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转型

搜索文档
标品信托:以提升专业能力增后劲
金融时报· 2025-09-05 11:0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标品信托业务持续增长 2024年7月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10.44% [1] - 2023年三分类新规成为标品信托发展重要节点 推动行业转型 [1] - 非标信托业务规模在信托资产总规模中占比下降 但仍为部分公司业务组成部分 [2] 公司业务实践 - 中诚信托标品信托规模达8665.80亿元 较年初增长61.79% [1] - 中粮信托标品资管业务规模1260亿元 较年初增长19% [1] - 建元信托加快标品转型 完善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多元产品线 [1] - 金谷信托提升财富营销水平与管理能力 完善标品产品体系 [2] - 昆仑信托召开标品条线工作会议 交流展业思路 [2] 监管政策影响 - 三分类新规明确信托业务边界 禁止以私募基金形式开展资管业务 禁止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2] - 新规延续资管新规精神 从源头堵住非标老路 倒逼信托公司发展符合监管导向的资产管理业务 [2] - 资产管理业务更强调主动管理 资产配置倾向组合投资策略 [2] 行业竞争格局 - 转型较早的信托公司已形成先发优势 行业分化加速 [3] - 头部公司与专业特色公司胜出 资本实力雄厚/主动管理能力强/转型快的公司更能适应新规 [3] - 部分中小型公司可能因转型困难被淘汰或兼并重组 [3] - 头部机构依靠投研/科技/生态优势巩固地位 中小机构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和跨界合作寻找生存空间 [3] 战略定位转型 - 57家披露年报信托公司中仅12家未直接提及标品信托 主动提及率79% 显示战略地位重要 [1] - 标品信托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 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1] - 行业需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成功转型者将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核心枢纽 [3] - 发展前景取决于专业能力提升 需在严监管背景下找到新的可持续盈利增长点 [3]
山东国信半年报出炉!营收逆势增近8%,固有收入占比扩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7.8% 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但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同比增加抵消 [3] - 信托业务收入2.28亿元 固有业务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8% 分别占总收入35.9%和64.1% [4] 行业对比分析 - 53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315.91亿元同比下降1.98% 净利润163.74亿元同比下降2.83% [3] - 行业信托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8% 固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2% [4] - 公司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3] 业务结构变化 - 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下降 固有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与行业趋势一致 [4] - 固有业务增长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42亿元增至3.19亿元 投资收益从4200万元增至8400万元 [4] 创新业务发展 - 家族信托存续规模619.27亿元较年初增长19.3% [5] - 落地山东省首单特殊需要服务信托 拓展FGT/FNGT信托等创新架构 [5] - 慈善信托累计交付金额1.89亿元较年初增长16.7% 新增签约12单 [5] 战略布局进展 - 获准开通CFETS同业存款业务权限并落地首单业务 [5] - 投向山东省内存续信托规模338.91亿元 "引资入鲁"存续规模176.48亿元 [6] - 设立服务信托部 推出"睿晟系列"账户管理服务信托落地8单受托规模3.6亿元 [6] 专项领域拓展 - 落地山东省首单数据科技知识产权服务信托 [6]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42.29亿元同比增长22.4% [6] - 积极拓展银行券商等新战略合作渠道 [5]
鲁伟鼎掌权,600亿万向信托高管“洗牌”
新浪财经· 2025-08-20 14:06
核心观点 - 鲁伟鼎获监管核准担任万向信托董事长 标志着公司13年来首次董事长职位调整 同时3位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公司正面临业绩连续亏损 资产质量恶化及信托产品违约等问题 新任管理层需推动风险化解与业务转型 [1][3][4][8][10] 高管变动 - 2024年8月19日浙江金融监管局核准鲁伟鼎万向信托董事长任职资格 其同时兼任万向信托监事长 为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之子及万向系实际控制人 [1][4][5] - 同日唐林林 于建强 吴仲春3位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独立董事职责包括监督公司合规经营及维护受益人权益 [3][7] - 2024年11月至12月期间公司解聘斯伟波 余勇文 陈浩三位副总裁及董事会秘书职务 其中余勇文与斯伟波自2017年任副总裁 陈浩2023年8月升任副总裁 [3][7] - 2025年1月16日监管核准王波 李元龙担任副总裁 谢赟担任董事会秘书 三人此前均在万向信托或关联机构任职 [7] 股权结构 - 万向信托2012年8月成立 注册资本13.39亿元 控股股东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5% 