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搜索文档
全息纱幕还原古乐、VR体验卧薪尝胆!历史+科技让文博热再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5-18 17:29
文博行业数字化创新 -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原300余件音乐文物,其中贾湖骨笛作为镇院之宝可演奏千年古乐 [3] - 古乐团已累计200首古乐,通过全息纱幕数字化展现唐代乐舞图 [5] - 采用VR、X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活化历史场景 [7] 博物馆科技应用案例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展《穿越青铜纪》,包含3万件高精度3D模型 [9][11] - 观众可通过角色扮演穿越春秋战国,体验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历史场景 [9] - VR技术实现文物纹饰细节近距离观看,提升互动体验 [13] 文博旅游市场表现 - 湖北省博物馆"五一"期间接待观众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17% [15] - 计划推出编钟乐舞夜场演出和古籍修复活动,丰富文博体验 [15]
“小而美”的博物馆为何突然大量走红?
新华网· 2025-05-18 11:52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多地曾"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洛阳龙门博物馆接待游客总量达3.7万人次,接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迎来2.4万余人次观众;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更是接待了超7.7万人次。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小而美"的博物馆为何突然大量走红?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杨湛菲、刘美子、马晓洁 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以"精品文物群"为重点,对特色文物进行针对性展陈,营 造沉浸式的观展环境。中小博物馆的馆藏特点让"一物一策"展陈开发成为可能。 在"文博热"背景下,一些中小博物馆凭自身特色成功"逆袭"成为"网红"。 "小而美"的博物馆火了 社交媒体上,有关"中小博物馆""小众博物馆"的讨论和推荐热度走高。"拒绝人挤人""免预约免排队"等关键词成为"流量密码"。 《2024抖音博物馆年度数据报告》显示,这一年平台上的博物馆账号数较上年增长127个,新开通账号的博物馆大多在二三线城市,十堰市博物 馆、洛阳博物馆等小城博物馆粉丝量迅速超过1万。 走红的中小博物馆,各有各的"美":湖南桃江县博物馆坐落在景区内,享受到景区游客带来的 ...
博物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文化+科技”助推“文博游”持续升温
央视网· 2025-05-18 10:09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近7000家[1]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6] - 行业趋势从"高冷范儿"转向可亲可近的日常化体验[1] 特色博物馆案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我国首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48万件[3] - 镇馆之宝何尊铭文包含最早"中国"文字记录[3] - 展出3000年前西周象尊等动物形青铜器兼具艺术与实用功能[3][5] 秦皇岛玻璃博物馆 - 全国首家国有玻璃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具百年历史[8] - 展品涵盖早期玻璃形态至现代航天应用玻璃[10] 周尧昆虫博物馆 - 展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等珍稀标本[12] - 首创切叶蚁与黄猄蚁生态养殖装置展示协同进化现象[14] - 设有蚕茧手工体验区增强互动性[14] 科技赋能博物馆创新 沉浸式体验技术 - 北齐壁画博物馆运用VR实现1400年前墓室漫游[18] - 投影互动技术复原壁画乐器演奏场景[20]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 - 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复原项目实现毫米级精度还原[23] - AI辅助纹样生成结合动捕技术模拟织物动态质感[26]
国际博物馆日海南将多元展现文博魅力
海南日报· 2025-05-18 09:43
沉浸探索展、活态非遗工坊、放映会…… 国际博物馆日海南将多元展现文博魅力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同样准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活态非遗工坊将精心组织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教学,编织 老师手把手指导。"指尖上的海南——剪出会跳舞的椰风黎韵"活动也将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黎族传统纺染 织绣以及黎陶和蜡染工艺。当天该馆副馆长陈佩还将开讲《跨越时空的对话: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的"双向奔 赴"》文博大咖私享课。 海南疍家博物馆则将举办放映会和分享会。18日上午将在二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放映会,播放纪录短片 《漂泊的人与永恒的家》,聚焦海南疍家海上族群,展现他们"以舟为家、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分享会也 将在上午举行,分享人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疍民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保亭博物馆开展的"2025年文博知识进乡村"活动持续至5月31日,活动地点在该县内各乡镇。活动通过开 展流动展览,向村民介绍县民族博物馆精品文物、宣传革命文物以及介绍乡镇不可移动文物点等内容,让更 多乡村群众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丰富多元的活动不仅将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场文化盛 宴,也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 ...
