文译名《苦尽柑来遇见你》,原名济州岛方言"辛苦了"(폭싹 속았수다),核心主题为家庭亲情与女性成长 [8] - 剧情时间跨度从1950年至2020年,讲述韩国济州岛三代女性(外婆、母亲、女儿)的家族史诗 [10] 制作团队与市场表现 - 由Netflix重点投资,韩国顶尖团队制作:导演金元锡(代表作《信号》《未生》),主演包括罗文姬、文素利、廉蕙兰及青年演员李知恩、朴宝剑 [15] - 豆瓣评分从9.1分升至9.6分,创近年韩剧评分新高,被视作接棒《请回答1988》的年代剧高峰 [16] - 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出现"集体泪失禁""哭到人脸识别无法通过"现象 [17] 叙事结构与主题深度 - 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构韩剧传统,聚焦三代女性代际托举关系:外婆光礼(海女职业)、母亲爱纯(渔业会长)、女儿金明(首尔大学高材生) [60][61][66] - 通过个体命运映射韩国国家民主进程:包含济州四·三事件(1948-1954)、四一九运动、六月民主运动(1987)等历史事件 [25][82][173] - 写实呈现东亚家庭代际困境:父母牺牲式付出与子女愧疚心理的冲突 [165][166][167]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 男主角梁宽植被塑造为"理想型东亚男性",为妻子对抗父权体系(离开主桌与妻女同坐小桌、支持妻子事业) [39][41][42] - 女性角色突破传统设定:爱纯从文学少女成长为渔业会长,掀桌反抗婆家压迫;女儿金明拒绝卑微婚姻宣称"要当总裁" [99][111][120] - 细节刻画增强真实感:宽植患癌后重新摆放碗柜餐具方便妻子取用、数十年在早逝儿子墓前摆放文具零食 [47][143][146] 社会文化背景呈现 - 济州岛海女群体真实生存状态:1960年代超23000名海女占15岁以上女性人口21%,潜水憋气2分钟/次、日重复100-300次,29岁因职业病早逝 [68][70][71][75] - 反映性别不平等现象:1970年代女性不能上桌吃饭、儿媳需承受婆婆代际压迫、女性职业选择受限(爱纯因私奔被开除学籍) [30][94][95] - 经济变迁细节:宽植卖渔船仅得35万元人民币、家庭居住不足90平米公寓、沿街卖年糕维持生计 [135][140] 艺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 被类比为韩国女性主义版《活着》,通过普通家庭故事展现东亚集体记忆 [12][15][175] - 台词设计蕴含文化厚度:济州方言"都活下来了,就活着吧"(실암시민 살아진다)呼应主题 [135] - 引发观众家族史共鸣:中国网友分享外婆务农、母亲进城、第三代留学的类似代际托举经历 [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