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utoimmune disease treatment
icon
搜索文档
TGTX Down as Q2 Earnings Miss Mark, Briumvi Sales Drive Top Line
ZACKS· 2025-08-06 01: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收益(EPS)为0.17美元,大幅低于Zacks共识预期的0.32美元,但高于去年同期的0.04美元 [1] - 季度总收入达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92%,超出Zacks共识预期的1.36亿美元 [1] - 核心产品Briumvi在美国市场的净销售额为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16% [4][6] - 许可及特许权收入为230万美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90万美元 [4] 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Briumvi(抗CD20单抗)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MS),并在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获批 [2] - 公司与Neuraxpharm Pharmaceuticals达成协议,负责Briumvi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可基于商业里程碑获得付款 [7] - 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加36.8%至4350万美元,主要源于Briumvi的推广成本增加 [8] 研发与管线动态 - 研发费用同比上升83.3%至2750万美元,主要投入于Briumvi皮下制剂的开发 [7]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皮下制剂Briumvi治疗RMS的III期临床试验 [11] - 正在开展Briumvi治疗重症肌无力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 [11] - 开发中的CD19靶向CAR-T疗法azer-cel处于治疗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的I期研究阶段 [12] 财务指引调整 - 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从5.75亿美元上调至5.85亿美元,主要基于Briumvi的增长势头 [9] - 美国市场Briumvi净销售额预期从5.6亿美元上调至5.7-5.75亿美元 [9] - 全年运营费用(不含非现金支出)维持3亿美元预期不变 [10] 市场表现与同业对比 - 公司股价在8月4日下跌18%,年内累计跌幅4.6%,同期行业指数微涨0.2% [2][3] - 同业中CorMedix(CRMD)年内上涨52.7%,2025年EPS预期从0.93美元上调至0.97美元 [14] - Arvinas(ARVN)年内下跌60.7%,但2025年亏损预期从每股1.51美元收窄至1.50美元 [15] - Immunocore(IMCR)年内上涨10.3%,2025年亏损预期从0.86美元大幅收窄至0.68美元 [16]
argenx(ARGX)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1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业收入为9.67亿美元,其中产品净销售额为9.49亿美元,其他营业收入为1900万美元 [13] - 产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9%(1.58亿美元) [13][14] - 美国市场产品净销售额为8.02亿美元,日本市场为5200万美元,其他市场(包括欧洲、加拿大等)为8300万美元,中国为1200万美元 [14] - 毛利率为11%,营业利润为2.01亿美元,税后利润为2.45亿美元 [18][19] - 现金余额从年初的34亿美元增至39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上半年4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Plinab产品在所有获批适应症中实现97%的同比增长 [4] - Vipcart全球治疗患者达1.5万人,其中CIDP患者2500人 [5] - 预充式注射器(PFS)推出后显著提升新患者需求,50%的PFS患者为新患者 [24] - MG市场生物制剂占比仅10%,公司目标是扩大生物制剂市场份额 [27] - CIDP市场已有2500名患者接受治疗,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市场增长迅速 [2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环比增长18%,主要受益于gMG和CIDP的增长 [15] - 非美国市场贡献超过全球产品净销售额的15% [15] - 中国市场因发货时间影响表现不稳定,但需求未受影响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10个标签适应症和强大的后期管线 [4] - 重点推进efgartigimod在神经学以外的治疗领域(如肌炎和干燥综合征) [6] - 通过头对头研究(如empasiprobat vs IVIG)展示产品优势 [7] - 免疫学创新平台(IIP)推动长期增长,已有4个新分子进入I期研究 [11] - 与Unnatural Products合作开发AI驱动的微循环发现平台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充式注射器(PFS)将成为长期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15] - 预计未来18个月将有6项III期和6项II期试验数据读出 [31] - 公司对seronegative MG试验信心较高,主要终点改为MG ADL绝对值下降以提高统计效力 [50][51] - 