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

搜索文档
干货满满!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嘉宾主题分享覆盖产业链
南方都市报· 2025-08-10 13:53
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活动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在东莞举行 主题为"热爱 让想象冲出银幕" 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的重要板块 [1] - 广东省委宣传部电影管理处介绍了今年五月发布的动漫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并提及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增强了行业发展信心 [1] - 活动包括动画大师班 多位产业领军人物分享从创意到产业布局的全链条经验 向广东动画从业者传递深度思考和实用建议 [1] 动画创作理念 - 动画创作价值坐标模型包含文化价值轴(根植文化自信) 社会价值轴(关注青年视角和成长困境) 创新价值轴 [2] - 改编IP需在基础上进行重构而非简单复述 原创项目需避免结构混乱和情绪无根的故事 [2] - 《爆笑校园》作者朱斌分享差异化角色设计理念 以"呆"为核心特质 并坚持画面表达优先于对白 [3] 制作与发行策略 - 《捉妖记》剪辑师强调剪辑工作需兼顾技术精准度和叙事逻辑理解 部门协作对最终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5][6] - 制片流程需提前与投资方就质量标准达成共识 参考对标影片特效质量 并重视资产评估环节 [6] - 中国动画电影出海面临文化折扣严重等问题 建议采取同步上映 联合发行和精品本地化三大策略 [7] 技术应用与发展 - AI时代动画审美仍需聚焦人性与社会性需求 技术无法替代对"人"的理解 [9] - VR技术突破使影院运营效率提升 但需建立伦理框架管控沉浸感带来的认知风险 [10] - AI电影《龙母传说》展示低成本创作可能 但需明确与传统影视工业的边界 [10]
数智“顶流”汇聚 内蒙古文博会“潮”好玩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9:54
数智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举办,数智技术成为展会主角,包括机器人互动、AI下棋等[1][3] - 现场展示全球首款量产家庭消费级机械臂下棋机器人,具备AI技术,体积缩小、精度和安全性提升[3] - 四足机器狗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巡馆、群舞等动作,待机时间50分钟至1小时[3] VR与数字文旅新业态 - VR技术深度绑定乌兰哈达火山、乌兰察布之夜等景区,提供沉浸式"云游"体验[5] - 体验者通过VR眼镜和感应手柄可虚拟游览内蒙古草原、沙漠、湿地等景观[5] 智能穿戴与互动科技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展出智能温控服饰,支持3档温度调节(最高55℃),耐寒器件可抵御-20℃低温[7] - 熊猫动效道具"牛奶熊"采用表情捕捉系统,观众面部表情可实时映射至道具,并支持AR互动[7] 科技重构文化产业形态 - 展会涵盖大模型智能创作、人形机器人、沉浸式空间等技术,体现"文化+科技"融合趋势[7]
丝竹萦绕耳畔,上海音乐厅推出VR项目呈现百年前上海
第一财经· 2025-07-17 20:25
VR体验项目《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 项目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科技品牌vivo推出,强调交互性和沉浸声 [2] - 体验时长40分钟,体验者扮演记者跟随意大利青年Alex的时光足迹,从南京大戏院启程探索老上海故事 [2] - 体验内容包括虚拟逛街、跨时空合影、弹奏虚拟乐器、组队破译声纹密码等互动环节 [4] - 制作团队采用前沿摄影测量技术对上海音乐厅进行高精度三维数字化重建,并精细还原外部街区细节 [4] - 项目结合3D扫描、重建技术和高质量渲染,注重动态场景引导以提升用户体验 [4] - 采用14路水平环绕声道和8路顶部声道组合布局的实时音源定位系统,音效显著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6] 音乐与技术创新 - 委约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创作江南风格组曲《乐鸣东方》,包含三个乐章 [5] - 全球首创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技术,打造具有真实空间感的360°三维声场 [5] - 经过多次评测优化,最终确定每场6人体验规模以保证最佳视听效果 [5] 上海音乐厅95周年活动 - 音乐厅前身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由著名建筑师赵深、范文照设计 [1] - VR体验项目自7月18日起在四楼"乐∞空间"开放,重现1930年代建筑内外风貌 [1][4] - 同期推出两个驻场项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和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 [7] 2025年下半年演出计划 - 10-11月将上演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和巴赫作品音乐会,纪念两位作曲家诞辰340周年 [7] - 12月mini音乐节由鲍罗丁四重奏连演三场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纪念作曲家逝世50周年 [7] - 下半年演出阵容包括多位国际知名钢琴家、大提琴家及顶级乐团组合 [7] 教育推广活动 - 7-12月推出"家庭美育课堂"系列主题专场,涵盖艺术感知力培养、音乐启蒙教育等内容 [8]
上海音乐厅推出沉浸声VR穿越上海1930 观众不只“看戏”更是“入戏”
解放日报· 2025-07-16 09:47
