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

搜索文档
台铃电动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客服称或因要求填生日性别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22:15
违规行为通报 -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3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其中包括"台铃电动"App(版本3.3.5)[1] - "台铃电动"App存在多项违规情况,包括未以结构化清单方式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声明与业务功能无关的权限、提前要求用户填写未使用功能的个人信息、收集频率与业务功能无直接关联[1] - 检测时间为2025年4月16日至2025年5月15日,来源为应用宝[1] 公司回应 - 台铃集团官方客服表示违规可能是因为App要求用户填写生日和性别,承诺会保护好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1][1] - 目前应用宝及App Store无法检索到"台铃电动"App,只有"台铃智能"App(版本3.3.6),两者均由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服务备案号一致[1] 产品功能 - "台铃智能"App为电动车用户提供智能解锁、一键寻车、刷卡开启等功能[2]
网警提醒: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新浪财经· 2025-05-15 10:22
"我只是随手点了个链接,结果银行卡被盗刷了......" "明明没告诉别人身份证号,却接到精准推销电话?"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像散落的拼图,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许多看似常见的日常习 惯,正在悄悄成为信息泄露的"帮凶"!今天,跟随网警的脚步一起来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高危行 为",并见招拆招。 警惕!!!这些习惯,可能正在出卖你的隐私 No.1 随意连接公共WiFi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危险行为:在咖啡厅、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免费WiFi"就迫不及待连接。 风险:黑客可通过多种手段窃取你的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甚至银行卡信息。 正确做法: 尽量使用手机流量或确认WiFi名称(向商家核实信息) 避免在公共网络登录网银等敏感账户 No.2 社交平台"晒生活"不留心 机票二维码可能泄露行程和身份证号 快递单上的电话、地址会被黑产收集 正确做法: 晒图前检查是否暴露敏感信息(如证件、票据) 朋友圈尽量设为"仅好友可见",减少公开曝光 No3 用同一密码注册所有账号 危险行为:各社交软件、邮箱、支付密码、游戏账号......全用同一个密码! 风险:一旦某个平台数据泄露,所有账号都可能被攻击。 危险行 ...
打击“开盒挂人”等网暴行为 司法如何发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5-14 06:39
网络暴力与个人信息安全现状 - "开盒挂人"成为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涉及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 [1] - 未成年人既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容易成为实施者,安全使用网络意识和能力不足 [1] - 2024年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292人定罪判刑,以侮辱罪、诽谤罪对91人定罪判刑,同比分别下降22.3%、32% [2] 网络暴力案件特征 - 网暴信息扩散迅速,导致被害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2] - 取证困难,网络空间虚拟、用户匿名,信息溯源成本高昂 [2] - 网络"黑灰产"深度参与,通过收割流量牟利,恶意炒作引发网络暴力 [2] 典型案例分析 - 刘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因直播间纠纷非法获取主播芳芳及其家人个人信息并发布,导致芳芳两个月直播收入减少4万余元 [3][4] - 吴某某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1万余元,经手信息交易金额达7万余元 [5] -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办理网络暴力案件8600余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500余人,行政处罚8500余人 [5] 司法救济与政策 - 2023年《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网络侮辱、诽谤犯罪的公诉标准 [6] - 人民法院重点惩治网络暴力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及屡教不改者,对针对未成年人等情形从重处罚 [7] - 网络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可能面临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 [7]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赔偿未成年人李某某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和律师费2000元,因平台未及时处理侵权视频 [8] - 涉案视频浏览量一天内超过3万,次日达4万余人次,包含未成年人肖像、姓名等个人信息及造黄谣内容 [8][9] -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涉性谣言等违法信息应尽更高注意义务 [9][10]
你的手机、账号到底绑定了多少「授权登录」?这篇文章教你一次查清、解绑
36氪· 2025-05-12 10:01
第三方账号授权登录行业现状 - 互联网账号数量激增导致个人信息管理需求上升,催生了通行密钥(Passkey)等新型登录标准[1] - OAuth 2.0协议已成为行业基础技术标准,支撑Sign in with Apple、微信登录等主流授权服务[3] - 第三方授权登录使中小服务商用户转化率提升30-50%,但存在隐私条款不透明问题[3] 主要平台授权管理机制对比 Apple生态 - Sign in with Apple覆盖范围四年内扩展至包括国产软件在内的多领域服务[4] - 提供设备端和网页端(iCloud)双重管理入口,显示授权时间、虚拟邮箱等完整信息[5] - 管理界面支持一键解绑操作,系统版本差异仅影响UI样式[7] Google生态 - Sign in with Google在国内知名度较低但支持X/Pinterest/Medium等国际平台[7] - 授权范围扩展至Google Drive/相册访问权限,信息接触面较Apple更广[8] - 通过myaccount.google.com可查看权限详情并执行批量撤销[8] 国内主流平台 - 微信/QQ提供APP内直观管理路径,但微信小程序授权存在数据清除不彻底问题[15][16] - 支付宝管理入口位于「设置-用户保护中心」,支持第三方APP和小程序权限调整[18] - 抖音账号授权已接入醒图/剪映等工具,管理界面显示设备类型和精确授权时间[30][3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证通查2.0"服务已覆盖25款主流APP的账号关联查询[32] - 运营商推出"二次号码焕新"功能,支持解绑200+应用的遗留账号绑定[35] - 监管要求推动互联网企业优化授权透明度,但微博等平台仍存在管理入口缺失问题[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