在竞争加剧的MG和CIDP市场中,公司强调通过创新保持领先地位 [5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未在2025年进行任何价格调整 [36] - 预充式注射器(PFS)推出后,gross-to-net从12%上升至20% [16][74] - 公司计划投资供应链,实现"区域生产供区域"战略 [1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MG患者年度治疗周期变化及gross-to-net影响 - 公司确认MG患者平均每年5个治疗周期,但PFS可能提高依从性 [37] - 净收入/患者保持稳定,gross-to-net上升被其他因素抵消 [36] 问题: PFS患者来源细分 - 50% PFS患者为新患者,其余来自Hytrula或IV转换 [42] 问题: gMG患者增长与PFS关系 - PFS推动新患者增长,1000名医生开具PFS处方,其中15%为新处方医生 [47] 问题: CIDP患者增长预期 - 2500名患者为全球数据,预计增长将持续 [60] 问题: 毛利率展望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11%左右,成本下降与特许权使用费增加相互抵消 [65][66] 问题: 竞争格局(Uplizna) - 公司欢迎创新,强调通过MSC率和产品差异化保持领先 [56] 问题: CIDP患者来源 - 85-90% CIDP患者来自IVIG转换,早期患者占比仍低 [68] 问题: gross-to-net未来趋势 - 主要增长已实现,未来因PFS占比提升将缓慢上升 [74] 问题: IV向皮下转换趋势 - IV业务仍在增长,不同给药方式满足不同需求 [79] 问题: 现金使用策略 - 优先投资管线、供应链和业务发展,暂不考虑股东回报 [89][90] 问题: FDA对CIDP安全性评估 - 公司监测到CIDP恶化率低于2%,认为获益风险比未改变 [96][97] 问题: ARGX-119开发策略 - CMS数据验证生物学概念,ALS和SMA研究设计中 [111][112] 问题: MG自给药比例预期 - 自给药重要性被认可,但未评论具体预测数据 [118] 问题: MG和CIDP市场阶段判断 - MG仍有60,000患者潜力,CIDP TAM为12,000患者 [124][125] 问题: PFS可及性挑战 - 供应充足,访问政策正在完善 [128][129] 问题: ITP日本市场反馈 - 疗效与临床试验一致,50%响应率,安全性优势明显 [135][136] 问题: 医保定价波动性 - 重申净收入/患者稳定,重大变化将提前沟通 [141]
Nkarta (NKTX)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7-31 00:00
**行业与公司** - **公司**:Nkarta Therapeutics (NKTX),专注于开发用于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种异体CAR NK细胞疗法[1][2] - **行业**:细胞治疗领域,特别是自身免疫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6]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平台技术优势** - **CAR NK vs. CAR T**: - **安全性**:CAR NK无高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神经毒性(ICANS),而CAR T存在此类风险[4][11] - **便捷性**:同种异体“现货型”疗法,无需患者白细胞分离术,可门诊给药,提升可及性[5][14] - **持久性**:NK细胞作用后快速清除(约1个月内),避免长期存留导致的潜在风险[12][13] 2. **临床项目进展** - **NKX019**:靶向CD19的CAR NK细胞疗法,含膜结合IL-15以增强活性[6] - **适应症**:狼疮性肾炎(LN)、原发性膜性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5项IND研究[6][23] - **试验设计**:剂量递增阶段,评估安全性、B细胞耗竭及免疫重置效果[24][25] - **淋巴清除方案调整**:从单用环磷酰胺改为联合氟达拉滨,以优化B细胞耗竭效果[27][28] 3. **差异化与市场机会** - **自身免疫疾病潜力**:相比肿瘤,B细胞负荷更低,CAR NK可能更易实现免疫重置[21][22] - **门诊治疗前景**:安全性支持社区医院应用,突破CAR T对专科中心的依赖[68][70] - **竞争格局**:避开CAR T扎堆的肿瘤领域,聚焦自身免疫病未满足需求[20][47] --- **其他重要内容** 1. **数据预期** - **2025年下半年**:公布NKX019初步数据(安全性、B细胞耗竭等)[51][52] - **2026年**:计划更多患者随访及适应症扩展[75][76] 2. **财务与运营** - **现金储备**:3.5亿美元,预计支撑至2029年[72][73] - **战略聚焦**:2025年重组后专注自身免疫领域,裁员1/3以延长现金流[71] 3.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疗效标准**:需证明持久缓解(如1-2年无复发)以改变临床实践[42][43] - **监管路径**:参考Caballetta案例,可能需15例患者注册试验[62][63] --- **关键数据引用** - **安全性**:40例肿瘤患者中无高级别CRS或ICANS[21] - **财务**:Q1现金3.5亿美元[72] - **临床**:NK细胞清除周期约1个月[12] (注:部分问答因技术问题未完整记录[58][59])
Vor Bio Appoints Veteran Biotech Executive Sandy Mahatme as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nd Chief Business Officer