山东多地博物馆打破“玻璃柜+讲解牌”传统模式,更加注重互动体验沉浸参与
大众日报· 2025-05-18 08:38
山东多地博物馆打破"玻璃柜+讲解牌"传统模式,更加注重互动体验沉浸参与 文博深度游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陶盘上共有21个人物,分为乐工、观赏者、表演者三组。中间的表演者栩栩如生,有的舞动长 袖,有的表演杂技。"5月17日,随着济南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刘子琪的介绍,山东博物馆展厅 内的"明星展品"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呈现在观众面前,生动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宴饮场景。它出土于 济南无影山汉墓,是国家一级文物。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7日下午,国际博物馆日济南主会场活动暨"一城山色半城 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在山东博物馆正式开展,展出山东省和济南市13家文博和考古单位不同 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件。 山东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山东博物馆5月共推出三大新展,全新上线6项数字展览,除了"一城山 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还有"五一"假期与观众见面的"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 斯青铜文明展""银雀山汉简文化展"。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推动自身改 革,不断推陈出新,在"文博热"中抓住游客的心,成为各 ...
川渝两地博物馆总数和等级博物馆数量5年来大幅增长 去年1.28亿人次逛川渝博物馆
四川日报· 2025-05-17 09:21
博物馆数量与等级 - 截至2024年底,川渝两地在国家文物局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598家,其中四川457家 [1] - 国家一级博物馆23家、国家二级博物馆56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2家 [1] - 相比2020年,川渝两地博物馆总数和等级博物馆数量均大幅增长 [1] 博物馆规模与创新 -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以5.44万平方米的体量成为西南最大遗址类博物馆 [1] - 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1] 藏品数量增长 - 2020年川渝两地备案博物馆拥有藏品总数187万余件/套,2024年达到672万余件/套 [2] 展览与教育活动 - 2024年川渝两地博物馆共举办常设展览1606个、临时展览1617个 [2] - 社会教育活动多达4万余场 [2] 文创产品开发 - 2024年两地新开发文创产品1.28余万种,文创收入4.5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319% [2] 观众接待与热门博物馆 - 2024年川渝两地博物馆接待观众达1.28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1][2] - 接待观众超过300万人次的博物馆有6家,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 [2]
“看·见殷商”未展先火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看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15 20:39
北京博物馆季活动规划 - 北京市首次将博物馆月升级为长达近5个月的博物馆季,时间跨度为5月18日至10月8日,覆盖暑期和国庆假期等参观旺季 [2] - 活动每月设置一个主题,包括五月展览月、六月科技月、七月文创月、八月研学月、九月教育月 [2] - 目前北京已有备案博物馆和类博物馆近300家,2024年博物馆月举办展览超2000个、线下活动超3万场次,接待观众约1亿人次 [2] 展览月重点活动 - "展览月"将集中推介100项重要展览,包括《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览之"看·见殷商"》等重点展览 [3] - "看·见殷商"展精选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商代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及重点文物54件(套),10天售出2万余张票 [3] -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携两大展览重新开放,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也将推出多个主题展览 [3] 科技月特色活动 - 科技月策划"跨界、AI创、光影、科探"四大主题活动,包括市集互动、AI艺术宣讲、光影展演等形式 [4] - 打造三条特色博物馆主题游径,石景山区博物馆将发布AI数字人"噗噗"与观众互动 [4] 其他主题活动 - 文创月将举办文创市集、文创大赛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文创购物体验 [4] - 研学月推出"北京文博护照"和博物馆"通关文牒",可打卡博物馆并享受文创优惠 [4] - 教育月将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通过线上智慧课堂分享给全市中小学生 [4]