其他股东包括浙江烟草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4.49% 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96%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86% 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持股2.19% [5] - 鲁伟鼎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持股比例67.76% [5] 经营业绩 - 2023年公司亏损2.03亿元 2024年亏损0.47亿元 两年总计亏损2.5亿元 [3][8] - 2024年营业收入1.83亿元 较2023年下降37.57% [8] - 信托资产规模从2023年底831.25亿元缩水至2024年末639.32亿元 减少191.93亿元 [3][8] - 信托资产中房地产业务占比44.75% 金额286.1亿元 较2023年53.47%占比及444.44亿元金额显著下降 [8] 资产质量与风险 - 2024年末自营不良率达37.71% 不良资产规模44.8亿元 较2022年68.19%及2023年78.75%有所改善但仍处高位 [3][8] - 2023年起多款信托产品出现延期停息 累计金额达数十亿元 涉及地产989号 地产980号及基建215号等产品 [9] -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 如地产989号产品披露"投资标的运行正常"与事实不符 基建215号产品未披露垫付利息及风险提示 [9][10] - 2024年8月监事会指出公司存在重大亏损及大额减值事项 要求彻查管理失职与内控漏洞 [3][6] 战略方向 - 公司将风险防控和处置作为经营管理核心任务 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加强对风险项目的集中管理 [10] - 当前处于化解存量风险和探索信托业务转型关键期 需推动差异化发展 [10]
信托业务转型良好 一季度68家信托公司利润总额180.59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14 07:12
2021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发展数据姗姗来迟,6月1日,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一季度,68 家信托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0.59亿元,扭转负增长局面,较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73%。在"去嵌套、 降通道"的监管要求下,房地产、金融同业规模同比继续压降,信托业务转型呈现良好局面。分析人士 认为,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在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及内部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升级,重新审视自身 的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 2021年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了自201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信托 资产规模为20.38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历史峰值下降了5.87万亿元。从信托资产规模的下降幅度 来看,2021年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的环比增速为-0.55%,较2020年四季度的环比增速-1.79%有所收 窄;同比增速为-4.46%,较2020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5.38%同样有所收窄。 利润总额方面,在此前经历了下滑后,2021年一季度信托业利润总额回归正增长走势,实现利润总额 180.59亿元,较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73%。回顾历史数据,2015年以来,信托业净利润整体保 ...
信托行业首份2023年度业绩快报出炉 陕国投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营业总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42.0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30.05% [1] - 扣非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增长39.56% [1] - 管理信托规模5432.61亿元较2022年末2833.42亿元增长91.73% [1] 业务发展策略 - 通过非公开发行增强资本实力 自有资金多元化运作效益良好 [1] - 资产管理信托规模突破2000亿元 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达3000亿元 [2] - 为陕西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496.2亿元支持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项目建设 [2] 行业整体状况 - 2023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22.64万亿元较二季度增加9580.46亿元 [3] - 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幅7.45% 连续6个季度正增长 [3] - 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经营收入651.23亿元同比下降3.31% [3] - 利润总额406.20亿元同比增长6.61% [3] 收入结构分析 - 2023年前三季度信托业务收入387.38亿元占比59.48%同比下降21.84% [3] - 投资收益221.06亿元占比33.95% 利息收入33.64亿元占比6.20% [3] - 融资类信托3.25万亿元同比增长5.57% 投资类信托10.69万亿元增长16% [3]
