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智能

搜索文档
上海:支持优质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聚焦算力、语料等关键要素
快讯· 2025-07-28 14:54
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 -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 [1] - 政策提出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 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引导作用 [1] - 联合区级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行早期、小型和长期投资 [1] 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方向 - 支持优质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1] - 聚焦算力、语料等关键要素 [1] - 关注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赛道 [1] 专题子基金设立计划 - 联合相关区级基金推动设立专题子基金 [1]
复旦“星河启智”平台:以AI赋能科学,打造开放协同科研新基建
搜狐财经· 2025-07-27 16:35
科学智能平台发布 -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发布,旨在构建科学家主导的全链路AI赋能体系,推动科学智能进入2.0时代 [1][2] - 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涵盖数据、模型、算力、实验验证和众研社区,汇聚12个科学领域、超4万个数据集、总量达12PB的高价值科学数据 [2] - 平台预置200多个前沿模型,显著降低科学家使用AI的技术门槛 [2] 算力与技术创新 - 星河启智平台通过底层技术优化,实现GPU与CPU算力深度融合,为特定科研场景带来数倍至千倍的加速 [2] - 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数据生态,解决数据权属问题,未来数据贡献可兑换算力等资源以激励共享 [4] - 平台打通干湿实验闭环,实现AI模拟预测与真实物理实验的无缝衔接 [4] 人文科学大模型 -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发布,为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的AI大模型,整合甲骨金文、方志舆图等海量史料 [4] - 模型融合批判性思维、证据链考据等人文科学方法论,通过多智能体工作流嵌入模型架构,提供可溯源的深度分析 [4][5] 上海科技生态优势 - 星河启智平台与垂直领域大模型相互赋能,依托顶尖大学学科积累与新型研发机构AI工程能力,协同攻坚重大科学问题 [7]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科学智能最新成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协作的全球科学知识生态 [7]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等多项创新成果亮相WAIC2025
环球网资讯· 2025-07-27 11:57
WAIC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 - 论坛聚焦构建开放协同的科学智能生态体系 探讨科学智能2.0时代的前沿创新与产业实践 [1] - 全球顶尖科学家及一线青年科研技术先锋参与深度讨论 [1]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 - 由复旦大学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 涵盖100TB专业语料 SFT数据及评测集 [3] - 首创文明时空数据跨模态智能对齐 推动"二重证据法"向五维互证跃迁 [3] - 模型架构支撑中华文明AI Agent平台 具备多步骤推理与复杂任务规划能力 [3] - 未来将部署在星河启智平台 服务学者研究与公众文化普及 [3] 全球开放科学学术合作倡议 - 由国际顶尖科学家共同发起 旨在打破"数据鸿沟" 让AI科学惠及全球 [3] - 四大核心目标:构建开源科学基础设施和统一技术标准 启动跨国跨学科大科学计划 培养国际化科学人才 建立公平的价值分享机制 [3]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 - 由上智院联合复旦大学等共同打造 是智能体原生的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 [6] - 提供高价值科学数据 开源科学智能模型 高效智算 干湿实验闭环 多智能体推理规划等全栈基础设施 [6] - 观心大模型成为首批入驻项目之一 重构临床诊疗路径 通过多智能体协作系统提升临床诊断效率 [6] 科技伦理审查智能体"一鉴" - 具备自动规则审查 风险标注 权威伦理审查要点解析 智能生成审查报告等功能 [7] - 支持本地部署 确保数据安全 已在复旦大学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试运行 [7] 人工智能与科研合作 - 人工智能正重塑科学研究版图 需在基础设施 数据资源 人才培养 治理机制层面推进开放合作 [4]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启:上海再聚全球AI力
第一财经· 2025-07-26 22:23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 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 创历史之最 [1] - 现场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 展出40余款大模型 50余款AI终端产品 60余款智能机器人等3000余项前沿展品 [1] - 大会聚焦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 科学智能 安全治理等热点话题 汇聚12位国际顶尖奖项得主 80余位中外院士及30余国1200余位嘉宾 [3][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展览面积从2023年5万平米增至2025年7万平米 参展企业从400家增至800家 大模型数量从30款增至近百款 [5] - 线下参观人数从2023年17 7万人次增至2024年30万人次 促成的产业项目投资额从2022年150亿元增至2024年超400亿元 [5] - 具身智能领域进展显著 人形机器人从2023年需支架支撑发展到2025年多家公司实现量产 灵巧手厂商出货量从少量增至约1000台 [9]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功能升级 可完成打鼓 分拣零件 