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净利腰斩、“三费+研发”激增11亿,长春高新创新药“远水难解近渴”丨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11-03 15:05
营收微降背后的利润"失血" 长春高新的三季报呈现出明显的业绩背离特征,营收端仅小幅下滑,利润端却近乎腰斩,核心症结在于 成本费用的大幅攀升与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下滑。 单季度表现来看,营收及净利润端的下滑更是失速,营收前三个季度的下滑幅度分别为5.66%、 4.16%、14.55%,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下降44.95%、40.75%、82.98%。 长春高新三季度营收净利降幅明显 图 片由AI生成 10月31日,"激素茅"长春高新(000661.SZ)披露2025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07亿元,同比仅降5.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58.23%至11.65亿元,盈 利能力的恶化速度远超收入端收缩幅度。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55%至32.04亿元,归母 净利润骤减82.98%至1.82亿元。 利润表明显被费用吞噬。财报期内,"三费"及研发费总额同比激增11.39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增加6.2亿 元、管理费用增加1.96亿元;研发费用则增加3.23亿元。在核心产品生长激素面临市场挤压、创新药尚 未形成规模的背景下,长春高新正经历一场"增收难增利"的转型阵痛。 费用端的刚性增长则进一步吞噬 ...
百诚医药2025年11月3日涨停分析:创新药突破+CDMO发展+股东增持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56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根据喜娜AI异动分析,百诚医药涨停原因可能如下,创新药突破+CDMO发展+股东增持: 1、公司作为 综合性医药研发企业,自主研发的1类化学药品获得IND批准,填补市场空白,创新药研发取得突破。 这显示了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吸引了市场关注。 2、公司CDMO业 务稳步发展,赛默制药累计完成项目617个,行业地位稳固。在当前医药行业发展中,CDMO业务需求 持续增长,公司该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其带来稳定的业绩支撑。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研报,如太平洋证 券给予"增持"评级,浙商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对公司创新转型表示看好,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公司的 信心。 3、控股股东持续增持,累计增持0.85%股份,金额5031万元,显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同 时,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转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公司资金状况的担忧。 从板块表现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当日医药研发服务板块部分个股同步活跃,形成板块联动效应。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 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 ...
四川首富朱义掌舵,父子共治的百利天恒,离跨国药企有多远?
搜狐财经· 2025-11-02 20:13
审核 | 颂文 今年9月,A股上市的创新药企百利天恒创始人——朱义,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公司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公布的重磅临床成果,并写下:"今早起床 炸个圈儿。" "炸圈"的数据来自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Ⅱ期研究中,该药联合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实现了ORR (客观缓解率)100%、DCR(疾病控制率)100%。 这一结果被选入大会官方新闻发布计划并作口头报告,中国原研ADC首次在全球舞台上以"完美疗效"引发轰动。 ORR 100%意味着在所有受试患者中,肿瘤均出现了可测量的缩小或完全消退,这在肺癌治疗史上极为罕见。 出品 | 子弹财经 之后在10月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百利天恒再次发布多项全球多瘤种临床数据。连续的数据突破不仅巩固了iza-bren的全球潜力, 也触发了公司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合作项目的下一阶段里程碑付款——2.5亿美元正式到账。 作者 | 张珏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百利天恒与BMS的交易,最早签署于2023年12月,合作模式采用共同开发与共同商业化(Co-Co),BMS拥有全球独家许可 ...
京企创新药研发捷报频传
北京晚报· 2025-11-02 14:45
本报讯(记者赵语涵)创新靶点药物、创新眼科基因药物、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未来科学城生命 谷内,近期创新医药企业在研发上频传捷报。其中,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已完成首例患者 给药。 创新药企诺诚健华日前宣布,自主研发的新型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创新药ICP-B794完成首例患者 给药。这一创新药采用创新靶点B7-H3,目前全球尚无该靶向疗法获批上市,因此,新药有望填补空 白,给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这一创新药源自该公司自主研发的ADC平台,差异化设计使其能精准靶 向肿瘤细胞,减少脱靶效应,为肺癌、食道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健达九州自主研发的眼科基因治疗药物GA001注射液近期也迎来新进展。该药物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将大大加速药物的临床试验与上市注册进程。在国内,GA001注射液新药临床 试验申请已于今年8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该药物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 的晚期盲症方面成果显著。 此外,新合生物自主研发的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XH001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启动一期临床研 究。这是中国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mRNA个性化肿瘤新 ...