Globenewswire· 2025-07-11 04: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Vor Bio宣布任命Sandy Mahatme为首席财务官和首席商务官,其丰富经验将助力公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转型与发展 [1] 公司动态 - 2025年7月9日起Sandy Mahatme担任Vor Bio首席财务官和首席商务官 [1] - 董事会于2025年7月9日授予Mahatme 13,882,750股受限股票单位,四年内归属 [7] 新官履历 - Mahatme拥有超30年生物制药行业高管经验,在资本市场、业务发展等方面业绩出色 [2] - 他最近担任National Resilience总裁等职,任职期间筹集超25亿美元股权和非稀释性资本 [2] - 此前他在Sarepta Therapeutics领导资本形成工作超35亿美元,并通过战略许可等建立公司产品线 [3] - 他还曾在Celgene、Pfizer、Ernst & Young等公司担任高级职位 [3] - 目前他担任CRISPR Therapeutics和Idorsia Pharmaceuticals董事会成员 [4] - 他拥有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和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是纽约律师协会成员 [4] 公司情况 - Vor Bio是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专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推进telitacicept的3期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5] - telitacicept已在中国获批用于多种自身免疫适应症,正在中国以外进行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的3期全球开发 [5]
Tharimmune (THAR)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7 14:50
产品研发与市场潜力 - TH104为军用设计的首个口腔膜递送纳美芬,预计在2026年提交新药申请(NDA)[6] - TH023为口服抗TNFα单克隆抗体,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市场潜力超过500亿美元[6] - TH104的口腔膜技术可避免首过代谢,提供快速缓解[6] - TH104的FDA反馈积极,确认无需额外临床试验即可提交NDA[7] - TH104的半衰期显著长于当前使用的纳洛酮,满足长效需求[14] - TH104的临床进展包括已完成的积极一期研究,支持NDA路径[27] - 预计TH104将在2025年完成CMC计划,并在2026年提交NDA[7] - TH023的临床试验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进行CMC优化[50] - TH023的给药方式为口服,剂量频率为每日一次,患者负担低[64] - TH023的口服治疗可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可及性,降低医疗系统成本[63] - TH023的临床试验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有多个里程碑[76] - TH023的口服制剂在小鼠实验中显示出超过注射剂的血清浓度[117] - TH023的半衰期约为10天,模型预测其在人体中的浓度可超过每两周240mg的皮下注射药物[117] 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 - TH104的市场需求预计将随着合成阿片类药物威胁的增加而增长[41] - TH104的设计符合美国战略国家储备(SNS)的采购模式,适合快速部署[41] - 目前由TNFα抑制剂(如Humira和Remicade)每年产生约47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58] - Humira的峰值销售额为210亿美元,Remicade为40亿美元,Simponi为25亿美元[64] - TH104的全球PBC治疗市场估计约为2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0亿美元[96] - TH104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所有患者在24小时内瘙痒评分平均下降33.3%[106] - TH023有潜力颠覆超过500亿美元的全球自身免疫生物制剂市场[64]
Vor Bio Enters into Exclusive Global License Agreement with RemeGen for Late-Stage Autoimmune Asset
Globenewswire· 2025-06-26 04:45
文章核心观点 - Vor Bio与RemeGen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获telitacicept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权利,RemeGen获1.25亿美元初始付款及超40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和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同时Vor Bio任命Jean - Paul Kress为CEO兼董事长 [1] 合作协议 - Vor Bio和RemeGen达成独家许可协议,Vor Bio获telitacicept全球(除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1] - Vor Bio向RemeGen支付1.25亿美元初始付款,含4500万美元预付款和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协议还有超40亿美元潜在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1] 药物信息 - telitacicept是新型双靶点融合蛋白,通过抑制BlyS和APRIL减少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自身抗体产生,在中国获批用于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全身性重症肌无力 [2][5][6] - RemeGen正在美国、欧洲和南美开展gMG全球3期临床试验,预计2027年上半年出初步结果 [2] - 在中国gMG 3期临床试验中,telitacicept在24周时MG - ADL较安慰剂改善4.8分 [5] 人员变动 - Vor Bio董事会任命Jean - Paul Kress为CEO兼董事长,即日生效,此前Robert Ang博士已辞去相关职位,将担任战略顾问至2025年10月 [3] - Jean - Paul Kress有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数十年高管经验,曾领导多款药物开发、获批和商业化 [4] 公司介绍 - Vor Bio是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专注推进telitacicept 3期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治疗全球严重自身抗体驱动疾病 [7] - RemeGen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领先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自身免疫、肿瘤和眼科疾病创新生物药 [8]
Vera Therapeutics(VERA)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2 04:1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5.9亿美元现金,信贷额度扩大至最高5亿美元,共计10亿美元用于推出Atacucept和发展产品线 [6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Atacucept业务线 - Atacucept在治疗IgA肾病的3期试验中,36周蛋白尿较基线降低46%,安慰剂组为 - 7%,调整后效果为42%,安全性优于安慰剂 [7] - 2期试验中,年轻高风险患者服用Atacucept可保留肾功能,停药后免疫复合物回升,GFR开始下降 [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IgA肾病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约16万活检确诊患者,其中约8万为高风险疾病进展患者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预计2026年年中商业推出Atacucept自动注射器 [8][9] - 开展PIONEER研究,探索Atacucept在非高风险IGAN人群、移植后、IgA血管炎、青少年等群体,以及膜性肾病、FSGS和MCD等自身抗体驱动的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45][46] 行业竞争 - 与竞争对手相比,Atacucept在疗效、安全性和患者便利性方面具有优势,是唯一在2期和3期研究中可在家自行给药的药物 [25][27] - 竞争对手Otsuka的试验设计是患者到办公室接受每月注射,其数据与公司数据有相似之处,但存在一些分析方法和缺失数据处理的细微差异 [28][2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Atacucept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BAF抑制剂,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治疗选择 [4] - 近期行业数据对肾小球疾病和IgA肾病患者来说是变革性的,未来前景光明 [28] - 随着数据发布,Atacucept在B细胞调节领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上升,有望成为基础治疗药物 [39][40] 其他重要信息 - Atacucept 150毫克以1毫升皮下注射给药,是唯一在2期和3期研究中可在家自行给药的项目 [5] - 公司临床试验患者平均年龄约39 - 40岁,活检时间约2.5年前,基线GFR约65毫升/分钟/年,蛋白尿约1.7克/天,约一半为亚洲人,一半为高加索人,男性略多 [13][14][15] - 3期试验中超过50%的患者同时使用SGLT2抑制剂,高于2期的15%,反映了慢性肾病患者对这些药物使用的增加 [15][16] - FDA要求在试验进行期间,所有赞助商不得披露GFR结果,公司不会在ASN会议上分享该数据 [35][3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试验人群与典型IGAN患者的代表性及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 试验人群与2期相似,代表了全球IgA肾病负担,患者相对年轻,平均年龄约39 - 40岁,活检约2.5年前,基线GFR约65毫升/分钟/年,蛋白尿约1.7克/天,约一半为亚洲人,一半为高加索人,男性略多,多数患者使用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期超50%患者同时使用SGLT2抑制剂 [13][14][15] 问题: 患者使用更多背景疗法对证明药物有效性的影响 - 试验是近期进行的,所以SGLT2抑制剂使用比例最高,高于Otsuka的项目和之前的试验,使用这些药物与否对主要终点蛋白尿的读数无影响,说明该人群是高风险人群,存在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 [17][18][19] 问题: 3期与2期试验在执行、合规和患者依从性方面的改进 - 2期试验中了解到维持背景药物剂量稳定的重要性,3期加强监管,减少了与临床相关的方案偏差,3期结果更具代表性,2期结果起到支持和一致性作用 [22][23][24] 问题: 公司数据与竞争对手数据的比较 - 对患者、医生和支付方有意义的药物特征是疗效、安全性和患者便利性,GFR是IgA肾病最重要的指标,42%与50%的安慰剂调整数据差异无临床意义,安全性相当,Atacucept是唯一可在家自行给药的药物,部分竞争对手数据来自病情较轻或未控制的人群,比较时需谨慎 [25][26][27] 问题: 家庭给药和自动注射器的进展 - 3期使用预填充注射器(PFS),自动注射器与PFS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手动推注,一个是按钮式,公司按计划在推出时提供自动注射器,并将其纳入初始申报 [32] 问题: 医学会议上预计展示的额外数据 - 期待在大型医学会议上展示数据,除蛋白尿主要终点外,其他预设终点结果与2期相当或略好,目前不公开eGFR结果,因为FDA要求试验进行期间赞助商不得披露 [34][35][36] 问题: GFR结果的临时更新可能性 - 根据与监管机构商定的统计分析计划,不会有临时更新,公司会与FDA讨论GFR结果,但不会公开 [37] 问题: 关键意见领袖(KOL)对数据的反馈 - 公司数据发布的节奏使医学团队与行业进行了深入交流,Atacucept在B细胞调节领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上升,越来越多思想领袖开始思考药物使用顺序,认为B细胞调节剂可能成为基础治疗药物 [39][40] 问题: 获得优先审评的信心及商业准备情况 - 公司获得突破性指定,对优先审评有较高信心,商业上已做好准备,前期进行了商业规划和引入领导团队,下一步是引入销售团队,公司已开始向非高风险IGAN人群拓展,并开展PIONEER研究 [42][43][45] 问题: 2025年剩余时间的支付方对话计划及对仿制药的考虑 - 已与支付方进行讨论,支付方准入领导到位,市场以年轻人群为主,超75%为私人支付,效果对支付方有意义,预计BLA申请被接受后,在2026年开始阐述商业计划 [48][49][50] 问题: 如何引导投资者考虑定价与避免透析和肾脏恶化的成本效益 - 公司将价值和可及性放在一起考虑,从数据和价值故事出发,避免透析是重要结果,公司有健康经济结果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价值故事的相关工作 [51][52] 问题: PIONEER研究的进展和高价值机会 - 公司首要任务是在IGAN市场成功推出Atacucept,PIONEER研究旨在探索更多受益患者群体,可快速转化为扩大标签和商业策略,该研究受到医学界欢迎,可同时研究IgA肾病和两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是开放标签项目,可持续评估数据,未来可能扩展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54][55][57] 问题: 债务融资后资金计划和资本现金跑道 - 公司资金充足,有5.9亿美元现金和最高5亿美元信贷额度,共计10亿美元用于推出Atacucept和发展产品线,预计资金可支持到获批和推出 [62]
argenx Presents New Efgartigimod Data at EULAR 2025 Highlighting Positive Phase 2 Proof-of-Concept Results in Myositis and Sjogren’s Disease
Globenewswire· 2025-06-11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 argenx公布VYVGART®在干燥综合征和特发性炎症性肌病2期研究积极结果,且美国FDA授予efgartigimod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快速通道资格,公司致力于风湿学新治疗领域 [1][2][8] 研究成果 ALKIVIA研究(肌炎) - 2期数据显示efgartigimod治疗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显著改善,主要终点24周平均总改善评分(TIS)达标,治疗组平均TIS为50.45,安慰剂组为35.65(双侧P = 0.0004),79%患者中度改善(TIS ≥ 40),34%患者显著改善(TIS ≥ 60),安慰剂组分别为47%和9.5% [4] - 次要终点方面,治疗组患者改善速度明显快于安慰剂组,达到最小改善(TIS ≥ 20)中位时间为30天,达到中度改善(TIS ≥ 40)时间为16周,安慰剂组达到最小改善时间为72天,24周研究中多数未达中度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5] RHO研究(干燥综合征) - 2期概念验证研究中,efgartigimod系统性疾病活动和患者症状显著改善,24周时45.5%患者CRESS复合主要终点结果改善,安慰剂组为11.1%,治疗组在5项CRESS指标中4项有改善,临床ESSDAI总评分中位变化为 -7.0,安慰剂组为 -4.0,关键次要终点cSTAR复合指标治疗组响应率为54.5%,安慰剂组为33.3% [9] - 生物标志物反应显示从第4周起IgG持续快速降低约60%,治疗组疾病相关抗体抗Ro52(-57% vs +13%)、类风湿因子(-26.6% vs -5.3%)及C1Q免疫复合物(-4.5 vs -0.06 mc eq/mL)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且安全性良好 [10] 研究设计 ALKIVIA研究 -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操作无缝的2/3期研究,评估efgartigimod SC治疗三种肌炎亚型(IMNM、ASyS、DM),共纳入240名患者,分两阶段进行,主要终点是治疗期末(2期24周,3期52周)所有治疗患者平均TIS与安慰剂组比较,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治疗结束时响应率、响应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14] RHO研究 - 2期概念验证研究,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评估efgartigimod治疗成人干燥综合征安全性和有效性,34名患者按2:1随机接受efgartigimod或安慰剂治疗长达24周,主要终点为CRESS(干燥综合征相关终点复合指标) [16] 疾病介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 是一组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肌肉或多器官,最初分为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现新亚型包括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和抗合成酶综合征(ASyS),近端肌无力是各亚型共同特征 [15] 干燥综合征 - 是慢性、缓慢进展炎症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特征为外分泌腺免疫介导破坏,常见症状为干眼、口干、疲劳和关节痛,部分患者有腺外系统性疾病,病因多因素,无FDA批准针对疾病本身治疗方法,现有治疗主要针对症状管理 [17][18] 药物介绍 - efgartigimod是一种人IgG1抗体片段,通过结合新生儿Fc受体(FcRn)阻断IgG循环过程,降低致病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全球首个获批FcRn阻断剂,已在美国和中国等地区获批用于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目前正在评估其在15种以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疗效 [19] 公司介绍 - argenx是一家全球免疫学公司,致力于改善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活,通过免疫学创新计划(IIP)与顶尖学术研究人员合作,将免疫学突破转化为世界级新型抗体药物组合,已开发并商业化首个获批新生儿Fc受体(FcRn)阻断剂,正在评估其在多种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广泛潜力 [20]
argenx Announces Positive CHMP Opinion for VYVGART (efgartigimod alf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for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
Globenewswire· 2025-04-28 13:00
文章核心观点 -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建议欧盟委员会(EC)批准VYVGART® 1000mg(efgartigimod alfa)皮下注射单药治疗成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若获批将为欧洲CIDP患者带来新治疗选择 [1][2] 分组1:公司信息 - argenx是一家全球免疫学公司,致力于改善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活,通过免疫创新计划(IIP)与学术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基于抗体的药物 [9] - argenx开发并商业化首个获批的新生儿Fc受体(FcRn)阻滞剂,评估其在多种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潜力,推进早期实验药物研发 [9] 分组2:药物信息 - VYVGART是首个也是唯一针对CIDP的靶向IgG Fc抗体片段,若获批将是欧洲30年来首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CIDP治疗药物 [2] - VYVGART皮下注射剂有小瓶或预充式注射器两种剂型,可由患者、护理人员或医疗专业人员给药,初始每周给药,可根据临床评估调整为每两周一次 [2] - efgartigimod是一种抗体片段,通过结合新生儿Fc受体阻断IgG循环过程,减少致病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有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剂型 [8] - 皮下注射efgartigimod与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rHuPH20)共同配制,采用Halozyme的ENHANZE®药物递送技术 [8] - 2022年8月,efgartigimod获欧盟委员会批准,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 [8] 分组3:疾病信息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外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IgG抗体在损伤外周神经中起关键作用 [7] - CIDP患者会出现疲劳、肌肉无力和四肢感觉丧失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三分之一患者若不治疗需坐轮椅,欧盟约有31,413人患病 [7] 分组4:临床试验信息 - CHMP的推荐基于ADHERE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是迄今最大规模的CIDP患者研究 [3] - ADHERE研究中,66.5%(214/322)接受VYVGART治疗的患者有临床改善,包括行动、功能和力量的改善 [3] - ADHERE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复发风险降低61%(HR:0.39,95% CI:0.25;0.61) [3] - 研究还显示,与进入标准治疗撤药阶段基线相比,第36周时炎症性神经病病因和治疗(INCAT)残疾评分、握力和I - RODS量表有功能改善 [3] - 99%的试验参与者选择参加ADHERE开放标签扩展研究 [3] - ADHER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322名成年CIDP患者,其中130名来自欧洲 [5][6] - 试验包括开放标签的A阶段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B阶段,患者需经专家确认诊断,进入导入期,停止正在进行的CIDP治疗,证明有活动性疾病才能进入A阶段 [6] - 进入B阶段需证明有临床改善(ECI),B阶段患者随机接受皮下注射efgartigimod alfa或安慰剂治疗长达48周,主要终点基于首次调整后INCAT恶化(即复发)时间的风险比 [6] - B阶段结束后,所有患者可选择进入开放标签扩展研究接受皮下注射efgartigimod alfa [6] 分组5:审批信息 - CHMP的积极意见是一项科学推荐,为欧盟委员会对argenx皮下注射VYVGART治疗CIDP申请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 [4] - 欧盟委员会预计在CHMP推荐后做出决定,该决定将适用于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 [4] - 目前,VYVGART被批准作为标准疗法的附加疗法,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