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装业
icon
搜索文档
“厂二代”观察:中国工厂接班潮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中美关税与外贸行业 -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华累计加征125%关税,叠加芬太尼关税20%,总税率达145% [3] - 5月12日中美联合下调115%加征关税,但中国制造仍面临不确定性 [3] - 外贸公司因关税战导致订单停滞,部分企业员工一个月无工可做 [5][6] 中国制造业代际交接 - 90后“厂二代”接班潮兴起,反映中国制造业的代际传承与转型压力 [6] -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全球仅5%家族企业能传到第四代 [15] - 70后厂二代通过海外历练和投资新能源企业逐步接班,部分企业初现百年企业潜力 [15][16] 不同代际厂二代的接班案例 70后厂二代 - 夏总企业由国企改制而来,通过迪拜开店实现单日十万美元流水,后因叙利亚战争收缩业务 [15][16] - 王总财务出身,通过培训学习技术和管理,在金融危机和关税战中稳定企业 [18] 80后厂二代 - 姜石三次拒绝接班,偏好互联网行业,其父工厂最终转型贸易并在东南亚设厂 [20][21][22] - 姜石认为父亲“求稳”性格和精力分散限制了企业上市规模 [20] 90后厂二代 - Eric接班乳品厂前创业三次失败,包括希腊酸奶和咖啡馆项目 [27] - 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厂二代”人设,填补超市自有品牌代工需求,推动柔性供应链转型 [29][30] - 其父企业从代工转向全产业链,覆盖饲料、牧场、加工厂等,年产值曾占金华工业GDP四分之一 [30][33] 行业转型与挑战 - 外贸工厂面临关税压力,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设厂或转型贸易 [22][23] - 消费个性化趋势倒逼工厂升级柔性供应链,传统代工模式受挑战 [30] - 乳品行业毛利低,依赖规模效应,部分企业通过文旅融合探索新增长点 [27][30]
高温催热“清凉经济” 浙江服装业开启“夏日限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0:19
清凉经济升温 - 高温天气推动防晒衣、冰丝袖套等防晒降温产品热销,清凉服饰成为民众购衣首选[1] - 嘉兴毛衫市场夏季新品采用"轻、薄、透、柔"面料,打破季节性消费壁垒,成为客商采购首选[1] - 一家服装档口每天平均有超千件订单,发往江浙沪周边及广州、河北等地区[1]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嘉兴某服装档口采用棉麻、竹节麻、天丝亚麻等清凉面料,活泼鲜艳配色结合流行风格,受年轻女性欢迎,单日发出800多件货[1] - 濮院镇服饰公司推出水溶羊毛、桑蚕丝羊绒等新面料针织服饰,2024年推出水溶羊毛,2025年主打含80%桑蚕丝和18%山羊绒的T恤,重量不到一百克[2] - 2025年该公司研发三至五种新面料,覆盖不同穿着需求[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浙江服装产业广泛应用智能化生产线、AI服装设计系统、3D无缝编织等新技术[2] - 桐乡市某科技公司推出"NIX降温智冷服",采用蓄冷材料可使体感温度降至27℃甚至8℃,已实现量产[2][3] - 智冷服率先应用于环卫、户外执勤、建筑工地等户外高温作业领域[4] 行业转型趋势 - 清凉服饰推动毛衫针织衣物从单季走向"四季"[1] - 设计更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浙江服装产业突破季节性限制,实现淡季转旺季[4] - 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在产销两端掀起"清凉风"[4]
2025年6月美国物价数据点评:通胀温和回升,美联储仍可观望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16 16:49
6月美国通胀情况 - 6月美国CPI同比2.7%,前值2.4%,略高于市场预期2.6%;核心CPI同比回升0.1个百分点至2.9%,符合市场预期[6] - 6月CPI环比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0.3%,符合市场预期;核心CPI环比0.2%,略低于市场预期的0.3%[6] - 能源分项上涨是推动6月通胀回升的主要动力,能源通胀环比增速回升1.9个百分点至1.0%,同比增速回升2.6个百分点至 - 0.8%[6][13] 核心商品与服务表现 - 核心商品关税传导温和,服装、家具用品等分项环比涨幅明显,汽车与药品通胀疲软,拖累CPI环比增速约0.2个百分点[6][14][15] - 核心服务中医疗服务与交通运输服务通胀回升,机票分项环比增速回升明显;居住分项环比增速回落,受酒店住宿价格下调拖累,租金通胀稳定[6] 未来展望与风险 - 未来几个月关税对美国商品通胀影响或持续显现,7月CPI增速或进一步上行[6][24] - 因经济未明显失速,关税通胀压力处观察期,美联储或保持观望,短期内难以降息[6] - 风险提示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再超预期[5][26]
用好两个市场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新视窗)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内外贸一体化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培育内外贸优质企业,推动企业灵活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1] -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多方协同为企业拓宽贸易渠道[1] 企业转型案例 山东临沂新盾服饰 - 原主营男装批发,2016年建立服装厂并拓展外贸业务,产品曾在美国市场受欢迎[3] - 2025年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库存积压近百万件,通过京东"出口转内销2000亿扶持计划"日均订单达数万件,28小时售出30余万只积压碗盘[4][5] - 采用"生产供货+平台托管"模式,京东承担营销推广和物流配送环节[3] 江苏千里马袜业 - 原95%产品出口,2025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0%,生产线开机率保持80%以上[7] - 