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良乡大学城人工智能大讲堂启动
证券日报网· 2025-10-21 21:44
本报讯 (记者朱宝琛)2025年10月21日,"良乡大学城人工智能大讲堂"正式启动,并成功举办以"AI前 沿发展与战略格局"为主题的首期讲座。该活动由北京基金小镇、良乡大学城管委会与北京中关村学院 联合打造,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 在助力良乡大学城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首期讲座特邀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导师、AI核心和基础-具身智能部负责人陈凯,围绕"AI前沿发展与 战略格局"展开深度分享。陈凯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从符号主义到深度学习的三次发展浪潮,梳理了算 法、数据、算力三大要素的协同演进与突破,并重点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与科学智能三大前沿方向, 深入解析其技术原理、发展现状与核心挑战,展望了AI在重塑商业组织形态、催生人机交互新范式、 促进科研闭环优化等方面的广阔前景与战略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讲座创新融入投资者教育内容,以提升大学生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本期讲座 适逢世界投资者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郭康豪以"谨防投资型电信诈骗 共筑校园安全 防线"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投资型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特征,结合相关法律 ...
聚焦青年科学家激发原始创新,上海市科学智能“百团百项”阶段成果亮相
新浪财经· 2025-09-25 18:45
科学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深刻重塑科研范式、赋能产业升级。9月24日,上海科学智能联 合创新中心组织科学智能"百团百项"项目路演,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工程 等领域的首批项目阶段性成果齐聚亮相,30余位青年科学家、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等出席路演活动。 为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推进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的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在今 年启动实施了科学智能"百团百项"专项工程,以高价值项目为抓手,力争在两年内支持不少于100个团 队、100个项目,推动AI人才、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团队跨组织、跨领域协作,培育一批"既懂科学、又懂 AI、还有产业思维"的青年科学家,形成一批前沿原创性成果。 聚焦青年科学家 据了解,当天的路演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35岁,"百团百项"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了一个"能干事、干 成事"的协作舞台。 一是青年AI科学家与领域科学家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例如朱思语团队的"多模态生成 式AI驱动的早期中华文明源流时空重现"项目,已实现与人文社科多学科专家的深度协作,共同攻坚领 域前沿问题。 复旦大学34岁的高悦教授牵头研发的电解液材料,支 ...
周伯文“六问”AGI for Science 探索科学智能边界
新华财经· 2025-09-25 16:02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杜康)"当一个领域变得炙手可热时,我们往往会想起一句老话:人们总 是高估一项技术在短期内的影响,导致出现泡沫;但从长远来看,却又容易低估其革命性的潜力——这 便是'阿玛拉定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以此为引,抛出了自己对AGI for Science的"六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人工智能与各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在紧密结合,服务于生物医药、材料 科学、电子技术等实体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研究)的模式,在业界被称 作"AI for Science",一般简称为"AI4S",也可以称为"科学智能"。而具有泛化智能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也即通用人工智能,则是AI的下一阶段目标。 AI for Science的价值已得到学界公认。前不久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 上,有十项成果发布,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发布首 个通专基座联合驱动的蛋白质设计AI科学家Amix-Agent;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多模态环肽合成深度学习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
中证网· 2025-09-23 21:53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黄一灵)近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在上 海举办。 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正式成立。据 介绍,该联盟致力于构建科学智能协同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双向奔赴与 紧密结合。联盟将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 现进程和"从1到N"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能源等 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科学智能的长远发展,既需前沿技术突破筑牢根基,更需复合型人才提供持续动能。论坛期间,上海创 智学院分别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科学智能 联合攻关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 ...
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专家纵论AI与各学科深度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3:24
联盟成立与战略方向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十余家机构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旨在推动AI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发展 [1] - 联盟聚焦于加速从0到1的科学发现和从1到N的技术突破,重点领域包括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能源等 [1] - 联盟将加强人工智能与多个前沿领域的技术协同创新 [1] 行业领袖核心观点 - 行业专家指出AI在通用问题求解方面可能被高估,但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验证重大理论创新方面的潜力被低估 [1] - 物质科学领域面临问题日益复杂,AI与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为该领域带来新机遇,实现深度融合需夯实数据基础 [1] - 气候科学正经历AI引发的范式跃迁,AI在感知、认知、推理与决策方面重构甚至颠覆传统的地球系统与人类社会模型 [2] AI赋能科学的具体价值 - AI赋能气候科学的价值体现在提升风险感知能力看得更清、增强政策模拟能力算得更准、优化治理路径行得更稳 [2] - AI正在加速拓展知识边界,但科学探索的核心驱动力仍是人类的心灵、好奇心与价值观 [1] 年度案例成果发布 - 论坛期间发布了2025年度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十大案例成果,集中展示科学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发布首个大脑单细胞多组学智能体ChatBrain,实现跨组学跨物种零样本细胞精细分类 [2] - 西湖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复旦大学联合发布蛋白质组学领域首个十亿级质谱数据集MassNet,基于此训练的算法XuanjiNovo性能显著超越以往所有算法 [3]
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2:53
联盟成立背景与目标 - 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期间成立了“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 [1] - 联盟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起 [1] - 联盟旨在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 [1] 联盟核心任务与重点领域 - 联盟核心任务之一是加速“从0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1] - 联盟另一核心任务是加速“从1到N”的技术突破 [1] - 联盟将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能源等领域的协同创新 [1]
上海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2:32
