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转型
搜索文档
国民信托转型十字路口:资产服务信托占比超六成 融资类业务大增142%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23: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减少1.05亿元(2023年9.29亿元)[1] - 2024年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微增0.02亿元(2023年3.83亿元)[1] 信托资产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末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2433.93亿元,同比下降61.16亿元(2023年2495.09亿元)[2] - 资产服务类信托占比达62%,成为主导业务类型[2] - 信托资产分布:基础产业156.07亿元(6.41%)、房地产143.34亿元(5.89%)、证券市场407.46亿元(16.74%)[2] 业务转型与创新 - 普惠金融项目触达1963万个人与小微客户,存续规模261.51亿元[2] - 新增基础产业和实业信托项目139个,规模490亿元;中西部省份成立信托计划40个,规模170亿元[2] -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成立5笔(51.37亿元),存续21个项目(554.20亿元);保险金信托成立4笔(4363.10万元);存续家族信托61个(106.14亿元)[3] 传统业务与证券投资业务动态 - 基础产业信托规模156.07亿元(6.41%),创近四年新高(2020-2023年占比3.88%-13.42%)[4] - 房地产信托规模143.34亿元(5.89%),超越2022-2023年水平(2022年100.81亿元,2023年98.54亿元)[4] - 证券市场信托规模连续两年下滑至407.46亿元(16.74%),占比连续三年下降(2021年峰值28.13%)[5] 资金信托结构变化 - 集合信托规模增加74.77亿元至952.34亿元,财产权信托增加118.12亿元至776.82亿元,单一信托减少254.05亿元至704.77亿元[6] - 主动管理型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下降44.92%(期末379.14亿元),融资类信托增长142.83%(期末355.53亿元)[6]
立足优势 打破瓶颈 坚持走信托特色资产管理之路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第一财经· 2025-03-31 10:10
行业监管与转型背景 - 2023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1]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提出系统性改革框架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1] - 行业呈现减量提质和特色发展趋势[1] 上海信托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标品资管信托规模从200亿元增长至近2000亿元[1] - 资管团队规模近200人建立专业化投研队伍[1] - 2006年设立信托业首只类货币基金产品并经历4个版本迭代[2] - 1.0非标时期(2006-2014年)以非标资产为主但展开标品创新[2] - 2.0混标时期(2014年起)推出红宝石固收系列规模稳步上升[2] - 3.0标品时期(2017年起)实现全部标品化形成全覆盖产品矩阵[2] - 4.0账户时期(当前)形成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融合的信托账户模式[3] 产品体系与业绩表现 - 建立现金、固收、固收+、权益及跨境私募股权投资全覆盖产品线[1] - 主动管理净值化产品超30个[1] - 资管产品荣获6座信托业金牛奖[3] - 2011年推出的期次型产品规模约400亿元以低风险低回撤特点获市场认可[6] 财富管理业务进展 - 财富管理账户规模突破700亿元和1万单每年以翻番速度增长[3] - 利用内地香港新加坡6块跨境牌照提供全球资产配置[3] - 实现从卖产品向管资产转型为家族信托客户定制化配置[3] 投资与风控体系 - 建立公司级资产配置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形成投研一体化体系[4] - 坚持不做资金池以风险承受力和募集能力决定业务容量[6] - 通过管好主体久期集中度和流动性关键时点控制风险[6] - 为超1万名客户提供稳健回报[6] 代表性项目案例 - 2012年与闵行区政府合作新虹桥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募集2.3亿元[5] - 项目于2023年实现投资者全部退出带来良好收益[5] - 近期与铁狮门凯德合作发行张江科技园抖音杨浦总部等商业地产股权项目[6] 未来战略规划 - 2025年紧扣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深化五大主线发展[7] - 重点培育账户制财富信托ESG普惠金融等五类创新业务[8] - 构建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风控[8] - 实施数智+发展战略推进核心系统升级与数据治理[8] - 通过集团协同打造银行+信托+兄弟机构立体服务网络[7]
38亿元!“定增”靴子再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4 09:25
核心观点 - 陕国投A拟通过定增募集不超过38亿元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 这是公司近十年第四次大规模再融资 累计金额将达130亿元 [2][15] - 信托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近两年超10家信托公司合计增资超百亿元 行业竞争加剧且新盈利模式尚未成型 [3][4] - 公司通过多次再融资使净资产从不足100亿元跃升至150亿元以上 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11][14] - 在监管新规推动业务分类背景下 公司正进行业务模式重塑 重点布局资产管理信托、财富管理等方向 [18][21][27] 资本运作历程 - 2014年首次定增募资32亿元 发行价7.17元/股 用于充实资本金 [8] - 2018年实施配股融资 按10:3比例配售9.27亿股 配股价2.6元/股 接近当时每股净资产2.5975元 融资后净资产突破100亿元 [9][10][11] - 2020年启动37亿元非公开发行 虽后续修改预案 但仍推动净资产超过150亿元 注册资本突破51亿元 [13][14] - 最新38亿元定增若完成 十年累计再融资额将达130亿元 [15] 行业转型背景 - 银保监会2020年新规要求信托业务集中度与净资产挂钩 资本规模直接影响管理资产上限 [12] - 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实施 将业务划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品种 [18][19] - 传统依赖的资产管理信托正面临标品化转型 受托人报酬率承压 行业需寻找新增长点 [4][20] 公司战略调整 - 组织架构重组 设立资产管理事业群、证券信托事业部等专业部门 成立丝路金融信托研究院加强投研 [23][24] -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涵盖风控、运营、监督、科技四大支柱 完善数据治理 [24] - 加大科技投入 上线资管和估值交易核心系统 强化数字化支撑 [25] - 2025年启动多部门人才招聘 重点覆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