零售场景商品递送等操作 智平方机器人依托VLA大模型已进入汽车制造等领域 [10][12] - AI硬件形态创新 Mochi推出搭载多模态情感模型的AI电子宠物 通过用户互动收集反馈 [14] - 大模型商业化加速 面壁智能与3家手机厂商 4家车机厂商合作 阶跃星辰端侧模型(2B-3B参数)已接入手机实现屏幕识别功能 [14][15] - 百度发布新一代数字人技术NOVA 无限光年推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和金融AI解决方案 月之暗面开源万亿参数模型Kimi K2 [16] 国际影响力 - 上海通过WAIC等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加速建设国际AI高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发布"全球AI治理规则地图"并成立研究平台 [1][7] - 诺贝尔奖得主辛顿强调AI安全议题 呼吁国际社会预防AI控制权转移 大会将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框架》等治理成果 [3][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启:上海再聚全球AI力
第一财经· 2025-07-26 20:45
WAIC大会规模与影响力 - 2025年WAIC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创历史之最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3000余项前沿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1] - 参会嘉宾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2位国际顶尖奖项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和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共1200余位嘉宾确认参会[2] - 2023年WAIC线下参观人数17.7万人2024年突破30万人次2022-2024年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从150亿元增长至400亿元[3] AI技术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加速多家公司年产量达上百台至上千台灵巧手厂商出货量从去年少量增长至今年约1000台[5] - 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工业分拣零售场景应用等能力如AlphaBot实现1秒内多次敲击架子鼓1分半完成咖啡制作[5][6] - AI电子宠物等新兴硬件出现搭载多模态情感模型通过显示屏和声音交互测试用户接受度[7] 大模型开源与商业合作 - 端侧模型厂商与手机车机厂商合作加速面壁智能合作3家手机厂商4家车机厂商车型下半年开售[9] - 阶跃星辰端侧模型参数量2B~3B已接入手机屏幕辨识功能合作模式包括技术服务费或按设备销量分成[9] - 月之暗面开源万亿参数模型Kimi K2在SWE Bench等测试中达到开源模型SOTA表现[11] 行业生态与成果发布 - 百度慧播星发布数字人技术NOVA实现超头部主播能力复刻量产无限光年推出科学智能平台和金融AI解决方案[10] - 大会发布"妈祖"预警系统"全球AI治理规则地图"上海工业智算云平台等多项治理与技术成果[4]
发布全国首个专项地方政策 北京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9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发展行动计划 - 北京市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并在不少于5个领域开展深度应用 [1] - 该计划是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旨在打造全球科学智能创新策源地 [1] 北京科学智能领域成果 - 北京已产出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AI科研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等重大原创成果 [2] - 京研火箭燃烧智能仿真软件DeepFlame Rocket正式发布,通过人工智能模拟流体力学、燃烧、传热等物理过程,大幅降低火箭研发成本和周期 [1] - 涌现出深势科技、百图生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基础科学研究、医药健康、工业智能化等领域形成适合科学智能落地的应用场景 [2] 北京科学智能发展布局 - 北京已全面布局科研基础设施,率先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 [1] - 下一步将建立人工智能专项工作机制,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群,加快完善科学智能创新生态 [2] - 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在科学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目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北京市“推动AI赋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仪器信息网· 2025-07-17 12:42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北京市发布《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目标在2025-2027年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2][7] - 重点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创新生态营造四大方向,包含17项具体任务[3][8] - 明确通过AI赋能科学仪器、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5][18] 关键技术攻关 - 开展科学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薛定谔方程求解、多尺度建模等突破[9] - 构建多学科通用科学基础大模型,实现科学数据统一表征与建模[10] - 研发新一代科学计算工具,涵盖分子结构识别、实验表征反演等功能[11] 基础设施建设 - 建设10个以上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超1000万用户[8][12] - 搭建异构算力统一调度平台,研制专用计算芯片降低算力成本[13] - 开发自迭代实验室操作系统,配置实验机器人实现智能无人实验室[14] 领域应用落地 - **科学仪器**:攻关智能电子显微镜、谱学仪器,推动仪器接口互通与数据开放[4][18] - **新材料**:研发材料智能设计方法,实现组分筛选与工艺多目标优化[17] - **医药健康**:构建专家级数据库,提升药物靶点发现与临床试验效能[16] - **工业升级**:开发工业仿真软件优化能源化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19] 创新生态建设 - 搭建科研协作云平台整合算力支持与教学实训功能[20] - 培育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交叉学科专业设置[21] - 引导基金加大对科学智能投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22] - 建设开源社区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25]