联盟成立背景与目标 - 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期间成立了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 [1] - 联盟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1] - 联盟旨在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和从1到N技术突破 [1] 联盟重点发展领域 - 联盟将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协同创新 [1]
当科研遇到人工智能——来自北京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9-16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印发意见,推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新范式,加速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1] - AI for Science(AI4S)正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应用落地期 [1][2] - 北京凭借其资源优势,在AI4S领域积极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政策支持和生态建设,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1][5][12][13]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支持AI驱动的科研新范式 [1]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这是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 [5] - 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将建立科学基础大模型,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 [12] - 北京将建立人工智能专项工作机制,布局重大项目群,鼓励联合攻关以完善科学智能创新生态 [12] 科研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作为全球首个专注于AI4S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平台科研+垂直整合”模式,布局科学智能的“四梁N柱”基础设施 [3] - 玻尔科研空间站作为“全球AI4S时代下的云科研入口”,覆盖“读—算—做”全流程,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 [7] - 玻尔平台收录超2000万全球活跃学者,超14万本期刊资源,覆盖26大学科领域,其Apps应用商店已集成300+科研工具 [8] - 大原子模型(OpenLAM)已迭代至第三代,覆盖90种化学元素,在下游任务中平均节省90%的数据计算成本 [11] 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 DeepFlame Rocket(临界炽核)火箭燃烧智能仿真软件实现火箭发动机全流程数值模拟,将原本需数月的计算压缩至一天甚至更短 [4] - 该软件使火箭发动机实际试车次数至少减少50%,并已在能源、电力、化工等多个领域应用 [4] -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发布,在国产开源大模型基础上面向科学领域定制,集成了一系列专用模型 [11] - 深势科技构建“深势·宇知”大模型体系,打造了包括药物计算设计平台、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等在内的科研和工业研发基础设施 [8][9] 产业生态与企业发展 - 北京已形成完整的AI创新和产业链条,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 [5] - 深势科技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研团队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35%,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布局研发中心 [7] - 玻尔科研空间站已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院所,以及宁德时代、广汽埃安等40多家企业上线应用 [7] - 目前有30多家共建单位参与大原子模型计划(OpenLAM)项目,推动微观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共建 [11] 未来展望与发展目标 - AI4S正在激发新的科学变革,重塑传统产业和科研模式,行业已站在这场变革的起点 [8] - 北京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双向奔赴”,以“行动计划”为指引 [13] - 海淀区将围绕变革传统科研范式前瞻布局,协同区域力量,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12] - 目标是通过构建开放生态,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4S产业集群 [12]
当科研遇到人工智能
经济日报· 2025-09-16 09:28
政策与战略布局 - 国务院印发意见,要求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重大科学发现进程[1] - 北京市发布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作为未来3年发展AI4S的路线图[5] -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立科学基础大模型,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12] - 北京将建立人工智能专项工作机制,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群,鼓励生态上下游企业及优势团队开展联合攻关[12] 核心机构与平台建设 -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于2021年9月成立,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4S领域研究与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构建"平台科研+垂直整合"模式为指导[3] - 研究院布局科学智能的"四梁N柱"建设,"四梁"指模型算法与软件、实验方法、数据库与知识库、算力平台,"N柱"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如锂电池、医疗制药等[3] - 玻尔科研空间站作为"全球AI4S时代下的云科研入口",覆盖"读—算—做"全流程,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在全国50余所高校院所和40多家企业上线应用[7] - 玻尔科研空间站收录超2000万全球活跃学者,超14万本期刊资源,覆盖26大学科领域,其Apps应用商店已集成300+科研工具[8] 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 DeepFlame Rocket火箭燃烧智能仿真软件实现火箭发动机全流程数值模拟,将原本需数月的计算压缩至一天甚至更短,使实际试车次数至少减少50%[4] - 大原子模型已迭代至第三代,覆盖90种化学元素,在众多下游任务中平均节省90%的数据计算成本,应用于合金、动态催化、药物小分子等领域[11] - 北京已产出全球首个覆盖90多种元素的大原子模型DPA、新一代科研知识库Science Navigator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5] - 深势科技构建"深势·宇知"大模型体系,打造了玻尔科研空间站、药物计算设计平台、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等科研和工业研发基础设施[9] 产业生态与协同创新 - 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完整的创新和产业链条,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5] - 已有30多家共建单位参与大原子模型计划项目,为微观科学研究提供新的基础设施[11] - 北京聚集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深势科技、百度等科技创新企业,重大场景丰富多元[9] - 深势科技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团队汇集超百位跨学科科学家和工程师,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35%[7]
最肥沃土壤盛放未来之花
经济日报· 2025-09-16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通过整合顶尖学术资源、大规模智算资源、专项基金及人才政策,构建了支持科学智能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体系 [1][2][3] 产业资源与基础设施 - 北京统筹算力资源建设,推动多个区域打造智算高地,累计智算资源超过3.3万P [1] - 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开放共享科技期刊论文多模态解构数据集 [1] - 基于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立数据沙盒监管机制,为产业提供可信数据空间和智算资源 [2] 资本与政策支持 - 仅海淀区就设立200亿元科技成长基金,构建子母基金联动的投资矩阵 [1] - 推出人工智能人才特区20条政策,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青年才俊 [1] - 通过算力券、场景开放清单等政策工具,将支持输送到科研团队 [2] 创新生态与产业应用 -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街区、AI原点社区、AI北纬社区等实体空间,厚植发展沃土 [1] - 科学智能正推动形成工业研发新范式,加快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 [3] - 已孕育出全球首个全链路AI科研空间站和首个2100亿参数的跨模态生物语言大模型 [2] 发展模式与战略 - 北京采取差异化策略,允许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各得其所,并对长远发展保持耐心 [2] - 政府角色定位为疏通阻碍创新的底层梗阻,而非主导创新过程 [2] - 科学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初步呈现出产业化应用潜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