【以岭药业(002603.SZ)】Q3营收止跌回升,全年业绩高增无虞——2025年三季报点评(王明瑞/黄素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1-01 08:05
点评: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8/10.00/9.66亿元, 同比-7.82%/+80.33%/+90.53%,经营性净现金流12.78亿元,同比+296%;EPS(基本)0.60元。业绩略超市场 预期。 25Q3营收止跌回升,全年业绩高增无虞,期待流感旺季表现 25Q1-Q3公司单季度营收分别为23.58/16.82/18.27亿元,同比-6.52%/ -19.21%/+3.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6/3.43/3.32亿元,同比+7.25%/51.23%/1265%。25Q3营收的同环比表现明显改善,估计与营销改革后的核心 品类发货恢复有关。 ...
和誉医药徐耀昌:“从0到1”拓路中国创新药
上海证券报· 2025-11-01 02:21
◎记者 王墨璞嘉 从深耕礼来、诺华等跨国药企核心研发体系,到掌舵和誉勾画中国创新药新图景,和誉董事会主席徐耀 昌的职业生涯始终以"创新药研发"为轴心,在业内烙下多次"从0到1"的突破印记。 - e 徐耀昌 在近日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徐耀昌总结出中国创新药企"后来居上"的三重关键:一要融合大小企业 优势,兼具小公司的敏捷效率与大公司的平台视野;二要锚定临床未满足需求,不跟风做"me-too"药 物,而是坚持做"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真正惠及患者;三要在创新药的研发长跑中,筑稳 资金与人才的长期储备,行稳致远。 积淀中外医药实践经验 三次"从0到1" 深耕医药业数十载,徐耀昌的职业生涯始终贯穿着"从0到1"的拓荒底色——促成礼来在华组建化学CRO 公司、助力诺华落地中国研发中心、推动豪森药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每一步都为中国创新药行业 埋下伏笔。 2002年,任职礼来的徐耀昌敏锐洞察跨国药企人才瓶颈与中国人才红利的错位,主动向礼来管理层提议 搭建合作桥梁,最终推动化学探索者(ChemExplorer)研发中心成立。这家专注服务礼来的CRO公司, 从20人规模扩展至 ...
曾一年卖出上千万支的神经生长因子产品退潮,海特生物赴港“输血” 创新药能否突围|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10-31 23:1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特生物")近日披露的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颓势凸显,营收 与利润双双承压。公告显示,单三季度公司营收 1.47 亿元,同比下滑 11.74%;归母净利润亏损 1.19 亿 元,同比降幅超 600%,成为近年业绩恶化关键节点。 作为神经与肿瘤领域药企,海特生物核心神经生长因子产品"金路捷" 受医保控费、基层铺货减少影响 持续衰退,叠加天津汉康商誉减值 8500 万元直接侵蚀利润,公司深陷 "营收增长乏力、亏损加剧" 的恶 性循环。 在业绩承压背景下,海特生物同步披露H 股上市筹备公告,计划募资 5—8 亿港元用于创新药研发、补 充营运资金及产能扩建。此番赴港上市既是缓解资金链紧张、为研发 "输血" 的无奈之举,也折射出国 内中小药企的普遍困境:一边需维持高研发投入突破管线瓶颈,一边面临核心产品疲软、政策集采挤 压、现金流恶化等多重压力,转型突围之路充满挑战。 业绩陷双重困局 作为成立于1992 年、2017 年登陆创业板的武汉本土药企,海特生物以 "神经—肿瘤" 双赛道为核心定 位,早期凭借全球首个商品化神经生 ...
