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战略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光韵达收购亿联无限56.03%股权 正式切入通信设备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1:2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以现金形式收购亿联无限56.03%股权,取得控制权,第一轮涉及现金3.5亿元 [1] - 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通信设备制造领域 [1] - 收购将助力公司突破90%业务依赖国内市场的现状,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1] 政策与战略意义 - 收购恰逢证监会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窗口,鼓励科技企业收购强链补链资产 [2] - 亿联无限在巴西、印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帮助公司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2] - 收购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2]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与业绩承诺 - 亿联无限为曾筹备IPO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实力与全球化布局受市场认可 [3] - 交易约定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6000万元、7000万元,累计承诺净利润达1.8亿元 [3] - 目标公司2025—2027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扣非后净利润的50% [3] 全球化布局与资金支持 - 公司90%以上业绩来自国内市场,收购将快速建立全球化业务架构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达3.84亿元,资金储备充足 [4] - 公司已启动定增募资补充流动资金,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彰显对全球化战略的信心 [4] - 收购是公司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智造"转型的关键一步,长期将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 [4]
天崩开局的“富士康打工妹”,逆袭成“潮汕女首富”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24
赴港IPO计划 - 公司宣布赴港IPO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治理透明度[3] - 预计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由中金、中信和高盛三大投行护航[3] - 公告次日A股股价上涨5.45%至35.77元/股,市场反应分化[3]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总营收达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净利润133.66亿元[7][8]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83.37%(2240.94亿元),但通信和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6.83%和5.12%[7][8] - 前五大客户贡献78.5%营收(2110.24亿元),最大客户占比70.74%[8] - 外销收入占比87.6%(2354.67亿元),制造基地覆盖11个国家[9] 战略布局与收购 - 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产业链,后续通过收购纬创资产等进入整机组装领域[13] - 2023年以21亿元收购昆山世硕强化iPhone代工能力[15] - 汽车领域:2022年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并斥资100.54亿元入股奇瑞系;2024年以44.29亿元收购德国莱尼公司50.1%股权[17] - 2025年以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资产包进军ODM业务[19]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员工成长为市值2460亿元企业掌门人[5][23][24] - 上市后10年营收增长60倍,利润增长40倍,2024年个人财富620亿元[26] - 2025年连续三年位居《财富》中国商界女性榜首[26] 行业定位与挑战 - 位列"果链三巨头"之一,但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苹果依赖度[5][15] - "三个五年计划"推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医疗等多板块发展[17] -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对果链企业构成潜在风险[15]
宝企立讯精密发文拟赴港IPO,创始人刚刚获评《财富》2025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
搜狐财经· 2025-07-04 13:24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1] - 赴港上市有助于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及全球产能布局提供资金支持[4] - 港股市场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工具可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专业力量[4] 公司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6] - 消费性电子板块收入2240.9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83.37%毛利率9.1%[6] - 截至7月3日公司A股总市值达2594亿元股价报35.77元/股[4]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2004年成立于深圳宝安从传统代工厂发展为技术平台型企业业务覆盖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医疗等领域[4] - 公司成功切入苹果供应链成为三大"果链"企业之一提供连接线、连接器等产品[4] - 创始人王来春连续三年位列《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单榜首[6] 行业与市场背景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良好是公司选择赴港上市的部分原因[4]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投资者资源[4]
立讯精密冲刺A+H上市加码全球化 果链三巨头市值4628亿或会师港股
长江商报· 2025-07-04 10:25