通过"三同"认证后迅速打开内销市场,单场促销活动卖出上千单[8] - 获得"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并入驻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9] 福建号手服饰 - 泳装生产企业,2025年内销占比预计提升至80%,与鸿星尔克合作带来新增量[10][11] - 建立自主品牌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年投入数百万元研发,推出数千款产品[12] - 计划以品牌授权形式拓展跨境电商业务[12] 浙江昌潮文具 - "鼎力"品牌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同生产线处理国内外订单[14] - 开发"波波鹅"IP产品,首批订单达300万元,10余家企业获授权生产[16] - 与故宫等景区合作开发IP产品,年产值达400亿元[16] 行业支持措施 - 京东推出"出口转内销2000亿扶持计划",设立"厂货优选选品中心"陈列5000余款厂货[4] - 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半月内协助企业获得"三同"认证[8] - 晋江政府举办产业带对接会,整合海外联络点促进供需对接[12] - 义乌市政府对参展企业给予补助,文具展成交额达7.67亿元[14][17]
美方关税可能导致来自孟加拉国的服装订单被推迟。
快讯· 2025-07-12 02:09
美方关税对孟加拉国服装订单的影响 - 美方关税可能导致来自孟加拉国的服装订单被推迟 [1]
读懂服装里的新经纬(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3
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与生产 - 中国服装年产量超过700亿件,可为全球每人提供8件以上 [1] - 防晒衣等功能性服饰成为夏季热销品类,款式涵盖修身版型、一体式面罩等多样化设计 [1] - 骑行服、登山服、露营服等户外装备需求增长,反映户外运动兴起趋势 [1] 消费趋势与细分市场 - 54.4%青年消费者将国潮服饰作为日常穿搭首选 [3] - 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渗透率提升,真丝、云锦等传统面料成为卖点 [3] - 穿搭风格多元化,包括可露丽风、多巴胺风、美拉德色系等新兴潮流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国产服装科技突破显著,智能温控服装、超轻高强面料、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技术应用广泛 [3] - 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AI设计、自动制版、生物纤维等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线 [4] - 对比65年前依赖进口登山装备,当前国产服装已实现极端环境功能性突破 [3] 文化价值与产业融合 - 云纹、饕餮纹等传统纹样通过现代剪裁焕新,推动"新中式"服装走红 [3] - 服装成为文化自信载体,兼具美学表达与科技创新双重属性 [3][4] - 行业供给质量持续优化,从单一实用功能转向科技+文化复合型发展 [4]
42亿出售金融资产,雅戈尔李如成还剩多少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22
金融资产处置 - 雅戈尔在一年内累计出售金融资产成交金额达42亿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13% [2] - 出售的金融资产包括中信股份、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上美股份等,这些资产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 - 截至2024年末,雅戈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仍高达113.88亿元,其中股票资产88.29亿元,仅中信股份的10亿股股票就价值85.28亿元 [4] - 雅戈尔持有的博迁新材、上美股份账面价值分别为1.51亿元、1.50亿元 [5]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自2019年起就强调"回归主业",2023年底正式宣布聚焦时尚领域,并将公司名称由雅戈尔集团变更为雅戈尔时尚 [2] - 2024年公司做出全面退出房地产、加速出清财务性投资的决策,将资源向时尚主业集中 [6] - 房地产业务利润率从2015年的30%降至2023年的不足5%,2024年正式终止地产业务,剩余土地储备24.77万平方米 [7] - 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从2021年的72亿元降至2024年的27.67亿元,其中时尚板块净利润占比不足20% [7] 投资业务历史 - 投资曾占公司利润的80%,2024年投资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 [3] - 1999年出资3.2亿元参与发起设立中信证券,2007年套现约16.51亿元 [3] - 1997年投资宁波银行,陆续套现超百亿,目前仍持有6.6亿股,市值超180亿元 [4] - 2015年战略入股港股中信股份,总计投入近170亿元,获得其4.999%股份 [4] 时尚主业布局 - 构建差异化品牌矩阵:主品牌YOUNGOR聚焦商务人群,UNDEFEATED、MAYOR等子品牌深耕细分赛道 [9] - 推进"品牌向上"战略,深化"一个馆链接一座城"策略,将时尚体验馆升级为商务会馆 [10] - 2024年与法国高端手工皮鞋品牌CORTHAY合作开设3家独立门店,12月以74亿元接盘银泰百货 [10] - 2025年1月斥资15.3亿元收购法国高端儿童时尚品牌Bonpoint,进军童装领域 [10] 时尚业务表现 - 2024年主品牌YOUNGOR营业收入51.87亿元,占比90.46%,同比下滑11.14% [10] - 衬衫、西服、裤子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4.69%、18.27%、9.42%,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6.67%、16.86%、7.25% [10] - 面临来自本土新兴时尚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双重挑战,在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压力 [11]