【省文物局】文博游,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陕西日报· 2025-05-13 06:44
文博游市场发展 - "打卡博物馆"成为旅行标配 历史遗迹变身"网红"景点 文博游受到大众追捧 [1] - 2024年陕西各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达7200余万人次 文博游成为陕西旅游"金字招牌" [2] - 陕西2024年新增国家级博物馆36座 备案博物馆总数达362座 [1] 博物馆特色展览 - 西安博物院举办"探长安"考古成果展 展示30年考古发掘成果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3] - 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琉光万里"玻璃艺术展 展出155件(组)展品 构建地中海与东方文明对话 [3] - 陕西博物馆通过考古展 文物展 艺术展等形式 打造"既见文物 更见文明"的文化盛宴 [3] 研学活动创新 - 茂陵博物馆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30名大学生参与 通过文物感受历史文化 [5]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画里有'话'"美育课程 以陶器纹饰为主题 探寻古人美学密码 [5] - 陕西考古博物馆举办"考古有方"研学课 西安博物院推出仰韶文化体验活动 [5] 文创产品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线丰富 推出唐妞系列 虎符系列等500多种2000余款产品 [7] - 202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线下文创产品总销售额增长率超200% [7] - 陕西每年开发400余款文创产品 市场认可度攀升 冰箱贴成为最热卖单品 [6][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全国首辆博物馆主题观光车"博物馆号" 开设陕历博文化餐厅等新型消费场景 [6][7] - 实施"博物馆+"战略 跨行业合作 让文物以更接地气方式"活"起来 [7]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手打造文化餐厅 提供全新文旅消费体验 [7]
这场展览把“文博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江南时报· 2025-05-12 23:03
这场展览把"文博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在常州博物馆精彩启 幕。这不仅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首次在江苏登场,更凭借丰富珍贵的展品、精妙的展览设计和火爆的 文创产品,成为江苏"文博热"转化为"消费热"的典范,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与汉代文明 的浪漫之约。 千年汉风启幕,文物盛宴吸睛 5月1日开展当天,常州博物馆内热闹非凡。不少外地游客更是专程赶来打卡,只为一睹千年汉风遗韵。 此次特展共展出122件(套)展品,沉睡千年的金玉珍宝、礼乐重器、儒家经典齐聚一堂,全方位展现 了汉代的辉煌与灿烂,为观众呈上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西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多金王朝",而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115公斤金器和10余吨五铢钱 币,更是充分彰显了其财富之巨。在此次展览中,耀眼夺目的金器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褭蹏金、麟 趾金、饼金等文物金器纷纷亮相,其制作工艺精良,细节之处尽显无与伦比的美感。其中,备受瞩目的 褭蹏金,因形似天马的蹄子而得名。"褭"是汉代良马的专用名,"蹏"是"蹄"的异体字,故又被称为"马 蹄金"。它采用花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精制 ...
观展无障碍 更有获得感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博物馆是文化的宝库,讲好展品背后的故事,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对于听障人群,如何能让他们 也"听懂"讲解? 真正开始尝试,他们很快犯了难。"玄武""鼻烟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等如何用手语 表达?王浩和董一晶意识到,文博语言词汇专业性太强,国家通用手语里并没有对应的词汇。为此,他 们与文博和手语专家沟通,将专业文博词汇通俗化,用手语转译专业词汇所代表的含义、用途,让大家 能快速明白它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除了专业与通俗的转译,手语还有'普通话'与'方言'之分。"天津博物馆手语志愿者高可心说,在一次 讲解中,她看到观众的手语反馈才知道,有的词在天津方言手语中与在通用手语中的手指摆放位置不一 样。"平时单纯的学习背诵容易忘,但真正实践过就会记得特别牢固。" 为了让文博手语更有趣,高可心经常会在讲解历史时加入跟当下有关的内容。比如讲近代天津历史,她 会提及解放北路某座小洋楼如今的样貌;讲望海楼教堂位置,会加讲旁边的狮子林桥。"这些内容与生 活贴得更近,大家离开博物馆后,可以到实地去看看,全方位了解感知历史。"高可心说。 博物馆展品多,手语速度慢,讲解工作量大,如何提高讲解效率?王浩和董一晶决定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