行业趋势 - VR、AI等技术推动剧场艺术向沉浸式、互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观众体验从"看戏"升级为"入戏" [3] - 全球范围内剧场纷纷推出VR沉浸式项目,题材涵盖历史穿越、科幻宇宙、名画复活等多元化内容 [3] - 上海戏剧学院提出"未来戏剧学"概念,科技催生新戏剧类型和叙事方式,教学与实践结合成为新方向 [7] 项目创新 -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是全球首个沉浸声VR体验,采用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技术打造360°声场 [4] - 制作团队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生成高精度数字化孪生体 [4] - 实时音源定位系统在300平方米空间实现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的三维空间化演绎 [4] - 体验者可感知声音从不同高度和方位传递,听觉沉浸感显著增强 [5] 市场表现 - 《寻找秘谱》开票后市场反响超预期,显示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商业潜力 [7] - 上海音乐厅暑期三大驻场项目形成文旅流量矩阵,包括VR体验、国风音乐现场和沉浸式舞蹈剧场 [7] -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前五轮累计演出125场,体现传统文化IP的持续吸引力 [7] 技术应用案例 -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兵马俑奇妙夜》采用8K头显+触觉反馈系统实现文物互动 [7] - 上海国际电影节VR作品《蛇形挽歌》实现观众角色选择功能 [7] - 国家大剧院数字话剧《景阳冈》实现AI生成角色与真人演员同台表演 [7] 战略转型 - 上海音乐厅从单一音乐会空间升级为"无边界文化综合体",平均年龄95岁的场馆实现数字化转型 [7] - 公司策略兼顾艺术专业度与年轻化需求,通过新技术拓展受众群体 [7]
定制化VR全景解决方案,让禅城区企业营销不再“卡顿”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30
行业需求与痛点 - 超过73%的企业因传统营销方式加载卡顿、兼容性差而错失潜在客户 [1] - 市场对高品质VR内容存在迫切需求,数据来自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2023年度报告 [1] 公司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的酷雷曼系统成功破解行业三大难题:全景文件压缩80%、多平台适配零延迟、画质达8K影院级标准 [1] - 采用像素级优化技术、分布式渲染架构和独创AI算法修复拍摄噪点 [1] - 动态交互技术可植入企业定制化需求,如房地产VR带看系统和酒店VR会议功能 [4] 应用场景案例 - 五星级酒店VR云游方案使页面停留时长提升4倍,转化率提高210% [1] - 教育领域VR剧情线功能使历史课程知识点留存率提升58% [2] - 服务已覆盖23个细分领域,包括政务公开、文旅推广、智慧教室等 [4] 产品迭代规划 - 正在推动第五代VR播控系统落地,支持200台设备同步操控 [4] - 新版本将融合AI数字人导览功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 市场定位 - 提供一站式拍摄剪辑方案和数字化基建能力 [4] - 服务准则为"所见即所得",形成可量化的营销增长引擎 [4]
大数据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实施
新华日报· 2025-06-13 08:0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 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识别滞后、干预粗放、服务被动等不足 [1] - 大数据技术可构建"预测—防范—处置—恢复"全周期管理体系 [1] - 需平衡数据驱动与人文关怀,避免算法偏见并坚守育人初心 [1] 预测阶段 - 通过校内数据、网络行为、环境变量构建全景式心理画像 [2] - 校内数据包括学习行为、生活轨迹、社交活跃度波动 [2] - 网络行为分析涵盖校园论坛和社交媒体发言情绪 [2] - 气象数据用于识别季节性情绪障碍,考试周/毕业季需重点监测群体压力 [2] - 建立四级动态分层预警机制(潜在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3] - 可视化平台标注高风险人群,辅助精准定位与实时干预 [3] 防范阶段 - 一级预防采用VR技术创设压力场景,定期心理普测覆盖全员 [4] - 二级干预针对低风险学生提供线上App与线下讲座结合方案 [4] - 中风险学生需增加心理咨询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4] - 通过校园宣传和毕业季专项活动缓解特定阶段压力 [5] 处置阶段 - 高风险学生启动"家校医"三方联动机制,必要时转介医院治疗 [7] - 数字疗法平台提供认知行为训练等个性化干预模块 [7] - 数据脱敏技术和伦理审查委员会保障隐私安全 [7] 恢复阶段 - 校内协同实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心理委员朋辈辅导联动 [8] - 家校医社四维网络包括云平台、远程诊疗和企业EPA资源 [8] - 全周期服务覆盖入学适应期心理体检至毕业过渡期VR职业模拟 [9]
全息纱幕还原古乐、VR体验卧薪尝胆!历史+科技让文博热再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5-18 17:29
文博行业数字化创新 -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原300余件音乐文物,其中贾湖骨笛作为镇院之宝可演奏千年古乐 [3] - 古乐团已累计200首古乐,通过全息纱幕数字化展现唐代乐舞图 [5] - 采用VR、X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活化历史场景 [7] 博物馆科技应用案例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展《穿越青铜纪》,包含3万件高精度3D模型 [9][11] - 观众可通过角色扮演穿越春秋战国,体验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历史场景 [9] - VR技术实现文物纹饰细节近距离观看,提升互动体验 [13] 文博旅游市场表现 - 湖北省博物馆"五一"期间接待观众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17% [15] - 计划推出编钟乐舞夜场演出和古籍修复活动,丰富文博体验 [15]