五矿资本业绩快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25亿元 同比下降41.47%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17:45
公司业绩 - 五矿资本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 3亿元 同比下降14 11% [1] - 归母净利润5 25亿元 同比下降41 47% [1] - 基本每股收益0 08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信托业务转型导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 [1] - 子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 [1]
信托半年报“冷热”:头部机构净利润超13亿 百瑞信托等4家机构亏损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3:04
行业整体表现 - 信托行业收入分化明显,部分公司业绩亮眼,个别机构出现业绩"跳水" [1][3] - 截至7月15日,67家信托机构中已有52家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 [2] - 分化成为信托行业上半年业绩的主基调 [4] 营业收入情况 - 中信信托(合并)以29.16亿元营业收入位列行业第一,英大信托(19.41亿元)和华鑫信托(16.34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3] - 9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15家在5-10亿元之间,23家在1-5亿元之间 [3] - 6家信托机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其中华澳信托为-2550.41万元 [5] 净利润表现 - 中信信托(合并)、江苏信托、英大信托净利润位列前三,分别为15.67亿元、13.98亿元、13.61亿元 [6] - 10家信托机构净利润超过5亿元 [7] - 11家信托机构利润总额不足1亿元,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4家公司出现亏损 [8] 央国企背景机构表现 - 中信信托、英大信托和华鑫信托营收及信托业务收入处于行业前三,均具有央企股东背景 [10] - 江苏信托、华润信托、上海信托和华能信托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3.00亿元、11.15亿元、10.84亿元 [11] - 中信信托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3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14.30% [11] - 英大信托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18%,净利润同比增长24.42% [13] 业绩下滑机构情况 - 百瑞信托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0.33亿元,净利润-0.25亿元,为近年首次亏损 [18] - 兴业信托上半年亏损1.46亿元 [19] - 华澳信托上半年亏损6.23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9356.14万元进一步加大 [20] 行业转型动态 - 头部信托探索服务信托,如中信信托中标金科股份与重庆金科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受托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 [24] - 中信信托创新推出"银行+保险+信托+产业"四位一体信托养老服务业务 [25] - 华宝信托布局特殊资产业务,为困境企业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5] - 信托公司需根据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差异化转型发展,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可加大净值化资产管理业务,服务能力强的公司可开展资产服务信托 [25] - 建议加快出台资产服务信托各类型业务细则,信托公司应从战略重构入手调整内部制度、部门架构等 [26]
爱建集团: 爱建集团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23:07
企业合并与收购 - 公司于2024年12月收购上海浦竞企业管理中心60%股权,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42亿元,公允价值1.35亿元,评估增值10.76亿元,合并对价0.9亿元现金,确认营业外收入0.45亿元 [1] - 收购导致无形资产增加19.29亿元(主要为采矿权),投资性房地产增加4.83亿元(房屋建筑物),长期待摊费用增加1.66亿元(林地补偿款等) [1] - 收购主要原因为保障子公司爱建信托的债权安全,标的公司浦竞合伙企业下属核心资产为辽宁同飞矿业(采矿权)和上海平祥(商业地产) [2][3] - 采矿权评估价值19.29亿元,资源量8,488.19万吨,可采储量7,846.44万吨,年许可产量1,000万吨,剩余服务年限8.37年,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 [4][7][13] 信托业务状况 - 爱建信托2024年营业总收入7.03亿元(同比-25%),净利润-6.07亿元(由盈转亏) [19] - 信托资产规模770.40亿元,其中房地产占比29.14%(较2023年51.92%显著下降),展期项目48个(规模122.51亿元),逾期项目11个(规模28.62亿元) [19][21] - 固有资产98.97亿元中44.72%投向房地产业,信用风险资产中关注类占47.91%,次级类占29.45% [21] - 以固有资金购买信托产品6笔共2.85亿元,其中4笔因展期或逾期被列为关注/次级类 [22][24] 交易性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8.37亿元(较上年减少1.89亿元),包括权益工具投资4.95亿元、信托计划3.05亿元、资管计划0.36亿元 [25] - 苏民投基金投资估值3.85亿元(较上年减少1.01亿元),底层14个项目中3家为上市公司,整体增值率65.29% [26][27] - 信托计划1-3均出现展期,净值下调幅度达25-43%,主要因底层房地产项目风险暴露导致减值计提 [28][29] 财务流动性 - 货币资金余额11.03亿元(同比-15.87%),利息收入0.29亿元(同比-45%),受限资产80.93亿元(占总资产33.94%) [33]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合计55.28亿元,偿债压力显著 [33] - 利息收入下降主要因贷款规模缩减及逾期展期项目增加导致生息资产减少 [35]