江苏设立一支百亿央企科创基金
来觅研究院· 2025-07-14 15: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11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29起投融资事件,国内15家企业、国外14家企业参与,融资总额约92.39亿元,同时有多起募资、大额融资事件发生,还有多项政策发布[1] 各部分总结 募资事件 - 天津经开科创母基金扩募至3.8亿元,天津经开区将整合区属国有资本,打造国资市场化产业基金体系,构建基金群助力国资国企发展[1] - 中国诚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协议,推动设立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诚通科创(北京)基金拟落地江苏的2只子基金框架协议同步签约,该基金将依托江苏产业基础引导资金流向创新源头,与北京的100亿元创投母基金形成协同效应[2][3] 大额融资 - 影目科技完成超1.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普华资本等,资金用于产品研发等,巩固其在AI+AR终端领域优势,产品应用于多消费场景[4] - 时驾科技完成近1亿元A轮融资,由星源资本等领投,资金用于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及技术研发,跃升为国产智能悬架赛道标杆企业[5] - BILT完成2.5亿美元C轮融资,由G.I.D.等领投,资金加速其在公寓等领域业务扩张,是联名信用卡提供商[6] 政策聚焦 - 北京发布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提出到2027年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等发展目标[7]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为创新药进入市场提供“双保险”[8] - 上交所发布指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可申请预先审阅发行上市申请[10]
城市24小时 | 北方制造业大省,不甘只在“第二梯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23:57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 山东省推出18条措施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目标是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培育3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 [1] - 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 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1] - 2024年山东省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260亿元 计划三年内实现规模翻倍至500亿元 [3]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区域布局 - 济南定位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 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及整机零部件协同 [2] - 青岛聚焦工业、家庭服务、海洋、康养等领域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应用 [2] - 淄博重点发展高精度弧焊协作机器人、矿用特种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 [3] - 济宁重点发展机器视觉系统和智能控制器 打造高端制造集聚地 [3] 全国夏粮生产数据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 河南(3750万吨)、山东(2736万吨)、安徽(1762万吨)位列前三 [9]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 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 [12] 全球航运中心排名 - 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前三为新加坡、伦敦、上海 香港第四 宁波舟山第七 [13] - "十四五"期间中国航运中心排名稳中有升 宁波舟山上升3位至第七 广州、青岛、天津均有提升 [15] - 评价体系包含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 [14] 其他行业动态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建设10个以上科学数据库 服务超1000万用户 [4] - 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工程获批 总投资388.2亿元 计划2025年9月开工 [5]
2027年北京将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快讯· 2025-07-11 16:42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发展行动计划 - 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 [1] - 目标到2027年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1] - 计划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 [1] - 预计服务用户规模不少于1000万 [1] - 推动科学智能在不少于5个领域深度应用 [1] - 形成8个以上标杆应用案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