"果链"三巨头赴港上市动态 - 立讯精密7月2日官宣筹划赴港上市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4] - 蓝思科技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6月30日启动招股 预计7月9日挂牌成为首家A+H"果链"企业 [6][7] - 歌尔股份通过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 备案材料已获证监会接受 [2][11] 三家公司港股进度对比 - 蓝思科技进度最快 从官宣到招股仅耗时100天 [6] - 歌尔股份采取"A拆H"模式 将MEMS业务单独上市 [11] - 立讯精密融资规模预计达20-30亿美元 目前处于筹划阶段 [5] 赴港上市核心动因 - 共同目标为深化全球化布局和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2][4] - 加速海外产能布局以更好服务大客户苹果 [2] - 通过港股募资实施产业多元化 降低对苹果依赖 [2][12] 各公司业务布局与客户结构 - 立讯精密2024年汽车业务收入137.58亿元 占比提升至5.12% [13] - 立讯精密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5.23%降至70.74% [13] - 歌尔微将成苹果2026年IP摄像头独家组装商 并获新款AirPods NPI资格 [12]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政策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9] - 港股市场持续回暖 H股与A股估值差距缩小 [10] - 三家公司合计市值达4628亿元 [2]
A股龙头扎堆赴港上市,港股为何成为“双重上市”首选地丨热财经
搜狐财经· 2025-07-03 19:55
亿纬锂能H股上市计划 - 亿纬锂能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若成功将成为继宁德时代后第二家"A+H"锂电池企业 [1]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主要基于两大考量:海外工厂建设资金需求及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抢占港股火热窗口期为未来产能扩建做准备 [3] 港股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表现强劲:40只新股上市融资1021亿港元 同比数量增33% 融资规模跃升673% [4] - 大型"A+H"新股主导融资规模 上半年4只超大型A+H股贡献近四分之三融资额 全年预计25只"A+H"新股上市 [4] - 行业分布显示TMT及消费领域为新股主力军 制造业与消费龙头构成上市潮核心力量 [4][5] A股企业赴港上市动机 - 全球化战略驱动:风电龙头大金重工等企业通过H股上市强化海外业务全流程 提升国际竞争力 [5] - 融资便利性吸引:港股平台高效吸引海外投资者 提供外币资金支持海外建厂及供应链建设 [6] - 政策红利加持:2024年证监会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至30个工作日 [7] 港股市场制度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先发优势:包容同股不同权及VIE架构 上市流程高效且盈利要求灵活 [8] - 国际化布局便利性:香港作为中概股回归核心承接地 助力企业对接国际资本 [8] - 深港联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通过"H+A"双重上市机制实现跨境资本流动 [8]
大动作!“果链一哥”筹划港股上市,融资或超10亿美元
格隆汇APP· 2025-07-03 11:40
赴港IPO计划 - 立讯精密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 - 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 - 具体方案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经中国证监会备案及香港联交所审核 [5] 港股上市意义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国际化投资者资源 [7] - 港股上市有助于支持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及全球产能布局 [7] - 公司可利用港股市场的股权激励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 [7] 上市进展与融资规模 - 立讯精密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及高盛集团合作推进香港上市事宜 [8] - 公司最快将于今年在港交所IPO,融资规模或超10亿美元 [9] - 股票发行规模和时间可能变动,其他银行或加入承销商行列 [10] 业务结构与增长 - 公司业务分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通讯与数据中心三大板块 [12] - 苹果业务过去两年增长超50%,参与iPhone 16、Apple Watch Series 10等核心产品制造 [13] - 汽车电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与奇瑞、广汽等整车厂开展深度合作 [14] 全球化布局与并购 - 制造基地覆盖中国、越南、泰国、印尼等全球多国 [15] - 通过并购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优化生产布局并降低成本 [16] - 并购战略显著推动营收增长 [1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15.91%),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22.03%) [18] - 2025年Q1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17.9%),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23.17%) [19] - 总资产2024年末达2238.28亿元(同比+38.17%),净资产693.27亿元(同比+23.12%) [19]
“果链”龙头立讯精密拟H股上市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1:57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立讯精密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 - 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1] - 公司表示香港资本市场高度国际化,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并为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全球产能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1] - 通过港股市场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工具,公司计划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 [1] 业务布局与全球化发展 -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拓展业务版图 [1] - 通过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集团,公司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加速汽车电子领域全球化布局 [2] - 在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拓展海外头部客户 [2] - 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并提升全球市场综合竞争力 [2] 财务表现与市场数据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 [3] - 截至7月2日收盘,公司股价33.92元/股,总市值2460亿元 [3] - 