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搜索文档
充电设施已覆盖全国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国家能源局回应每经:正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5:4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国家能源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政策文件,重点鼓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1][3] -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 [1]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41.83%),同比增长51.49% [2] - 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76.91% [2] - 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开展车网互动试点,选取上海等9个城市及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验证技术应用 [2] - 下一步将加强充电网络统筹,提高服务能力,推进试点示范以构建高质量充电服务体系 [3] 核电发展动态 -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5个核电项目,国内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 [5] -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4.5%),同比增3.7%,等效减少标煤消耗1.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3.7亿吨 [5] - 在运核电机组30多年来未发生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安全指标国际领先 [5] - 未来将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并探索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6]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14:08
核聚变能发展 - 我国正在合肥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5年内有望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人造太阳"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标志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完成ITER到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 [1] 核电行业规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1]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全球关注度日益提升 [2] -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商业示范 [2]
专家预计:中国5年内将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灯”
观察者网· 2025-04-27 17:20
核聚变技术发展 -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具有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特点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5年内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技术路线图包括实验装置、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和原型电站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目标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1]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堆)发展 - 未来10年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 [4] - 小堆有近百种设计方案,涵盖水冷、气冷、液态金属冷却和熔盐冷却等多种技术 [4] - 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 [4] - 小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 [4] 核能发展前景 - 核电是双碳目标下替代煤电的最佳选择,国家能源局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3]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2050年全球核能装机突破11亿千瓦,小堆将占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4(约3亿千瓦) [3] - 小堆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退役煤电等方面有广阔商业前景 [6] - 预计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6] 核能技术协同发展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与可控核聚变协同发展被视为人类能源革命的"双引擎" [7] - 小堆兼具三代堆成熟性与四代堆创新性,是未来10-20年的战略必争领域 [6] - 聚变技术仍需解决材料、成本和工程化等问题,预计20年内完成实验堆和示范堆环节 [6] - 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2030年达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AI应用生态繁荣将增加算力需求 [6]
双擎驱动能源升维!专家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2030年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20
核聚变能发展 -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具有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特点[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5年内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1] - 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技术路线图包括实验装置、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和原型电站[1]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1] 核电发展现状与规划 - 核电被认为是双碳目标下替代煤电的最佳选择[1] - 国家能源局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1] - 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2] - 中国有望率先建成全球首个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发展 - 未来10年是SMR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2] - SMR有近百种设计方案,涵盖多种反应堆技术[2] - 与大型核反应堆相比,SMR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2] - SMR还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少、退役成本低等特点[2] - 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2] 能源应用前景 - 预计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2] - AI应用生态繁荣将带来更大算力需求[2] - SMR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退役煤电等方面有广阔商业前景[2] 技术路线比较 - SMR兼具三代堆成熟性与四代堆创新性,是未来10-20年的战略必争领域[3] - SMR需通过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证明竞争力[3] - 聚变堆还需解决材料、成本和工程化等问题[3] - 预计未来20年内可能完成聚变实验堆和示范堆环节[3] - SMR和聚变堆将共同引领世界能源绿色转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