回归主业加速抛售红利股,雅戈尔一年变现41亿元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20:32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公司加速抛售多年持仓股票,过去一年累计成交金额41.75亿元,占2024年末未经审计净资产的10.13% [1][2] - 出售的股票资产包括中信股份、中信银行等长期稳定分红的核心标的,此举被视为回归主业战略的贯彻 [2] - 董事长李如成明确表示将退出房地产并逐步减少财务性投资,认为这是顺应经济形势的必要举措 [2] - 投资板块2024年贡献收益超22亿元,占公司总收益近八成,而时尚服装业务净利润仅4.3亿元,同比下滑44% [2] 业务转型与并购扩张 - 公司持续推进服装品牌和线下零售领域的并购,2024年以15.3亿元收购法国高端童装品牌Bonpoint [3] - 与法国高端手工皮鞋品牌CORTHAY合作,在北京SKP、武汉SKP等高端购物中心开设3家独立店 [3] - 2024年新增46家自营门店,升级164家,期末自营门店达1777家,营业面积增长4.88万平方米 [4] - 实施"开大店、关小店"战略,在重点城市布局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商务会馆" [4] 渠道优化与高端化布局 - 公司主品牌首次进驻重奢级万象城,旗下MAYOR、HELLY HANSEN等品牌在高端购物中心持续拓店 [5] - 采用"总对总"模式与头部商业体合作,类似LVMH等奢侈品集团的渠道策略 [4][5] - 母公司雅戈尔集团并购的银泰百货与大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到2030年实现雅戈尔品牌销售增长20倍 [6] - 银泰百货、大商百货与新疆友好百货成立"三角百货商业生态联盟",未来151家百货商场将协同发力联合招商 [6] 现金流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末现金比率0.32,较2023年同期下滑0.06,显示短期流动性压力 [7] - 2024年一季度短期借款新增约12亿元,货币资金环比增长18%至91.6亿元,现金比率回升至0.38 [7]
政企研协同 打造“零碳工厂”项目
苏州日报· 2025-06-13 08:37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联合波司登集团、江苏常铝铝业集团、常熟市古里镇党委、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签署"能碳先锋·红色网格"共建协议,以党建为引领打造"零碳工厂"示范项目 [1] - 合作旨在推动服装和铝业两大产业链绿色转型,通过"1+N"网格化党建联盟(一个党员服务队,N个党小组)深化组织共建、低碳发展行动和网格化服务 [1] 合作领域与措施 - **碳资产管理**:能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将提供碳盘查、碳足迹认证等服务,建立科学碳管理体系 [1] - **能效提升**: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党委与能源研究院技术骨干担任"低碳顾问",开展能效诊断并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 [1] - **绿色制造**:以波司登、常铝为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共建"零碳工厂"试点 [1] 协同机制与成果 - 电网企业派驻技术专家进驻企业,在常熟市古里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能碳先锋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 [2] - 波司登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及全市首家"近零碳"工厂,成为行业首家通过"双绿色"制造体系认证的企业 [2] - 常铝股份聚焦绿色工艺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引入绿色供应商并布局分布式光伏,打造铝加工行业绿色制造标杆 [2] 政策与推广 - 专家现场解读《"能碳先锋·红色网格"共建方案》《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解读》及最新绿色电价政策 [2] - 项目将形成可复制的"党建+双碳"模式,未来在苏州更多重点产业集群推广 [2]
浙江海宁强化保护服饰企业知识产权 从“拼价格”走向“拼设计”(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8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海宁市推出"知源码"系统,实现一物一码绑定关联,已派发2.6万个码,620余家服装企业注册使用[1][2] - 2023年起实施"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全链保护服务"改革,建立快速维权中心,已提供80余件判定咨询,成功调解484件纠纷[2] - 2024年成立时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采用风险代理方式协助企业跨区域维权[2] - 海宁皮革城将侵权条款写入商户租赁合同,对屡教不改者采取扣除保证金、停业等处罚措施[3] 原创设计发展现状 - 海宁市服饰企业70%以上拥有专职设计师,累计吸引近万名设计人员[4][5] - 单款服装研发成本约8000元,部分企业年设计费用达上百万元[4] - 2024年海宁皮革城商铺装修数量同比增加230多家,70%为老店升级并展示更多新款[3] - 企业买断第三方设计师款式的数量同比增加30%[3] 行业转型成效 - 快速维权机制使企业维权周期缩短,某公司2023年以来已成功维权十几次[2] - 90%的侵权企业在赔偿后转为设计公司的合作客户[6] - 生产企业开始尝试设计款式独家定制、专利合作入股等新模式[6] - 专利保护使爆款产品销售周期延长1-2个月,显著提升利润空间[6] 产业链升级 - 国际品牌代工基础促使海宁向全球时尚产业链上游跃升[3] - 原创设计保护推动行业从仿冒拼价转向价值创造[6] - 侵权赔偿金可转化为设计合作意向金,促进商业合作[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