万邦德重磅新药WP103取得预期试验结果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21:56
10月31日晚,万邦德(002082)披露了创新药WP103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最新进展。 公告显示,WP103已先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FDA")授予的罕见儿科疾病用药认定 (RPDD)和孤儿药认定(ODD)。该"双认定"资质不仅体现了WP103在治疗新生儿HIE领域的创新价 值和潜在的临床需求,还将有机会为公司带来包括市场专营权、新药上市申请注册费用免除、审评加速 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为该药物的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WP103为万邦德全资子公司万邦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新生儿HIE的创新药 物,公司于2025年1月取得FDA的新药临床试验许可。在启动临床试验前与美国FDA沟通,公司开展了 支持后续启动HIE新生儿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的大动物非临床体内药效学试验。 结果显示,WP103在降低脑损伤风险、加速神经功能恢复、逆转神经行为缺损、安全性等方面取得预期 的试验结果,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大动物试验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模拟人类新生儿的生理状 态,在生理结构上与人类婴儿高度相似,为新生儿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提供精 ...
新元素药业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的基本情况等事项
智通财经· 2025-10-31 21:54
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10月27日—2025年10月31日)》。 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共对9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其中,要求新元素药业补充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 股东的基本情况等事项。据悉,新元素药业已于2025年9月15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 为其独家保荐人。 中国证监会请新元素药业补充说明以下事项,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一、请说明备案材料对控股股东认定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认定标准,并就上市前后控股股东的认定情况 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三、请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者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招股书显示,新元素药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在代谢、炎症和心血管疾病领域开发具有全球竞争 力和商业价值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涵盖痛风患者的全流程护理,全方位解决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 急性痛风、痛风石溶解及与合并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CKD")等问题。公司建立了一条包括两款临床阶 段产品及多个临床前阶段项目。 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ABP-671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与苯溴马隆及基于其母核的衍生物相比,消除 了肝毒性风 ...
迈威生物(688062):BD持续兑现,创新管线快速推进
国投证券· 2025-10-31 21:3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迈威生物-U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并维持该评级 [4][5] - 基于DCF估值模型,报告给出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54.40元,当前股价(2025年10月30日)为42.27元,存在上行空间 [4][5]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301%,主要驱动因素为授权许可合同确认收入及药品销售收入增长 [1] -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98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1]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收入分别为8.86亿元、11.45亿元、22.85亿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4] - 同期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76亿元、-6.18亿元、-1.73亿元,亏损额预计将逐年收窄 [4] - 对应每股收益(EPS)预测分别为-1.69元、-1.55元、-0.43元 [4] 业务发展与合作(BD) - 公司创新药对外授权(BD)持续兑现,年内完成多项产品授权:将长效升白药注射用阿格司亭α在大中华区权利授予齐鲁制药,获得首付款3.8亿元人民币 [2] - 将IL-11单抗9MW3811在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权利授权给CALICO LIFE SCIENCES LLC,获得首付款0.25亿美元 [2] - 将双靶点小核酸药物2MW7141的全球权利授权给Kalexo Bio, Inc,获得首付款0.12亿美元 [2] - 上述授权均包含后续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为未来收入提供潜在增量 [2] 研发管线进展 - 核心产品NECTIN-4 ADC(9MW2821)在国内有三项3期关键注册临床正在进行,覆盖尿路上皮癌(UC)二线及以上及一线联合疗法、宫颈癌二三线疗法 [3] - 9MW2821在海外于2025年8月完成美国针对ADC经治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 [3] - ST2单抗(9MW1911)正快速推进临床2期研究,预计2026年底启动3期临床 [3] - TMPRSS6单抗(9MW3011)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2期临床于2025年9月在美国完成首例给药 [3] - IL-11单抗(9MW3811)用于病理性瘢痕适应症的2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预计2025年底前启动 [3] - CDH17 ADC、B7H3 ADC等多个新药的1/2期临床也在快速开展中 [3] 估值基础 - 报告采用DCF模型进行估值,假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8.0%,永续增长率为2.5% [10] - 模型预测公司自由现金流将于2028年转正,并持续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