市场消息称公司计划融资20亿至30亿美元(约145亿至218亿元人民币) [2]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香港一季度新股集资额跃居全球第四 [4] - 中国证监会"支持行业龙头赴港上市"政策效应凸显 [4] - 除立讯精密外,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企业近期均启动港股融资计划 [4] 上市流程与监管要求 - 具体方案确定后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经中国证监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审核 [3] - 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立讯精密计划港股IPO 剑指全球化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1:4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H股发行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治理透明度 [1] - 本次H股发行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1] - 此前传闻公司计划融资20亿至30亿美元,但官方尚未披露具体数据 [1] 业务布局 - 公司当前最大标签仍是苹果供应链龙头,过去两年苹果业务增长超50% [1] - 参与制造苹果多款核心产品,包括iPhone 16全系列、Apple Watch Series 10、Apple Watch Ultra 2、AirPods 4等 [1] - 正在构建汽车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目标是成为全球汽车前十Tier1厂商 [1] 资本运作 - 近两年通过收购完善产品线,包括去年底接手闻泰科技ODM业务 [2] - 此前以41亿元收购线束巨头Leoni AG及其子公司,强化汽车业务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2687.95亿元(同比+15.91%),归母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22.03%)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17.88亿元(同比+17.9%),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23.17%) [3] 战略方向 - 战略布局稳健:巩固消费电子基本盘同时拓展新客户新产品 [3] - 多元化发展通讯业务和汽车业务,在核心能力和商务拓展上寻求突破 [3] 行业动态 - 除公司外,蓝思科技港股IPO已进入招股阶段,歌尔股份拟拆分歌尔微电子赴港IPO [3] - 行业认为果链巨头赴港上市旨在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融资能力、增强全球竞争力 [3]
拟港股上市,“东北药茅”长春高新加码海外市场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2 15:02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动作 - 公司计划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 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细节 上市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1] - 港股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速国际化进程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1]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主营业务聚焦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辅以房地产开发 覆盖基因工程、生物疫苗、抗体药物、高端化药、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 [1] - 2024年营业收入134.66亿元 同比下降7.55% 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3.01% [1] - 制药业收入126.66亿元 占总营收94.07% [1] 盈利下滑原因分析 - 研发费用26.90亿元 同比增加11.20% 其中研发费用21.67亿元 同比增加25.75% 主因子公司金赛药业加快新产品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 [2] - 销售费用44.39亿元 同比增长11.81% 因加强销售队伍人才引进及合规建设 [2] - 管理费用12.02亿元 同比增长25.59% 因金赛药业管理架构调整及子公司设立导致会计处理变化 [2] 核心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金赛药业为亚洲最大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 2024年收入106.71亿元 同比下降3.73% 归母净利润26.78亿元 同比下降40.67% [2] - 金赛药业业绩下滑直接影响公司整体盈利 [2] 港股上市潜在动机 - 除全球化布局外 可能为缓解金赛药业业绩下滑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通过融资寻求新发展机遇 [3]
成都先导终止收购海纳医药65%股权 首季净利激增102.9%加码全球化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7-02 07:53
公司动态 - 成都先导宣布终止筹划近三个月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原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海纳医药65%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1] - 终止原因系交易各方在交易价格、业绩承诺、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 [1] - 海纳医药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药物发现至生产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2021年扭亏后业绩持续增长:2021-2023H1营收分别为1.68亿元、2.71亿元、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6.82万元、6801.77万元、7318.21万元 [1] 业务与技术 - 公司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研发,拥有国际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平台,并拓展分子片段设计、寡核苷酸药物研发、靶向蛋白降解等核心技术 [2] - 正在建设DEL+AI+自动化DMTA分子优化能力平台,强化技术整合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亿元(同比+14.99%),归母净利润5135.71万元(同比+26.13%),扣非净利润5743.72万元(同比+1563.9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8亿元(同比+2.24%) [2] - 2025Q1营收1.07亿元(同比-0.60%),归母净利润2828.44万元(同比+102.90%),扣非净利润1750.56万元(同比+113.63%) [2] 战略布局 - 加速全球化战略实施,持续优化国内外市场策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