服务信托“飞入寻常百姓家”要过四道关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7
服务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 20多家信托公司已落地超百单特殊需要信托产品,成为信托公司探路资产服务信托的缩影[1] - 资产服务信托在信托业务"三分类"中排在首位,是监管部门倡导的重要业务类型,包括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和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1] - 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其中资产服务信托产品4.73万只,占比超七成,推动信托资产实现高增长和业务结构优化[1] 特殊需要信托发展情况 - 特殊需要信托属于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项下,虽然仍属小众品种但具有代表性[1] - 信托公司在开展特殊需要信托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细节难题,但仍高度重视并投入较大精力[1] - 特殊需要信托被寄予厚望,未来有望重塑中国信托业态并发挥更大社会价值[1] 服务信托市场潜力 - 信托架构具有"资产隔离"特征,成熟市场经验显示服务信托在社会治理、家庭事务、公益慈善等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2] - 以往服务于高净值人群的信托有望在中国普及并走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大众个性化资产安排需求,是一片蓝海[2] 服务信托发展面临的挑战 - 信托制度与业务规则待健全,现有管理办法与服务信托适配性不高,需要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台适配制度[2] - 信托公司需补足专业服务能力,整合服务资源并平衡商业可持续性[2] - 公众对信托认知薄弱、信任度低,信托制度普及度待提升[2] - 信托的信义义务需要强化并在制度法律层面予以硬约束[2] 服务信托未来展望 - 服务信托已迈出转型第一步,未来随着规则完善、能力提升、认知普及与信义强化,有望充分释放独特价值[3] - 服务信托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千家万户[3]
利润同比近腰斩,信托业去年业绩“一升一降”,资产规模创新高至29.56万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6-05 21:37
信托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2] - 信托资产规模在2010年为3.04万亿元,2017年跃升至26.25万亿元,2018-2020年回落至20.49万亿元,2024年回升至29.56万亿元 [3]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比2024年6月末增加2.56万亿元,增长9.48% [3] - 固有资产规模截至2024年末为9267.2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44%,新增307.83亿元 [2] 经营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为940.36亿元,较2023年的863.61亿元增长8.89% [2] - 2024年行业利润为230.87亿元,较2023年大幅下跌45.52%,减少192.87亿元 [2] - 2024年信托业务收入总额为444.47亿元,同比下降6.85%,57家信托公司中仅33.33%实现正增长 [6] - 2024年固有收入总额达187.94亿元,同比下滑32.92% [6] 业务转型与结构优化 - 信托业正从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并重的模式转型 [2] - 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规模8.32万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占比70.17%(4.73万只)和53.84%(4.48万亿元) [7] - 资产服务信托中,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新成立4.53万只(规模1.98万亿元),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849只(规模0.74万亿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1029只(规模1.22万亿元) [7][8] - 资产管理信托2024年新成立1.96万只,规模3.83万亿元 [8] - 公益慈善信托2024年新成立544只,规模8.59亿元 [8] 行业挑战与应对 - 利润减少可能侵蚀行业长期发展动力,需提高信托业务收益率 [5] - 转型过程中固有资金重新配置至新领域(如REITs),但新业务规模尚未形成气候 [6] - 部分公司因科技投入和人才储备导致管理费用上升,侵蚀利润 [6] - 信托公司需根据资源禀赋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业务 [5] 专家观点与行业展望 - 信托业具有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特点,规模增长为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供基础 [3] - 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是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过程,需优化信托制度和服务体系 [4] - 三分类新规为行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推动回归本源和重塑竞争优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